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茶廠開張

第三十七章 茶廠開張

第二天上午,吳老師的岳父孫師傅如約前來。

這位民國年間的老茶師年近古稀,腿腳已不太利索,但精神尚好。

一起前來的還有他兩位徒弟,用板車拖來了全套的制茶工具。

這些竹篾編製的團簸、竹篩、茶籃、烘簍、炒茶把子之類,泛著金色的油光,一看便知是有些年頭的老物件了。

「茶聖」陸羽在《茶經》中記載,唐代茶事所用的工具總計有二十四種之多。包括了制茶、烹茶、飲茶全過程所要使用的各種茶器。其中的羅合,可能就是指這些烘茶、晾茶所用的烘簍和竹篩了。

所有的物件各有用途,比如這團簸,可用來盛裝新摘的茶葉,使之降溫散熱。殺青后的半成品綠茶,平鋪在上下透氣的大竹篩中,能夠快速的蒸發水汽、散發青氣、產生茶香。大別山綠茶炒制中最重要的一環,學名叫做「拉火」。

不管是拉毛火、拉小火,還是拉老火,都需要用到這種竹編的烘簍。

除了這些炒茶工具外,孫師傅還先後讓人運來了兩板車的栗炭。

制茶這行當,王世川還是門外漢。他沒有想到的事情,老茶師全給他準備好了。

孫師傅看來並不像他女婿老吳說的那樣,炒茶的老手藝全丟掉了。

每年春天給國營林場、或者周邊生產隊的集體茶場炒茶制茶,看來還是他在大集體的年代里最主要的副業。

所有吃飯的家什都還在,只要有人請他,木板車一拉就上路了。

少許寒暄之後,孫師傅的兩個徒弟已經自己動手,用現成的卵石壘砌了兩口炒青所需的石灶。排煙用的白鐵筒子煙囪,也豎了起來。然後又砍來幾棵毛竹,搭了個人字架的窩棚,鋪上一條幾丈長寬的油帆布,一個炒茶所用的臨時工坊就搭建好了。

老車書記帶來了十來位瓦匠師傅,還請了兩位幫忙燒飯的婦女。

小車老師上課差點遲到了,她帶來消息,二十多位採茶的姑娘已經出工了,在後山峽谷那邊的野茶林中。

估計不要到中午,第一批新採的茶草就能送過來了。

昨晚剛剛商量好的事情,轉眼之間變成了現實,令從未辦過大事的王世川有點頭大。

三十多個人工一天的工錢就不是個小數目,再加上期間的各種費用,估計剛剛賺來的鈔票全砸進去都不夠。

王元初已經看出了兒子的慌亂,在上課之前,把老吳、老張、小車和王世川四人招到一起,開了個臨時調度會議。

「二哥,山裡採茶跟你們崗上干農活不一樣,早一天遲一天沒有影響。今年的採茶季沒剩下幾天了,過了這個節令就要等下一年!你不會埋怨我人請多了吧?」

看著王世川緊張兮兮的樣子,小車老師很是不安的問他。

「不是不是!一下來了這麼多事情,我有點抓瞎,呵呵。」

王世川脫去襯衫擦了擦滿臉的汗珠,對小車苦笑道,也準備甩開膀子大幹一場了。

「不要擔心!我們都幫你!這也是大夥的事!」

小車老師歡喜的笑了起來,覺得這個王大哥真是性情中人,像孩子一樣的可愛。

「車老師說的沒錯,穀雨都過去四五天了,今春的好茶最多還能摘三天,不抓緊不行。房子可以暫緩,但這採茶制茶片刻也不能耽誤!」

老吳補充道,說的也是實情。

「人已經請來了,怎能讓車書記再帶回去!這樣吧,老張,你負責蓋房子這攤事,石頭、木頭不夠你帶學生們去備!小車,每天收進多少茶草、多少支出你負責過秤記賬!老吳,施工期間的伙食,買米買油啥的由你來跑腿,孫師傅那邊也由你來安排!世川,你要回去一趟。估計你錢帶的不夠,另外你還要多準備十幾個茶葉桶,一百斤裝的那種。回去跟衛蘭講,既然認準了這條道,就不要怕花錢!小打小鬧不如轟轟烈烈的干他一場!」

瑣事迫在眉睫,王元初老先生三言兩語就把所有的事務安排妥當。

三位老師接了任務,趕緊去打預備鈴,準備上課了。

王世川和瓦匠師傅們一道,又請孫師傅和老車書記過來,對這個未來茶廠的房屋構造進行了簡單的設計。

按照孫師傅的經驗,春天的山裡多雨多霧,新茶殺青降溫、拉火烘焙、分揀儲存這樣的工序,很多時候都要在室內完成。所以炒茶的工坊不需要太高,但一定要通風敞亮。

而且每年新茶季之後的其餘時間,這炒茶作坊也是對外營業的店面。

另外茶廠日常營業不能影響孩子們的學習,至少離紅石灣小學的校址要有半里路的距離。

學田下面的山道旁邊正好有一塊平地,長滿了映山紅之類的灌木。

每年都會有山外進來的養蜂人,把幾百個蜂箱扎在了那兒。

如今山外的油菜花、杏花、梨花早已凋謝了,養蜂人還沒有進山,估計今年不會來這旮旯了。

這塊地建茶廠正好,板車、自行車的出入都方便,毛竹、木材、卵石、青石這些建材也俯首可得,能夠省去很多的人力。

徵得老車支書的同意之後,王世川和紅石灣大隊簽訂了一個無固定期限的租賃協議,合約就寫在一張煙盒紙上。

以每年六十元的象徵性租金,把這塊佔地面積五百多平方的山間荒地長租了下來。

廠房選址、建造結構安排好后,已經快晌午了。

採茶的姑娘們背著滿竹簍的青青茶草,在連綿的山道上結伴歸來。

個個大汗淋漓,一路的歡聲笑語也讓原本霧氣氤氳的山野,一下變得色彩斑斕了起來。

「王老闆!先稱我的茶草!」

「王大哥!你給我們現錢吧?」

早間小車老師肯定已經介紹過了,這些姑娘如看到財神一般把王世川圍了起來,爭搶著讓他先過秤自己的茶草。

「姑娘們!車老師負責過秤!小車!小車!」

山裡的年輕女子單純而又熱烈,王世川一個莊稼漢何曾見過這種場面,一時被圍的喘不過氣氣來,連聲的呼喊小車求她來解圍。

「霞子、蘭子!不要擠啦到這邊來!一個一個按順序來!你們還想不想吃中飯啦!」

小車提著桿秤站在高處,看著王世川如此窘態,不由嘿嘿笑了起來。

姑娘們這才安靜了下來,卸下肩后的竹簍,按照小車的要求一字排開,等著過秤了。

「所有的大姐老妹!今天是我們茶廠開張的第一單買賣,全部不賒欠!哈哈哈!在車老師那邊過秤記賬后,就能到我這邊來領錢啦!」

王世川夾著黑皮包,一番熱情洋溢的演說,終於找到了一點做老闆的感覺。

這些採茶的山裡姑娘小媳婦們,肯定是人生中第一次做工掙錢。所以聽了王世川的宣講之後,都開心的歡呼了起來。

王世川不再干擾小車收茶草,在臨時工棚的茶水桌邊上坐下來,準備付錢了。

孫師傅挨個檢查每個竹簍中茶草的成色和質量,端著旱煙袋又回到了工棚。

「小王,這些茶草不錯,能出好茶。我們紅石灣周邊都是水庫,霧水多溫度適中,這些野生茶草還很嫩生,不比清明后的差!」

孫師傅在板凳腿上敲了敲煙袋,自信的對王世川道。

「孫叔,您老是行家!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啦!」

有了老茶師的肯定,王世川很是欣喜,恭敬的給孫師傅遞上了一根捲煙。

他先前也擔心採茶的最好節氣已經過了,還能不能炒出值錢的好茶來。

「茶葉這行要想吃大茶飯,沒有響噹噹的堂口名號不行。解放前麻埠街上的茶行,有十幾家堂口。我幫工的那個東家,世代經營江北羅松茶,民國后又叫陸安州瓜片茶,在南京、武漢一帶有好幾家分號。鮮花嶺那邊的國營茶場,以前就是他們家的。」

孫師傅也算是茶界的老人了,他懂的事情比王世川走的路都多,所以提出的每個建議都能切中要害。

同樣的瓜片綠茶,外山茶和內山茶不在一個層次上。而同樣的內山茶,不同的山旮旯出產的綠茶也各有區別。

不懂茶的外行,僅從品相上很難區分出其中的優劣來。

所以孫師傅建議的堂口名號,儘管還是舊時代的老傳統,但在改革開放初期普遍沒有商標意識的年代里,已經很超前了,也給了王世川很大的啟發。

第一次在三里街的農貿自由市場練攤,那些買茶葉的大爺大媽,肯定都是奔著他那「紅石灣」的地理標識去的。

沒有「紅石灣」這三個字,茶葉肯定不會出手的那麼快,也賣不了那麼高的價錢。

「孫叔,你真是說到點子上了!你看我們這茶葉將來起個啥名頭響亮?」

王世川準備拜師了,把皮包中僅剩的兩包紙煙全掏給了孫師傅,老茶師也毫不客氣的揣進了褂兜里。

「如今陸安瓜片最時新,我們這茶葉就叫紅石灣瓜片綠茶吧!」

「師傅,瓜片茶你能炒出來嗎?」

王世川也知道本地產的瓜片茶,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但還有點懷疑孫師傅的手藝。

「我年輕時候炒了幾十年的江北蜂翅,就是如今這瓜片茶!你還問我會不會炒!哈哈哈!」

孫師傅咧著沒剩幾顆牙齒的嘴巴,不屑的大笑了起來。

「我這個徒弟有眼不識泰山!今後這茶廠就仰仗您啦!我負責賣茶,您負責制茶!」

「那我呢?將來我管啥?」

小車老師那邊的茶草已經稱完了,見王世川正在和孫師傅套近乎,也開心的上前搭訕問。

「車老師是文化人,就做我們紅石灣茶廠掌柜的,小王是茶廠的東家!」

王世川當然還沒有股份制的意識,正在思索給小車老師安排個啥職位合適。

孫師傅已經按照舊社會茶莊的行政架構體系,給了小車老師「掌柜」的職務。

而東家和掌柜,其實就是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出資人和職業經理人的關係。

「就是小王做大隊書記,小車你將來做我們茶廠的大隊長!隊長要聽書記的!哈哈哈!」

見王世川和小車老師還是稀里糊塗一腦袋霧水,孫師傅老頑童一般開心的笑道。

這倆沒見過啥世面的山區青年,也總算明白了過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歲月流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歲月流歌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七章 茶廠開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