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奔騰家族
縱觀整個第一階段的戰鬥情況,殷丞所取得的勝利堪稱輝煌。先是耍詐讓呂布做了回舍『戟』為人的活雷鋒;隨後是吃了偉哥的張秀狠狠地和曹將玩了回6P;緊接著三把大火燒得曹將焦頭爛額,連最精銳的近衛軍都死傷慘重;如今太史慈帶著援兵到來,不單是平添了一員猛將,同時也預示著江東、永安的援軍將源源不斷地到達新息。以兩萬兵馬對抗三十萬大軍,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殷丞自然是心滿意足的很了。
不過,曹操也不是毫無進展,那些損失對曹軍來說根本無關痛癢,僅僅付出這麼一點點代價,就讓殷丞失去城北大營,並在新息城下站穩了腳跟。這個結局雖然有些無奈,但曹操還是能夠接受的。逼近新息,使得殷丞失去了戰略迴旋的餘地,依靠強大的軍力,曹操的勝算依然遠大於殷丞。
唯一需要擔心的是殷丞的援軍,太史慈的五千援兵只是一個開始,可以肯定的是,之後的幾天內,殷丞起碼會得到數萬援兵。對於接下來的仗該怎麼打,曹軍將領有兩種不同的意見,以夏侯淵、曹洪等為首的武將主張立刻進攻,把部隊分成兩隊,同時對殷丞的營寨和新息城展開猛攻,力爭短時間內攻克新息。而以郭嘉、程昱為首的謀臣則認為,目前軍心動蕩、士氣低落,不宜進行強攻,應該結營自守,一邊穩定軍心,一邊加緊運送戰略物資和製造攻城器械,等待最佳時機和殷丞展開決戰。
這兩種意見各有優缺點,立刻強攻新息對殷丞造成的壓力顯然更大,拿下新息的可能性也比較大,只不過自身的傷亡也會很大,而且變數較高。最大的問題是,把殷丞趕出豫州只是贏得了一場戰爭的勝利,決不是曹操的最終目標。曹操是想讓柳蜚做人質,依靠目前軍力上的優勢,一舉重創殷丞的軍事力量,解除這個心腹大患。基於這個原因,曹操選擇了郭嘉的意見,給殷丞下了封戰書,約定十日後進行決戰。
接到戰書,殷丞十分瀟洒地批複了同意二字,而且這兩字還是他親筆書寫的,看上去醜陋不堪。儘管字寫得難看,可在批複的時候,殷丞的心情還是相當愉快的。有了這十天的緩衝,自己的兵馬布置基本都能到位,雖然那時總體兵力還處於一比二的弱勢,但總有了一戰的實力。
三天後,江東的兩萬援兵已經到齊,永安的三萬援兵也開始陸續抵達,等這部分兵馬到達后,新息的兵力可至八萬之數。不過殷丞還是不放心,曹操除去在汝水留下一部分人馬,如今在新息城下已近二十萬,優勢依然顯而易見。為了增加勝算,在徵求了項書和孫邵的意見后,殷丞下令江東再次徵集兩萬兵馬馳援新息。
依照江東的兵馬編製,項書手下共有六萬內軍,然而殷丞一直推行的是軍屯制,在必要的時候,江東可以調動的兵力總數不少於一十二萬。這次江東全軍總動員,十二萬大軍被殷丞先後抽調了七萬。好在江東已經徹底根除了夷漢矛盾,各地的匪患也清除得一乾二淨,使得項書在手裡沒有後備隊的情況下,僅靠五萬兵馬也能把江東維持得井井有條。
算算日子,新抽調的兩萬兵馬正好能趕在決戰前夕到達,使得新息的總兵力上升至十萬,保持住一比二的兵力態勢。
時間過得飛快,利用這短暫的間隙,敵我雙方都在加緊操練兵馬,提高士兵間的默契。特別是殷丞這邊,江東兵馬是從各地抽調而來,彼此間的配合還有不少問題,殷丞只能靠『臨時抱佛腳』似的訓練來多提高一點是一點。
還沒等到新息城下的決戰正式爆發,義陽的高順首先傳來了捷報。高順遵照殷丞的指示,在援兵到達之後立刻對曹軍後方展開滲透和騷擾,趙雲等人帶隊四處出擊,最遠的兵馬已經出現在了吳房。在得到曹操部分援兵之後,曹仁全師入住了宜春,想要依託宜春為據點抗擊高順的襲擾。然而曹仁在宜春、義陽一線的軍力不如高順,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連帳下副將曹性都在陽安被陸遜誘殺。
高順的活躍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殷丞的壓力,曹操不得不向後方加派兵力,於汝南、上蔡、西平、舜陽一帶建立防線,確保本方運輸暢通。曹操的這一舉措,使得新息城下的曹軍人數下降到了十五萬,和殷丞的兵力相當接近了。
兵力是接近了,可兩者實力之間的差距依然巨大,且不說曹操帳下的虎豹騎、近衛軍本身實力就不是以人數來衡量的,一旦新息城下曹軍戰況進展不利,安城和汝水連營中的十萬大軍不用一天就能趕到新息增援。總的來說,殷丞在新息的劣勢依然沒什麼改觀。
兩軍的差距,殷丞心知肚明、曹操瞭然於胸、就連他們手下的將領也都明白。不出意外的話,殷丞只能在新息被曹操慢慢地耗盡、耗死。不過面對即將覆滅的結局,殷丞並沒有愁雲慘淡惶惶不可終日,因為他們並不是完全沒有以弱勝強的機會。作為『穿越眾』,殷丞要和曹操較量的不只是將領的勇猛和士兵的精銳,他擊敗曹操的最大倚仗是整體的指揮。
這個時代既沒有電話、電報,也沒有衛星監測,人數過萬的戰場決不是一、兩個人能夠兼顧的,士兵和低級將領的戰鬥經驗和戰場直覺是勝利的關鍵。可惜這方面殷丞並不比曹操有什麼優勢,只能在戰場指揮方面做文章。
這個時代戰場的命令傳遞主要靠鼓、鑼、旗,士兵們在戰旗的指引下,擊鼓而進、鳴金而退。然而無論是鼓聲還是鑼聲都不能傳遞較為複雜的信息,戰場上喊殺震天,將士的耳中只能聽到吼叫、慘叫、狂叫等等雜音,你就算能用鑼鼓敲出『摩爾斯電碼』來,也沒人能聽清。
用旗語來指揮,這不失為一個辦法,就像呂蒙的水軍和周瑜的海軍那樣。然而陸軍和水軍最大的區別在於所處的環境大不相同,水面無遮無攔視野開闊,陸地上山巒疊嶂、草木叢生,用小旗在陸上傳遞旗語,稍遠一點就根本看不到,用大旗稍微可以改觀一點,可大旗揮舞困難,在刮大風的時候更是連舞都舞不動了,顯然也沒太大意義。
除此之外就只有依靠傳令兵了,不過這種信息的傳遞方式相當原始,而且容易產生錯誤,效率也極其低下,顯然不會是殷丞的選擇。
由於有著各種各樣的限制,這種戰場上無序指揮狀態在****歷史上持續了很久、很久,不是不想改變,而是無力改變。當然啦,別人做不到並不代表殷丞也做不到,殷丞只是『發明』了一個小玩意就解決了這一千古難題。
望遠鏡,準確的說是單筒望遠鏡,俗稱千里眼,這就是在殷丞的指導下,由黃月英領銜的科研小組,精心研發並製造而成的,專用於戰場指揮的特殊道具。由可伸縮銅管和兩片精心打磨而成的水晶鏡片組成的千里眼,其製作工藝並不複雜,只不過製造時間比較長,很難大規模投入使用。話又說回來,正是由於結構簡單,殷丞也不想千里眼被大規模使用,這樣很容易被敵人仿造,殷丞可不希望被曹操拿著千里眼時刻注視著。
有了千里眼,旗語就可以被用來進行戰場指揮了。當然,正真操作起來還是挺複雜的,為此殷丞專門成立了一個單獨的編製,並命名為『中央戰場軍令傳遞處理司』,簡稱『中理司』,保密代號為『CPU』。
CPU是由若干個不同規模的小組組合而成,而依據指揮的人數不同,這些小組被分成三個等級,即指揮千人作戰的丙級小組,代號『奔Ⅱ』;指揮萬人作戰的乙級小組,代號『奔Ⅲ』;和指揮終極戰鬥的甲級小組,代號『奔Ⅳ』。
一旦戰爭爆發,並且啟用了CPU進行指揮,這些被殷丞戲稱為奔騰家族的指揮小組將被派往各大戰鬥團隊。每一千名士兵中派駐一個奔Ⅱ,每萬名士兵中加派一個奔Ⅲ,奔Ⅳ是CPU的最高指揮部門,直接由戰場主將負責指揮。
奔Ⅳ小組從主將那裡獲得命令,並利用旗語傳達給下一級指揮小組,奔Ⅲ小組用千里眼從上級獲取信息,同時用旗語將命令繼續傳達到下級小組。而奔Ⅱ小組在得到上級命令后直接由傳令兵將命令下達給低級將領,由他們組織士兵來完成命令內容。當將令被由上而下傳遞的同時,奔騰家族還肩負著把各自的戰場情況由下而上傳遞上去的任務,以便戰場主將能及時了解到各處戰場的不同狀況,做出最佳、最有利的選擇。
由於戰場地形比較複雜,僅僅依靠肉眼的觀察顯然無法滿足全部的需要。所以奔騰家族除了拿著千里眼的觀察員和揮舞小旗的司棋手外,還配備了大量的鷹候,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利用戰鷹以書面方式快速傳達上級命令。
有了CPU和旗下的奔騰家族,殷丞有信心依靠靈活多變的戰場指揮,給曹操來一個出乎意料的迎頭痛擊。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