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六章 橫空出世

第一五六章 橫空出世

曹彬攻下池州的消息迅速傳到荊州,潘美和樊若水立刻帶領修建好的大船趕往池州與曹彬匯合,進而共同攻向采石磯,以便在那兒架設浮橋。

在前往池州的路上,樊若水越想自己的設計,心裡就越是緊張。自古從未有人在長江上架設浮橋,原因就是長江水流湍急,船隻不容易固定,還有就是對岸兵力若是不弱,定然會派兵阻攔。如今南唐兵力並不強大,何況他們也不會想到大宋會在長江之上獨創出架設浮橋的想法。那麼如今令他真正憂慮就是長江水流的問題了。畢竟是第一次,樊若水也是擔心萬一架設失敗,不但自己無法在大宋立足,更會讓大宋十萬大軍無法順利渡過長江,到時候若是南唐調集兵力守護對岸,那麼縱使大宋最終渡過了長江也定然是損失慘重。

想到此,樊若水不禁害怕起來。為了以防萬一,他決定還是在水流略緩的石牌口試架浮橋,然後再移動到采石磯。雖然石牌口江面比采石磯寬闊,但是他已經有了采石磯江面精確的寬度,也不怕到時候浮橋的距離出現問題。

等到了池州,樊若水就把自己一路之上的想法告訴了曹彬。由於事情重大,曹彬和潘美商議半天,方才決定同意樊若水的決定。

由於擔心在石牌口架設浮橋時受到南唐軍的干擾,曹彬決定先攻下銅陵,然後回師攻下石牌口。只要守住池州和銅陵兩大城池,樊若水就可以放心地在石牌口架設浮橋了。因此曹彬決定由潘美帶兵守護池州城和準備架設浮橋用的大船,自己帶兵攻打前方的城池。

銅陵是大宋水軍從池州攻向江寧的畢竟之路。銅陵歷來就被稱為「銅都」。銅的采冶始於商周,盛於唐宋。李白曾經作詩描寫銅陵冶銅場面:「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郝朗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春秋戰國時期,銅陵地區先後屬吳國、越國、楚國。秦統一中國后,銅陵屬彰郡。西漢時彰郡改為丹陽郡。銅陵地區先後屬丹陽郡春谷縣、陵陽縣。東漢時期,設置銅官鎮(在今銅陵縣城)。三國時期。銅陵地區先後屬吳國丹陽郡春谷縣、臨城縣。西晉時期,銅陵地區屬宣城郡春谷、臨城二縣。東晉義熙年間(405----418),由於北方戰亂。大批山西流民進入此地,在此僑置了定陵縣,縣治設在今順安鎮。定陵縣的設置。使今銅陵地區的區域大體確定下來。隋統一后。將定陵縣併入南陵縣,屬宣城郡。唐朝前期,銅陵屬宣城郡南陵縣;唐朝後期,從南陵劃出工山、安定、鳳台、歸化、豐資五鄉,設置義安縣,縣治在今順安鎮,屬宣州。五代時期,仍為宣州義安縣。南唐保大九年(951),改義安縣為銅陵縣,屬升州。

十月的銅陵秋高氣爽。陽光照耀在人的身上說不出的舒服。銅陵守將韓辛鐸照例到四個城門依次巡視著。自從周世宗柴榮在二十多年前率領趙匡胤、李重進等大將奪取了南唐淮北之地,南唐地土地上就再也沒有發生過戰爭。韓辛鐸實在想不出自己的城池會有什麼危險,所以他很快就完成了自己的工作,翻身準備回府。昨晚這裡地一個富豪世家為了能夠得到極地的出關稅收,特意給他送了兩個美女。雖然經過了昨夜的**,但是一想到那兩個美女,他地心裡就有種馬上飛回去地衝動。

韓辛鐸騎馬快要到自己的府邸時,北面的城牆上傳來了緊急的銅鑼聲。聲音急促,熟知軍營規矩的人都可以猜到只有在發生了重大軍情時。守城的士卒才會發出如此聲音。韓辛鐸馬上縱馬向北城牆趕去,快馬加鞭,就連路上的小攤小販被他的馬推翻了都已經顧不上了。

到了北城牆,韓辛鐸跳下馬來,快步奔上城頭,不用旁邊的部署向他彙報敵情,放眼望去。城牆下面的情況一目了然。大江之上。數不清地船隻正向城牆靠近,船隻上標有「宋」的旗幟在威風中迎風招展。向城牆上的士卒們宣言著自己的身份和驕傲。

「大宋的兵馬」這五個字在比風還快的速度下飛快地在城頭上的守軍之間傳遞著,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將面臨一場惡戰,甚至於連城池能夠保住都是未知數。韓辛鐸嚇得變了臉色,但是身為銅陵守城的主將,身受朝廷厚恩,多年的軍旅生涯養成了他地慣性行為,他馬上高聲叫道:「大家不要驚慌。我們在城頭上,宋軍在長江里,難道我們江南的兒郎們還怕北方的敵人嗎?他們可都是旱鴨子啊!」

韓辛鐸的這番話立時激發了守城將士方才被突如其來的戰爭嚇慌了的精神,聽得主將藐視宋軍是「旱鴨子」,城頭上的守軍們立刻找到了自己地優勢,在咱們這一畝三分地上,難道還怕你個北方旱鴨子?每個人都放鬆了下來,還有人還大聲笑了起來。

韓辛鐸鼓起了將士們地士氣,但是心底里卻是半點也不敢大意,連忙指揮著兵士們搬運滾石檑木,弓箭手準備箭枝,調派人手在城牆各處嚴加防範。

李漢瓊知道今天自己面臨可是真正的惡戰。那晚攻打池州,畢竟是因為城內早就有接應,引得守城地將士在深夜不知大宋虛實而沒有發揮出真正的戰力,再加上後來才知道的池州城守將逃跑,諸多利於自己的因素加起來才輕易拿下了池州城。如今看到城牆上的守軍冷靜地準備著守城的器械和陣勢,李漢瓊知道銅陵的守將並非池州守將可比。

臨近守軍弓箭手的攻擊範圍,李漢瓊高聲叫道:「停止前進」。然後「前鋒列陣」

就在守城的將士們還不明白在長江中怎樣列陣時,宋軍已經使出數艘大船向城牆靠近,船在移動,但是船上卻看不到宋軍士卒,等到船臨近了城牆邊上,才看到宋軍從船艙底部鑽了出來,一手拿著擋箭牌,一手抱著木板開始把幾艘船鋪設成平地。

此時城牆上的守軍方才醒悟過來,弓箭手開始拉弓射擊。還有點士卒開始準備點火燃燒準備好的盛滿火油的鐵鍋。還有的更加聰明地守軍點燃早就準備好用於夜戰的火把,然後把火把扔到送軍隊船上。

李漢瓊自己估測了弓箭地距離,然後高聲喝道:「弓箭手射擊」。然後後面的宋軍船上就出現無數弓箭手,開始向城牆上發射箭枝。宋軍弓箭手力大弓沉,南唐的弓箭手勝在居高臨下。一時間城上城下弓箭如雨。飛上飛下,不時有弓箭者或落於江中,或掉下城池,慘叫聲不絕如縷。

城下地宋軍開始向城牆拋繩索,待得繩索勾在了城頭,宋軍便像猿猴似的抓著繩索快速地向城頭攀爬。南唐的守軍還是第一次見識如此奪取城牆地方式,生死攸關,誰也不敢大意。持刀的守軍快速砍著勾住城頭的繩索,有地很順利地便可以兩三下就斬斷了繩索,有地由於用力過大。刀砍在了城牆的石頭上,蹦出了火花,但是繩索仍然無事;持槍的守軍待得宋軍接近城頭了快速用槍刺向宋軍。身手差的宋軍中槍從空中掉落,身手敏捷的宋軍用腳在城牆上一踩,身子躲過了地方的槍頭。雙方將士到了此時,誰也忘記了生死,眼中只有自己的目標。

看著宋軍從繩索上一個接著一個掉下來,李漢瓊的雙眼充滿了血絲,但是此種情況他也無可奈何。嘴裡不斷地重複著:「曹將軍,一切都要看你的了。快啊!」

曹彬率領一部人馬在半路上下了船,從陸地上悄悄向銅陵的南門摸了過去。他心中猜測銅陵如今還不知道池州已經失守,自然就不可能想到宋軍會從陸地上攻來。他派李漢瓊從水路攻擊,一是給銅陵地守將一個宋軍全部在長江的錯覺,一是希望李漢瓊能夠把銅陵的兵力和防守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北城牆,那麼他就可以容易從南門攻進去。

李漢瓊在北門攻打的時候。戰鼓聲響徹了整個銅陵城。在南門潛伏地曹彬早已聽到了攻打的鼓聲,也知道李漢瓊正在攻打銅陵城。但是為了能夠更大地把守軍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在北城。他還是沒有發出進攻的命令,仍然是命令部屬潛伏。

戰鼓聲越來越急,曹彬知道戰事亦是諸般的慘烈,他知道每一次地鼓聲都代表了大宋的將士丟了性命,但是為了勝利,為了更少的流血送命,他還是再等。直到他看到南門的守軍有了減少的跡象,他知道定是北門戰事吃緊,守城的主將調離南門的守軍前往支援。到了此刻,曹彬方才下令攻城。

南門地守軍此時人數本就不多,更何況他們認定了宋軍都在北城,誰也沒有想到宋軍會突然出現在南門。措不及防之下,宋軍已經殺上了城牆,等守軍反應過來,宋軍已經三三兩兩地佔據了城頭上的空地,還有更多地宋軍陸續上了城頭,眼看著城頭上守不住了。守軍開始潰逃。兵敗如山倒,曹彬很快就進入了城池。來不及全部佔領銅陵,曹彬率領將士們急速向北門攻去。

連續幾波攻擊,眼看著自己的部屬損失慘重,李漢瓊快要忍不住了,就在他決定再攻擊最後一波就要放棄時,他看到了欣喜的局面,城牆上突然出現了宋

城牆上的守軍正專心對付城下江中的宋軍,竟是誰也沒有想到背後會突然殺出一隻宋軍。曹彬率軍追著從南門逃脫的敗軍,一路之上也幸虧有這幾個想要到北城向韓辛鐸彙報軍情的士卒,才得以讓他快速地趕到了北城。一路急追,竟然在同時到達了北城。就在韓辛鐸得知了宋軍從南門攻入的消息時,他也看到了曹彬率領的宋軍。

宋軍像猛獸看到獵物似的沖了上來,看著自己的防線一段一段地潰敗,韓辛鐸知道自己守不住了。曹彬看到了方才追擊的那幾個守軍向韓辛鐸彙報了軍情,知道韓辛鐸定是銅陵的主將,於是帶著親兵殺到韓辛鐸身邊,高聲叫道:「這位將軍,大宋天兵到此,江南不日就會屬於我大宋所有,自古識時務者為俊傑,將軍還是儘早決定方好。我大宋皇帝賢名遠播,還望將軍能夠棄暗投明。」

韓辛鐸此時早已沒有了戰死的念頭,聽得曹彬的呼喊,看著城牆上一邊倒的局勢,高聲叫道:「我願投降。」主將帶頭投降就像連鎖反映在城頭上起了軒然大波,守軍或是跟著投降的,或是放棄了抵抗悄悄溜走的,也有一部分還想抵抗的,不多時就被圍上來的宋軍剿滅。

戰事很快就結束了,曹彬一面派人接應李漢瓊入城,一面帶著士卒全面接收銅陵城,清理不投降的士卒和豪門世家。不出兩日,整個銅陵城就穩穩地落入了曹彬的手中。

鞏固了銅陵,曹彬立刻派人通知潘美,約定時日同時向池州和銅陵中間的石牌口進發。待得得到了潘美的消息,曹彬留下李漢瓊守衛銅陵,自己帶兵南下。

石牌口只是一個靠近長江邊岸的小縣,本隸屬於池州,是以守城的軍隊並不多。當守城主將發現小小的石牌竟然南北同時面臨大批宋軍的攻擊時,早已放棄了抵抗,乖乖地打開城門投降。

潘美留下部將守衛池州,自己和樊若水帶著大船北上來到石牌口。待得拿下了石牌口,樊若水便開始智慧大宋的水師架設浮橋。石牌口這裡的水流並不湍急,樊若水指揮船隻一個一個地緊緊相連,然後每隻相鄰地船隻都用寬大的木板用鐵釘釘在固定在一起,然後每個船上的甲板都鋪上用竹子編製的竹筏,這樣便形成了一條可以容許六人並排行走的平坦的小道。由於整個過程需要船夫地駕駛技術,還要有一系列繁瑣地加固,鋪排等程序,所以浮橋的進度很慢,尤其是進入了深秋,秋風不斷,不但影響了船隻的位置,就是江水的流速似乎也變得快了許多,更加影響了浮橋的架設進度,樊若水用了五天時間,終於在石牌口架設成了與采石磯江面寬度等同的浮橋。看著眼前的浮橋,卻似一條小路橫空出世,穩固而平坦,曹彬和潘美不驚被眼前所看到的情景征服,互相對視著,忍不住齊聲嘆道:「如此人才,如此奇觀,真乃天乃天助大宋。由此浮橋,何愁江南不破!」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之我是八賢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重生之我是八賢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五六章 橫空出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