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賢良方正」科的「舉主」
「吾大漢何時需要主動聯繫彈丸小國?」李廣身後,一個胖乎乎將領站了出來,他拱手作揖,義憤填膺地說道:「陛下,末將願意領八千將士,直擊大宛,運馬種返回大漢!」
劉徹暢然地笑了,「程將軍風采依舊啊,不愧是朕的不敗將軍!哈哈哈哈,將軍先安心,這不是在商量嘛。若是朕決定出兵大宛,定然讓將軍領兵!」
「謝陛下!」程不識行禮之後,怒氣沖沖的返回座位,重新跪坐,等李廣發揮。
他站出來,並不是真的想出兵大宛,而是表明一個的態度——李廣的意思,就是他的意思。
大漢軍方雖然派系眾多,然而,一旦和文臣有了分歧,將領們立刻就抱團,團結一致。
李廣代表的是隴西,程不識代表的是北地!
這兩個地方,都是大漢直面匈奴的最前線!
可以說,只要程不識和李廣的意見達成一致,那麼,整個大漢軍方,就有三分之二聯合了起來,基本上難以撼動。
如果想要與其分庭抗禮,除非,聯合那最後的三分之一——中尉卿韓安國領導的北軍。
大漢北軍,不到關鍵時刻絕不出動。
因為,他們一旦出動,就意味著殺戮的開始。
自開國以來,大漢北軍行動的次數寥寥無幾。在此前,有兩個大型事件令北軍不得不出動。
一是殺諸呂,迎文帝;二是景帝平定七國之亂。
第一件事,北軍突然出動,其以直搗黃龍之勢,把諸呂掌管的南軍殺得片甲不留,南軍的士兵幾乎都死絕了。誅殺呂后一族之後,北軍的殺名直接傳開。
為什麼漢武帝的兒子劉據被迫起兵慘遭失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沒有得到時任北軍統帥任安的支持!
當年北軍保持中立,既不幫劉徹,也不幫劉據。若是他們加入其中一方,不出兩個時辰,戰爭必定結束。而不是像歷史上丞相軍和太子軍大戰了五天。
而第二件事,七國之亂,北軍一己之力,抵抗諸侯國積攢已久的軍隊。雖然有梁國疲敵的功勞,但北軍的戰鬥力,在此功不可沒。
如果說,想要和隴西、北地叫板,必須拉攏韓安國。
他手中掌握的北軍,堪稱大漢第一軍隊。
衛青將目光投向韓安國,希望這位中尉卿發表自己的意見。
與此同時,滿朝文武都把目光投向這決定一切的關鍵性人物。
劉徹似笑非笑地看著韓安國,他也想看看,在這爭論之際,北軍最高統帥的打算。
知道自己沒法獨善其身,韓安國嘆了一口氣,「唉。」
他慢吞吞地起身,彷彿在為自己爭取思考的時間。
拱手作揖,他沉聲道:「陛下,依臣之見,不如雙方折中。」
劉徹驚訝地看了一眼,做出一個請的手勢,「哦?韓愛卿請講!」
韓安國向衛青點點頭,又向李廣、程不識點點頭,「既然治河之策是為了抵禦匈奴,不可全否定。微臣和李廣將軍想法有些許相同,與衛侍中的想法,也有一些共同之處。」
「漕渠的修建已經成了定局,不可修改。既然此子的治河之策是在漕渠運轉的基礎上開始的,那不如將治河之策分為三部分,用十五年到二十年的時間完成這個計劃。」
韓安國渾濁的雙眼中忽然閃過一絲狡黠的光芒,「第一部分,在漕渠的基礎上,打通鄭國渠一線,進而修建那六條小型渠道。二者同時開工,大約兩歲就可以完成。屆時,陛下只需要觀看這六條小型渠道的作用,若是效果誠如此子所言,那麼繼續第二部分的工程。」
「第二部分,以大江之北為範圍,耗費五到八年的時間,著手解決黃河孽龍。具體操作方法,此子已經介紹得很明白,相信大農令已經了解透徹了。」說完,韓安國看了看鄭當時,點了點頭,投之以微笑。
「最後,在自西向東方案全部完成之後,再進行從北向南工程的修建。預計五年的時間,這部分就可以全部完成。」擔心那群大老粗將軍只看到耗費,沒有看到收入,他有特意的補充了一句,「若是微臣沒有說錯,這龐大的計劃一旦完成,三河之地,將會成為天下富庶中心。屆時,天下稅收,仰仗三河!」
一道精光從劉徹眼中暴射而出,「天下稅收,仰仗三河!」
這個皇帝已經有了的想法。
在明說之前,他還是象徵性的詢問大臣,「諸位愛卿覺得中尉卿說的如何?」
「陛下,微臣不同意!中尉卿說了半天,微臣沒有看到任何節約軍費的舉措!」李廣不滿的站了出來,「誠然,此舉有利於治理黃河,但是,將國庫掏空,拿什麼修建茂陵?拿什麼作為出征的軍費?」
「李將軍,本官之建議是在六條小渠效果達到治河之策所言的基礎上。如果那六條小渠的效果不如人意,後面的不會實施。」韓安國臉色一沉,沉聲道,「若是效果真如其所言,那麼,安置百姓開墾之後,耗費資金,不出三年,就全部賺回。」
忽然,程不識站了出來,嚴肅地說道:「末將覺得中尉卿說得不錯,可以先從六條小渠下手,看看效果如何。」
李廣看著身後的程不識,雙手握拳,驚呼一聲,「不敗將軍,汝此言何意?」
說好的聯合呢?
你這突然改口,不地道啊!
「李將軍,抱歉了。」程不識富有歉意地笑了笑,「吾祖籍河南!」
若是不為家鄉父老考慮,百年之後,他有何顏面面對列祖列宗?
程家的宗祠設在河南,沒有鄉黨幫忙,就沒有程家的繁榮。
這個口,他不得不改。
三河之地:河東,河南,河內。
天下兩千石大員,這裡佔據了三分之二。
一時間,朝堂上絕大多數人的意見已經很明了了。
只要能為家鄉——三河之地發揮點作用,這個官沒白做。
為什麼衛青覺都不睡,直接找劉徹?
因為他也是三河之地的人!
李廣頓時啞口無言,不知道該說什麼好,「爾等!」
嘆了一口氣,他重新回到座位坐下。
「好了,既然諸位愛卿覺得中尉卿說得有理,那麼就按照這個實行!」劉徹滿意的拍拍手。
這個方案他很贊同。
只要三河之地成為天下經濟中心,他大一統的步伐,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兩隻手插在袖口,劉徹做了最後的決定,「大農令!」
「臣在!」鄭當時急忙出列。
「朕命卿督辦漕渠,以及那六條小渠的修建!六條小渠的應該有個名字了,既然是輔助漕渠與鄭國渠連線的水渠,不如就叫六輔渠吧!卿五年之內,務必修建完成!」
鄭當時高聲回應,「臣領旨!」
「主爵都尉何在?」
汲黯急忙出列,「臣在!」
「朕命卿為使者,攜朕旨意,前往山陰、會稽之地,納水為湖!既然那個少年稱一歲可成,朕給卿兩年的時間。兩年之後,朕要看到成果!」
「諾!」
劉徹滿意地點點頭,「嗯!」
他兩眼放光,看了一眼衛青,笑著說道:「衛青啊,汝識人有功,朕要賞!大賞!」
「朕賞卿黃金千兩、絲綢百匹、良馬一匹!准許卿建立三百人之內的護衛軍!」
反正是自家親戚,建立護衛軍沒啥大不了的。
「謝陛下!」衛青急忙謝恩。
「免禮,免禮!」劉徹揮揮手,「那個獻治河之策的少年何在?」
「回陛下,尚在微臣府中。」
「讓朕想想,該賞他什麼好。」劉徹低著頭,用右手拖著下顎,沉思起來。
良久,一個念頭從他的腦海中出現,急忙問道:「此子尚未加冠?」
「正是。」
「尚未加冠也無妨!治河之策本由他提出,自然也應該由他監察。只是御史大夫之下職位沒有空缺……」
又沉思了三分鐘,最終,劉徹做出了決定,「傳朕旨意,封此子……」
衛青急忙說道:「陛下,白明哲。」
「哦,對,白明哲!封白明哲為繡衣御史,秩六百石!隨大農令掌管治河監察之事。賞其黃金十兩,綢緞十匹。若黃河可治,朕願給他封侯!」
衛青臉上露出了笑容,拱手道:「諾!」
劉徹點點頭,從座位上站了起來,朗聲道:「諸位愛卿還有什麼事情?」
薛澤見大局已定,急忙出列,「陛下,此子來歷不明,且出身不明,臣有兩個建議。」
「講!」
「諾!臣以為,陛下應該派遣專人查明此子身份,另外,在任命繡衣御史時,應以『賢良方正』選舉之法,避免天下人議論。」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少年突然成為了六百石,天下人絕對有意見。唯一的辦法,就是在舉薦之後封官。
聽到提醒,劉徹也反應過來,看了看下方,「丞相言之有理!」
薛澤見目的已經達到,急忙高呼一聲,「陛下,臣願意做此子「賢良方正」科的「舉主」!」
這個科目同察舉並存,本就是為了舉薦人才設立了。
「賢良方正」始置於漢文帝二年,目的是「納天下言」,廣泛聽取民眾對國政的意見。
皇帝普遍認為,發生天地災異,是自己犯了過失,所以,這一科常常是在災異發生之後舉行。
而「賢良方正」又多與「直言極諫」相連,這是皇帝「求言」的一種方式,所以稱作「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
至於『舉主』則很廣泛,包括中央和地方的高官,諸王侯、三公、將軍、中二千石、州牧、郡守等。
薛澤想要成為「舉主」,符合大漢朝堂規則。
文武百官:「!!!!!」
所有人一下子反應了過來,薛澤這是打算賺名聲!
只要治河之策成功,他就會有舉薦之功。天下之人,也會記得白明哲「賢良方正」科的「舉主」是他丞相!
所有人都在心中大呼「此廝不要臉」。
於是,想要舉薦的人,如雨後春筍一般,全都冒了出來。
爭搶開始了。
李廣上前一步,「陛下,末將願意做『舉主』!」
「陛下,微臣願意做此子的『舉主』!」韓安國立刻站起來,高呼一聲。
太常卿張歐顫巍巍地站起來,「陛下,請讓老臣做『舉主』吧。查明來歷之後,臣可一併舉薦!」
「太常卿,這種事情君就別摻和了。」鄭當時嘟著嘴,笑了笑,「既然白明哲在本官手下做事,沒有比本官更適合的『舉主』了。」
「陛下,臣願意……」
「陛下!……」
「請陛下將此子讓與老臣……」
九卿之下,越來越多大臣加入了這一場爭搶。
……
……
「陛下,微臣也願意做『舉主』。」衛青當仁不讓,上前一步。
明明是自己帶來的人,這群老狐狸還想搶!太不要臉了!
劉徹被喧鬧的聲音氣的額頭緊皺,「好了!都別爭了!人是衛青救下來的,舉薦人,自然是衛青!」
衛青大喜,「謝陛下!」
「衛青,一會兒卿直接拿著任命皇書回家。下次朝會之前把舉薦奏章交上就行。另外,調查白明哲身份的任務也交給愛卿了。這個與奏章一同遞上來。」
「諾!」
「好了!退朝!」劉徹擺擺手,率先離開。
至於大殿之上唉聲嘆氣的大臣們,不關他的事了。
衛青在劉徹離開之後,急忙去蘭台,準備拿任命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