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山區小學(二)
紅石灣這一帶的山區,除了交通的極度閉塞,還真是一處風景絕佳的世外桃源。
五六十年代治理淮河的時候,在東南山口的位置修建了一座水庫大壩,形成的高峽平湖連綿數十公里,紅石灣小學正好處於這個庫區末梢的位置。
小學背靠的那座紅石頭山,長滿了松樹和毛竹,還有連片的野茶。
山的背後是一條寬闊的峽谷,褐紅色的大小卵石鋪滿谷底。從山頂望去,就像是一條九曲迴環的絲帶,搖曳在綠水青山之間。
幾十年後當地政府招商引資,發展旅遊業,這片庫區和峽谷,如今已是遠近文明的5A級景區了。
然而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這裡卻是令人生畏的窮山惡水。
離紅石灣最近的縣道有50多里的路程,全是連架子車都沒法行走的崎嶇山路。
有些老人一輩子都窩在了這片山旮旯里,大人小娃們看上去都有點孬哄哄的。
大隊轄區的一百多戶農家,大多住在峽谷兩側的山溝溝里。
所以紅石灣小學的老師們平時家訪,沿著大峽谷一路走過去就行了。
老張提著獵槍走在林間的山路上,不時抬頭看天上盤旋的老鷹。
經驗豐富的獵人們都知道,鷂鷹俯衝的方向,往往會有野味出沒。
出門才半個多小時,伴隨著一聲清脆的槍響,老張已有斬獲,提著一隻血淋淋的野雞,興沖沖的從坡上跑了下來。
初春的峽谷里還沒有多少流水,老吳和小車陪著校長王元初沿著遍布卵石的河床向上行走。
一邊介紹著沿途的風景和物產,一個個古村的地名,從這片大山裡走出去的歷代名人。
深山裡的平地少,很難找到連片的村落。
他們不時從峽谷折進漫山毛竹的山溝,走進一戶戶貧寒的山民家裡,督促輟學的適齡兒童儘快回校。
王元初還向家長們承諾,交不上學費的娃們可以先欠著,將來可用山貨、木材、甚至勞務來償還。
不能因為學費或者貧窮,讓娃們失去了讀書的機會,耽誤他們一輩子的前程。
除了家訪之外,王元初校長還義務當起了政策講解員,向山民們宣傳如今國家的農村政策,解釋娃們念書識字的重要性。
遇到村裡的老人,他會請這些抽旱煙的老爺子品吸他的「雙貓」牌捲煙。
王元初老校長誠懇謙和,說話句句在理。
一趟全學區的家訪走下來,不但是剛輟學的兒童,連一些兩年前就不念書的男娃女娃們都被說動了,答應重新回歸學堂做插班生。
「王校長,你快成收山貨的了!呵呵。你真答應那些娃們的父母用山貨來抵書學費啊?」
回程的路上,小車老師對於老校長的說服能力由衷佩服。
這些輟學兒童的家長,以前他們來家訪時都是油鹽不進的。
反正就是一句話,孩子不念書了,讀書也不能當飯吃,家裡也出不起每學期兩三塊錢的學雜費、書本費。
「老校長,這十幾個娃們的書學費不是小數目啊,抵你一個月的工資了!醜話說前面,我們山裡最不缺的就是木材、石材!我和張老師家巴掌大的山地,也不需要雇傭工!你答應家長們山貨、勞務抵學費的事情,老張、小車我們三個可沒法幫你!」
老吳伸手拉王元初回到了河谷邊的岸上,一邊擔心道。
「放心吧,呵呵,只要你們三位配合就行了。我看學校急需蓋幾間校舍,缺的就是木材、石材和勞務。將來房子蓋好了我再向區教委申請經費,申請不到大不了我自個掏腰包。我們的校容校貌真是要改改了,讀書人的家園,娃們啟蒙教育的地方,像個豬圈可不行。」
一口氣走了大半天的山路,苦口婆心說了那麼多的話,王元初老先生已經累脫氣了,坐在岸邊的草地上,點燃香煙使勁抽了幾口。
「有你老校長這句話我們就有幹勁了!哈哈哈!我們三都聽你的!」
張老師聽了王元初的計劃開心的大笑起來,今天這次家訪戰果不錯,他一路獵到了三隻野雞、一隻豬獾,整個獵物袋子都裝滿了。
「校長!蓋校舍的時候一定要給我留間宿舍,我也住到學校來,給您作伴!嘻嘻!」
小車老師滿眼的憧憬,紅石灣小學的明天又何嘗不是她的未來啊。
「每位教師一間宿舍,一間共同使用的大辦公室,還要有食堂。操場上要有籃球架,高低杠、跳遠的沙池。課桌椅都要換成木頭的,將來我們還要有至少幾百本圖書的閱覽室。這些都是一所小學堂最基本的硬體設施!」
王元初用夾著煙捲的右手扳著左手指頭,一筆一筆給小車老師算著小學堂的細賬。
紅石灣小學將來需要慢慢補齊的短板,真是太多了。
「校長同志解放前老師範出身,辦學理念我們是比不了啊!可我更關心國家啥時候能給民辦教師轉正,拿和你們公辦教師一樣多的工資!」
老吳還是有點不服氣王元初校長,憑啥自己七塊錢月薪,這個老豬倌剛恢復工作就拿五十塊的工資。
「呵呵,慢慢來。列寧同志不是說過嘛,麵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
王元初從草地上站起身,拍了拍老夥計的肩膀,安慰他道,突然想起電影《列寧在1918》中的這句台詞來。
第二天上課,一下多出了十幾位學生,都是一兩年前輟學的山裡娃。
改革開放初期大山裡的人們,還沒有外出打工的概念,也不像山外的丘陵和平原地區,有太多的農活需要人手。
他們輟學的原因大致有兩種,交不起書學費,或者是家離學堂太遠了。
每天翻山越嶺幾十里的山路,不管颳風下雨四季寒暑天天如此,小娃們一般很難堅持下來。
所以聽了王元初校長的承諾,可以用木材石材、山貨勞務抵償書學費。還準備建食堂,中午飯可在學校解決。這些整個冬天在家曬太陽捉虱子的半大娃們,就都回到學校來了。
那時候的鄉村小學,十五六歲的小青年讀四、五年級,還很常見。
所以這些娃回頭復讀,在一二年級插班,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沒有人會覺得突兀,也沒有學生會嘲笑他們。
學生回來了,校舍不夠的矛盾也愈加突出了起來。
總共就兩間教室,一二三年級一間,四五年級共用一間。
課桌不夠,五十多個娃們坐的板凳也都是從各自家裡背過來的。
高矮不一比肩而坐,擁擠的蜂巢一般,連做筆記寫作業的空間都沒有了。
「三位同仁,孩子們這樣上課不是學文化,是在活受罪啊!春天不冷不熱,在操場上露天教學你們有沒試過?校舍不能再湊合了,我們要想點辦法!」
課間十分鐘,王元初在走廊遇見老張他們,憂心忡忡的說。
「室外上課,那些娃們的心思還不跑到天上去啦!」
吳老師和王元初借火點煙,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不會的!當年孔老夫子傳道授學,就是黃土為壇古樹為蓋!鬼子跑反那年我在讀中學,學堂的先生帶著我們東躲西藏,課也是走到哪兒上到哪兒!田間地頭、山旮旯里、荒村村口、峽谷山洞,都能做課堂!」
「老校長這個主意不錯!我看行!要不我們試試看?」
今天是張老師執勤,他很是讚賞王元初的提議,敲著上課信號的鐵犁鏵,一邊回頭高聲的嚷嚷著。
紅石灣小學目前的教員中,沒人戴手錶,也沒有鬧鐘。
每次上課下課的時間,全憑執勤教師的自我感覺。
王元初認為這是自己的失職,下次一定要讓成子爸爸買台鬧鐘送過來。
「王校長!吳老師!露天課就從下節課開始吧?我去安排啦!」
小車老師很有執行力,開心的建議道。
「好啊!你們看這太陽多暖和,讓孩子們都出來吧!多曬太陽也能長個子!」
王元初開懷的笑了起來,彷彿又看到了自己少時的影子。
校長發話了,小車老師兩個教室一聲招呼,五十多個娃們都開心的如同趕場看大戲一樣,提著各自的木凳,歡天喜地的奔出了教室。
自動分成了五個班級,按個頭的高矮先後坐了下來。
其中一年級的學生最多,有十六個孩子。五年級的最少,只剩下三位同學。
教室里只有兩塊木頭黑板,車老師已經組織學生抬了出來,擺在了操場的前面。
「大家安靜一下!下面請王校長給我們說幾句話!大家鼓掌歡迎!」
小車老師似乎要有意考驗王元初,沒有徵得他的同意就帶頭鼓起了掌來。
「同學們,春天回來啦!大家都抬頭看看,我們的家鄉有多美啊!綠水青山!藍天白雲!連這空氣都是甜的!大家能感受到嗎?」
王元初早有腹稿,滿面慈祥的笑意,單手指著藍天,向著所有同學滿懷深情的問道。
「能!」
孩子們應者寥寥,少數幾個細微的答聲也是在給王校長的面子,而不是他們的真實心意。
「同學們想不想走出大山?看看外邊的世界是啥樣子?」
孩子們的回答完全在王元初老先生的意料之內,他接著問大家。
「想!」,幾乎是不假思索異口同聲的高聲應和。
「我明白了,呵呵。同學們,我們的家鄉是革命老區,也是山區庫區。但是太窮了!太苦了!太閉塞了!所以風景如畫的紅石灣,在我們山裡人的眼裡沒有任何美感,變成了窮山惡水!我能看出來,在座同學當中,有些娃早晨就啃了一塊山芋,爬了十幾里的山路過來上學的。有同學的布鞋都破的快掛不住了!有些同學身上的薄棉襖一個冬天都沒換洗過!還有同學沒有文具,用削尖的木炭代替鉛筆!說實話,我真的很感動,也很心疼!古人說過,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越是艱苦的環境,同學們學習越是不能弔兒郎當!只有刻苦讀書,將來才能走出大山,用知識去改變自己的命運!」
王老先生越說越激動,轉身在黑板上寫下了「走出大山,擁抱世界」八個遒勁的粉筆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