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2章 1025.記得小三子
這段歷史在座的國公都知道,其中還有些參與過,但不知道聖上為什麼突然這個時候提到這一點。
李嘯恭正準備拍馬屁時,李世明自顧自地擺了擺手說:「誠然,表面上來看,對待這種殺人魔王除惡務盡的做法是對的。但就當時巴蜀的形勢來看,還是堂兄你的做法更妥當。」
李嘯恭渾身一震。
關於這件事,世人對他的評價謂之「仁」。雖然是肯定了他「不殺俘」的仁,但從後果上來看,很難不說不是「縱虎歸山」的「婦人之仁」。關於這一點,是值得商榷和否認的。或者說,就從這一點來說,可以直接判定他不如李世明。
而李世明剛才這句話,絲毫沒有提仁不仁的問題,給出的結論是「更妥當」,這就直指問題的核心了。
在此之前,李嘯恭和李世明堂兄弟之間,根本就沒有過最深層次的探討。儘管最後一個是皇帝,一個是閑散王爺,但在當時,兩人都是一個「方面軍」的統帥。自從李嘯恭放棄兵權,更加不可能有這方面的交集。
李嘯恭冷汗濕透了背,他腦海中只有一句話:聖上這是要攤牌啊。
他可以騙過任何人,但絕對騙不過李世明。
李世明的這句話其實是有個潛台詞的:哥,別給我裝大尾巴狼了。
中國自古就有一句話:慈不掌兵,義不理財。
作為軍方的統帥,談仁慈這兩個字,就是個笑話。對於他們來說,只有兩個字:勝利。
為了勝利,再怎麼殘酷再怎麼死人,都是理由應當的。
他李嘯恭不是個傻子,當初也不是不知道放走朱殘後會是個什麼結果。但作為一個軍事家,當時的做法是性價比最高的,和什麼仁不仁半文錢關係都沒有。
既然李世明都已經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再不表示點什麼,那就真是要「觸怒龍顏」了。
李嘯恭正色道:「陛下相詢,臣不敢不答。還請陛下先免臣死罪。」
李世明笑道:「准。」
李嘯恭這才說道:「人生在世,草木一灰。人活著啊,能做自己最開心的事,才是最幸福的。陛下欲讓位太子,大概就是不想受束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吧。」
李世明猛地一拍桌案,哈哈大笑起來:「堂兄說的對!那堂兄再說說,朕最為開心的事是什麼啊?」
李嘯恭笑道:「富有天下,日不過三餐飽腹,夜不過兩丈床鋪。陛下應是想著美人醇酒,歌舞昇平吧?」
這話一出,其他國公不由得暗暗點頭。
說實話,皇帝這個職業還真的很累人。當一個好皇帝,早上五點就要早朝,處理天下大事;退朝後光是批閱奏章就不是個輕鬆活,何況還有諸多關係需要處理。特別是什麼門閥後宮之類,想想都讓人頭疼。不管天下哪裡遇到這種那種的災難,都得盡心儘力。現在獨孤皇后死了,聖上心灰意冷,起了急流勇退的心思,也不是不能理解。
簡單點說,就個人過小日子而言,李嘯恭這個王爺可是比李世明這個皇帝還要爽得多。莫非,聖上就是起得這個心思?
李世明兩隻眼睛緊緊鎖定李嘯恭,讓所有人心裡都覺得直發毛。許久之後,才終於開口說出一句話:「自即刻起,增加河間王李嘯恭俸祿,所有直系親屬爵升一品,但不得入朝為官。堂兄,這樣你滿意了吧?」
李嘯恭趕緊跪下連連磕頭,這可是拿到了最真正的保命符啊。
李世明笑道:「堂兄,現在可以說實話了吧?」
李嘯恭沉思良久,才終於吐出一句話:「陛下,您不是李嘯恭。」
這下連獨孤無忌都忍不住了,開口問道:「王爺,聽您這話的意思,是已經知道了聖上是什麼想法?」
李嘯恭搖頭道:「微臣豈敢揣摩上意?只是以小王自身而言。」
這話雖然沒明說,但大家都基本上猜到了。李嘯恭所說的「就小王自身」的意思,是李世明想效仿李嘯恭的做法。區別是一個當閑散王爺,另外一個當個不管事的太上皇。
李世明走到鄂國公面前問道:「尉遲,你還記得小三子嗎?」
尉遲將軍趕緊躬身答道:「臣如何能忘?」
歷史這本書太過厚重,能記錄的只是冰山一角。能被記錄的,都是極少數幸運兒。
在史書上描述的某某大戰中,只會記錄下參戰雙方的主要指揮官的姓名,就比如李世明、尉遲進德。對於某場戰爭中的其他人,只會是「殲敵多少,損傷多少」。沒有人能記錄下來在某場戰役中死傷的雙方士兵的所有姓名,但這並不代表著那些人不存在。
對於名將的記載,往往都是他多麼多麼厲害,一個人能打多少人。事實上,在那些沒有名字的士兵中,有很多人比他們更為勇武。他們能被記錄下來,更多的是因為幸運。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這一點。
有兩個人,甲和乙,兩人都有超越常人的力量和勇氣。
在最初的一場戰爭中,兩人都是最為普通的小兵,而且兩人都很勇敢。
戰鬥開始后,兩人都持著刀沖在隊伍的第一線,對敵人發起進攻。快到敵方陣地的時候,對面一陣猛烈的箭雨射了過來。因為箭矢太密集了,甲沒有躲開,當場就被射殺失去了生命。而乙卻福星高照,沒被弓箭射中,直接衝到了敵人的陣地。
這場戰役己方大勝,乙因為軍功升為了小隊長。
接著就是第二場戰役,乙看著身邊那些比自己能力不會差的小隊長紛紛被各種檑木弓箭射殺,而他就是命硬一直沒死,最後成為了一代名將。
當然,自己勇武過人是基礎。但有一點:並不是每個勇武過人的,都能最後成為名將。
有誰敢保證,黃巾軍中早早被箭射死的小兵中,就沒有一個人的武功比呂布還高?
一將功成萬骨枯。成為最後那個揚名立萬的人,除了自身能力之外,還有一點就是命運的眷顧。否則,就會和李世明口中說的小三子一樣,成為一個根本連名字都沒能留下來的小兵。
尉遲進德之武勇無須懷疑,不然聖上也不會說出「吾執弓矢,公執嗍相隨,雖百萬眾奈我何」這樣的話。但幾乎沒有人知道,有一個沒在史書上留下任何痕迹的人,其武勇不亞於尉遲進德。
這個人,就是小三子。
當年兩人都還只是伍長的時候,這個小三子和尉遲進德比過武,結果是尉遲進德比了三次輸了三次。
後來,在一次衝鋒中,小三子沖在前面,結果掉進了敵人挖的陷阱里,身上被下面埋設的竹槍扎了十幾個透明窟窿,就此斃命。尉遲進德繞了過去,那場仗之後升為了能管十個人的什長,然後一步一步最後成為開國元勛。
不過,這也只是說明「運氣」的重要性,尉遲進德還是不理解聖上這時候提這個幹什麼。
李世明沉聲說道:「那你還記不記得,小三子臨死時最後說的那句話?」
尉遲進德一下子就記了起來。
身負重傷的小三子並沒當場死亡,而是失血而死的。小三子掉下去后,李世明和他就跳下陷阱準備把他救上來。但以當時那個出血量來說,根本就沒有救活的可能。小三子臨終前,笑著對他們兩人說:「既然當了兵,就沒打算活著。這樣也好,戰死是一個當兵的最好的歸宿。」
說完這句話之後,小三子就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戰死,是一個當兵的最好的歸宿。」李世明閉上眼喃喃地重複著這句話。
一眾國公猛地一愣,心裡都猜到一點什麼,但又不敢確認。只有李嘯恭,渾身開始發起抖來。
李世明哈哈大笑起來,一一指著一眾國公道:「這些都是我過命的兄弟,咱們今兒個就把話說穿吧。堂兄,你直接說出來,四個字。」
李嘯恭這才說道:「天策上將。」
所有人又都愣住了。
當年高祖登基后,就是冊封聖上為天策上將。大家也都知道,這個天策上將可不是因為父子關係,而是李世明一點一點打出來的。換句話說,即便李世明不是高祖的兒子,以他所立的功勛,也足以獲得這個封無可封的位置。
但問題是,這個職務歸職務,法定繼承人確實他的大哥。不然的話,也不會出現青武門事變了。
「知我者,河間王也。」李世明大聲叫了起來。
眾人一下子都沒反應過來。
李世明揚聲大笑道:「其實啊,你父皇我一輩子最高光的時刻,不是當上皇帝,而是被封天策上將。那才是我的人生理想。當年如果我大哥能信任我,也不會手足相殘。我現在的想法,就是把皇位讓給經兒,能再封我為天策上將,按新皇的策略,率精騎兵出九原,為我大儀朝開疆擴土!」
眾國公全都愣住了,腦子裡都只有兩個字:瘋了。
讓出皇位,自己當個舒舒服服的太上皇,這一點還多多少少能理解。但讓出皇位去當將領,這樣的事別說從來沒聽說過,簡直是想都不敢想。
李經和一眾國公趕緊跪倒在地。
不待他們開口,李世明冷哼道:「當日也是朕這雙所謂的慧眼識才,親自提拔於奇正為破虜將軍,方致如今這局面。朕不去收拾,誰來收拾?」
獨孤無忌道:「皇上……」
李世明打斷他的話,獰笑著說道:「這一來嘛,奇正是朕的愛婿,朕怎能看著他孤身作戰呢?若真有個什麼閃失,朕的長陽公主豈不是要當寡婦了?」
眾人一聽這話,就知道這次出征草原之事已是確定了。皇家之中別說什麼女兒女婿了,就算了親生兒子又如何?李世明這麼說,是已經為「師出有名」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名」。再者,也為以後和於奇正翻臉打下了伏筆。現在天下人都知道了聖上對於奇正是多麼好,一旦有一天翻臉,不管怎麼說都是於奇正的不對了。
既然聖上已經決定出征,勸是勸不下來的了,只能想辦法讓他打消剛才那個荒唐的念頭,派其他將領出征。
不過,不待群臣開口,李世明就又說了:「這二來嘛,朕也要和朕那好女婿比一比,看看誰能先搗黃龍!」
在場的都是滿腹韜略之人,聽到這句話之後,一切都明白了。
誠然,聖上「比一比」這話不是假話,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作為最頂尖的兵家聖手,見到和自己同一個檔次的名將,難免不心痒痒的,有著一比高下之心。在過往,凡是敵對方,全部都被李世明幹掉了。沒幹掉的和他同檔次的,也只有李嘯恭和李青兩人而已。李嘯恭就不說了,李青是手下,更加不用說了。天下英雄,要麼為我所用,要麼為我所滅。
當今世上,達到這個檔次卻又既不「為我所用」也不「為我所滅」的,僅有於奇正一人。
從國家態勢來說,和於奇正打併不是一個好的選擇,而且現在也找不到好的理由。那麼只能採取另外一個賽法:看誰能殺敵更多。
不過再怎麼說,這話都存在一定的賭氣成分。作為雄才大略的明君李世明,不可能因為個人一時之氣,置國家利益於不顧。因此,後面半句「直搗黃龍」才是真正說明了戰略必要性。
最新的密報已經把婁煩王和於奇正的談判情況彙報了回來,雖然很出人意料之外,但卻能推導出以上的結論。
婁煩的和平談判雖然從眼前來看是好事,但也埋下了隱患。於奇正的這次追擊的性質,叫做「只能勝不能敗」。對他來說,只要敗,就是個死!
雖然不知道接下來的族群是個什麼態度,但可以肯定的是,誰都不可能允許於奇正大軍全線通過,這種引狼入室的事傻子都不會幹。
加上不知道多久才能追上大蠻王,受制於後勤供應,於奇正自己也不可能帶上全部大軍。經推算,最多也只能帶三千精騎。
三千人,只要在途中任何一處被擊敗,大蠻王肯定重整旗鼓,反過來追殺於奇正。到那個時候現在放他們過關的這些部族勢必反水,於奇正根本就沒有機會逃回五星市,在前有阻攔後有追兵的情況下兵敗身死,連逃的機會都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