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林家女4
若是換了其他人,有如此艷艷驚才,必定會炫於人前,以換取旁人的殷羨和簇擁。但林若卻正相反。
她從不在外人面前展露其鋒芒,倒是對舅父林謙,以及林謙的兒子、她的表弟林祁,知無不言,從不藏私。
或是因為,前朝武周稱帝的緣故,有所忌諱吧。
不過在東魯境內,多數人還是對武則天這樣的奇女子報以欣賞的態度——平心而論,她締造的武周盛世,對比太宗皇帝的貞觀之治,也並不遜色。
而且放眼東魯,能夠稱得上奇女子的,也有不少:當朝太后,就是個了不得的人物,若非有她一力支持,東魯的亂局也不能消弭地如此迅速;太後娘家兄長的外孫女——東魯唯一一位手握兵權的女都督,鳳陽郡主曲瀟湘,也是上過陣殺過敵的巾幗女將;更別說林若的母親淑德郡主林鳶兒,她在普濟寺救駕的事迹,至今還有說書先生在酒肆茶館里講述著。
只是,林若覺得,小心駛得萬年船,謹慎一點,總是好的。畢竟她躲在深閨之中,亦能知曉林家生意的細枝末節,也可給出合適的應對之策。
不過,三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促使她改變這個想法。
這場病,讓她再次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
沒有人知道發生了什麼,也沒有大夫能夠找得出病因。林若什麼都沒有說,就這樣怪異地纏綿病榻兩月有餘,連號稱天下第一神醫的「鬼醫閻羅」莫用愁都束手無策。
幸好老天垂憐,林若命不該絕,有一位高僧,將一紙佛箋交她的手中,竟奇迹般的讓她的雙眸重煥光彩!
林謙又遵照高僧指點,斥重金打造了這件紫檀書房,不久之後,林若的病便倏然好了。
在那場病癒之後,林若便像換了個人一樣,她不再躲在深閨書房中不為人知,而是漸漸地接手林家的生意,更是親手締造了轟動整個汴安城的「香雪海」。
何謂「香雪海」?
其實是林家在汴安城中的三家商鋪。
「香」,指的是位於汴安城東市中心的綺蘭香。
這裡頭的胭脂、水粉、飾品,若說是第二,恐怕放眼整個汴安城,無人敢稱第一。時下的新衣,精巧的首飾,幾乎聚集了全東魯手藝最為高超的能工巧匠來完成。
尤其是林若親自設計的飾品,每一件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即便價格昂貴,仍是引得無數愛美的命婦小姐們趨之若鶩。她設計的飾品,工序繁瑣,連結巧妙,造型獨樹一幟,更重要的是她的每一幅稿圖都是為了一位身份尊貴的女子單獨設計的,絕對獨一無二。
畢竟是顧夢瑤的老本行,這對林若來說,只不過是繪製一些手稿罷了。
坊間傳聞,只要是林家少小姐所繪稿圖,奉命打造的匠人便會被其他匠人高看一等。當然,能夠有幸拿到林家少小姐的圖紙的匠人,也會因此在城中聲名鵲起;能夠有一件林家少小姐親自設計的釵飾,更是會讓命婦小姐們高看一等。
有讚譽,也自然有酸話的,可若是這綺蘭香的東西,連皇太后都愛不釋手、誇讚不止,誰又有膽子敢跟皇太后唱反調呢?
「雪」,指的是在開花柳巷的風花雪。
正如其名,乃是汴安城中最出名的青樓,不過卻又不是普通的青樓。
風花雪之所以能夠從眾多青樓中脫穎而出,倒不是因為它供公子少爺們取樂。但凡是來風花雪的客人,大多並不是沖著男歡女愛、尋歡作樂來的——它並非如其他青樓那般,是眠花宿柳的地方,卻有比靠送往迎來做生意的青樓更高明的吸引四方豪客的招數——這是林家特地舉辦的汴安花魁的地方。
若是讓林若用現代話來解釋,那就是一個古代的青樓女子才藝選秀直播。
文人騷客們或許見過青樓之中的女子們彈琴、吟詩、唱歌、獻舞,卻必定不曾見過諸多青樓中所有的頭牌姑娘們聚在一起斗琴比舞。如此盛景,錯過了豈不可惜了?
「海」,指的是汴安城中的第一美食樓,饕餮海。
但凡是到汴安,若沒有嘗過饕餮海的美食,簡直就可以說是沒有到過汴安城。
在饕餮海開張大吉的那一日,林若更是請到了明宗皇帝親自駕臨,她親自掌勺,請明宗皇帝品評饕餮海的菜色。明宗皇帝龍顏大悅,御賜親筆,題下了饕餮海的牌匾。自此之後,饕餮海日日客滿為患。
說起廚藝,林若倒是不得不感謝前世那位讓她蒙在鼓裡做了三年小女人的渣男。
老天可能會對一個極好,但未必會對一個人極為刻薄,除非真是十惡不赦之徒。
前世的顧夢瑤和楚皓澤兩人,都是貨真價實的吃貨,只不過,當時還是顧夢瑤的林若滿心裡就本著「抓住男人的心就要先抓住男人的胃」的方針,苦練廚藝,再加上她本身是設計師的緣故,對擺盤更是如虎添翼。
殊不知,偏生就是廚藝這一項,讓她大展拳腳。饕餮海每月一回限量供應的新品彙,更是成了各位古代有錢的吃貨們不可不搶的一場比拼。
綺蘭香,風花雪,饕餮海。
短短三年的光景,「香雪海」早已成了京城貴婦、公子少爺最愛的三處地方;也是這三出令人矚目的銷金窩,奠定了林家在汴安城的首富之位。
如今,坊間的酒肆茶館里,日日都有不同的說書先生,向茶客看官們講述著各種各樣的傳聞,讓人辨不出真假,這其中自然包括「香雪海」是否真出於敏慧郡主之手這麼一說。
不過,大多數人持否定態度。
敏慧郡主精於數算和廚藝,這在汴安城中不算什麼秘密——那可是經過皇上和皇太后的認可的。但若說這名動京城的「香雪海」是她經營的,那就多半是空穴來風了。
如此一來,隱瞞真相的目的就達到了。
當然,這些聽著傳聞的茶客看官們並不知道,所有的說書先生在眉飛色舞、口若懸河地講完這些事迹后,都可以從林家領到一筆不少的茶水費。
這,也是林若的安排之一。
古代的消息傳遞,可沒有現代那麼靈通,口耳相傳,可不就是最普及的宣傳方式了!
用最少的錢,取得了最好的宣傳效果,林若這一招另闢蹊徑,實在是高!
平心而論,跟這些說書先生的關係維持得好了,也不失為一件好事,或許不知哪天,要用上他們來散布希么謠言呢?
畢竟,不論在什麼朝代,能夠掌握輿論,絕對不失為一種明智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