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安史之亂
上回說到安祿山表面忠心,實際早已心生反意暗地裡準備叛亂,他看到大唐雖國力強盛,然而官場上下一片烏煙瘴氣,已經腐敗不堪,於是造反的念頭更加堅定。
造反這事兒要說起來可是個技術活,一旦起兵造反,就沒有回頭路可走了,要麼成功,要麼殺頭,沒有別的選擇,因此需要從長計議,好好謀划。
安祿山在范陽州城北邊築起了雄武城,表面上看來是防禦侵略,實際上是他用來儲藏兵器、糧食做堅守范陽的部署,戰馬有一萬五千匹,牛羊也相當於這個數目。
此時的他一身兼任平盧、范陽、河東三大軍區節度使,唐朝十大軍區安祿山一人就管了三個,他計劃拉上史思明的部隊一起造反,這樣單從兵力上來說,安祿山並不吃虧,甚至還佔有優勢,當然他也考慮到打仗光靠人多還不行,得有武將統領,文臣謀略。
於是他把張通儒、李庭堅、平冽、李史魚、獨孤問俗羅致身邊做幕僚,讓高尚主持書記工作,劉駱谷留在長安當情報人員,安守忠、李歸仁、蔡希德、牛庭玠、向潤客、崔乾祐、尹子奇、何千年、武令珣、能元皓、田承嗣、田乾真,都是他從軍隊里選拔出來的將領。
就這樣,經過兩年的精心準備,安祿山自覺已經差不多啦,他覺得還剩一件事要辦。
什麼事呢?就是迷惑對手,這樣造反才能出其不意。對手是誰,當然是唐玄宗及朝廷啦。
安祿山越想造反,就越不能讓玄宗覺得他想造反,這樣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安祿山花了一年的時間去迷惑玄宗,他首先主動出擊,親帥十五萬大軍,去討伐大唐的敵人,契丹和奚。
雙方鏖戰數日,終於擊破奚、契丹,並俘獲了奚王李日越。玄宗聽聞后大喜,這讓他對安祿山越發地信任和倚重。
但是玄宗禁不住耳邊總有人提醒他,安祿山統兵過多,權力多大,遲早擁兵自重與朝廷分庭抗禮。
玄宗聽后也覺有理,他派中官輔趚琳去偵察,看看安祿山有沒有謀反之意,趚琳接受了安祿山的賄賂,回來后大講安祿山忠心耿耿。
楊國忠又對唐玄宗說:「召他進京,他一定不會來。」玄宗於是下令召見安祿山,安祿山得信后立即從北方邊境的駐地出發,只帶數名隨身侍衛,騎快馬日夜兼程趕到了京城長安。
一到長安,他就到華清宮拜見唐玄宗,乘機哭著說:「我是胡人,不識漢字,皇上越級提拔我,招致別人嫉恨,以致楊國忠想要殺我。」唐玄宗聽后對他更加親密寬厚,此後,只要有人說安祿山要造反,唐玄宗一定會大發雷霆,把他捆綁起來送交安祿山。
安祿山自覺時機差不多了,天寶十四年十一月(755年),安祿山從范陽起兵造反,詐稱奉唐玄宗旨意率領部隊討伐忤逆朝臣楊國忠。
他率領各族騎兵、步兵十五萬,半夜行軍,黎明吃飯,一天前進六十里。
決定高尚、嚴庄為謀主,孫孝哲、高邈、何千年為骨幹。天下太平的日子長了,人們不懂戰爭就在身邊,聽到安祿山叛亂爆發,朝廷一片嘩然,百官動蕩,懼怕不已。
宮廷的警衛部隊都是由集市商販組成的,根本不具備作戰水平,只得打開皇家倉庫拿出綾羅綢緞金銀財寶召募兵卒。
打仗,是個讓軍人內心糾結的事,除了那種天生的好戰分子,一般來說他們也不希望打仗,誰不想天下太平呢,可是天下太平了,軍人也就無用武之地了。
真正的戰士就是為戰場而生的,他們流淌著戰鬥的血液,他們渴望奮勇殺敵建功立業,甚至青史留名。
因此,安祿山起兵造反,他深知自己不能師出無名,叛亂也要找個合適的理由嘛,玄宗對他那麼好,要官給官,要錢給錢,要兵給兵,沒有合適的理由面子上也說不過去啊,於是他聲稱要為國為民除掉奸相楊國忠,替玄宗清君側。
此時的唐玄宗可真是欲哭無淚,這麼多年以來,從宰相張九齡開始,就不斷有人提醒他,安祿山謀反那是早晚的事兒,可是他一直不信,還把提醒的人要麼殺掉,要麼送給安祿山處置;不僅如此,他還一手把安祿山打造成了最大的威脅,讓安祿山手握重兵且全是唐軍精銳,無異於養虎為患。
當玄宗知道安祿山謀反的確切消息之後,自然悔不當初,憤恨不已。同時玄宗也心裡清楚,經過這麼多年天下太平,相安無事,內地早已無兵可用,所有能打仗的部隊,都部署在邊境,用於防守北面的突厥、東北的契丹和奚,以及西面的吐蕃,而這些軍隊之中超過一半都歸安祿山和史思明統領。
由於他們常年與契丹和奚作戰,戰鬥力十分強悍,屬於唐軍的精銳部隊。
安祿山號令嚴厲,加上有一班以死相拼的將士,沒有誰不是以一當百,朝廷軍隊碰上必然會吃敗仗。
可是誰也不情願認賭服輸,何況是創立了開元盛世自認為聰明絕頂的唐玄宗呢,他當然不願意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江山拱手讓人,此刻他像個押錯寶的賭徒,他要拚命彌補自己的過失,做翻盤的最後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