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天王齊聚
到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四人正圍笑著在一t7緒漸起。
「四大天王」是娛樂圈的一個神話,像四根發育過良的大樹遮蔽了身邊後來的同類。大樹至少象徵了一種繁榮,四大天王的光芒在香港樂壇上空整整籠罩了十六年。十六年,是整整一代人的青春,如果有一天你覺得不再喜歡四大天王的歌,那是因為我們的青春逝去了。如果你至今還吼著他們的歌、一如既往地愛著「四大天王」,那是我們的青春真的逝去了。
上世紀80年代末,在張國榮、譚詠麟、梅艷芳先後退出樂>不再領取任何獎項之後,香港樂壇頓時出現了一個無巨星的真空狀態。1990年劉德華、張學友、李克勤等人在同期新秀的角逐中佔得先機,而1991年黎明的火箭式走紅使他跟張學友、劉德華一起在年終的評獎典禮上風光無限,三人被稱為「三劍客」。但這個稱號趁生不到半年便告夭折,1992年郭富城以令人膛目結舌的速度竄到歌壇最前列的位置,此時香港發行量最大的《東方日報》便用佛教中的「四大天王」冊封四人,沒想到就此廣泛傳開。1992年6月7日,在無<i天王」出盡風頭,第二天的報紙即宣布:「四大天王」的時代已經到來。
「四大天王」正式確立。這意味著這四個人已被公認為香港歌壇新的領班人,在一定程度上剝奪了其它歌手再度加入戰團的機會。1990代是四大天王的年代,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壞的年代。「四大天王」整個1990年代間在香港歌壇的地位牢不可破,他們推出專輯總能輕鬆地賣個滿堂紅,他們推出的歌曲總能輕易打上排行榜榜首,他們瓜分了1990年代香港各大樂壇頒獎典禮絕大部分的大獎,而他們也總是輕易地擊敗一批批的挑戰者從而更進一步地奠定自己的位置。可以說,他們幾乎就是整個香港娛樂圈。
其實,在「四大天王」橫行之時,仍有一些新秀不斷地發出挑戰,陸續有近十人曾被封為「第五天王」,卻沒一個能持久,紅了一陣就都沉寂下去,雖然其中不少人是很具實力或潛質的。只是,各類新星舊星均無法突破「四大天王」形成的「勢力網」,因為他們的輝煌時期太長,到了他們逐漸隱退的時候,沒有哪個藝人能夠承接起他們的成就,香港藝人無以為繼的危機越發暴露。
話說回來,即使是這14年間,傳媒圈、娛樂圈無論如何鼓噪「新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接班人」,黎明、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這四人的地位都能恆久不變,直到這四人日漸衰老,這些所謂的接班人仍舊默守在歷史的角落。
在「四大天王」最紅火的年代,他們幾乎就是整個香港娛樂圈,雖然4都在多棲發展,但各自競爭最多的地方還是在音樂上,每年香港四大音樂頒獎禮期間,不僅4明爭暗鬥、各自歌迷更是口水橫飛,1994年周星馳在《破壞之王》中扮演張學友的歌迷,影片中某黎明迷在張學友演唱會門口叫囂「我愛黎明!」結果遭學友迷群毆,便是當時歌迷爭鬥的最好寫照。同期的beyond樂隊團長黃家駒說:「香港只有娛樂圈,沒有樂壇」,可見當時「四大天王」的壟斷有多大氣勢。
而「四大天王」全力拚搏幾年後有所鬆懈,唱片質量有較為明顯的下降,此時接班人卻遲遲未露端倪,於是便有一股暗流正在進行蘊釀,走另一條路的造星運動不久后便大規模展開。造星運動的興起,還須「四大天王」說起,黎明和郭富城便是造星運動最成功的得意之作,他們正是所謂「偶像派」最初的代表人物。受此鼓舞,各大唱片調整戰略,以忽視唱片質量的重大代價,全力投入新星的形象包裝。於是一批俊男美女粉墨登場,宣傳攻勢一浪強似一浪,在人們尚未明白是如何一回事的時候,一批新的偶像已成功誕生。這種勢態在1990年代後期幾乎成為每一家唱片公司推出新星的唯一手段。
后「四大天王」時代的歌星們,變成了為做「星」而唱歌,不是因為唱歌而成為「星」。偶像因素要大於實力成分。很多藝人進入演藝界並不是因為自身實力,而是公司行為,急功近利的思想日益明顯,因此造星的成功更取決於公司的經濟狀況以及商
的合理性。在很多唱片公司經營不佳的情況下,很\花一現。另外,偶像化娛樂與香港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以及欣賞口味不無關係,比如,演唱會的服裝以及舞台的設計常常花去主辦方大量時間和費用,從某個角度來說,觀眾對視覺的要求遠遠大於音樂本身。如此惡性循環帶來的後果便在近幾年凸顯出來:香港歌壇不景氣、唱片界低迷以及歌壇一流唱匠青黃不接。
亞洲金融風暴之後,香港娛樂業迅速滑落,粵語歌壇更是一蹶不振,四大天王同台的機會也越來越少。1999年底,黎明宣布退出一切音樂頒獎禮,接著張學友也宣布退出,這似乎也宣告著「四大天王」開始「瓦解」。200344日,第22香港電影金像獎在張國榮自殺后四天舉行,會上劉德華、張學友、黎明與郭富城最後一次同台,同穿黑衣合唱《當年情》,不僅是對張國榮的哀悼,似乎更是對香港娛樂圈當年輝煌的懷念。
有人說。「四大天王」是香港娛樂圈團結地一種象徵。1994「搖滾新勢力」在香港紅館演出之前。何勇在北京接受訪問時說「四大天王」中張學友還行。其他3都是小丑。大波。很多媒體和藝人都嚴詞批判他。梅艷芳當時就出來說不能這樣講這些藝人。「中國火」演出地很多海報、地鐵廣告都被石頭砸碎。後來何勇在香港發布會上只好解釋。香港這個繁華地地方需要「四大天王」才將事情平息。
四大天王各有地優勢和長處。在當時群雄並起地香港演藝圈四個人都憑著自己地優勢與實力打下了各自地一片天下。有人說。「四大天王」是香港娛樂圈壟斷地一種標誌。無數個明星被封為「四小天王」或「第五天王」。但這些小天王無一例外被「四大天王」給湮沒。「四大天王」是一個時代地產物。是香港娛樂圈壟斷時代地產物。它地壟斷也是香港娛樂圈黃金時代地象徵。空前絕後。遺憾地是「四大天王」地沒落剛好映照著粵語歌壇地衰落。
「俊哥哥。你怎麼才來呀!」阿sa不同與她身邊地阿嬌那麼地靦腆、羞澀。在嚴俊面前反倒是很放地開。這樣大大咧咧地性格。嚴俊倒也是挺喜歡這樣一個妹妹地。
只見嚴俊親昵地摸了摸阿sa地腦袋。呵呵笑道:「反正又還到我上場。急什麼……」
放眼望去。除開那些老牌藝人之外。在場地大多都是tvb地演員們。
比如陶大宇。張衛健。鄭少秋。羅嘉良。歐陽震華。陳錦鴻。張智霖。呂頌賢。林家棟。林保怡。古天樂。郭可盈。關詠荷。陳秀雯。鄧萃。郭靄明。宣為營地在相互聊天。
「阿俊!」四大天王當中,也就只有劉德華跟嚴俊相熟。
其他正和嚴俊打著招呼的藝人們一見,自然很是識趣的讓開,畢竟雖然如今四大天王不再如日中天,但在圈內依舊勢力滔天。
看到劉德華那示意的眼神,嚴俊只是笑著走過去道:「華哥!」說話間,也給張學友他們打了招呼!
「我都跟你們說了,俊仔可是我小弟!」劉德華哈哈大笑的跟張學友他們開起了玩笑,不過這可也不算玩笑,嚴俊從本質意義上來說,也算是靠劉德華提攜過的小弟了。
一想到這些,嚴俊卻是頗為自己感到慶幸。從小時候出道,受到林志穎,成龍,李連杰他們的提攜,到後來回香港發展得到張國榮、梅艷芳、劉德華他們的青睞,可以說嚴俊的星途是如此的一路順風,亦是如此的大步流星。
暮然回首,如今的自己也算是站在一個小顛峰的明星。
曾幾何時,他如何敢想象自己能跟四大天王談笑風聲,讓眾多曾經自己的偶像視如今的自己為偶像,一切是那麼的真實,卻又那麼的如同過眼雲煙一般。(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