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4章 更大的天地
已經吃進嘴裡的第一師團必須受到其應有的懲罰,這是中國作為強國崛起並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重要標誌。雖然現在遠遠做不到「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但是血債血償是一種必須。
老祖宗都說過「以德報怨,則何以報德」的話,屠殺中國傷員這個惡行如果得不到洗刷,既是對逝者最大的不敬,也是國家和軍隊的奇恥大辱。
想贏得別人的尊重,特別是嗜血如日本者,打疼還不夠,還要打得他滿地找牙、再想惹事都要三思才行。這一仗既是打給日本人看,也是打在歐美人的臉上:連最大的強鄰日本都打了,你繼續控制我的領土作租界、拿我的地盤作勢力範圍,難道心裡沒個逼數嗎?
儘管日本有海軍仍有一定威脅,但決定不惜一切代價使用陸軍的張漢卿還是無懼於這些。在叢林時代,拳頭就是話語權,就是真理。日本艦隊只能在人民軍岸炮的射程之外行動,就深刻地說明,這個時代還是相信實力的。
日軍在朝鮮的慘敗不但讓全世界的軍事觀察家們大跌眼鏡,也使張漢卿漸漸修正了僅在朝鮮進行消耗戰的決定。
既然中國能夠並且已經成功地拖住了日軍的全部主力,那麼是否可以認為,在其它地方的日本駐軍的質量必定是下降的?眼光不能局限於朝鮮戰場,視野開闊些,還有更大的天地可供遨遊。
不經意間,他的目光轉向了灣灣。
1914年到1918年慘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從根本動搖了西方列強對殖民地的統治權威。歷經這場戰爭,十九世紀興盛的民族主義,一般只適用於規模較大的國家民族,一次世界大戰後被改造成弱小民族也能適用。在這種情況下,皿煮與自由思想風靡一時,民族自決主義更瀰漫全世界。
1918年1月,美國總統威爾遜倡議民族自決原則及稍後列寧所鼓吹的「殖民地革命論」,於相互競爭中傳遍了各殖民地。
為了適應付殖民地的騷動,逐漸弱化了的西方帝國主義列強開始對殖民地做出讓步,允諾更大的殖民地自治權或者更開明的制度。
1910年代中期,日本本國的政治生態也有了改變。
在此一時期初,日本國內正處於由藩閥政|府與官僚政治轉換到政|黨政治和議會政治的所謂大正皿煮時期。1919年,田健治郎被派任為殖民地灣灣的首任文官總督,他在赴任前,與日本首相原敬談妥,以同化政策為統治的基本方針,並於同年10月正式向府內官員發表。
他表示,同化政策的精神是內地延長主義,也就是將灣灣視為日本內地的延長,目的在於使灣灣民眾成為完全之日本臣民,效忠日本朝廷,加以教化善導,以涵養其對國家之義務觀念。
之後廿年,總督府歷任總督延續此政策。在具體措施上實施地方自治、創設總督府評議會、公布爾日台共學制度及共婚法、撤廢笞刑、獎勵日語等,對於促進同化、減少差別的工作頗有作為,也改變了過去后藤新平的「以無方針為方針」,「只管鐵路、預防針與自來水」的內政方向與統治政策,故此時期可稱之為與始政時期施政方式完全南轅北轍的同化政策時期。
憑心而論,這一作法的確對穩定灣灣局面有效。後來經過對兩代人的熏陶,日本對灣灣的影響可以說是巨大的,無怪乎有李某輝、陳某扁之流層出不窮,從他們的爹媽開始認同感即已不純了。早一天收復,庶可早一天彌消日本對灣灣的影響和傷害。
中國目前是大國不假,但是不收復灣灣,仍然算不上一個軍事強國。
此外在軍事上,灣灣島及其周圍的200多個小島,位於東海和南海之間,西太平洋航線的要衝,從東海到南海,從東北亞到東南亞,從太平洋西部到中東、歐洲、非洲的海上航線都要經過灣灣附近海域,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因此,外國侵略者幾次佔領灣灣,從灣灣進攻中國大陸。
荷蘭於1603年、1622年兩次侵佔灣灣。
1642年至1661年灣灣成為荷蘭的殖民地。
1626年西班牙一度佔領灣灣的基隆和淡水一帶。
1895年到1945年灣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正史上到1945年10月日本政|府接受《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國才收復灣灣。
而幾年後,美國即宣稱灣灣是「不沉的航空母艦」而悍然佔領,從而威脅到華東腹心…
因為去日化不徹底,兩岸又長期沒有正式交流,灣獨傾向難免會滋生。像後世,灣灣、疆省、藏省幾塊都成為對華交往中各國賺取好處的砝碼,時不時地拿來噁心一下中國。后兩者還好些,他們只能發表著空洞的「人權」的幌子,但對於灣灣,美國可是經常拿這個大旗來說事的。
灣灣問題的解決宜早不宜晚,不然,殖民化時間過長,李某輝式的漢奸會很有市場。不過中國目前既無力收復它,日本人也不會輕易放棄,而朝鮮問題又不能長期這樣僵持,怎麼辦呢?
辦法總比困難多。這不,咱們的少帥也在動廖雅權的主意。當然,不要隨便地把他當作一般的風流男人來看待,畢竟,在為國爭光和為國謀幸福上,他都是有不懈的努力的。既然兩人都是互有想法,也都是郎有情妾有意,祝福他們就好了。
講起來,還要感謝有她的存在,自己能夠借她的手完成一些本不方便或者本不容易完成的工作。對於日本派駐間諜的手段和潛藏如此之深,他還是很佩服的。
能藉機在灣灣提前施加作為主權國的影響就好了,就是不知道日本人最終能退到哪一步,但是任何嘗試都是值得的。哪怕是虛晃一槍,也能在朝鮮談判中取得更多的利益吧?
仗打到現在,他也覺得有些疲了。雖然在戰前他說過對日戰爭絕不媾和、要在東北戰場上一決生死,但那只是表達對外的決心和對內的鬥志,這一場戰爭雖然肯定會發生、但沒必要打得這麼長。一場長期的、不死不休的、而又無法徹底勝利的戰爭對交點雙方都是戰略上的失敗。
而如何巧妙地借用她的手,來達成自己在朝鮮和灣灣兩處的訴求,考驗著少帥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