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 秘 飛 毛 腿
《水滸傳》里有一個神行太保戴宗,他有一雙飛毛腿,據說一天能跑出500里到800里!莫非,他有特異功能?非也,其實是因為戴宗擅使神行術!憑著此套秘籍,這位既不會說又不能打卻跑起來像風一樣的男子硬是在梁山108位草莽英雄中穩穩坐住了第20把交椅。
戴宗是智多星吳用的好朋友,曾在江州即今天的江西九江一帶,任職兩院押牢節級,人稱戴院長,其實就是個監獄的小牢頭。宋江題下反詩被發配江州以後,戴宗與眾好漢設下計謀,偽造了蔡京的書信意欲搭救宋江。不想這封書信後來被識破,戴院長與宋江同時判死。關鍵時刻,晁蓋率領眾好漢硬闖法場,將兩人一塊兒救上了梁山。經此一劫,這兩位吃皇糧的官吏從此落草為寇。
放過大哥宋江不表,單說一下戴宗。這戴宗文不成武不就,在一群武藝超群的梁山好漢中如何站穩腳跟?他憑的就是超人一等的神行術!
別忘了,戴院長在成為宋朝官吏之前還是一位身懷絕技的道士哪。且看這位道士的神行術在《水滸傳》中的第一次亮相—「(戴宗)出到城外,身邊取出四個甲馬,去兩隻腿上,每隻各拴兩個,口裡念起神行法咒語來……當日戴宗離了江州,一日行到晚,投客店安歇,解下甲馬,取數陌金紙燒送了。」
第二次亮相,主角仍然是戴宗,陪跑的是錦豹子楊林。當時,楊林正欲投奔梁山泊,遇上了這位前輩,戴宗遂邀其同行。楊林聽過他的神行術,怕自己跟不上很是擔心。戴宗笑了,給自己腿上綁了兩個甲馬,又另取了兩個甲馬綁在楊林腿上,接著開始念咒作法。一路上,兩人要快要慢,全隨戴宗而定。
有幸與戴院長一路同行的除了楊林還有李逵,不過,黑漢子李逵可就無緣享受楊林那般舒服的感覺了。戴宗特意給他綁上了四個甲馬,行動時李逵覺得自己如騰雲駕霧一般,耳邊忽忽響起一片風雨聲,兩邊的房屋樹木飛也似的向後倒去,雙腳收都收不住,好似下方有人在使勁兒推。一氣兒跑了大半日,黑漢子李逵直跑出了一身臭汗,喘得挺不起腰,等到戴宗收起法術,他的雙腳又如鐵鉤般死死鉤住地面,半分動彈不得。那李逵知是戴宗作法捉弄,哭喪個臉兒連連叫道:「親爺爺,親爺爺你就饒了我吧。」
一向忠厚的戴宗為何要教訓黑漢子李逵?原來,施展神行術時,作法者要求吃素,同行者倒不需要,但戴宗擔心李逵喝酒誤事,遂在出發前反覆叮囑他一起戒葷。誰料這黑漢子沒忍住一張饞嘴,暗地裡喝酒吃肉兩不誤,戴宗遂故意使出這麼一招,狠狠治了他。更有趣的是,趕路時戴宗從懷裡摸出兩個燒餅吃著,又另遞了兩個給李逵。可憐李逵落後一丈遠,怎麼夠也夠不著,餓得直翻白眼兒,直到自己坦白偷吃了酒肉,方才換來了那兩個燒餅。
從神行術的3次精彩亮相可以看出,施展此術的關鍵點是甲馬!綁在腿上的甲馬,這是個什麼玩意兒?難能它是某種便於移動的器械,類似今天帶軲轆的輪滑嗎?從《水滸傳》的描述來看,顯然不是。
甲馬這玩意兒源於唐朝的紙馬,是一種祭神、祭祖、進香、航海、送葬時使用的紙。紙上所繪神像大多騎著馬兒,故得名甲馬。通常在祭祀完畢后,人們都會把甲馬燒凈。不過,也有人經過考證認為,紙馬是紙馬,甲馬是甲馬,前者用於祭祀神靈,後者用於追魂索命。戴宗為了趕路,不是為了追命,他用的自然是紙馬,只是不知為何叫成了甲馬。當把這種繪有神像的甲馬綁在腿上,念起咒語便可獨步天下。每次歇息時,需把甲馬取下,混雜著金紙燒盡,再上路時,則需要綁上新的甲馬。
讀過《水滸傳》的細心讀者們還會發現,有了甲馬,戴宗在施展神行術時能夠進行調節:兩隻腿上綁兩個甲馬可以日行500里,綁四個甲馬可以日行800里!而且他還能夠進行啟動、加速、停止、鎖定等一系列操控。
甲馬加上神行咒,不啻長了一雙飛毛腿呀。既然如此,那麼日行按800里計算的神行太保戴宗,平均時速能達到多少?
假設戴宗一天在路上8個小時,每小時能跑100里。古時1里的計量差別比較大,在400米至600米之間,明清時期的1里相當於576米。以此計算,戴宗1小時的路程大約在57公里。若一個普通成年人的長跑速度在每小時10公里,那麼戴宗的神行速度相當於一個成年人長跑速度的5~6倍!按照這個速度,戴宗跑完100米僅需6.3秒!而目前世界上百米賽跑的最高紀錄是博爾特跑出的9.58秒。博爾特有飛人之名,戴宗呢?應該叫他超級飛人還是超級飛毛腿?
可嘆!強中自有強中手。就算戴宗這麼能跑,還有比他更厲害的人呢。《水滸傳》里另一個會神行術的高人是神駒子馬靈,馬靈是田虎手下一員大將,書中描述「那馬靈是涿州人,素有妖術:腳踏風火二輪,日行千里,因此人稱他做『神駒子』;又有金磚法,打人最是利害;凡上陣時,額上又現出一隻妖眼,因此人又稱他做『小華光』。」
馬靈的神行術有多快?某次梁山好漢率軍攻打汾陽城,連折數員大將,直到把頂級高手入雲龍公孫勝請來,方才攻下了汾陽城。你知道守城之將是何人?正是那神駒子馬靈!馬靈戰敗逃跑時,他腳踏風火二輪使出神行術,一路向東飛去。戴宗此時也披掛停當趕上去,兩大高手來了個同台競技!這一比高下立現:馬靈跑出去20多里地,戴宗只追出去十六七里,片刻之間已望不到那逃將的影子了。唉,就像奇瑞QQ遇上了法拉利,簡直不是一個級別的,可見人家的綽號絕非浪得虛名。
那麼,神駒子跑了嗎?沒有。這傢伙跑得賊快,卻不想被花和尚魯智深的那支大禪杖迎頭來了一下!魯智深素有「神力」之稱,兩臂之力能倒拔垂楊柳,再加上來者速度奇快,這一禪杖打上去,還不鬧出人命?馬靈此時表現得像個非人類,只是一頭栽倒在地,絲毫沒有昏迷受傷的跡象。而且,後來三人一起回汾陽時,他居然還饒有興趣地聽魯智深講八卦呢。看看,人家哪裡像身受重創的敗逃之將?分明是個免費聽評書的熱心觀眾嘛。
既然戴宗和馬靈都是施耐庵在《水滸傳》里虛構的人物,那麼兩位好漢所擅長的神行術會是無中生有嗎?無神論者一定會這麼認為,但有一小部分人持有不同看法。他們從大量的古籍資料中找出不少資料,認為施耐庵老先生筆下的神行術並非空穴來風。
據記載,早在三國時期,吳國便出了一朵奇葩叫虞翻。此人能掐會算能說會道,文才武略智勇雙全。他講經學,天天能引來幾百個粉絲;算個卦,又推出了關羽的死期;當說客,先是成功為敗將王朗叫開了城門,后又僅憑一張嘴為孫策拿下了一座城;護主出行時,他手持一桿長槍在前開路;隨軍出征時,搖身一變又成了貼身軍醫。更叫人大跌眼鏡的是,這傢伙還是個長跑健將!當孫策在平地上打馬先行時,他提著沉重的長槍竟以日行200里的速度跟在後面一步不落!
和下面這兩位相比,虞翻顯然還不是最能跑的。東晉時期,有個來自敦煌的僧人叫單道開,據說他一日能行700里。南北朝時,另一位僧人也很不得了。他晚上借宿時偷了戶主家的一尊金像,戶主騎著馬一路緊追,眼見那小偷緩步慢行卻怎麼也追不上。此時,一條大河橫亘在前,戶主暗自竊喜,不料小偷卻扔出一個木杯浮在水上,而後踩著木杯在水面疾行,轉眼間就到了對岸,只留下倒霉的戶主在這邊空自叫罵。猜猜那個小偷是誰?他便是由此得名的高僧杯渡。
到了隋朝時期,又出了一員勇將麥鐵杖。麥鐵杖人如其名,身材魁梧行動敏捷,暫不表他馳騁沙場立下的赫赫戰功,單從早年一段小插曲即能看出其人天賦異稟。
那時候,麥鐵杖尚是一個無名小卒,專門給陳朝的末代皇帝陳後主撐傘。撐傘這活兒多清閑哪,麥鐵杖閑極無聊起了賊心,連夜從都城建康奔行100多里地,到達南徐州,也就是從今天的南京到鎮江,而後翻過城牆打劫偷盜,次日一早再返回建康照樣兒給皇帝撐傘。如此來回偷了10多次,失主們終於認出賊人,一紙狀子告上了官府,南徐州的官員們又把狀子遞到陳後主手裡。
陳後主和滿朝官員們每天都能看到這個撐傘夥計,哪裡相信他能在一夜之間跑到百里之外去做賊?後來,尚書蔡徵出了個主意,下令貼出告示懸賞百金,招募能夠在一夜間前往南徐州送達詔書的人。麥鐵杖不知是計撕下告示,當天夜裡懷揣詔書而去,次日早晨又及時回奏。這一招令滿朝官員再無質疑之心,連陳後主也不得不信自己背後確確實實站了個賊人。
不過,麥鐵杖的運氣真是不錯。陳後主起了惜才之心,沒怎麼為難他,僅僅警告了一下便算完事。
以上這些奇人軼事均出自於古籍正史,那麼在民間傳說里,是否有可能藏著更多的神行者?接下來就看看野史傳說里跑出來的幾位神行大俠。第一位出場的是高僧萬回,萬回出生於今河南靈寶一帶,小時候是個弱智,七八歲還說不出一句完整話,此外還似乎患有多動症,每天不知疲倦地東奔西走,動不動便沒來由地痛哭一場或大笑幾聲。父母和鄉鄰們對他的古怪行徑非常不解,但久而久之也就習以為常了。
萬回10歲那一年,哥哥去了3000里以外的遼東一帶當兵,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音信。母親心裡非常擔憂,在家裡默默地設齋祈福,這一切都被萬回看在眼裡。第二天,他把沒吃完的齋飯打個包,推開院門抬腿就走。直到晚上,母親才看到失蹤了一天的小兒子邁進家門。
萬回也不多話,說了句哥哥都好,接著又遞給母親一封書信。那信正是萬回的哥哥寫的,萬回怎麼可能拿到?母親連連追問,萬回卻不管怎麼就是不說。這個謎直到萬回的哥哥回家才得以解開:「那天我見到弟弟,弟弟說剛從家鄉來,還帶來幾個齋餅。一起吃完后,我又寫了回信讓他帶走。」一日之間,如何在3000里之間打個來回?母親又驚又喜,明白家裡出了一位異人。
還有兩位沒名氣的小人物,一個叫張儼,一個叫張成。用現在的話來說,張儼就是一位快遞員,他當時接了個單子,要把一封公文從鹽城送到長安。經過宋州(今河南商丘),張儼碰到一位同行者。同行者計劃當天晚上去鄭州留宿,張儼聽了嚇了一跳!這段距離有400多里地,當天晚上怎麼可能到達?那人一笑:「你聽我的,保准能多走好幾百里。」
同行者蹲下挖了兩個五六寸深的小坑,讓張儼背對著坑,腳跟懸在坑口上,接著他取出一根針,在張儼的雙腳上扎了幾下,而後順著他的腳肚子上上下下一遍遍捋。慢慢地,絲絲黑血順著針孔流出,滴滿了兩個小坑。這時候,張儼就覺得身子輕如飛燕腿腳異常靈便,細問何故,那人卻笑而不答。
有了這般好腳力,行路自然飛快,天近晌午時,兩人趕到了開封。同行者又說話了:「我看咱們今晚不用在鄭州留宿了,不如直接去陝州吧。」陝州即今河南三門峽。張儼掂量了一下,覺得自個兒體力不行,怕趕不過去。那人接著說:「我可以把你的膝蓋骨卸下來,你一點兒也不會疼,這樣能日行800里,保准在太陽落山前趕到陝州。」
天哪!要卸膝蓋骨?把我廢了怎麼辦?張儼嚇得連連擺手。同行者似乎看出了他的擔心,也不強求,一個轉身便閃沒了影,把唐朝的小「快遞員」驚得目瞪口呆。
相比張儼,張成的故事聽起來比較簡單,但他這個明朝成化年間的山東臨清人卻很不簡單。那時候交通不便,從山東臨清到北京要走1000多里地,來回將近2500里。而張成一天能走500里,五天便能打個來回,辦事再用去兩天時間,往返僅需7天時間。照這個速度,旁人就算是騎著馬兒都攆不上他。你猜猜張成有什麼秘訣?原來,他腳底長著7根毫毛!只要發力一奔,準定是停不下來的節奏。每次張成要打尖休息時,都得抱著一棵大樹或者牌柱子什麼的才能止步。
以上幾位神行大俠的故事到底是真是假,人們已無法返回那個遙遠的年代去查詢求證,但能夠肯定的一點是,古人的天智與熱情,古人的豐富想象力,一直在激勵著後世子孫們不斷創新。你看,施耐庵筆下的神行太保戴宗與神駒子馬靈,不就是文學創新中的鮮活形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