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神器更易(九)
禪者,祭天是也,禪讓,即是天子祭天以告,由皇天后土作為見證,將皇位讓給其他人。
按照家天下正常的嫡長子繼承製,上代君王去世后,嫡長子或是被冊封的太子自然擁有繼位法理權,一般不存在禪讓的情況。
既然出現禪讓,那麼君位轉移的對象自然不是常規對象,自三皇五帝之後,夏啟開啟家天下時代,「禪讓」的原意和實際意義,出現了截然相反的衝突。
一方面,崇尚三皇五帝時代的儒家大力宣揚「禪讓」的神聖性,將五帝描繪成不戀棧權位,寧傳賢能不傳子嗣的聖君;另一方面,家天下長達兩千年的歷史中,寥寥幾次出現的「禪讓」,都只是政變和奪權的遮羞布。
於漢臣而言,最記憶深刻的禪讓,或許便是「高皇帝禪位王莽」。
立了傀儡幼子孺子嬰作為傀儡,王莽卻並不滿足於控制幼兒禪讓於他,或許是認為幼兒禪讓難堵天下悠悠之口,「機智」的王莽竟然讓人做了兩個銅匱,其中一個裡面放了「赤帝行璽某傳予黃帝金策書」,也就是宣布他的皇位來自於漢高祖劉邦的直接傳位,自此開啟了符命禪讓的先河。
時隔近兩百年,漢臣們將在雒陽再次見證禪讓,而以目前來看,這次禪讓與此前最大的不同,或許便是禪讓的雙方本出同源同姓,倒是更為接近上古禪讓時的情況。
當袁紹伏誅的消息和他的首級傳到雒陽的時候,所有人都知道,那一天已然不遠,哪怕劉備最開始確實是一心想做匡扶漢室的漢臣,但走到了今天這一步,他已經無路可退。
這一點沒有任何異議,劉備也從來沒有掩飾過自己的想法。只是尚有不明之處,那便是劉備準備用何種方式達成禪讓?
是劉協徑直禪讓,還是符命傳詔?
雖然符命傳詔於王莽而言極其荒謬,所有人都嗤之以鼻。但若是放在劉備身上,士族信不信暫且不提,至少大部分百姓不會懷疑,畢竟光武世系走到今天已經失盡人心,高皇帝親下符命換天子世系是完全說得過去的。
而若是劉協徑直禪讓,名分問題卻極難解決。如劉協所言,劉備並不介意認漢桓帝當皇考,但作為皇叔接受禪讓,總讓人有些如鯁在喉,畢竟自古有兄終弟及,有父死子繼,有叔侄相傳,未聞侄子傳位給叔叔一說。開先河之事,說出去總歸不太靠譜。
但不管用哪一套方案,按照自古以來的傳統流程,到了這時候,該有動靜了。最基本的便是各種祥瑞。
陳勝吳廣的「大楚興,陳勝王」太遠不提,王莽可是提前幾年就開始做準備,井下的石頭以及各種各樣的符命早早安排上了,借著「天意」,從安漢公一路直通天子尊位。這也是因為今文經學的儒家實在太過痴迷讖緯之說,連年的各種災異也被扣在了漢室的頭上,加速了王莽的篡權進程。哪怕劉備也姓劉,並且功蓋當世,加上些祥瑞總歸也能鞏固名分。
可這位魏王似乎完全不知道這些流程,朝廷有條不紊的開展工作,南下的各線兵馬也被命令儘快掃蕩荊揚,迫交州恢復朝貢,絲毫沒有提及關於祥瑞之事。
有些比魏王還急的大臣屢屢登門拜訪,試圖「點醒」魏王,卻都吃了閉門羹,在這個關鍵時刻,魏王一反常態的舉動讓不少人都心生疑惑。
隨著時間推移,明顯的異樣越來越多,尤其是雒陽城中那些真正的權力者,政事堂的相國們,竟然沒有一人發聲,都一如既往,沒有絲毫異動。
有些人甚至開始懷疑,魏王是不是根本沒有奪權的想法。只是大部分人還是堅信劉備一定在策劃些什麼,等到時候,一鳴驚人。
……
「所以大王真的準備到了年中,迎黃靈,直接接受天子禪讓?」
哪怕早就知道了計劃,陳群還是有些感嘆,這不走尋常路的方式當真是出乎外面那些人的意料。
劉備拿起魚餌穿到魚鉤上,使勁一拋,淡淡的道:「沒有必要做那些無用的東西,不過愚民罷了。但民心在我,何必愚弄?」
盤膝坐在一旁的關羽撫髯道:「正是如此,兄長素以仁厚重德治民,何曾需要這些鬼蜮伎倆?天下祥瑞在民心,王莽正是不明白這一點,兄長又豈會重蹈覆轍?」
李澈笑吟吟的道:「倒是把外面那些人急的火急火燎,這些日子,恐怕翻來覆去的在琢磨大王的想法。」
荀彧淡然道:「一群投機取巧之輩,巧言阿諛之徒罷了。真正的聰明人,這時候根本不會把心思放在祥瑞上面。如次相他們,何曾來打探過?」
劉備盯著落鉤點,慢條斯理地道:「大浪淘沙,經此一事,也能看出朝堂中誰是能做事的,便讓他們再急一急吧。至於我們……雲長,南邊暫時無甚大礙,你做些準備,孤已派人北上召薊侯入雒,若他不從……」
關羽默默點點頭,也不言語,雖然公孫瓚這時候耍心機的可能性不大,但也要做好防範才是。北疆的鮮卑和烏桓還是不穩定因素。
李澈想了想,提議道:「等大事定下,臣以為可以嘗試拆分蹋頓手中的三王部,徹底消解幽州內患。只要幽州內部無憂,北疆的鮮卑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不是什麼大問題?」荀彧微微愕然,李澈不是狂妄之輩,但鮮卑也不是弱族,哪怕魁頭和蹇曼此時掐得你死我活,鮮卑龐大的體量令其仍然足以威脅到大漢北疆。在這種情況下,李澈卻認為鮮卑不是什麼大問題?
李澈聳聳肩,攤手笑道:「此前隨手布下的一步閑棋似乎有了作用,這也多虧了如今大漢即將一統的大勢,讓他自然回歸大漢的懷抱。如果能利用得當,鮮卑很快會分裂到連匈奴都不如的地步,屆時,自然不是什麼大問題。」
劉備也不多問,只是輕輕點頭道:「既如此,北疆之事之後便由明遠來負責,雲長協助,勿要讓鮮卑侵擾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