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要塞
隨著張華軒的話音高亢起來,所有的士兵胸前也是起伏不定,他們原本都是樸實的淮地農家子弟,很少讀過書,不要說世界大勢各國士兵的強弱,很多人連自己家門前的鎮子也沒有出過,上一次淮安府城就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讓他們到百里之外,千里之外,根本就是一種無稽的幻想。
是張華軒一手把他們帶了出來,凝聚到了一起成了華夏第一精銳中的精銳。在這其中,有張華軒不少的本家子弟,更有不少都是淮安府山陽縣人,與張華軒根本就是本縣同鄉,他們對張華軒有著普通淮軍士兵沒有的那種情感,不僅是對統帥的尊敬和愛戴,而且還加上了很多宗族與鄉土中特有的情感。
所以在張華軒振臂大呼的時候,很多樸實的農家子弟都激動的熱淚盈眶,等張華軒話音一落,也不知道是誰帶頭,兩千餘人一起振臂大呼,山呼萬歲。
張華軒也是激動,卻是揮手止住眾人,用著自己最大的聲音喊道:「我淮軍,萬歲!」
在激越的萬歲聲中,兩千餘人的中軍鎮將士在張華軒的帶領下趕往海州,徐州軍政,則因為丁寶楨與苗以德等人的離開,被暫托給了吳穆全權處理。
如此,在短期內他不必擔心後方的軍事行動,有吳穆在,最少在指揮上絕無問題,雖然他資歷不夠。鎮不住軍中宿將,不過好在徐州也沒有什麼宿將大將了。
苗以德倒是無可不可。這一次隨大帥去海州打英夷,對他個人而言倒是極為樂意。而且他是內衛總鎮,位高權重,張華軒對他有所防範也是件好事,總好過張五常那樣被攆下台。
張五常則被留在徐州,協助吳穆,他是軍情部地主管,軍統中自成系統,吳穆根本指揮不動。而軍統又上不得明面。倒也不必擔心張五常會有所異動。
其實這些都是權術手腕,張華軒也並不喜愛。眼前這些人,五常是他家奴,忠心不必懷疑,也根本無從叛亂的起,苗以德是他一手提拔地,對自己敬畏有加。
這些手腕做法。只是為後世開先例,使得各種部門職權相分相剋,不使國家落於野心家之手。現在限制這些權臣,總比以後要了他們的命要好的多。明太祖一生英雄,不過張華軒最不取的就是他對功臣的做法,令後世豪傑心寒。
由徐州至海州,一路坦途,況因徐州運至海州的礦物極多,所以對道路要求也是很高。從去年冬天農閑時起,到今春,調拔了徐州與海州三十萬人的民力徭役,擴寬鋪平道路,現在雖不能與後世道路比,卻也是平整結實,兩千騎兵賓士於上。如風馳電掣。
而此時正值五月。初夏時節,天氣尚不很熱。道路兩邊儘是密林,涼風習習,眾人騎在戰馬之上,更覺風聲過耳,身上極是清涼。
今天又是好天,陽光明媚,雖不是鳥語花香,放眼看去卻到處都是綠油油的麥田,其間也間雜著黃色的熟麥。
麥收在即了,而今年,明顯是個豐收地好年頭。
賓士中地淮軍和張華軒受到了這種美好的景色所影響,很多人臉上都露出輕鬆的表情,如果不是軍紀嚴明,會有不少人說笑聊天,而馬鞭揮揚處,不少農民在田地里抬頭起來,看到是大軍經過,不少人揮手致意。
幾年經營下來,淮軍的形象已經是清軍可比,傳說中兇悍的髮匪更不能比。不擾民,反而幫助百姓,大軍所至之處商貿繁華,而土地盡分給貧民。
這樣一支軍隊,似乎與那種傳說中闖王來了不納糧有些相似,然而又不是一支起義軍的模樣。
它有建制,有根基,有軍紀,甲胄耀眼武器先進,任何人見了,都要豎起大拇哥來,贊一聲:「好王師,必得天下。」
現下這樣一支精銳的騎兵經過,黑紅色地軍服彙集成了一條賓士著的巨浪,馬蹄聲轟隆隆如若雷鳴一般,而騎兵背後的馬槍與腰間的馬刀又散發著一股危險的氣息,令人不敢正視,不敢逼視。
這確實是一支勇猛之師,而裝備之精銳,也是天下無雙。
張華軒也極是輕鬆。自起兵以來,他向來是運籌帷幄,很少有親自上戰場的機會。便是在戰場上,也是指揮若定,並不似今天這樣帶兵賓士。救兵如救火,其實海州用不著中軍鎮這麼去救,而他要趕去的,是要打一場挽救中國氣運與精神的戰爭。
這一場戰爭,說小很小,規模不會超過萬人,說大,卻是關係到以後幾十年中國發展之氣運,他要一戰把英國徹底打痛,讓他們掂量淮軍的力量,而不再尋求簡單粗暴地解決辦法。面對英國這樣的老牌帝國,不展示實力,它會把你看扁,然後在你身上榨取干所有的利益。張華軒沒有心思和英國死嗑,他要把財力投到北方,先大一統,然後御北方強敵,暗中發展海軍水師,厚積薄發,一戰他可能看不到了,不過在這之前,他要做好讓中國取代英國統治世界的準備。
大丈夫有此良機,當竭盡全力。
軍統的情報他剛剛臨行之際又一次看過了。英軍艦隊與步兵的情報打聽的一清二楚,這一次倒不是軍統特別能幹,而是英國人壓根沒有保密地意識。可能在英國佬看來,越是暴露自己地實力,越會把中國人嚇傻吧。
領艦隊的司令是西馬縻各里,這是個海軍少將,不過想來並不是很得意吧。張華軒記得,亞羅號事件一起,英軍原本就打算在廣州動手,這個上將就是領艦隊地人物,廣州那邊沒打起來,又被一幫文職官僚們打發到海州來了,想來這個司令當的很沒趣,也很鬱悶吧。
整個艦隊共有軍官四十九人,士兵水手一千一百七十三人,連同軍艦炮艇小艇運輸補給船在內,共有十七艘船,而真正對海州岸防炮台有威脅的當屬那三艘主力艦。
都是配給了接近百門火炮的主力艦,其中的主力炮完全能轟爛除了海州炮台的任何一座中國炮台。
再加上隨著軍艦行動的來自長江的小型炮艇,英軍的火炮輸出也是達到了一個恐怖的數字。
不過海州的防禦顯然也並不差,整個海州港口並不寬廣,雖然吃水深,不過海面並不廣闊,港口四周環山,甚至身後側翼縱深也是完全的山地,這樣給當初修築炮台時省了不少銀子和人力。現在的海州軍港炮台有三座永固式炮台,每座炮台都建築在岸邊的小山上,居高臨下,完全控制了並不寬廣的海州港口。所有的炮台一共配置著淮軍最大口徑的二十四磅炮接近百門,雖然這些火炮的鑄造工藝還比較落後,並沒有採取十年前就由義大利人發明的裸旋線膛,也沒有反後座裝置,更沒有纏絲炮身、無煙火葯和複合引信,它的工藝已經稍稍落後於這個時代,不過建築在山地上的水泥堡壘式的火炮炮台,以居高臨下近距離發射時,它的威力雖然還不足以穿透英軍裝在艦身上的裝甲,事實要在十幾年後,火炮有了種種改良和有了穿甲彈后,炮彈才能穿透軍艦達二十厘米左右的鋼甲,從而確定了火炮的優勢,而在海州這裡,火炮只要儘可能的殺傷艦上人員就可以了。顯然,在這種地理優勢和炮台防護能力超強的前提下,殺傷人員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美中不足的是,海州並沒有高山,與後世旅順接近二百米海拔的炮台相比,海州的小山顯然高度不足,這也會給英軍相應的機會。
不過張華軒並不打算在海邊與英軍死嗑了。如果岸防打的太好,給英軍軍艦重創的同時,無疑會使得對方改弦更張,選擇更好進攻的港口來進攻,這樣就會防不勝防,把戰場的主動權放在敵人手中。
以吳穆和參謀人員一起研究的結果來看,如果海州炮台一直狠打的話,英軍顯然沒有能力登陸,就算強行登陸也會面臨火炮的殺傷,從而帶來重大死傷。張華軒清楚的記得,大沽口炮台有一次就擊沉了好幾艦英法的軍艦,不過隨之而來的就是更大規模的軍艦趕來,然後就是炮台淪陷。
海州雖然強大,不過如果英國繞道或是集結大艦隊強攻,相信都會有不可預測的結果出現。那麼最好的戰略選擇,當然就是示敵以弱,縱敵上岸,退守炮台之後殲敵陸軍,這樣重拳一擊之後,再回頭收拾以為大功告成的軍艦。如果一切順利,把英軍部屬在這裡的軍隊一舉殲滅掉的話,對英軍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大的打擊。這個時代海運能力雖然蓬勃發展,不過一次搞幾千英軍來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而這一戰在政治層面上給英國方面的震動,卻又是軍事上無法比擬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