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趙匡胤的心思
「裴家是鐵匠,倒是省了不少事。一會把裴家兩兄弟叫進來后,你讓他們給你打造一個連弩。」
裴大姐卻沒有關注這方面,望著向外走的兩人,低聲問道:「他們可靠?」
趙德昭點了點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比我這一世的父親還要值得信賴。」
太監並不是東方獨有,在西方的歷史上,太監群體同樣寫下了燦爛的一筆,參與了無數歷史事件。
裴大姐點了點頭,說道:「裴家雖然很窮,但是對我穿越的這個裴大姐很不錯。如果可能,讓他們也都過上好日子。」
「我會安排的。」看到大殿門口正在跟小太監說話的劉小,趙德昭高聲喊道:「劉殿頭。」
劉小連忙三言兩語交代清楚,又走進大殿。「二哥。」
趙德昭問道:「我記得我的農莊就在城外西湖畔,也有一個鐵匠鋪?」
劉小應道:「是,不過鐵匠鋪很小,只是為農戶修補農具……」
趙德昭問道:「若我將裴家一家要過來,容易操辦嗎?」
劉小沉吟了一下說道:「這事兒不難,只要二哥寫一個要人的條子……,不,這事而不能二哥出面,因為禁軍都要給中書令三分面子,他若從中作梗,反而複雜了。
不如讓老奴去一趟都指揮使府,韓重贇視二哥為子侄,你開口了,他會將事情辦的妥妥噹噹。」
趙德昭點了點頭。「那你晚上就去一趟韓府,把這件事辦妥。在農莊給裴家安排一個住處,越快越好。」
如果讓趙光義反應過來,知道他重視裴家,趙光義不敢明著對付他,對付幾個鐵匠,只是一句話的事兒。
片刻后,裴風裴雲進了大殿,一進門,就看到了大姐跟皇子擠在一個羅漢床上,沒有一絲隔閡。
他們一開始被皇子的身份震懾,渾渾噩噩,可是剛才離開了一個時辰,將自己妹妹跟皇子的事情也想了個通透。
他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自己很少出門的妹子,跟皇子就這麼熟了。
但是,看到大姐跟皇子親近,他們也很清楚,自己家要發達了。
他們並沒有覺得大姐才九歲有不妥,實際上,現在的百姓之中,結娃娃親,童養媳的人家多不勝數。
就是在民間,大部分人家也都是十四五歲就成親了。
他們在劉小的帶領下,來到趙德昭的下手漢榻上坐下。
趙德昭開口說道:「今日撞傷了大姐,也是我跟大姐的緣分。今後讓大姐在我的東宮裡面生活,由我來照顧他。你們一家此後我也會多加照應,今後就掛在我的名下。」
裴風今年十八,也算是個大人了。他在軍營中修補兵器,相比一般的農戶,也算是見多識廣。
他自然知道,從匠戶轉為皇子的附庸,好處多不勝數。
首先,他們一家不用稅賦,其次,也不用擔心受怕地出征。
只要能完成皇子交待的事情,就能平靜地生活下去。
他作揖道:「皇子賞識,小民一家自然感激不盡。不過,家族乃是小民父親,這樣的大事,還要他點頭。」
趙德昭點頭說道:「這是倫常,我自然不會現在就讓你表態。今日你先回去,問問你的父親,明日再來東宮回話。」
他忍不住望向了裴大姐,顫聲問道:「大姐,你可隨我回去?」
裴大姐雖然有以前的記憶,知道兩個哥哥,家人對她都很好。
但是她也不可能再回到那個貧窮的家裡,因為對她來說,跟老公在一起更安全,更安心。
她笑著說道:「大哥,二哥,皇子待我甚好,今後讓我留在東宮。以後,你們盡可經常來看我,有時間,我也會回去看望你們和爹娘。」
兩兄弟沒有想到來了東宮,把妹子就留這裡了。
可是在趙德昭面前,他們也不敢以哥哥的名義強行把她帶回去。
兩兄弟相互看了一眼,頗有些無奈。
今日他們休沐,明日要送父母過來,看來只能回去請假。
看看天色,耽擱不起了,遂向趙德昭告辭。
而在東宮之北的皇宮中,日頭西斜,晚上的慶典進入了正式的慶祝階段。
看著場地內的好戲連台,攤戲正熱鬧,趙廷美忍不住說道:「皇兄,二哥平日最喜熱鬧,今日將他禁足,他在府內怕不是要憋發瘋了。」
趙匡胤瞟了一眼似乎正在看戲的趙光義,朗聲說道:「二哥今日不識大局,理應受罰,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得到教訓。」
在他們嘟囔道:「他哪裡又做錯了?今日他陪廣政君,哦,不,秦王一起坐車,就相當於代替你了嘛!」
趙匡胤搖頭笑道:「即便代替我,也該由你或者三哥代替,他一個孩子,懂得什麼國家大事?此事無需再說,就讓他在家憋幾日。」
坐在他們左側的孟昶這個時候卻搭話道:「陛下龍虎精神,皇子也是英武不凡。半晌前同車,皇子還跟我談起了蜀錦,想要大力推行蜀錦呢!」
他原意是想要巴結皇上和兩個皇弟,可是這句話說出來,只有趙廷美略帶訝異,趙匡胤和趙光義兩人都似乎不願聽這個話題,表情冷淡。
趙廷美問道:「二哥跟你談蜀錦?他知道什麼是蜀錦啊!」
見趙匡胤和趙光義表情冷淡,他也知道自己自找沒趣,不敢再談。「也就隨口說了幾句,不當什麼。」
趙匡胤心裡嘆了口氣,跟趙光義說道:「三哥,再過兩月就秋收在即,要準備籌備督糧隊到各地催糧。此事關乎大宋穩定,不可輕忽,這事還是由三哥來做,我最放心。」
趙光義側身行禮道:「皇兄放心,絕不會誤了軍國大事。」
督糧是個油水豐厚的差遣,得了這個好處,趙光義的臉色登時爽快了許多。
見趙光義臉色爽快,趙匡胤的心裡那絲顧慮,這才徹底消散。
身為家族實際上的長子,趙匡胤這一生一直在盡量平衡整個家族。
從小他就讓著弟弟妹妹,什麼都不爭,哪怕父母偏心。
如今父母都已經去世,而他也成為皇帝,他更是體驗到了平衡一個家族的穩定,多麼艱難。
特別是這個三哥,他一直覺得虧欠他許多。
當初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非他所願,一切都是趙普和三哥自作主張,然後一幫義社兄弟跟著聚勢,最後勢不可擋。
而這最大的好處,也就實實在在落在了他的身上。
如果可能,他其實並不想當這個皇帝。
自唐以後,只是中原地帶,短短的五十年年間,就換了五個朝代,前後十四個皇帝。
這還沒有算遼太宗耶律德光打進汴京亂入了幾個月,最後丟下一個亂攤子班師回朝。
十四個皇帝,除了五個病死,老死,剩下的九個,都不得好死。
朱溫,本想傳位給養子朱友文,結果親兒子朱友珪知道了,先殺朱溫,后殺朱友文,朱溫另一個兒子朱友貞又起兵殺朱友珪。
後唐庄宗李存勖本來立了太子李繼及,結果魏博兵變,擁立大將李嗣源。
李存勖兵敗戰死,太子在從蜀地回來路上自殺,李嗣源繼位。
唐明宗李嗣源在繼位問題上舉棋不定,臨終前次子李從榮謀反被殺。明宗受自己也死了,李從厚繼位。
沒過多久,明宗養子李從珂起兵奪位,李從厚又被殺。
李從珂因為和石敬瑭鬧翻,又被石敬瑭聯合契丹滅亡。
石敬瑭臨終之前據說要傳位給小兒子石重睿,重臣馮道,景延廣等立出帝石重貴。
後漢太祖劉知遠傳位給隱帝劉承祐,他卻逼反了郭威,他殺了郭威全家,最後自己也被郭威殺了。
周世宗柴榮繼位幾乎是這幾十年唯一成功傳位的一次,但是柴榮也不是郭威的親兒子,只是養子。
趙匡胤奪取周家天下的手段更不光彩,欺負孤兒寡母。
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這個皇帝能做多久,只要禁軍高級將領點頭,把軍隊開出汴梁三十里,把杏黃旗往身上一披,那就是皇帝了。
藩鎮割據,禮法廢弛,綱紀頹壞,武人勢力的惡性膨脹,文官集團過分邊緣化,是五代亂世的規矩。
他當了皇上也不代表萬事大吉,中央集權的問題也遠遠不是杯酒釋兵權或是把藩鎮的軍權財權收回來就能解決的。
各地藩鎮逍遙了一百多年,當自己的家做自己的主,不可能他一句話,人家就乖乖聽話,回家養老了。
當皇帝第一年,昭義節度使李筠和淮南節度使李重進就造反了,耗盡國力才算平息了叛亂。
他的義社兄弟在他當上皇帝的過程中是出了力的,哪怕最後削權,也只能讓他們去地方上當指揮使。
他們在地方上花天酒地,貪污腐敗,趙匡胤也只能當不知道。
有時候想想,這個皇帝當的真沒有意思,還不如坐鎮一方,什麼心都不操。
可是,現在他已經坐上了這個位置,讓他放棄,他又不捨得。
不管怎麼說,這也是一朝的皇帝,人間極致啊。
現在,其他的苦惱又來了,他知道這個弟弟是有大功勞的,他坐到這個位置,這個弟弟最少佔了一半的功勞。
在他的內心裡,也是偏向於這個弟弟以後繼位。
因為只有他手裡有權,軍隊人多,才能保證老趙家的福祚永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