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辦事講究趙公公
高麗王無比憤怒的叫喊,他心中的仇恨難以言明。
這些賤民實在該死,竟然敢向他這個大王不敬!
「給我放箭!不要放一個賤民過來!」
高麗王憤怒的下命令道。
在他眼中,這次賤民的命從來都沒有被當成一回事過。
就算是全部殺光了,只要能守住開城,那就是值得的。
城頭的高麗守軍彎弓搭箭,箭雨密匝匝的射向了城下的高麗百姓。
高麗百姓痛苦的叫喊著,損失慘重,死傷無數,身邊無數的戰友倒下了。
他們恐懼無比的想要后逃,但是在他們身後卻是凶神惡煞的金國監軍。
金人更是不將他們的生命當做是一回事,肆意的砍殺著想要後退的高麗人。
高麗人被殺怕了,知道後退只是一個死,再次掉頭沖向了開城。
開城城頭上,數不清的滾木礌石,向下拋,開城的城下早已是屍山血海一片。
高麗人的屍體幾乎要填平開城的城牆!
金軍不斷的驅趕著手無寸鐵的高麗人往開城衝去,金軍的騎兵耀武揚威的在高麗人身後,向著開城城頭射箭。
號稱騎射無雙的高麗人射箭的技術確實不錯,一枚枚箭矢如同飛蝗般飛上了開城的城頭,將一個個高麗士卒射殺。
至於說這些箭矢會不會誤傷到被他們驅趕著攻城的高麗人,金人可從來都沒有把高麗人的生命放在眼中。
……
就在開城正在上演異常激烈無比的攻防戰的同時,高麗人的使者渡海往大秦和大宋而去。
兩波使者於濟州島分開,分別向著大秦和大宋而去。
兩波使者馬不停蹄的往大秦和大宋的國都而去。
啟聖四年二月,高麗的使者到達了京兆府,大秦的繁盛使得他幾乎看不過來。
他徑直進入了京兆府,前往了大秦的鴻臚寺。
鴻臚寺的官員接待了高麗的使者,高麗的使者向大秦遞交了請求成為藩屬的國書。
沒多長時間,這一封來自高麗的國書便來到了陳言的案頭,與此同時高麗的使者也在等候陳言的召見。
「呵,這高麗人倒是打的一副好算盤。」
陳言有些嘲諷的說道,十分的隨意的將高麗的國書扔到了桌子上。
「陛下說的是,高麗人確實想的太美了,想要用一個藩屬國的名義換取大秦出兵援助,實在是異想天開。」
趙承安也是開口附和道。
「承安啊,現在高麗打成什麼樣了?他們還能堅持多長時間?」
陳言開口詢問道。
「回稟陛下,金國自從進攻高麗開始,幾乎就沒有遇到過有力的抵抗,據前端時間傳來的消息,高麗王都都快要被攻下了,老奴看來他也堅持不了多長時間了。」
趙承安十分老實的開口說道。
「要不然的話,那高麗的使者也就不至於這麼著急的求見陛下了。」
「呵呵,倒也是。」
陳言笑著說道,他又拿起了高麗的國書看了一眼,對著趙承安有意無意的詢問道。
「承安啊,你說孤要不要見一見高麗使者呢。」
趙承安滿臉堆笑的說道。
「這種事情陛下聖心獨斷,老奴不敢左右陛下想法。」
陳言忽的笑了一下,看了趙承安一眼說道。
「你個老滑頭,收了人家高麗使者的錢,竟然都不幫他說話。」
趙承安十分討好的說道。
「老奴是陛下的家奴,收他點錢也是看得起他。」
趙承安十分光棍,對陳言的話他不感覺有什麼恐懼,並不是因為他已經囂張到敢不把陳言放在眼中。
而是因為,收錢的事情是他主動和陳言交代了的,自然也就不擔心陳言會因此收拾他。
「你啊你,罷了,去吩咐一下,鄭便召見一下高麗使者吧。」
陳言開口對著趙承安吩咐道。
「諾,老奴這就去辦。」
趙承安老老實實的說道。
他對自己的定位十分的清楚,那就是陳言身邊的家奴,有什麼能力,貪錢不貪錢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對陳言這個主人忠心,誠實。
只有這樣,他才能保住自己的權勢,否則的話,陳言能夠給他的,一句話就可以剝奪,甚至是將他殺死。
什麼錢可以收,什麼錢不能收,什麼事情要老實交代,趙承安心中都有數。
趙承安走出了大殿,原本彎著的腰直了起來,臉上的表情雖然依舊是笑盈盈的,給人以十分溫和可親的感覺。
但是那種討好的笑容卻是已經消失了!
他準備前往鴻臚寺,高麗使者等候召見的地方。
此時,高麗使者正在鴻臚寺的接待大廳中,十分著急的等候著結果。
金國的鐵蹄已經打到了王都,他如何能不著急。
若是不能求到援兵,怕是亡國之禍就在眼前,他心中無比著急,不知道自己給大秦皇帝身邊的大太監送禮究竟有用沒用,他究竟會不會幫自己說話。
就在他心中萬分懷疑之際,忽的他看到一個身穿華服,面白無須的中年男人來走進了大廳。
高麗使者眼睛猛然一亮,因為他認識來者,正是大秦皇帝身邊的大太監趙承安。
「下國小臣,見過趙公公!」
高麗使者來到趙承安身邊,十分謙卑的說道。
趙承安笑盈盈的看著高麗使者說道。
「貴使不必多禮,和咱家來吧,陛下要召見你。」
高麗使者眼睛猛然一亮,對著趙承安千恩萬謝的說道。
「下國小臣謝過趙公公,趙公公救我高麗萬民於水火啊,恩德無量啊!」
趙承安沒說什麼,微笑著給高麗使者帶路,他趙承安向來講究,收錢辦事。
雖然他沒敢在陳言面前給高麗使者說好話,但是那封國書為什麼能夠這麼快到達陳言面前,他趙承安是出了力的。
要是沒他趙承安,高麗的國書即使是再過幾日都不一定能被送到陳言面前。
陳言每天要處理的事務很多,幾乎閑不下來,能夠送到他面前的都是一等一的大事。
而高麗的國書,在內閣的那些大人物看來,可算不上什麼大事,雖然有資格送到陳言面前,但是卻不一定會被拖到什麼時候。
在滿清一朝以前,中國人骨子裡的天朝上國,世界中央的驕傲可是一直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