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再次出名
滿分一定是金牌,但金牌卻不一定滿分。
奧數金牌按照參賽人數的10%比例而定,這次題目難度偏大,因此分數在28分以上就入圍了金牌選手之列,共有20人享有此番榮譽。
中國隊兩位銀牌得主的分數依次是27分和27.5分,距離金牌僅僅一步之遙。
難度偏大的第2題和第6題,分別只有4位和12位選手滿分,而兩道題全部答對的只有3位選手。
綜合起來,最終滿分的只有2個人,而周逸就是其中之一。
既然是以國家名義對抗的賽場,頭頂著奧林匹克的旗號,當然少不了頒獎典禮。
羅馬尼亞冠軍,五金一銀;亞軍美國,四金一銀一銅;中國屈居第三,一金兩銀三銅。
可惜中美兩國各擁有一位滿分選手,卻敗在實力發揮更平均的羅馬尼亞身上。
周逸作為領獎代表,拿著領隊小心翼翼從行李箱中掏出的五星紅旗登場,由於事先並未有準備能獲獎所以這面旗幟還是老師偷偷藏起來帶過來的。
畢竟第一次參加國際奧數競賽,水到底有多深都不知道。現在試了一下水,發現還可以,跟外國相比中國人並不差嘛。
銅牌第一個出場,周逸舉起五星紅旗,雙腳一躍而上領獎台,現場效果猶如獲得了金牌般張揚。
因為這一刻他不單是自己,更代表著身後的祖國!
頒獎結束后,還有一個小插曲,就是組委會特意邀請滿分選手上台,簡單介紹採訪一二。
周逸上台後,才發現原來另一位滿分的選手竟然就是美國隊那位華裔女生。
看來在學習方面,華人的天賦要強出許多。
與此同時,他也知道了對方的名字——蘇麗莎。
「在奧數比賽之中,獲得滿分成績感覺怎麼樣?」
會場主持人直接向兩人提問。
女士優先,周逸很有風度地將回答機會讓給了蘇麗莎。
「嗯——感覺非常神奇!
雖然這很難,但我很高興自己做到了。這次滿分經歷的話,將會給我更多自信,用來面對未知的挑戰。」
蘇麗莎一口純正的英文,充分體現了美國華裔的身份。
接下來話筒遞給了周逸,神秘的中國元素給他帶來了更多的關注。
「我喜歡勝利的感覺,希望今後能一直贏下去。
當然,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王權沒有永恆。
所以我會更加享受當下勝利的滋味。
還有,歡迎大家到中國旅遊,我們那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若是你們考慮到滬江市附近遊玩的話,我可以充當導遊。」
最後一句是他臨時加上去的話,除了展現中華兒女熱情好客禮儀之邦外,最重要是為了國家創匯著想。
周逸在機場候機時看到報紙上刊登了瓊南省的進口汽車大案,據說進口汽車大量湧入將國家外匯儲備量消耗了20%之多,使得中國多年積累下來的外匯家底從26億美金直接斷崖式下跌到20億,可謂是觸目驚心。
外匯是什麼?
依照他的理解,就是國家用於到國際上購買東西的錢,人民幣別的國家不認,現有國際經濟秩序下以美元為主。
新中國成立可是一窮二白,啥都沒有,唯一值錢的黃金白銀和外匯儲備都被蔣家政權一股腦運到了台灣。
一直以來中國內地靠出口大米、花生、豬肉、對蝦、棉花、茶葉等農產品創匯,後來中東石油危機原油出口成為了外匯大頭,這才好不容易積攢起來一些家底。
自「四三方案」開始到改革開放后,從國外引進技術設備發展經濟,都需要用到外匯。
今年9月份即將投產的寶鋼,號稱全中國人民集資分擔興建的最大鋼鐵廠,投資總額超過300億,就動用了大量的國家外匯儲備來進口設備。
在報紙文章的後面,周逸看到了記者採訪專家時提出的增加外匯方面,除了原有渠道之外,提高三來一補加工出口以及大力發展旅遊業等都是新途徑。
趁空閑時間,周逸跟蘇麗莎兩人簡單交談起來。
「你好——」
一開始想用漢語交流,結果他發現自己誤會了。
原來蘇麗莎一點都不會說中文,早已經完全融入了美國社會。
幸好周逸英語過得去,雙方可以直接溝通。
得知蘇麗莎現在上11年級,相當於中國的高二,明年12年級畢業后就將進入大學。
而周逸現在的身份是高一在讀,按年齡算確實比對方要小一歲。
同為滿分選手,雙方簡單交換了聯繫方式,算是同場競技的一種友誼。
中國隊在國際奧數賽場上首次出征,就奪得團體賽第三,而且隊員還拿到了一金兩銀三銅的好成績,可謂是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感謝現代通訊技術的發達,捷報馬上就傳回了國內,經再三確認無誤,馬上就經由中央媒體對全國宣傳廣而告之。
小心翼翼打開塵封的國門,看到外面世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中國人忐忑不安中又帶著心虛嚮往,確實是沒那麼自信了。
女排精神、奧運金牌能提振國人信心,現在的國際奧數優異成績同樣可以激勵中國的下一代。
在當天的《新聞聯播》上,就用一分鐘時間專門報道了中國選手在國際奧數比賽獲獎的新聞,其中周逸獲得個人金牌的文字最為醒目。
含金量上團隊第三的銅牌更重,但關注度上個人金牌卻更佳。
「除了第一名,沒有人會在意第二、第三名——」
這句話說得非常不錯,周逸的金牌一下子被拔高起來,他再一次全國出名了。
「哎喲,恭喜恭喜,你們家的周逸真是厲害,拿獎都拿到國外去咯。」
「是的呀,一看復旦附中的周逸,我就曉得是八零一一廠的周逸,他可是我們廠出去的大紅人。」
……
八零一一廠本來就是電視機廠,因此電視機在職工宿舍的普及率基本達到了百分之百。
電視新聞已經替代廣播成為大家資訊的第一手來源,尤其《新聞聯播》更是權威之中的權威。
飯後大家收看《新聞聯播》,得知了周逸獲獎的喜訊,八零一一廠許多職工都自發來到周家道賀。
周建國夫婦倆趕緊拿出糖果瓜子來招待大家,一副其樂融融景象。
「周廠長,你給大夥透個底嘛,啥時候我們才能正式撤回滬江工作。」
來人在道喜之外,順帶還有其他心思。
「年初我們滬江市已經跟安皖省正式簽署了小三線的調整和交接協議,這些你們都知道。」
兒子又為自家爭了光,周建國心情大好,他也在有分寸條件下透露出一些新動向。
所有小三線的職工都一輩子會記得1985年1月28日這個時間點,因為就在當天官方正式發布公告,滬皖兩省市將會聯合調整小三線建設並開始進行交接工作,大家的人生終於來到關鍵轉折點。
周建國當天在廠里召開全廠職工大會傳達調整文件,宣布了職工可以回滬工作的消息。
就算小道消息傳了小半年,但真正聽到官方口徑說可以返滬時,還是讓所有八零一一廠的職工激動不已。當場就兩位上了年紀的老職工心臟病發作,幸好搶救及時沒釀成大禍,足以看出大家對這個重磅消息的關注程度。
本來以為一輩子窩在山溝安心做貢獻,最好就是像大三線一樣就近往皖南山區城市搬遷,沒想到卻特別被允許直接返回滬江市工作,這如何不讓大家喜出望外。
「跟安皖省交接順利的話,明年1月份就將分批安排大家返滬,年底前除留守人員外都能在滬江過1987農曆新年。」
這次滬江市為了儘快擺脫小三線這個包袱,在跟安皖省進行交接談判時做出了大幅讓步,就是只要人,工廠、資金都全部留給對方。
價值超過10億的固定資產,81個企業單位,全部都留給了安皖省,並且還承諾手把手教學地方新人上崗,保持企業正常運轉。
像海螺水泥廠、八五鋼廠、320電廠等都是效益良好的企業單位,對安皖省來說,相當於白撿了大便宜。
辛辛苦苦養大的孩子,結果卻替他人做了嫁妝,說不心疼是不可能,但這一切在順應民心返滬工作的結局下又顯得無足輕重。
說到底還是滬江市家底厚,兜里有錢,咬咬牙丟了不可惜。
「那我們廠到底如何處置?是單獨跟人聯營,還是合併到老廠去?」
大家在達成返滬的心愿后,又開始關心起工作崗位的事情。
要知道小三線在冊職工5.4萬人,那麼多人返滬就意味著要提供5.4萬個工作崗位,並且還要提供相應的住房安置職工家屬,估算要100萬平方米住宅。
「初步決議是從哪裡來就回哪裡去,咱們八零一一廠還是回滬江無線電七廠安置。
據說他們很快要和日企合資建廠上馬彩電生產線,咱們人馬回去足夠安置。
合資新廠要考試,通過的話就能進廠。」
周建國說此話有些言不由衷,合資廠聽上去很不錯,但他更想是獨立成廠擁有自主權。
像現在安置計劃的話,相當於將八零一一廠打散,淪為合資廠的零部件了。
「這太可惜了,咱們軍工牌彩電難道就不做了嗎?依我看,許多人說合資工廠待遇好,他們根本就不懂,不明白寄人籬下的難處。」
在山裡沒什麼太多層級關係,因此這位職工敢於當面抱怨不滿。
「若是咱們小三線這81家單位企業都擰成一股繩,軍工牌還可以期待。但光靠某一家或幾家工廠自己,是無法完成那麼多工作。」
周建國試圖挽救剛攻克的國產彩電方案,結果不言而喻。現在配套廠大家都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心氣散了。
連價值10億的固定資產都可以不要,區區投資600萬的國產彩電技術當然一時半會也上不了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