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星城求學
建安三年
北方的曹操平定了兗州,已經顯示出其卓爾不群的才幹和強大的實力,又因為挾天子為己用,一些有眼光的士人已經把注意力從袁氏兄弟和劉表的身上移到他身上.
袁紹和曹操兩人已經厲兵秣馬為了那場宿命之戰做準備,此戰之後中國北方之王就將在這二者中產生,從目前實力看,曹操顯得弱小.除了少數有眼光的人,大多都看好袁紹.
去年被曹操狠打了一次的劉張聯盟這次蠢蠢欲動,劉表更是與袁紹結盟,準備一雪前恥.
長沙郡臨湘,太守府.
"府君,今劉荊州對您頗為怠慢,您的處境很危險啊."桓階說.
張羨有些遲疑,自己性格剛強,多次得罪劉表.劉表此人外寬內忌,想來自己的烏紗帽在這次曹袁大戰後,就會被摘掉.可是自己背叛了劉表又會有什麼下場呢?他不敢再想下去.
桓階看到張羨心事重重,知道他在疑慮,便進言說:"做事情要順乎民心道義,就像齊桓公會盟諸侯尊周王室而成霸業,晉文公驅逐叔帶收留周天子為諸侯敬重.要做這樣順民心合道義的事才會成功.你看現在,袁氏的反叛之心已經昭然若揭.而劉荊州不跟他劃清界限,反而和他聯盟一起去做違背道義的事情,看來他的災禍不遠了.您現在掌管這長沙一郡,難道忍心跟著他一起陪葬嗎?"
"我也不想啊,卻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啊!望伯緒指點."張羨說.
桓階說:"現在曹操勢力雖然弱小,但是做的是順民心合道義的事,將來勝利者必定是他啦.您為什麼不聯絡旁邊的三個郡,咱們把這四郡三江之地聯合起來等待曹公,難道不是一件一舉兩得的事嗎?"
"好啊!"張羨對桓階鞠了一躬,"就照先生的意思去辦!"
三個月後
荊州,刺史府邸.
"張羨好大膽子!"劉表鐵青著臉,"敢聯絡零陵、桂陽、武陵並長沙郡一起反叛!"按此時標準,張羨歸附天子應該算是正義之舉,卻被自我標榜為君子的劉表罵作"反叛",真是個黑色幽默啊!
還沒開門拒敵後院先倒起火,劉表馬上拜侄子劉磐為破虜校尉長沙太守,著中郎將南陽人黃忠一起,率里三千步騎攻擊張羨.
遠水救不了近火,張羨根本沒想到劉表的軍隊來得如此快,又急又怕,一時舊病複發,當夜就死去了.臨湘城裡沒了主心骨,很快就被攻破[注一].劉表把這次內部紛爭消弭於萌芽狀態,為了防止有變故,便令黃忠駐守攸縣.
而在距離離攸縣不遠的地方.
羅縣作為一個偏僻的地方倒也沒受到什麼風波,大家對於官員頻繁地更換,已經見慣不驚了.
我那個時代的母親終於沒能抵抗病痛的折磨離我而去,我跟隨舅舅劉沁來到了臨湘,翻開了我三國人生的重要篇章。
臨湘城劉府。
我坐在榻上,真是如坐針氈.雖然來到這個時代已經七年,但是要是讓我長時間跪坐還是件很痛苦的事情。
真是懷念那個時代的桌子、椅子啊.這個時代雖然有胡床,但是那可不是一般人家可以用得起的,就像在我那個時代,家裡要擺一套義大利傢具,不是普通人家可以做到的。
更讓我頭疼的是手裡的漢簡,這個時代的漢字還不完備,(實際上蔡邕剛剛完成歸納整理隸書的工作不過十多年,而且這段時間還是軍閥混戰的階段),書簡為手抄本,看那竹蔑的老舊程度也許沒個幾十年是不會老到這個程度,字體為小篆,很是難認。雖然那自秦代就有了隸書,但是作為最正規的官方文獻那還是小篆。
你說漢代為什麼讀書的人吃香,漢代讀書太不容易了。都是手抄本啊。一旦日子長了書簡壞了,還必須重新抄寫,我們的祖先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傳承著華夏的文明之火。即使是中上等人家也未必能讀得起書(擁有知識被認為是一種身份和特權,所以有世家之說)。
劉沁雖然是士族,但是卻是其中的寒門士族,與劉備差不多,其祖上多為中低級官員。不過他比較劉備和東漢王室的關係更近一點。因為光武帝劉秀也出自長沙王劉發一系。
但是經過這麼長時間。這些宗室也就衰落了,所以這類人書寫自然也不會那麼中規矩,而是有了章草(草書)的風格。雖然是一大進步,但是卻苦了我這等人,他們抄的書很難認啊。好在小時候家裡還有一位愛好金石印鑒的長輩,所以我的情況還算好的。
不到一個月,我的認字率大大超過當時同齡人,卻給我帶來了另一個麻煩,那就是許多慕神童之名前來獵奇的人們.
字是認識不少,但是有個問題,那就是讀。漢代雅音類比我那個時代中的閩語,但是又有些區別,劉沁本身是荊人,多又楚方言,搞得頭大.此時沒有拼音,連聲韻之學也很少,四聲韻則還是幾百年後梁朝沈約才搞出來的.所以秦雖然要求書同文,卻沒要求語同音,想想就是我們那時代普及普通話尚且效果不佳,在這個局部封閉的時代,語同音幾乎是神話.切韻是我最反感的功課,幾乎比解三角函數還痛苦。
好在漢代教育不像明清死讀四書五經,基本是對於孔子提倡的六藝有一個比較完整的概念.要是成天讓我跪坐念死書,我非鬱悶死不可。
我上的是劉氏宗學,也算得這個時代的精英教育了,所以對六藝課程是有保障的.
禮、樂、射、御、書、數.
禮肯定是最重要的,就像我幾千年後的政治課,雖然枯燥,卻是萬萬不能缺失的。主要的教材是《詩》和《書》。它也是封建王朝軟統治的基石,也是衡量人才的第一標準.劉備之所以能白手起家除了本身的才能和對機遇的把握,更多的是漢朝人對禮的尊崇,奉行正朔.禮也是士人的做事、做人的準則.講禮的是一位宿儒,聽的我想打瞌睡,那個老頭過於古板,稍微有點坐不住,便要吃一頓戒尺,好在他人老眼花,要不然,我還不知道怎麼倒霉呢。
《詩》分風雅頌,風那是靡靡之音,下里巴人的玩意兒,老夫子不屑於多說,後面兩個內容是周朝的禮樂制度的化身,也是漢帝國的文化基礎,必須講,但是對小孩子不可能說那麼深。只有一個要求:背。天天背,時時背,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要堅定階級立場,明白地主階級的利益至上。做地主階級的先遣隊,鎮壓農民無產者的急先鋒之類的。
《書》是《尚書》,孔安國版的《尚書》是很少能看到的,我看到的只是一些片段,因為這本書不是那些資深學者是很難接觸到全部內容的,隨著這些人的死去,這本著作也消失在兵荒馬亂的三國時代,當然也許就是董肥豬的那把火,反正他們是不在乎什麼書籍的,正好拿來引火,把這本書給燒了。直到後來有個晉朝的人獻出一本「偽書」(據考證是戰國時代人的書,但是本人認為雖然不是周室官方的版本,也許作者是看過原本而自己發揮一些創作的,是一本與時俱進的作品。)
教樂的老師是舅舅的一位朋友,人很年輕,也很清高,姓杜,是從北邊逃難來的.古今搞藝術的都一個毛病,自以為是,尤其是教我們這些"蠢牛笨馬",他基本不講樂理(講也聽不懂,不信你自己拿傳統的曲譜看看,正如<笑傲江湖>所說,這看譜還真是個專業問題),自顧自的陶醉在音樂的海洋.聽他的課,我正好睡覺,那古琴曲緩慢,正適合催眠.我有時候搞惡的想是不是學學周星星同學,讓他見識一下搖滾饒舌的震撼.卻不知道三國最著名的饒舌搖滾歌手__禰衡同志早在三年前,因為過於投入已經為藝術事業獻聲和獻身,長眠在不遠處的江夏。
這個亂世你書讀得再好也沒大用,還要靠武力說話.曹操、劉備年輕的時候都不怎麼喜歡讀書,後來一個成了包括文學家在內的n種家的霸主,一個成為禮賢下士的賢君。
當真的看到「射」這門課的時候我大為失望,原來不是射箭,而是射禮,玩一種叫「投壺」的遊戲,勉強算成體育課吧。有點類似今天的高爾夫,玩的就是檔次,玩的就是高雅,其實特別沒勁。(有點酸哈,挖哈哈)
他不教,自己偷學去,反正荊州因為受戰亂波及不深,豪強也自發組織弓社民團,我就跟著民團去學得了,到了三國不玩點武力還混得下去嗎?跟諸葛亮、曹操他們玩計謀,反正我沒這個打算,我根本玩不過他們,畢竟我對這個時代還不是很了解。不要以為掌握了歷史走向就能勝利,未必。這類人多數也就混個囫圇屍首,得個善終,算燒了高香了。
射箭,弓多為比較粗糙的竹弓,弓弦是麻繩拈成的,比在那個時代自製造的竹子"弓"要精緻點。
雖然年紀「小」,但是志氣高,舅舅也答應了,在他看來我也就是孩子天性,三分鐘熱情。
"嘿!"我全力一張弓弦,在我原來那個時代射箭可是貴族運動,作為窮小子的我怎麼敢問津.現在到了三國,一定要過把癮。
開始是射三十步靶,初涉此道,成績不敢恭維,十之七八脫靶.好在教射箭的老師如廁去了,不然他會對期望很高的"神童"失望的.
"哈哈,此子就是神童嗎?"一個不服氣的聲音傳來,我一看是位十一、二歲的少年,面露不屑.旁邊是我的表兄劉紀。
禮儀不可廢,我忙放下弓箭上前作個長揖:「兄長!」漢代以名教治天下,什麼都可少,禮貌不能少,否則被人鄙視很麻煩啊。
"這位是我在郡學的好友黃敘!"表哥介紹那個少年,此人肩膀很寬,手粗壯有力,指多繭.看來是個練家子。
"黃兄請了!"我以禮相見,他卻愛理不理。
我心裡暗怒:「你什麼人啊,那麼拽!"因此有些怒氣,便激將說:"小弟剛學射箭,實在不入兄長的法眼,看來兄長一定精於此道,不如讓我們開下眼界吧!」
"什麼法眼啊,"黃敘一臉疑惑。
我暗罵自己失言,此時佛教還只有高層少數人知道,一般人卻不知道這佛教用語.當然徐州例外。那個白眼狼正在那裡興風作浪,大搞佛法捏。
"我這兄弟時常有驚人之語,我們已經習慣了.我素聞黃兄甚得令尊的真傳,可否演示一下啊!"劉紀忙把話插開。
"兄長有命,敘敢不從?"黃敘下了場子,挽起下擺,捋了捋袖子,拿起弓箭退到百步外,嗖嗖嗖連發三箭,無不中靶心。
"好厲害!"我心裡贊著。
只見黃敘臉不紅心不跳又是三連發,全中紅心。
"神了!"我上前一抱拳:「古言養由基百步穿楊,我常懷疑,今日黃兄一展神技,寇峰服了!」
拳頭不打笑臉人,這黃敘雖然驕傲,但是一聽我的話,還是自謙地說:"過譽了!"說罷和表哥離開了。
見識如此神箭,萬不可放過.上課也沒了心思,都放到黃敘身上去了,老師連連搖頭。
御這門課程開設不容易,一旬日才能去騎一次.第一次,我去學騎術時很是興奮,其他孩子也差不多,等到了地方,我頓時傻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