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空手奪刀閃電步
「假如有歹徒拿著菜刀向你砍來,你怎麼辦?」彭巳丁問:
武軍似乎在回憶今天下午的情形,想了想,說:
「用擒拿!」
彭巳丁不由笑了:
「功夫再高,也怕菜刀!如果對方持有兇器,你最好也能有武器。或者就地取材,撿到石頭是石頭,拿到棍棒是棍棒。沒得,衣服、皮帶也行,否則很容易遭殃!我能夠空手奪去他的匕首,是因為混混的武功與我相比相差太大。而在現實中,你不容易知道對方的底細,用徒手對付兇器是很危險的!」
武軍搔了搔腦袋說:
「那練習拳腳豈不是沒用?」
「也不是那麼說,拳腳是基礎,器械是手臂的延長。拳腳功夫高,練習器械功夫會更高。而且為了防身,你也不可能隨時手拿大刀、身背狼牙棒,緊急時,常常是憑藉徒手應敵。明代戚繼光說拳腳似乎無益於大戰,但是他在《紀效新書》還是留下了32勢拳經,可見拳術的重要。
這就像做俯卧撐,就這個動作而言,似乎不能用於自衛,但是通過俯卧撐練習,你力量大了,卻能更好的打擊敵人。當然你練好了鐵砂掌,手上無疑像拿了把尖刀,假如再練好纏閉門的閃電步、剛柔技擊樁,即便對方拿了武器,也不外乎像遇見一個手變長了的也會鐵砂掌的對手而已,同樣能夠戰勝。
但是無論怎樣說,空手奪白刃,只能是高功夫對付低功夫的人才能運用。在現實生活中,遇見這樣的情況,你千萬要小心,與其用鐵砂掌對付菜刀,不如撿個石頭把歹徒腦袋打個包,這樣來得更加簡潔、安全!」
彭巳丁細細的給武軍解釋。
武軍畢竟是能考上大學的人,智商並不低,很快明白彭巳丁說的道理。
在以前,諸如閃電步、剛柔技擊樁武軍也練過,只是一個是走來走去,一個是站著不動,覺得練起來無趣,下的功夫不夠。不如鐵砂掌,一掌一個,來得痛快!今天知道閃電步的重要性,可以對付手持兇器的歹徒,認真請教起來。
彭巳丁提了一口氣,兩腿一前一後下蹲成矮襠式,兩腿似流星,快速的在武軍面前走了起來,偶爾還矮襠曲身踢幾下腿,模樣有點古怪。但沒有深厚的腰腿樁功,實在是完不成這幾下簡單的動作。走完,彭巳丁站起身來,對武軍說道:
「你以纏絲拳的正步纏絲登掌開始,身體下蹲、重心下移成矮襠步,兩手成拳成掌成爪均可。閃電步是纏閉門功夫的關鍵所在,成直線、弧形、圓形、8字形,兩足交替向前走。可變換為三七式、格鬥式、警戒式,或者各種姿勢互變,兩手在胸前成立圓交替運行。要點是手要手手打伸,腿要腿腿踢伸,溜臀裹襠擦脛。」
武軍在彭巳丁的指點下認真走起步來,一邊說,彭巳丁還一邊給武軍矯正動作。
閃電步表面簡單,其實內涵深刻,非老師手把手教導,難以完全正確掌握。最好的辦法就是邊練邊悟,邊悟邊掌握。
而纏閉門武功,最重閃電步,它是在技擊樁和動樁的基礎上的深化練習。閃電步以正步纏絲登掌為核心,然後再無窮變化,最後統一到纏絲手中。在學習閃電步之前最好有三年的樁功基礎,武軍跟彭巳丁學武還不到三年,所以練起來有點吃力。
至於正步纏絲登掌是纏絲拳的母勢,沒有三、五年功夫,也不會真正掌握。它就如同形意拳的三體式,形意門要求一年三體式、三年五行拳、三年十二形。纏閉門雖然沒有這樣的要求,卻要求門人每天走十二趟纏絲拳,三年下來才算入門。
纏絲拳共三路,一路12手,手手都含有正步纏絲登掌和纏絲手的法門,十二趟下來,可見一天要練多少纏絲手和正步纏絲登掌。換句話來說纏絲拳就是高樁閃電步。傳統武術在腿法上講究高練矮用,在行拳走架上講究矮練高用。
也就是說,踢腿平時要高,但對打應用時要矮,因為起腿半邊空。練拳、練功時架子要低,但實戰時要站高樁,這樣架高步活,出拳發腿迅速。
彭巳丁看武軍練得認真,比平時有很大進步,在旁邊高聲催促武軍加快速度,並指點道:
「閃電步並不神秘,關鍵是苦練加悟,它其實就是在纏絲拳入門后,把姿勢變低,然後把纏絲拳的技法展示出來。注意,走閃電步時,要變換方位角度,以應付實戰中各種可能發生的變化。
腳的運行路線可直、可圓、可弧,手的運行路線有立圓、平圓、斜圓等九種形式,手型可成拳、掌、爪,也可推、擊、點,腳可掃、駢。呃,練得不錯,不過還得再快點!」
武軍在彭巳丁的催促下練得滿頭大汗,才五分鐘時間不到,就感到腰酸背痛腿發麻,滿臉通紅。彭巳丁看武軍狼狽的樣子,開玩笑道:
「這下知道自己腰不行,腎虛了吧!」
說著,彭巳丁吩咐武軍在周圍去多找點磚。武軍以為彭巳丁要考驗他的鐵砂掌,這兩年來,武軍的鐵砂掌是大有成就,興沖沖的撿來十幾匹磚,正當他準備拿起磚想砍的時候,彭巳丁揮手止住。
彭巳丁吩咐武軍把磚立起來,圍成一個大圓圈。然後彭巳丁輕輕地跳上磚,下蹲矮襠快速的走了起來。須彌,武軍只覺月光下,彭巳丁身形閃動,快如奔馬,一時不由呆了,這才知道自己的閃電步差的遠。
練著、練著,彭巳丁又變換了樣式,擺出各種纏絲拳的技法。只見他輕如飛騰,重如霹雷,形似捉兔之鶻,神似捕鼠之貓,身軀擰旋摺疊、吞吐浮沉、俯仰屈伸,步法騰挪閃展、進退變換,真箇是快如雷鳴閃電。
下午,武軍親眼見了一米六五的彭巳丁徒手對付持刀的一米八的酒漢,是那樣瀟洒自如,這時看到彭巳丁真正的閃電步功夫,才知道背後所付出的功夫。
正當武軍看得入神的時候,有兩個人緩緩走過來。一個年長,大約二十八九,另一個學生裝扮。只見年長的人抱拳問道:
「兩位貴姓?練的什麼拳?鄙人張民,在學校門口開了個公司,這是我表弟劉立,大二藥學系學生。」
彭巳丁從磚上輕輕的跳了下來,一打量,這個張民身高大約一米七,留著一頭短短的黑髮,彎彎的眉毛,一雙充滿豪氣的大眼睛嵌在眉毛下面,爽朗的神情之中透出幹練和熱情,顯得格外有精神。而旁邊的劉立矮矮瘦瘦,最有特色的是他那又肥又大的鼻子和他那雙細長的眼睛,感覺有點頑皮,頑皮中帶點慧黠。
但兩人看上去都非常和善,應該是校友和其兄長,彭巳丁趕忙一抱拳,說:
「有禮了,胡亂練練,纏絲拳。」
「哦!纏絲拳,恕在下孤陋寡聞,以前沒有見過,不過和我練的梅花樁拳很有相似之處。可否教教我?」張民說。
「張總太客氣了!能否看看你的梅花樁拳?」
張民也是爽快人,下場先做了下「樁步五勢」,然後快速的練起「行步」來。
只見其身手矯健,步法快速而穩健,有一種隨波逐流之感,看來他在這門拳法上著實下了一番功夫。實話實說,就身形的瀟洒而論,還在武軍之上。
彭巳丁細細觀察,這是真正的梅花樁拳。梅花樁拳是我國的一大名拳,彭巳丁以前為了提升纏閉門武功,深研各家拳法,讀過《五勢梅花樁拳》一書,父親在傳閃電步時也給他介紹過這種拳法。還記得,當時父親對彭巳丁說道:
「巳丁呀,有兩個門派的武功與我們纏閉門的武功有相似相通之處,一是杜心武的自然門,二是梅花樁拳,今後遇見這兩個門派的傳人,你要虛心請教!」
自然門南北大俠杜心武是彭巳丁的偶像,彭巳丁書桌內隨時就放有一本《杜心武》的故事書,對自然門武功和杜心武本人那是再熟悉不過。不過這梅花樁拳彭巳丁以前沒有聽說過,不由向父親請教。
那一天,父親的興緻格外好,居然和善的給彭巳丁講起了梅花樁拳。父親介紹道:
「梅花樁拳沒有固定的拳術套路,它的基本拳路稱為『架子』。『架子』的構造很特殊,有五個基本的拳勢稱為『樁步五勢』,它們在練習時要靜止站樁。此外就是運動變化迅速的『行步』。
『樁步五勢』和『行步』的練習要在拳場中走遍東西南北各個方向,也稱為『四門八方』。這種串連起來的拳路可按一定路線周而復始的循環練習。初學者可以先學基本的和變化簡單的,隨著功力加深,練功時條件的不同,再不斷補充,不斷變化各種拳勢和動作。
梅花拳的對練拳路『成拳』,除了必須要在『四門八方』上練習外,它的抓拿摔打的動作和拳勢,皆可以因人而異,隨時編造。到了梅花拳的更高級的對練拳路『擰拳』時,更是『手無定手、腳無定步,勢無定形、見勁使勁,引進落空、隨勢而布。』
這種『架子』、『成拳』、『擰拳』的變化和不定的形態,使得它們的內容可以靈活多變,無窮豐富。」
父親彭舒明一邊給彭巳丁介紹,還一邊給彭巳丁示範梅花樁拳的動作。彭巳丁回憶當年父親做的動作,和此時的張民依稀相像,不過不得不承認,張民更加嫻熟。這更加激起了彭巳丁的興趣,不由一陣叫好,武軍也看得津津有味。
很快張民練完,雖然他只是簡單的練了下「樁步五勢」和「行步」,不過感覺此拳的確不同凡響,正如父親彭舒明所說,這個拳法和纏閉門武功的確有相通之處,尤其是行步和閃電步。
這就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梅花樁拳的行步、擰拳與纏閉門的閃電步、纏絲拳正是「拳無拳,藝無藝,無藝之中是真藝」的體現。有拳、有藝,有了一成不變的套路就不是真正的武藝了。這正如「道無形」之理,所以真正的武功是變而不變,有而無的,它是「無形」的。
看來天下武功真是一家!
天朝是禮儀之邦,崇尚禮尚往來,在張民、劉立的要求下,彭巳丁也下場打了一套爛纏絲。
爛纏絲是一套古樸的纏閉門入門套路,是纏絲拳二路。它勢勢相承,環環相扣,首尾相應,動作緊湊,講求避實擊虛,以打為主,為功力性基礎拳,發勁剛猛,一氣呵成。
主要技法有斜飛、抄拳、袖裡藏針、探囊手,尤其是抄拳,千變萬化,抄中帶鑽,又暗含貓狸上樹、猛虎硬爬山。袖裡藏針,一發三響,斜飛洗臉,打跌連環。探囊取物,絕無回頭路。招、招極重攻防,對於練出武術基本勁力極有幫助。其中的左右開弓手,是技擊樁的基礎。
整個套路動作不多,但彭巳丁打來,卻勢勢見威力、招招見功夫。
只見月光下,彭巳丁一個人在操場內疾舞,碧綠的大樹閃射著路燈的光澤,綠瑩瑩的光芒縈繞著彭巳丁的身影,彭巳丁一舉手、一投足、一走拳、一踢腿,讓張民、劉立、武軍感到濃濃的戰意,一時熱血沸騰,似乎操場上響起了戰鼓聲,在配合彭巳丁衝鋒陷陣。
一套拳下來,彭巳丁面不改色,氣不長出,而剛才戰場、戰鼓聲的幻境也好像消失了。
張民和劉立平生那見過這等武功,尤其是這種古戰場的感覺,還有那濃濃的殺伐之意,一時不由看呆了。當彭巳丁一收式,兩人才從朦朧中醒來,倍感興奮,極力向彭巳丁討教。
兩人經過這一陣交流,本來是兩個完全陌生的人,由於武術,由於彭巳丁深厚的功力,由於彭巳丁謙遜的態度,一下變得異常熟絡起來。
人就是這麼怪,有的相識十幾年,卻如同陌路人,有人僅初次見面,似乎已經是多年的好朋友。尤其是武林中人,更是惺惺相惜、肝膽相照、一諾千金!
兩人一邊寒暄,一邊交流拳藝,武軍和劉立一下子變成了旁聽者。
張民說,他的梅花樁拳是韓其昌一支傳下來的,他是韓其昌的隔代傳人,可惜練的不好,丟了師爺的臉。
然後兩人聊起了韓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