2滅口
趙繼統仔細觀看了這尊雕像,發現野豬的左耳隱秘處有一個方形標記,右耳隱秘處是一個菱形標記,於是將「神聖羅馬帝國」鑰匙插進左耳耳洞,「威廉一世」鑰匙插進右耳耳洞,開始「上弦」,上滿之後,雕塑背後的「樹葉」突然翻轉了四十五度,也露出了一個圓孔。
趙又把「主匙」放進去上弦,突然野豬嘴外的兩顆獠牙又長出一截,新出現部分各有一個方形和菱形的孔洞,背後的樹葉也翻轉到九十度露出圓形孔洞。
趙繼統將三個吊墜分別安裝在孔洞之內,一陣電流在雕像身上閃過,嗶哩啪啦直冒電火光···
片刻后,巨大的雕像晃動了一下,然後消無聲息的向後移動起來,露出了一個長方形的漆黑入口。
趙繼統打開手電筒走了進去,下到十來米的距離出現了一個大約十來平米的密室,密室周圍密密麻麻堆的都是**,只有正中有一張華麗的白橡木桌,上面有大量的地圖、紙張、資料等等,趙繼統用「小叔」給的空間物品將整個桌子、和配套的椅子裝了進去,再環顧四周,確定沒有有價值的東西后,才退了出來。
沒想到上來之後面對的是黑漆漆的槍口,原來納粹還派了人在遠處監視葛佳絲塔芙,而她開著燈在房間里移動了雕像,驚動了監視她的人,才被人用槍逼著。
不過,這個人雖然是前黨衛隊高級軍官,卻沒見過神奇的外星科技,被眩暈射線給制服了,被趙繼統弄死後扔進了密室里。
既然還有這麼多人覬覦這個寶藏,那麼就來個安全徹底的了解吧。趙繼統飛到美國,以美國將領遺孤的名義,將「主匙」的原型送交了一個大型拍賣會,果然,立刻有人花大價錢購買了這件精美的「藝術品」。
隨後阿爾卑斯山附近開始風起雲湧,隱藏在各處的知情者們蜂擁而至,但是沒有一個人敢接近高山會議室,直到一個星期後,藏匿許久的馬丁·鮑曼終於現身了,當他拿到「主匙」和真正的兩把副匙后,立刻組織人員潛入會議室,並親自動手操縱雕像。
他不知道的是趙繼統早已修改了****,就在雕像移動的一瞬間,整棟房子都被巨大的爆炸吞沒了···
趙繼統的第一具身體就這麼消失了,當然也是他故意的,當了兩輩子男性,他可不願意用自己的痛苦滿足「小叔」的惡趣味。
所謂的帝國密庫,除了二十四個坐標以外,還有幾十個用猶太人名義在瑞士銀行開設的賬戶,裡面有大量的資金,應該是希特勒藏匿的政治資金,足以支撐趙繼統尋找其他「帝國密庫」的任何費用了。
經過慎重的思慮,趙繼統將自己的身份定位在了北歐的瑞典。
第一,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既靠近歐美陣營的英國、法國,又毗鄰與十分接近蘇聯的芬蘭,在兩大陣營中一直遵循中立政策。
第二,瑞典在二戰中接收了絕大多數丹麥猶太人前來避難,所以有大量的猶太人名下的賬戶向瑞典注入資金,不宜惹人懷疑。
第三,工業特別是軍工事業發達,還有像瓦倫堡家族這樣能媲美美國洛克菲勒、摩根和歐洲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大財團存在,有大量的資金流輸出也不會太顯眼。
第四,戰後瑞典承認替納粹藏匿資產使其用於納粹復興是非法的行為,據估算,在瑞典約有3.78億克朗(9070萬美元)的德國資產。資料顯示德國還曾運到瑞典的比利時國家銀行7555.32664公斤純金(價值約810萬美元)···後來據盟國調查納粹從荷蘭掠奪的638塊金磚(價值約1000萬美元)也被運往瑞典···這些都是官方記錄,私下裡逃亡瑞典的德國軍官更是不在少數,因此在瑞典地下世界里出現納粹黃金是很正常的事件。
第五是私人原因,趙繼統喜歡被譽為「好萊塢第一夫人」的英格麗·褒曼(IngridBergman)她是瑞典人。特別是她在電影《卡薩布蘭卡》(又名:北非諜影)中飾演美麗動人的IlsaLund,真是百看不厭。還有性感迷人的葛麗泰·嘉寶(GretaLovisaGustafsson)也出生在瑞典,她在1955年獲得第27屆奧斯卡終身成就榮譽獎,1999年,美國電影學會將嘉寶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五名。既然可以選擇為什麼不選在美女如雲的國家呢?
通過金錢的「加持」,趙繼統這個新身份甚至還被鍍上了一層貴族的顏色。
現任的瑞典貝爾納多特王朝其實並不是瑞典王室的後裔,1743年,瑞典禮帽派對俄戰敗后,俄羅斯女沙皇伊麗莎白要求瑞典立阿道夫·弗雷德里克(德國人)為王儲。阿道夫·弗雷德里克後來就成為了瑞典國王,並且與俄羅斯對著干。
到了卡爾十三世(1809-1818)時,王儲暴卒,沒有了繼承人。瑞典人考慮到將來和俄國會繼續發生軍事衝突,需要選一個經驗豐富的合適的軍人擔任將來的國王。
瑞典國王很喜歡拿破崙皇帝(法國)的手下,親王和帝國元帥貝爾納多特,認他作養子。瑞典議會見了貝爾納多特,更喜歡他,就立他為王儲(1810年貝爾納多特被拿破崙免去軍職安排去羅馬擔任總督,但這時候恰巧遇到瑞典王儲中風去世。而瑞典人出於中立和維持各方勢力平衡的想法,就提議立貝爾納多特為瑞典王儲)。
這個提議其實是非常荒謬的,貝爾納多特完全是個平民出身後升為貴族的法國人,但出於對其好感和政治平衡,雖然也遭到很多反對,瑞典人最終還是認可了貝爾納多特為新的瑞典王儲。而拿破崙這邊則正想在北歐安排一個像東歐華沙公國那樣的傀儡,也默許了這個任命。
1810年冬,貝爾納多特趕赴瑞典接受瑞典議會拜謁,成為瑞典當時國王卡爾十三世的養子,並改名為卡爾·約翰。由於國王年老和當時瑞典議會的終結,新王儲逐漸奪取了瑞典的軍政大權。
當上王儲的卡爾·約翰馬上暴露出了其政治野心。他讓瑞典表面上保持中立,實際上卻奉行親俄國的政策,而核心目的就是奪得挪威,並逐步明確了自己不是拿破崙的北歐傀儡。
1812年,卡爾·約翰正式和拿破崙攤牌決裂,並和英國、普魯士結盟,並在次年親率瑞典軍隊參加了最終使拿破崙被流放的「萊比錫戰役」,並在年末時正式吞併了挪威。目前的瑞典王室仍舊被稱為貝爾特多納王朝,現任國王卡爾十六世理論上還是卡爾·約翰(貝爾納多特)的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