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早朝訂婚
侍中楊彪,他的兒子楊修,在後世也是鼎鼎有名。
太僕黃琬,這個被後世三國志系列遊戲所低估的男人,對大漢也是忠心耿耿,只是他的後代,沒有那麼有名氣。
這五個人,都是劉辨現在所要爭取的對象,讓他們效忠於皇帝陛下,也不是一件難事。畢竟他現在至高無上的九五之尊,董卓小朋友還沒有進京。
……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辨氣定神閑的坐在皇座上,俯視著下跪的滿朝文武,這一刻,他的自豪心爆棚,但是想了想三個月後自己的悲慘遭遇,他不由得感慨萬分。
「眾愛卿平身。」
「謝皇上。」
他的母后何太后臨朝稱制,垂簾聽政,而他的舅舅何進也站在靠著皇座的左邊,象徵著文武百官之首。劉辨感覺到,外戚的勢力已經達到了頂峰。
接下來就是早朝的各種議事,不過這些和幼小的劉辨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當然,劉辨也樂得個輕鬆自在。
「臣有本奏,陛下雖然登基,但是仍缺少皇后,皇後者,乃母儀天下也。臣以為皇上當早做決斷,以安天下民心。」一位年紀老邁的朝臣顫顫悠悠、畢恭畢敬的向著劉辨說道。
「善。」何太后聽了這位老者的言語,似恍然大悟一般,連忙首肯。劉辨雖然現在只有13歲,在後世看來,還沒有成年。但是現在乃是古代,更何況,劉辨乃天下至尊,豈可無後?
愛子親切的何太后可不管劉辨心裡怎麼想,便連忙答應了下來,繼續追問道:「諸位愛卿,以為何人可為後邪?」
這時朝堂上不復先前那般嚴肅穆靜,紛紛攘攘,眾說紛紜,彷彿後世菜市場那樣混亂。大家都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而吵的面紅耳赤,就差掐脖子打架了。
過了半個多時辰,經過「戰場廝殺」,輔國將軍伏完之女伏壽竟出人意料的勝出,成為了劉辨的妻子。而伏完樂的鬍子一翹一翹的,彷彿得到了天大的好處一般。
何太后肅聲說道:「既然如此,那就讓輔國將軍伏完之女伏壽早做準備,等明年開春,正式迎娶。」
「喏。」
……
劉辨等早朝結束了腦子還是暈乎乎的,沒想到一個早朝,竟然多了一門親事。但這也是一件好事,畢竟後來歷史證明,伏完也是一名忠心於大漢王朝的臣子。
劉辨相信,以後如果有了他的便宜老丈人伏完幫忙,那他離自保可就又近了一步。
當今天下,宗室劉焉為益州牧、劉表為荊州牧、劉虞為幽州牧,除了幽州的劉虞忠心於大漢之外,剩下的二位忠誠度可就不得而知了。
而董卓在涼州,橫行霸道,擁兵二十萬以自重,目無朝廷,犯上作亂。
所幸漢室餘威尚在,明面上沒有誰敢挑戰漢室的權威,可是過幾年那就不一定了。
劉辨思考了兩條計策,第一條就是極力勸阻何進召董卓入京,或者提前誅殺十常侍,如果謀劃得當,那麼天下還能在太平一些日子;但是按照歷史的尿性,它是絕對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如果真的董卓進京了,那他也要為自己謀劃一條後路,劉辨看著書房中的大漢堪輿圖,微微嘆了一口氣,大漢對地方的掌控力,可以說是大不如從前。
而他的目光便宜到了東南角,不錯,經過他的認真思索,他認為他要跑路的話,可以到揚州去,揚州有著長江天險,進可北取江淮之地,西取巴蜀膏腴,退則可以死守長江防線,留存一絲復興漢室的小火苗。
揚州在漢朝時期並不被重視,雖然地域廣闊,但人口稀少,賦稅也是大不如中原的幾個州郡,但其獨特的地理條件和並未遭到黃巾軍肆虐的優勢,讓劉辨眼饞不已。
揚州也沒有什麼出名的軍閥,會稽的嚴白虎,江夏的劉繇等人,也是籍籍無名之輩,劉辨有這個信心去掌控揚州。
不過劉辨還是要先做打算,安插一枚棋子進去,比較好一些。
匆匆用過午膳之後,劉辨摸著他的肚子,不禁感慨到還是封建社會好啊,錦衣玉食,美載美載。
不過他可沒有別的閑心思,召集左右,去看看他的3000親衛軍訓練的如何了,這將是他保命的最大手段。
喝、喝、喝
軍營里傳來了整齊劃一的操練聲,劉辨看著軍營里訓練的將士,心裡頗為驚訝,畢竟短短几日之間,練軍能有如此效果,也是頗為不容易的。
但是他卻不曾想到他的親衛軍的軍餉,那可應該是全國最高的了吧,再加上皇家的諸多賞賜。俗話說得好,有錢能使磨推鬼,親衛軍訓練的如此賣力,也就情有可原了。
巡視完自己的親衛軍之後,劉辨和王越交談了一會兒,當他得知軍心可用,一個月之後訓練成效會成效顯著,他欣慰的笑了,像個13歲的孩子。呸呸呸,他本來就是天真無邪的13歲優秀兒童。
等到用過晚膳之後,他叫過身邊服侍他的大太監司禮月,吩咐他要出宮,微服私訪。大太監司禮月身為皇家的爪牙,又怎能不聽從於劉辨的安排?
當下屁顛兒屁顛兒的跑去安排,不過半刻鐘,服飾人員皆安排妥當,得到了劉辨小朋友的高度讚揚之後,司禮月的老臉一朵綻開的菊花一樣茂盛。
劉辨為何要悄悄的出宮呢,因為他不想大張旗鼓的讓所有人都知道他的行蹤,但是他估摸著他的行程八成會被他的舅舅何進知道,不過現在情況緊急,他也管不了那麼多了。
趁著微黑的夜色,劉辨前去拜訪了他的第一位目標——尚書盧植,白馬將軍公孫瓚以及後來的偽面君子劉備皆為其門下弟子,就可見這個人有多著名了。不過最出名的當時他在文學的造詣,那可是首屈一指。
「微臣盧植拜見皇上。」盧植聲如洪鐘,令劉辨微微驚訝。只見盧植身高八尺二,雖然已接近五十歲,但是仍然精神抖擻,兩眼炯炯有神,不愧是大漢的棟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