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第88章

看到《中國詩詞大會》,看到裡面的賽制、選題、主持人與選手的交流,李天明彷彿看到了一個他所希望的時代……正在來臨。

此時李子楓告訴了李天明一個很不幸的消息,因為他們在國內投放廣告以及招納老師,所以國內一下子蹦出了不少在線中文教育公司和工作室,做的APP也是高度相仿。

「我假冒學生去聽了幾家公司的試聽課,那些老師真的是什麼歪瓜劣在都敢招,有些還是大學生!」李子楓抱怨一句。

「大學生我看沒毛病。」李天明說,他想起了席思雯受自己影響,離開桂市后大學讀的就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只要她普通話標準,符合中文老師所必須具有的品質和知識儲備,兼職教書未嘗不可。

席思雯在視頻里認真答題的那兩秒鏡頭,李天明感覺到他過去的所有努力,一滴不落,全匯聚在這個年輕女孩身上。

她提醒李天明,故事。

李天明長嘆,故事……哎……自己怎麼會忘記故事在文化傳承中所起到的作用呢?

流失的那些學生,當然有約課難的原因,但會不會也有別的原因?

比如他們覺得老師講課本身不是那麼有趣,以至於他們認為學習中文是一個枯燥乏味的過程,感覺中國的文化似乎也並不具有多大魅力。

「我們是象形文字,很多偏旁部首組合起來都可以畫成圖畫,還有數不勝數的詞語,其意思的背後也承載了不少有趣的故事。」李天明會上對所有老師說。

李天明舉了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是「推敲」。

「推敲」這個詞說的是寫作時逐字逐句思考的過程,強調斟酌字句和反覆琢磨。

但為什麼反覆琢磨這個心理過程要用「推敲」表達呢?無論「推」還是「敲」都是動詞,還是表達手的動詞,與大腦的思考,研究,斟酌毫無關係。

原來這個詞與古代一個詩人賈島的故事有觀。

賈島寫過一首很著名的詩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他當時正在去往好友家的路上,騎著驢想著這句詩該怎麼寫,究竟是用「敲」更好,還是「推」更好,由於思考得太過深入,忘了看路,他的驢竟然撞到了韓愈的儀仗隊,然後很冤枉地被扣押起來。

韓愈了解了事情的經過,建議賈島用「敲」字好,因為敲門的聲音比推門的聲音更響亮更清脆,更能突顯深夜的寂靜;另外,推門說明門沒鎖,敲門說明門鎖了,更符合常理。

賈島覺得韓愈說的很有道理,二人還因此成為朋友,再後來,「推敲」便引申為做事時思考琢磨反覆不定。

第二個是「皇帝、陛下」。

「皇帝」一詞其實源於中國第一位統一中原的皇帝——秦始皇。

秦始皇認為自己功高五帝,德過三皇,三皇五帝的政績跟他比都得靠邊站,因此他號稱皇帝,自稱為朕。

而中國古代大臣之所以稱皇帝為「陛下」,是因為「陛」為宮殿台階的意思,「陛下」就是台階之下,皇帝的周邊的台階之下往往都有拿著兵器的守衛在保護皇帝,群臣以「陛下」稱,意為永遠出於君王之下,不敢斥責天子,尊卑有序。

孫佳聽完后笑了,「天明,你是不是又想故技重施?你還記得當初你的寓言故事么?在英語課上搞翻譯那回事。」

「對!寓言!」李天明一拍桌子,「我覺得我們還應該在課程體系里加入寓言、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以及成語等等,其實中文教學就跟我們學英語一樣,不應該是一板一眼一個字一個字的教,甚至還要求他們背,默寫……那些歐洲學生為什麼找我們中國人上課?其實就是想給自己一個母語環境。我們中國的孩子是怎麼學中文的?比如以前農村那些孩子,他們甚至一個字不會寫,但他們說的很流利,他們就是通過母語環境學習的。」

「那我們除了跟學生們說話,還怎麼營造母語環境?」有老師問。

「很多。」李天明回答,「比如我們的教材里可以不只是文字,可以多是圖畫,電影電視片段,新聞片段,甚至動漫,中國拍的動畫片,通過這些形象素材,教學生們一個一個詞的認識,同時最好每一次課都跟他們講一些與新詞有關的故事,關鍵是讓他們覺得中文是有趣的,中國傳統文化不是生澀難懂的甲骨文,而是能讓他們哭,讓他們笑,讓他們記憶猶新的故事。」

李天明的這個觀點,很快引發老師們的情感共鳴,因此全票通過。

但新課程的開發和上線需要時間,李子楓決定由他和李天明牽頭,專門招一個團隊做,但這個教材研發團隊需要怎樣的人才,以及這些人去哪裡找,願不願意來,又成了一個難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擊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抗擊者
上一章下一章

第88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