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新編伍2
潼川州:
前後左右四個總編為一個營,在營級別沒有單獨編製作戰總,而是編有一個五百人的後備總。其他的炮總,輜重總,護衛總,旗哨,金鼓哨等與總中的中軍哨基本一致,只是人員和規模更大,例如一個炮總除了虎蹲炮外還配置了大小佛郎機,人數達到三百五十多人。一個滿編營人數高達四千四百二七人。
營做營地,營盤解,無論平時和戰時,這些人都生活居住在一個軍營里,在潼川州招募的這些練勇編為左營,校場上沒有點到名字的統一編為左輜營。左營為戰兵,左輜營為輔兵,輔兵技藝考核優秀也可以升為戰兵。
原資縣練勇營地也進行著同樣的整編,相對應編為右營和右輜營。
中軍營的營地設在原羅泉練勇營,擴編為五千多人。與左右二營的編伍不同。中軍營與原練勇的編製相同,按照長槍兵與火銃兵單獨編伍,還是三三制,五人一伍,三伍一隊,加上正副隊官共十七人,在隊與哨之間增加一級為司,三隊為一司,二司為一哨,這樣一哨為一百二十人,與左右二營每哨一百一十人相當。
六個哨編為一個總,加上雜役,護衛等合計七百九十六人,三總編為一個營,合計兩千六百餘人,稱前營。此外還編有護衛左營,護衛右營,騎兵營,哨探營,炮營,輜重營等皆由趙胥北直接指揮,合計五千多人。
左右營加上趙胥北直轄的中軍各營,人馬達到了一萬三千八百多人,兵力相當於一個總兵的兵馬了。一個縣的練勇額定兵員才三四百人,州練勇稍多,不過也就六百多人,潼川州領七個縣,滿打滿算,吃朝廷糧餉的不過三千人左右,多出來的一萬人全得趙胥北自己掏腰包,想起銀子,趙一陣頭疼。
盛京:
清國國政一直強調滿蒙一家,從皇室到勛貴,兩族世代聯姻,早在努爾哈赤起兵前,圍繞遼東開原,撫順,寬奠這條線,雜居著,女真人,漢人,朝鮮人,蒙古人,海西女真葉赫部酋長就出自土默特蒙古,他們一度被稱為「移營蒙古」。
天命六年起,努爾哈赤逐漸將女真部落中的蒙古人單獨編了五個牛錄,到天聰三年前後已經有了近四十個蒙古牛錄,分為左右翼二旗,設固山額真,天聰九年時又將察哈爾蒙古,土默特蒙古,科爾沁蒙古,喀爾喀蒙古等降眾編入,按照滿洲旗色,編為蒙古八旗,與漢軍旗一樣,在統屬上屬於同色的滿洲旗旗主。
崇德二年,皇太極正式下詔,八個蒙古旗從滿洲八旗中析出,獨立編旗,直屬於皇太極,漢軍二旗不變,在旗籍上仍屬於滿洲八旗,不過,戰時漢軍旗與烏真哈超炮營皆直接聽命於皇太極。
皇太極正式委命內弘文院大學士希福與蒙古衙門承政尼堪、都察院承政阿什達爾汗,前往察哈爾,喀爾喀,科爾沁等處,「清查戶口,編牛錄,審問罪犯,頒布法律。」
八旗蒙古與蒙古舊地的盟旗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八旗蒙古與八旗滿洲一樣是兵民合一的制度,即是軍事組織,也是民生組織,以旗統族。旗下十萬人口皆內遷,不再游牧,按照一戶出一丁二丁,一百五十多丁編為一牛錄,五牛錄為一甲喇,五甲喇為一固山,共得兵一萬六千八百四十。
天命七年時跟隨兀魯特部明安等十七貝勒來歸的十八個牛錄,歸附較早,與滿洲旗丁結親通婚,此次編旗沒有析出,仍然分散留在的與之結親的各滿洲貝勒旗分下。
八旗蒙古下的固山額真,梅勒章京,甲喇章京,牛錄額真,佐領等官員皆由朝廷任命,不得世襲。
在蒙古舊地,皇太極仍然按照各部落傳統劃分牧地,與林丹汗時代不同,皇太極嚴格禁止各部越界放牧,各部之間禁止征伐。每五十戶編為一個牛錄,設佐領一員,蒙語叫「蘇木」,牛錄之上設旗,旗長仍由部落酋長擔任,稱為「札薩克」,可以世襲,每旗人口不等,但是一旦人丁增長超過額定,一旗將拆分為兩旗。
盟長由數旗的旗主推舉,報位於盛京的蒙古衙門批准,盟長負責召集各旗頭人,協調各部,處理糾紛,但不得干預各旗內部事務。皇太極在林丹汗舊地,劃分了哲里木、卓索圖、昭烏達、錫林郭勒、烏蘭察布、伊克昭六盟四九旗。
蒙古舊地的盟旗由蒙古衙門管理,平日各自游牧,無固定兵額,戰時由盟長召集,各部札薩克率本部丁壯,隨同皇太極出征,蒙古衙門只有管理職權,調兵權只屬於皇太極一人,各盟長,札薩克皆不得私自徵調兵馬。
徹底平定漠南蒙古后,皇太極將目光朝向漠北,一直以來漠北蒙古三部貌合神離,表面上定期朝貢,可幾次徵調入關征明,皆虛與應付,不肯死戰。此次皇太極同樣派出官佐前往漠北,準備按照漠南一樣,推行盟旗制度。
商洛山:
潼關一戰後,闖軍殘餘各部四散奔逃,李自成一路倉皇逃入商洛山中,陸續匯合部分人馬,他們不敢靠近商州城,在野人溝,麻街,熊耳山一帶隱匿,缺衣少糧,天氣涼的快,晚上將士們只能睡在乾草堆里。
星星點點的夜空下,李自成難以入睡,顧君恩從雜草垛里探出頭問道:「闖王在想什麼?」
李自成低聲嘆氣道:「高闖王創下的基業毀在我的手裡,數十萬大軍都沒了,今後該何去何從,還請先生教我。」
顧君恩道:「月有圓缺,潮水有漲落,打仗有勝敗,闖王又何必自責,朝廷氣數還未盡,這天下到處都是貪官,逼得百姓活不下去,別看現在官軍勢大,用不了多久,義軍還會風起雲湧,還不知到時天下歸誰家呢?」
李自成經歷的起落多了,歷史上他就像打不死的小強,百敗百戰,頑強不屈,只是這次敗得太慘了,他說道:「咱們義軍該變一變了,打順風仗時,各部可以奮勇殺敵,稍有挫敗,各部都想著自保,被官兵各個擊破,力量始終擰不成一股繩。」
闖軍可以說沒有什麼固定的編製,頭領拉著一幫活不下去的饑民入伙造反,親戚拉親戚,一個莊子裹挾另一個莊子,隊伍也越來越大,漸漸的,年青力壯,敢打敢殺的成了老營老匪,新入伙的饑民成了外營。部將與士兵很多是靠著遠近親疏的個人關係聚在一起,各路義軍雖推舉李自成為闖王,但各有各的小算盤,李還做不到一言九鼎。
數日後李自成攻破商南縣城東黑漆河邊的一座小山寨,此處山不算高,但是四面皆峭壁,三面無路,只有西邊有一條小路,每到亂世,這裡就會變成土匪窩。
中國人喜歡「十八」這個數字,石勒十八騎,隋末十八路反王,十八諸侯,十八羅漢,十八般武藝,還有十八層地獄。此刻聚在李自成身邊還有六百人多人的隊伍,後世傳為「闖王十八騎」
顧軍恩召集眾人宣布著闖王修整練兵的決議,以李自成為總將軍,劉宗敏,李過,田見秀,袁宗第,高一功,郝搖旗為大將軍,谷可成,李彌昌,王長順,李雙喜,張鼐,任繼榮,任繼光,李強為偏將軍,各部打散重編,所有人馬只聽李自成一個人的號令,同時親兵四齣尋找失散的部將。
李自成和顧君恩經過一番商量后決定擴建山寨,在此處蟄伏練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