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波爾汗
這一點,雖然聖族人的世界觀比較樸實,但是樸實和傻絕對是兩個不同的意思,這一點並不是什麼特別深奧的問題,也並非難以明白。
每個聖族人的成長,無論男女都是這般過來的,沒有任何的區別,延綿血脈不管是哪個種族,都是銘刻基因里的東西,這一點是不會有任何改變的。
那麼接下來無非就是將大家腦子裡的東西變成了現實。
最開始的故事沒有人知道,也許有過反抗,有過復仇,也許這裡面有著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但無論怎麼樣,時間會沖刷掉這一切。
它會站在一個至高無上的位置,揮動手裡的畫筆輕輕將其勾勒。
到了最後便是演變成現在這般的模樣,一場部落的血拚、吞併,往往會留下女人,這個時候,無非就是兩個選擇,要麼跟曾經部落一樣去死,要麼就是服從。
千百年,弱肉強食的法則銘刻在聖族人的骨子裡。
話又說回來。
這也是為什麼【血夷】能夠在短短兩年的時間裡發生了大躍進級別的實力增長。
在波爾汗的帶領下,無數的中小部落被屠殺,那麼僅剩的女人的卻成了血夷部落里的戰士,為其效死。
沒錯,女人成了戰士。
先前的時候就說過,蠻族對於新生兒的態度與斯巴達很是相像,能過活下來並且能夠在草原上成長起來的男人、女人,武力與意志都不會太低。
但是很奇妙的是就算如此,無非是部落里的男丁戰至身死,要不然很少會讓女人上戰場,這可以說是相當有趣的事情。
要知道以蠻族樸素的世界觀,都能在新生兒時期並不施捨一點憐憫,卻又在長大之後又有了區分,一旦蠻族的女娃到了一定的歲數后,就開始負責著部落一切的事務,放牧、煮飯、甚至包括帶孩子。
不得不說,這可真是相當矛盾的事情。
因為這裡面的意味有點相夫教子的意思,可是如果按照聖族的行動規則,女人和男人其實並沒有多大的區別,一樣很強,一樣可以得到相應的地位。
可是卻奇妙地出現了分歧。
這個分歧點在哪?
有點像中原神州土地上的思想教育,也即是對女子的教育,大家閨秀、相夫教子的這一套,雖然眼下是一個高武的世界,但在前期的練武方面來說還是男人佔據了優勢。
總體來說男人的地位依舊是高的,除非是世家當中的小姐,亦或者是大門大派培養出來的俠女,這種才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之外,大部分的女性地位還是普遍的低下。
但問題是這裡是中原情況。
卻絕對不是蠻族會發生的情況,按照正常的社會發展,即便是蠻族出現個女王也不是一件什麼出乎人意料的事情。
畢竟對待新生兒且無分男女的情況下,至少在潛力上是站在一個水平線上,更別說長大後會有什麼區別對待,民風都是彪悍的。
可是呢!
這般的情況卻詭異地拐入了另外一條岔道里。
蠻族的女人並非是成為部落戰士的必要選擇條件,而是成為放牧、做飯等一系列的存在,那麼一開始的新生試煉為什麼不去針對男孩呢?
這裡面的原因太過複雜。
不得不說在這一點上,許是蠻族會不會文化入侵了也不知道,也許大燕有人這麼過,甚至於在大燕前面的朝代里有沒有人會這麼做過。
這個問題誰也說不準。
也許真的有人看明白了這一點,去做了並且成功了。
細細一想,其實並不是沒有可能的,想要扭曲這種的傳統,最簡單的途徑就是文化入侵,這是相對而言,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辦法。
話又說回來。
且不管是不是在過往的歲月里真的有人做到了這一點,改變了蠻人千百來的傳統。
但在這個時代,在大燕王朝末年的時候,邊疆之地的草原上,一個名叫做波爾汗的部落首領,在真正意義上改變了這一點。
他吞併部落,殺掉男人和老人,殺掉少年,留下新生兒和女人,然後將這些其他部落的女人收攏成軍,設下了等級森嚴的制度。
以殺人為出頭,只要殺夠一定的人數就可以擺脫奴隸的身份,甚至於自行挑選男人。
乍一聞,是不是覺得有些荒唐?
但實際上卻是波爾汗最聰明的地方,聰明在於他選擇且走出了許多人沒有去做的一步,千百年來就他一個人選擇了這樣的方式。
要知道從身體素質和武力比拼這兩點因素來看,在蠻族而言,男人和女人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到了年歲后的分工,開始出現了變化。
武力值才會降低。
但這個種族的骨子裡頭是有一股狼性的,波爾汗做的只不過是將這些人骨子裡與生俱來的天賦釋放出來了而已。
甚至於因為太過壓抑,爆發出來的能量且更為巨大。
且最為奇妙的是,波爾汗的舉動彷如讓這些蠻族女人發生了一些奇妙的化學反應,一方面,不可否認的是【血夷】確實是滅了她們從小長大的部落,甚至於是第二次部落。
心裡多多少少存在著仇恨的種子。
但這裡面有一點是可以被利用的,那就是一些部落里的蠻族女人,她們不是第一次經歷這種事情,這些蠻族女人是隨波逐流的,對於自己身處部落被滅亡的事情,也許心裡根本沒有想過復仇的事情。
正如先前所說的那樣,草原上的資源就那點,作為真正的聖地【薩倫貝爾大草原】,這個地方基本被幾個大型部落聯手壟斷。
根本排不下這些中小型的部落。
可供牛羊放牧的地方就那麼點,雖說草原很大,但奈何不住有劃分地盤這種事情啊,你分一點,我分一點,剩下的人只能不停地尋找。
因此吞併部落的事情並不少見,可謂是屢見不鮮,畢竟沒的吃就要死,要想擁有最快的糧食來源,那就是吞併其他部落。
這樣一來,糧食有了,女人也有了,活下來的希望也有了。
越是小的部落之間的吞併也就越發厲害,甚至於十個左右的人數就可以稱之為一個部落了,因此對於吞併、血腥、死亡和隨波逐流,其實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其實按理來說若是草原上都是這樣發展趨勢,到了以後必定會形成一個大統一的部落,而不是像現在一樣,草原上大小部落依舊數不勝數。
這裡面的原因說起來也很簡單。
歸結起來無非就是兩個字,人性!
蠻人雖然被神州上的人們稱之為蠻人,就是因為兩者間的文明和傳統有著翻天覆地般的差別,在他們看來蠻人的傳統與生活習性當真是野蠻至極,毫無文明可言。
這才冠了【蠻】的名字。
當然,人家蠻人自己可不會接受這個安在頭上的名號,畢竟這是罵人的話,要是自己都承認了,那豈不是搞笑。
再者說了,人家是有正兒八經的族群名字——
【聖族】!
因此雖然在文明上兩者間有著猶如天塹般的鴻溝,但是不管是聖族人也好,蠻人也好,這裡面終究佔了一個字。
人,
是人就會擁有人性,就會擁有七情六慾,就會有感情。
理所當然就會出現憐憫、放過等一系列的情緒,事實上不會所有人的部落之間都會趕盡殺絕,除非真的是那種活不下了,或者說有著極大仇怨的那種。
一般血拚或者吞併,或多或少都會留下點男人。
尤其是實力高強的勇士,更是如此。
在一場部落與部落之間的戰爭中,總有幾個天賦異稟或者天生就是沙場猛將的勇士,總會被備受青睞。
要知道這個世界,這片大地,不管怎麼說都是存在著超凡的力量,是一個真正意義上偉力歸於自身的世界。
武者在戰場上的作用,特別是小規模的戰爭里,百人至千人的戰鬥里,個人的勇武被無限制的放大,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場戰爭的走向。
如此一來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會有火種留存下來。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這句話雖然這些聖族人沒有聽過,但是其意思他們還是懂的,一個部落能不能呈向上的發展趨勢,很大程度上是需要大量新鮮血液的湧入。
但是這裡面有一點,那就是時間。
光靠新生兒的成長都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的,畢竟雖說每個能活下來的蠻族孩子都有一定的潛力,但潛力歸潛力。
如果沒有成長起來,那就什麼也不是。
因此在吞併部落的過程當中,一些個人勇武比較突出的勇士且能夠在最後的戰爭里活下來,就這樣死的話,太過可惜了。
招攬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擁有著那麼高大的情懷,視死亡如無物,在有選擇的情況下,相信每個人都是很惜命的。
那麼後面發生的軌跡就可以預料了。
這些被招攬的勇士,如果真的有一天立下了大功,一般來說部落的首領、族長都會讓他重新建立起自己的部落,或者新的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