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干維爾海空戰

布干維爾海空戰

布干維爾海空戰貌似美、澳、新聯軍在新幾內亞和索羅門群島與日軍打得非常熱鬧,但比起同期盟軍在歐洲和地中海的軍事行動,這些師級或師團級的作戰說是小兒科都略顯勉強。1943年7月5日,在庫爾斯克突出部,由朱可夫和曼施泰因領銜的蘇德280萬地面部隊、8000輛坦克、4000架飛機展開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坦克會戰。7月10日,巴頓的美國第七集團軍和蒙哥馬利的英國第八集團軍共47.6萬名兵員,在西西里島發起了代號為「哈斯基」的兩棲登陸作戰。7月25日,二戰三大元兇之一、義大利法西斯黨魁墨索里尼,黯然下台。8月17日,盟軍佔領西西里全境,殲滅軸心國部隊15.5萬人。8月27日,庫爾斯克大會戰以蘇聯紅軍完勝告終,德軍損失精銳部隊36萬人。兩大戰役的輝煌勝利使得盟軍牢牢掌握了歐洲戰場的主動權。

形勢不是小好,而是驟然間一片大好!意氣風發的丘吉爾據此認為,「將義大利從戰爭中消滅的最佳時機已經到來」。現在,他有必要同美國再舉行一次首腦會晤,共同商討未來的全球戰略。考慮到上次在華盛頓被美國人牽著鼻子走的尷尬處境,丘吉爾建議,會議放在英聯邦成員國、美國近鄰加拿大的魁北克舉行。在自己家門口開會實在再好不過了,行動不便的羅斯福慨然允諾。加拿大總理麥肯齊·金同樣熱烈歡迎——最多不過管吃管住,順便出出名,還可以得到許多第一手消息。

雖然欣然接受了加拿大人的好意,但羅斯福總統認為,這並不說明同為盟國的加拿大就是參會正式成員。換句話說,你加拿大僅僅是提供食宿和會議室,會議你最多只能列席旁聽。真讓金坐到會議席上,他連前因後果一點兒都不清楚,人家發言他真不一定能聽懂。羅斯福認為,如果讓加拿大人成為會議正式成員,諸如中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巴西等盟國也會提出類似要求。按照慣例,丘吉爾將本次會議命名為「四分儀」。

剛剛從倫敦回到華盛頓的陸軍部部長史汀生髮現,英國人的目光依然盯在地中海和巴爾幹地區,他們只是口頭上贊成越過英吉利海峽在法國進行登陸行動。史汀生提醒總統說,美、英曾向斯大林保證要開闢一個「真正的第二戰場」,蘇聯人不會被丘吉爾主張的「針眼大小的戰爭」欺騙。史汀生的說法非常準確,斯大林不但一如既往地拒絕參會,而且尖銳地指出,「英、美應儘快兌現進攻法國的承諾」。馬歇爾和金就此向總統提交了一份正式報告,其中著重指出,要嚴防英國人「從執行『霸王行動』中溜掉」。

8月5日,丘吉爾率200餘人的龐大幕僚隊伍,乘豪華郵輪「瑪麗皇后」號從克萊德灣起航,開啟了1年內的第三次美洲之旅。航途之中,丘吉爾再次對三軍參謀長部署了會上應採取的策略,千方百計使美國人相信進攻義大利是最明智的——這個進攻是他「柔軟的下腹部」地中海戰略的重要部分——下一步要延伸到巴爾幹半島。最好爭取美國人以挪威代替法國作為登陸地點。在遠東的印緬地區,只展開小規模特種作戰「欽迪特」,以替代原來的「安納吉姆」行動,或者在蘇門答臘和馬來亞發起代號為「卡爾維林」的兩棲登陸作戰。

陸軍總參謀長布魯克認為,說服美國人「預料將遇到非常困難的局面」,上述方案勢必引起他們的強烈反感。長駐華盛頓的迪爾元帥發回電報說,美國人決心「繼續為重新進入法國和發動緬甸戰役進行充分準備,即使放棄消滅義大利,也在所不惜」。因為會議涉及美國人一直力主的緬甸戰場,英國人的隊伍里出現了印緬地區韋維爾上將的代表和一個叫奧德·溫蓋特的青年准將——他以在緬甸開展特種作戰著稱,是丘吉爾力主「欽迪特」行動的具體執行人。

8月9日,「瑪麗皇后」號駛入哈利法克斯港,隨後,丘吉爾一行乘火車前往魁北克。在入住英國人為他精心準備的海德莊園的48小時內,羅斯福與丘吉爾展開了多次「非官方會晤」——這種私人會見往往比正式會議更具決定性。如果說丘吉爾是懷著在正式會議召開之前把美國總統爭取過來的話,那麼他的希望很快就徹底破滅了。他發現儘管自己具備無堅不摧的說服人的本領,兩人之間又有著深厚的「革命情誼」,羅斯福依然頑固地堅持馬歇爾和金通報給他的立場,死死咬住「霸王行動」不放。在老丘眼中,一向還算聽話的羅斯福現在變得越來越「狡猾」了。

對丘吉爾提出歐洲戰場將由一位英國將軍擔任總司令的說法——之前他已答應讓布魯克出任這一職務——羅斯福嚴詞拒絕。作為補充,美國人允許英國提名他們的人去指揮東南亞戰場,地中海的指揮權同樣交給他們。為了讓丘吉爾不至於太過難堪,羅斯福大度地表示,未來英國科學家可以分享美國人正在加緊研究且很快將會取得成功的「曼哈頓工程」的所有技術成果。當時負責該項工程的美國陸軍已經向總統正式提出建議,正在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進行的工藝和技術製作過程的所有秘密,必須由美國人獨家佔有。

8月14日,「四分儀」第一次全體會議正式召開。馬歇爾和金是帶著「必勝的精神」前來參加這次會議的,「無論如何不能再偏離第二戰場的開闢」。魁北克沿襲了之前卡薩布蘭卡和華盛頓的格調,美國人完全掌控了會議進程。對英國人提出攻佔西西里島,之後馬上進軍義大利本土乃至巴爾幹半島的建議,美國人當即一口回絕。馬歇爾臉色鐵青,他要求英國人迅速為在法國北部登陸敲定一個不可更改的日期。同時他提出,地中海的盟軍部隊不是向東去巴爾幹,而是向西在法國南部登陸,以策應主力部隊橫渡英吉利海峽的行動。

金決心已下,不能以中太平洋攻勢為代價,向地中海派出軍艦和登陸艇,哪怕一艘都不行。用一位英國軍官的話來說,「金是以非常不符合外交辭令的粗魯語言說出這段話的」。誰都清楚,金手裡掌握著90%以上可供調遣的登陸艇,他能夠決定到底哪一項兩棲登陸作戰應該排在最前面。

8月17日,義大利新政府首次伸出的和平觸角再次給了英國人翻盤的希望。雖然對「趕在百萬德軍越過阿爾卑斯山以使『柔軟的下腹部』變得硬朗之前佔領義大利的戰略」態度稍有鬆動,但馬歇爾依然堅持認為,「分配和調遣一切可以使用的資源保證『霸王行動』的成功」,而不是去無關緊要的巴爾幹。美國人的頑強堅持使英國人的企圖未能得逞。會議再次確認,「霸王行動」比任何地中海新計劃都佔有優先地位。丘吉爾最後被迫同意,任命一名美國人出任司令官去籌備和指揮「霸王行動」。

在有關英國在對日進攻中所應承擔的責任問題上,會議再次發生激烈爭論。英國人已經認可了美國即將進行的太平洋行動,他們只關心限制從大西洋抽調更多的船舶。隨著大西洋和地中海狀況的好轉,金已經命令在那裡作戰的美國艦船陸續開往珍珠港,加入尼米茲的第五艦隊,準備在11月進攻日本弧形防線的外圍島嶼。英國人因此指控金,涉嫌「大量囤積盟軍奇缺的登陸艇」。

參會的除高級將領之外,每方往往有12~20名校級軍官,負責記錄、端茶倒水之類的雜事。一次,在爭吵持續升級到不可調解時,他們被要求暫時離席迴避。年輕有為的路易斯·蒙巴頓勛爵——他是英王喬治六世的表兄弟——提議,是否可以把他的科學家發明的一種名叫「派克里特」的特種冰塊拿出來當眾演示一下。蒙巴頓試圖用這種冰塊去建造一個碩大無比的浮動機場。

在得到會議允許之後,一名參謀把放在一個大型食品車上的2塊高約1米的冰塊推了進來。其中一塊是普通的冰,另一塊是蒙巴頓開發的「派克里特」。他邀請在場的最強壯者用他帶來的特殊砍刀把每塊冰劈成兩半。阿諾德為公推為「膂力最強的人」。只見這位美國陸軍副參謀長脫掉外衣,挽起袖子,掄起砍刀,一下就劈開了普通的冰。當他再次掄刀砍向「派克里特」時,那塊冰沒有絲毫損傷,雙肘震得疼痛難忍的阿諾德大叫一聲,扔掉了刀。

蒙巴頓從口袋中掏出手槍,準備用它來證明「派克里特」抵抗槍炮的能力。他先開槍射擊普通的冰塊,它隨即被擊得粉碎。然後他向「派克里特」開槍,子彈撞擊冰塊后飛了出去,恰好打穿了一位美國人的褲子,英國人最討厭的金,差點兒被打成了東方不敗——如果蒙巴頓是故意的話,那麼他的槍法實在太令人恐怖了。

起初聽到刀砍和阿諾德的驚叫聲,在外等候的一眾軍官已經惶惶不安。突如其來的槍響把所有人嚇壞了。「我的天哪,他們竟然開槍了!」眾人高喊著沖了進來。裡邊並未爆發槍戰,一場虛驚而已。

美國人要求英軍在緬甸發動進攻。丘吉爾再次試圖迴避,提出向蘇門答臘發起輔助性進攻作戰。羅斯福認為,這種進攻距離日本太遠,盟軍應該把人力物力集中在打通滇緬公路上。8月23日,長期奔波於英、美之間的重慶政府外交部部長宋子文應邀到會。羅斯福此舉,一方面是為未來提升中華民國為「四大警察」進行政治鋪墊,另一方面則利用他代表的重慶政府向英國人施壓,儘快在緬甸展開已吆喝了快兩年的軍事行動。宋子文向會議呼籲:「千言萬語可以用十六個字來概括:對日寇要快快進攻,對中國要多多援助。」

對宋子文配合美國人演的這出雙簧,丘吉爾自然心知肚明,他對美國人「沒有足夠援助,重慶政府隨時可能崩潰」的說法更是嗤之以鼻。英國一再推遲反攻緬甸,實際原因是丘吉爾把那裡看作大不列顛帝國在遠東的前哨陣地,「絕不會甘心使解放緬甸的功勞歸於美國人或者更可能是歸於中國人」。英國人以缺乏登陸艇和海軍資源為理由,強烈反對「安納吉姆」,丘吉爾再次拋出了攻打蘇門答臘的「卡爾維林計劃」。他提出,如果在那裡建立空軍基地,就可以出動戰機去轟炸仰光和新加坡。因為之前已經有了羅斯福的表態,馬歇爾和金雙雙反對。

英國人進一步提出,從希特勒被擊敗時開始,他們在對日戰爭中應有一個充分和公正的地位,比如分享一部分機場和一些海軍基地,給派往遠東的英國軍隊分配適當的作戰任務等。丘吉爾害怕美國人的這種觀點——金之前的確這樣說過,「英國從我們這裡得到了他們想得到的一切,我們幫他們打敗了希特勒,但現在他們置身於對日戰爭之外,把我們丟在危險的地方不管了」。此一時彼一時,現在局勢已漸趨明朗,美國人逐漸把這種「好心」看成英國旨在恢復其遠東殖民統治的一種策略,而不是通過重新打通滇緬公路幫助中國打敗日本人。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是,1942年5月,金曾屈尊向英國人借一艘航空母艦,遭到拒絕。但到第二年,英國人派出「勝利」號航母前來支援時,美國人很快就把它打發走了。

丘吉爾提出,溫蓋特的「遠程突破」可以作為可供選擇的方案。經過一番辯論,關於印緬戰場未能達成任何有價值的決議。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成立了一個新司令部。蒙巴頓用「派克里特」建設浮動機場的主張沒有成功,但他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大家的賞識,他被丘吉爾任命為包括緬甸在內的盟軍東南亞戰區司令官。丘吉爾督促他儘快到任,並赴重慶和蔣介石會商作戰計劃。後來事實表明,這些都不過是英國人的緩兵之計而已。

8月23日傍晚,舉行了第二次全體會議,討論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最終提交的報告草案。會議最終確認:在歐洲戰場,「霸王行動」具有不可動搖的優先地位;對德國實施聯合戰略轟炸;制訂向法國南部發動輔助攻擊的「鐵砧」計劃;亞平寧半島的軍事行動首先要迫使義大利退出戰爭。在遠東和太平洋戰場,盟軍將在對德戰爭取得勝利后1年內徹底打敗日本;美軍以中太平洋為主攻方向,通過逐步奪取吉爾伯特群島、馬紹爾群島、馬里亞納群島向日本本土逼近;重申優先考慮在緬北發動進攻以打通滇緬公路,對孟加拉灣的作戰留待今後再做研究。8月24日,冗長且意義不大的魁北克會議「勝利結束」。

從阿卡迪亞、卡薩布蘭卡、華盛頓再到魁北克,隨著形勢的不斷發展,美國人的腰桿在不斷變硬,丘吉爾緊咬的牙變得越來越鈍。在11月1日的一次參謀長會議上,這位大英帝國首相沮喪地說:「這個問題已不再是彌合供求差距的問題。現在,我們的人力已經全部被動員起來參加戰鬥,我們無法再讓總數增加。相反,我們的總數在減少。」

會議剛剛結束,9月3日,義大利宣布投降,退出戰爭。10月13日,佩特羅·巴多格里奧陸軍元帥代表義大利新政府向德國宣戰。英、美、蘇三國隨即發表共同宣言,「承認義大利為共同作戰一方」。德、意、日三國軸心,至此宣告解體。

尼米茲很快接到通知,在進攻防備力量更強的馬紹爾群島以前,首先對日軍弧形防線外圍的吉爾伯特群島發起攻擊。麥克阿瑟和哈爾西同樣接到了華盛頓發來的新指示,兩大戰區繼續從兩面逼近拉包爾,麥克阿瑟進軍佔領新幾內亞北部海岸一系列戰術要點,哈爾西的目標是布干維爾島。「至於拉包爾,」指示中說,「先放著而不要去佔領它,拿下拉包爾周邊各據點並建立起航空基地,就可以將其孤立並實施空中轟炸。」這才是「蛙跳」作戰的真正精髓所在!此時在拉包爾周圍,有日陸軍第八方面軍及海軍東南方面艦隊的10多萬名官兵。

在跳島奪取維拉拉維拉島之後,擋在哈爾西面前的是索羅門群島第一大島——布干維爾島。形狀酷似一把提琴的布干維爾島呈西北—東南走向,南北長120公里,東西寬64~96公里,面積約為9384平方公里,約是瓜島的3倍。1768年,法國航海家布干維爾首先發現此地,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這裡是德國的殖民地。1919年,國際聯盟將其委託澳大利亞管理。前文提到,珊瑚海海戰前夕,日軍幾乎兵不血刃奪取該島。

儘管島上有日軍重兵把守,但哈爾西不能將之輕易跳過,這似乎不太符合他剛剛嘗試的「蛙跳」戰術。盟軍封鎖或癱瘓拉包爾主要靠陸基航空兵,雖然如B-24、B-17等重型轟炸機從蒙達機場或維拉拉維拉機場起飛都能夠得到拉包爾,但數量更多的中、輕型轟炸機特別是護航戰鬥機並不具備這種條件。盟軍必須在上述機場基礎上實現航空基地的前移,最理想處自然是布干維爾。況且日軍在該島有六大機場,南四北二,駐紮於此的日軍戰機可以隨時起飛,對盟軍的空襲機群實施攔截。要實現華盛頓下達的封鎖並癱瘓拉包爾基地的艱巨任務,哈爾西必須啃下這塊硬骨頭。反之,如果日軍守住了布干維爾島,美軍跳出索羅門群島的車輪計劃將完全化為泡影。

早在美日雙方圍繞蒙達機場展開激戰的7月中旬,哈爾西已經責成海軍陸戰隊第一軍司令官范德格里夫特少將制訂進攻布干維爾島的作戰計劃。美軍最初計劃先登陸肖特蘭,奪取該處機場后越海在布干維爾島南部登陸。蒙達戰役的艱辛和維拉拉維拉島的輕鬆成功,讓哈爾西及其參謀班子取消了原來的作戰計劃,決定再次繞道,以「蛙跳」方式避開日軍重兵把守的南北地區,選擇防禦薄弱的中部地區實施登陸。維拉拉維拉島的作戰結果表明,憑藉工兵強大的機械化施工能力,盟軍完全可以迅速建起大型機場,而不必花費高昂代價從日軍手中奪取。

9月下旬,美軍先後派出兩路偵察部隊乘潛艇登島,探察適宜登陸地點。最終備選點有兩個,東北海岸的基埃塔和奧古斯塔皇后灣的托羅基納角。基埃塔位於一個小型海灣之內,近海遍布水下障礙物,附近土質也不適合修建機場。如此,選擇在此處登陸,必須先奪取舒瓦瑟爾島以控制布干維爾海峽。托羅基納角直接面對所羅門海,附近的港灣是絕佳的避風錨地,水下無障礙物和水雷,附近土質更適宜修建機場。該地區日軍守備力量僅第六師團第二十三聯隊區區3000人——當時奉命進山尋找山本座機殘骸的正是這支部隊。

更有利的一點是,托羅基納角被綿綿群山和茂密叢林環繞,通往內陸的只有一些土著出沒的羊腸小道,不利於大兵團機動作戰,是阻止日軍發起快速反擊的天然障礙。美軍可以搶在日軍攜帶重型裝備從南北基地出發,越過重重森林對盟軍灘頭陣地發起進攻之前,建立起穩固的防禦陣地。雖然附近大片沼澤給修建機場帶來了難度,但以美軍強大的施工能力,這些困難還是可以克服的。不管選擇在何處登陸,盟軍必須保證水路的暢通。通往兩處登陸點的航線上都有日軍基地存在。基埃塔方向是較大的舒瓦瑟爾島,奧古斯塔皇后灣則是莫諾島,後者有一處重要港口布蘭奇。

和尼米茲做出決策的方法相仿,哈爾西喜歡將一眾參謀聚到身邊,一邊聊天,一邊爭論。參謀只要發現有不對之處,或者有新思路,不管本人軍階高低,都會毫不猶疑地站起來反對哈爾西、威爾金森或參謀長卡尼。這種辯論非常隨意,爭論中,別人要打斷他的話時,一些年輕人甚至會直接叫他「比爾」。

圍繞登陸點的爭論持續了很長時間。9月22日,在司令部的晨會上,認為時機已經成熟的哈爾西最後一錘定音:「好了,夥計們!現在我們的目標就是托羅基納,大家按這個開始準備吧。」大老粗哈爾西還給作戰起了個驢唇不對馬嘴的浪漫名字「櫻桃花」。

作戰方案迅速上報布里斯班,麥克阿瑟不贊成哈爾西進攻莫諾島。因為菲奇正在籌備下一步作戰,這次前往遊說的變成了參謀長卡尼少將和作戰參謀約翰·雷尼上校。麥克阿瑟認為,奪取莫諾島不符合華盛頓的指令。他希望哈爾西另擇一處登陸地點,既能對布干維爾島進行壓制,又能間接支援西南太平洋戰區對格羅斯特角的登陸作戰。卡尼據理力爭,最終說服了麥克阿瑟。當他禮節性地詢問主攻點應該選在基埃塔還是托羅基納時,麥克阿瑟大手一揮:「不要問我,回去問哈爾西將軍吧,他的決定就是我的意見。」

根據最初制訂的作戰計劃,布干維爾島作戰將由陸戰第三師和陸軍第二十五步兵師共同承擔,陸戰二師和紐西蘭第三步兵師用於今后對拉包爾的作戰。但因美軍在新喬治亞島攻擊受挫,第二十五師已提前投入戰場,雖然傷亡不大,但已成一支疲憊之師,急需休整。此時,陸戰二師已奉調北上,參加下一步對吉爾伯特群島的作戰。哈爾西手頭只剩下艾倫·特內奇少將的陸戰三師,加上作為預備隊的第三十七步兵師和用於莫諾島的紐西蘭第八旅,參與本次作戰的地面部隊總計34000人。

「車輪」轉動之後,肯尼中將的第五航空隊逐漸加大了對拉包爾的壓制性轟炸。哈爾西據此認為,自己的空中力量勉強夠用,但水面艦艇遠遠不足。美軍已經準備在11月20日發起對吉爾伯特群島的作戰,新近服役的包括航母在內的大部分作戰艦艇都被充實進斯普魯恩斯中將的第五艦隊,威爾金森第三兩棲艦隊只有12艘運輸艦和11艘驅逐艦。之前在中索羅門群島一系列小型海戰中,第三艦隊損失了為數不少的巡洋艦和驅逐艦,為登陸船隊護航的只剩下梅里爾少將的第三十九特遣艦隊,包括2艘輕巡洋艦和2個驅逐艦分隊。

英國皇家海軍「勝利」號航母離開南太平洋后,哈爾西希望能夠接收一些新出爐的航空母艦,來幫助略顯老態的「薩拉托加」號。但是,尼米茲認為,哈爾西手頭的海上力量足以應付當前戰事,將所有新型航母全部留在了中太平洋。他認為美軍在中太平洋的攻勢一旦發起,將極大地吸引日本聯合艦隊的注意力,古賀是不敢貿然派主力艦隊到南太平洋來的。

在確認托羅基納角作為登陸點之後,哈爾西專程飛往珍珠港,向領導兼好友尼米茲求援。畢竟人家大老遠親自跑來了,一點兒面子不給說不過去。斟酌再三,尼米茲答應先派輕型航母「普林斯頓」號協助「薩拉托加」號作戰,另一支包括3艘航母在內的大型編隊隨後前往南太平洋助陣,但它們最早11月1日才能到位。

有4艘航母及眾多護航艦艇前來助陣,哈爾西頓覺腰桿硬了不少。從珍珠港返回之後,10月12日,哈爾西正式下達了攻打布干維爾島的作戰命令。

一、戰役總指揮第三兩棲艦隊司令官威爾金森少將,登陸托羅基納時間的是11月1日。

二、海軍陸戰隊第一軍司令官查爾斯·巴雷特少將負責登陸作戰。9月15日在瓜島立下不朽功勛的范德格里夫特受命回國,出任海軍陸戰隊總司令並晉陞中將。鑒於道路限制,日軍短期內發起反擊的可能性很小,首批登陸部隊暫定陸戰三師。預備隊第三十七師待先頭部隊在托羅基納站穩腳跟後跟進。

三、第一路佯攻部隊為克頓·羅沃准將的紐西蘭第三師第八旅,他們對莫諾島的登陸作戰於10月27日發起。

四、第二路佯攻部隊為梅里爾少將的第三十九特遣艦隊。他們將在登陸前一天的10月31日炮擊日軍布卡、布因、肖特蘭基地,造成美軍欲在布干維爾島北部、南部登陸的假象。

五、第三路佯攻部隊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傘兵團第二營,負責登陸舒瓦瑟爾島,造成美軍攻打肖特蘭的假象。

六、菲奇中將南太平洋陸基航空部隊負責為登陸作戰提供空中保護。

七、弗雷德里克·謝爾曼少將的快速航母編隊出動艦載機,對日軍布卡和布因基地實施壓制。

就在戰役即將發起的10月20日,意外出現。登陸作戰指揮官巴雷特少將意外從住所窗戶上掉了下來,大腦出血過多而亡。已經到達珍珠港的范德格里夫特收到了從努美阿發來的緊急電報,請他掉頭返回南太平洋,指揮最後一次兩棲登陸作戰。有仗可打,對軍人來說永遠都是最大的誘惑,范德非常樂意。

隨著中所羅門地區戰事不斷吃緊,日軍已開始刻意加強布干維爾島及附近諸衛星島的防禦。日軍在該島北部的布卡和南部的布因共有6處機場,航空作戰能力較強。在主島及鄰近島嶼,日軍部署有陸軍第六師團9個大隊、第十七師團3個大隊、南海第四守備隊3個大隊總計15個步兵大隊,以及獨立山炮第十聯隊、第四野戰重炮聯隊,第二、第三船舶工兵聯隊等部,合計兵員4萬人。島上還有海軍第八特別陸戰隊及根據地部隊約2萬人,是除特魯克和拉包爾之外日軍在海外駐軍最多的地區。

守軍中一號主力當屬因南京大屠殺而被稱為「野獸軍團」的第六師團。這支精銳部隊原擬用於瓜島作戰,後來因瓜島主動放棄輾轉來到了布干維爾。根據3月25日簽署的大本營陸海軍作戰協定,以布干維爾島為核心的北所羅門地區防禦由陸軍負責,總指揮是在瓜島蒙羞的第十七軍司令官百武晴吉。10月9日,百武接到了第八方面軍司令官今村發來的電令:「第十七軍司令官應與海軍協同,以第六師團為基幹,確保北索羅門群島要地布干維爾島,並與敵軍展開持久作戰。」

駐島部隊裝備最好的本應屬於道下義行大佐的南海第四守備隊。這支新組建的精銳部隊本擬用於馬紹爾群島和吉爾伯特群島方向。但美軍登陸新喬治亞島導致索羅門群島戰局急劇惡化,1943年7月17日,隨著參謀本部的一紙電令,該部被迫改道前往布干維爾,加入第十七軍戰鬥序列。7月22日14時,運送該部的「日進」號水上飛機母艦,「涼月」號、「荻風」號、「磯風」號、「初月」號4艘驅逐艦在即將抵達目的地時遭美軍空襲,搭載重武器的「日進」號被擊沉。雖然「磯風」號和島上派出的3艘大發竭力救出了100名倖存者,但仍有531人隨艦沉入大海,12門速射炮、22輛中型戰車、4門野戰炮、20輛汽車及電台、電話等重要設備隨艦沉沒。這讓原本配備了強大機動火力的第四守備隊一下重回輕步兵時代。

9月中旬,大本營採納了今村的建議,將從中國派遣軍中抽調的第十七師團編入第八方面軍作戰序列。儘管在三次輸送途中遭到美軍多次空襲,但到11月上旬,該師團主力約1萬人還是登上了新不列顛島。

因為六大機場全部位於南部和北部地區,日軍對布干維爾島的防禦呈啞鈴狀——南北強,中間弱。對美軍預定登陸點托羅基納角,只有堀之內正義中尉第二十三步兵聯隊第一大隊第二中隊駐守,只有可憐的1門75毫米山炮。日軍認為,托羅基納角附近遍布沼澤叢林,不適宜大規模登陸和興建機場。交通閉塞導致此地不利於兵力機動,即使派出重兵也會成為難以補給的孤軍,現在部署一個中隊都屬浪費。10月下旬,第六師團師團長神田正種電令第二十三聯隊聯隊長濱之上俊秋,撤出托羅基納守備隊「主力」,僅留一個步兵小隊負責警戒。10月30日,堀之內接到了濱之上發來的命令,撤退時間定為11月1日,恰好是美軍計劃登陸的那一天。

根據「櫻桃花」計劃,盟軍打頭陣的是針對莫諾島的第一路佯攻部隊。早在8月22日和10月21日,美軍已分別利用潛艇和魚雷艇向島上派出過兩支偵察隊。偵察發現日軍在該島防禦薄弱,兵力還不到200人。直到10月22日,日軍才因形勢緊張向島上增派部隊,但也只有24人和1門75毫米山炮而已。

10月27日,紐西蘭第八旅搭乘8艘運輸艦和16艘登陸艇,率先對莫諾島發起了登陸作戰。黎明時分,在驅逐艦和空中戰機對日軍防禦陣地實施火力準備之後,紐西蘭部隊開始在布蘭奇港東西兩側蜂擁上岸。日軍莫諾島守備隊僅189人,指揮官中瀨古中尉率隊對登陸新軍發起殊死反擊。激戰持續到11月12日,在付出亡52人、傷174人的代價之後,新軍宣稱擊斃日軍205人,控制該島。日軍記錄是駐島守軍189人「全員玉碎」。

得到盟軍大舉登陸莫諾島的消息,草鹿立即下令基地航空部隊發起反擊。27日11時30分,福田澄夫中尉率領由40架零式戰鬥機、6架俯衝轟炸機、2架彗星轟炸機組成的攻擊機群從拉包爾出發,於13時30分飛臨布蘭奇港外海,遭到美軍數十架護航戰鬥機的頑強抵抗。一場激烈的空戰之後,返航日軍飛行員報告說,「擊沉美軍輕巡洋艦、運輸船各2艘,擊傷重巡洋艦1艘,擊落美機2架」,己方損失轟炸機3架、戰鬥機1架。美方記載為擊落日機12架,「康尼」號、「菲利浦」號驅逐艦遭到攻擊。前者艦尾被命中兩顆炸彈,水兵亡8人、傷10人,左輪機艙進水導致動力全失,被「阿帕奇」號拖船拖回圖拉吉。

當天18時至午夜,日軍第九三八航空隊先後出動14架水上飛機,對美軍灘頭陣地和魚雷艇隊進行轟炸、掃射,受暗夜影響,收效不大。判斷盟軍登陸莫諾島很可能是主攻前的佯動,今村和草鹿均無意增兵奪回該島,並決定撤回島上守備隊。28日夜,第八艦隊兩次派登陸艇駛抵莫諾島近海,始終未能與中瀨取得聯繫。

11月6日,登島的紐西蘭部隊已達到6300人,上島物資3870噸。工兵晝夜奮戰,11月底,莫諾島簡易機場和魚雷艇基地投入使用。布蘭奇港就此成為盟軍進攻布干維爾島重要的前進基地。

同是10月27日晚,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傘兵團第二營725名官兵搭乘4艘快速運輸船,在舒瓦瑟爾島西北角的沃薩登陸。28日天亮之後,登島部隊與駐島北部日軍安部政太郎少佐第二十三聯隊第二大隊陸續發生小規模交戰,美軍摧毀了日軍的運輸中繼站。島南日軍隨即受命向島北推進。看到牽制日軍的目的已經達到,美軍於11月4日派船將空降營悄然撤回。美軍登陸舒瓦瑟爾島的意圖非常明確,就是為下一步進攻肖特蘭做鋪墊。日軍立即變更部署,全力加強對肖特蘭的防禦。美軍兩處佯攻均取得了一定的戰術效果。

主力陸戰二師出擊托羅基納之前,美軍一系列航空作戰率先打響。10月21日,特文寧少將率所羅門航空隊司令部從瓜島前出至蒙達機場,所屬轟炸機部隊隨即前移。上述部署完成之後,盟軍航空兵立即大舉出動,對日軍拉包爾、布卡、布因等地機場頻繁發起空襲。為配合南太平洋的作戰行動,從10月23日開始,肯尼中將第五航空隊連續出動戰機對拉包爾進行狂轟濫炸,僅10月29日當日就出動飛機近千架次,極大地削弱了日軍陸基航空兵的作戰能力。

一切跡象表明,盟軍對布干維爾島的登陸作戰隨時可能發起。鑒於基地航空部隊在前段作戰中損失慘重,草鹿只好再次向聯合艦隊司令部呼籲,將海航中最精銳的第一航空戰隊投入東南戰場。這一提議立即遭到古賀的嚴詞拒絕。古賀認為,第一航空戰隊的任務是將來和美軍快速航母艦隊決戰,絕不能在索羅門群島這種小打小鬧中被消耗掉。9月以來,美軍在中太平洋屢屢發力,先後出動航母艦隊轟炸了南鳥島和吉爾伯特群島,10月6日更對威克島進行了大規模空襲。10月17日,古賀親率主力艦隊前往馬紹爾群島的埃尼威托克環礁潛伏,試圖伏擊美軍艦隊。但美軍一系列動作不過是以練兵為目的的佯動,扔下炸彈後轉身就走。10月26日,連連撲空的古賀只好率主力艦隊悻悻返回特魯克。

接任聯合艦隊司令官半年以來,古賀的表現一直很平淡,鮮有驚天動地之舉。曾經令人聞之膽寒的航母艦隊,幾乎要被人遺忘了。就像1942年上半年日本報紙質問尼米茲那樣,美國《時代周刊》登出的古賀照片下邊,出現了這樣一行小字:「他的艦隊到底在哪裡?」

回到特魯克的古賀,屁股還沒挨著凳子,前線就傳來了盟軍登陸莫諾島的消息。根據之前美軍登陸倫多瓦而意在蒙達的做法,聯合艦隊司令部判斷,美軍醉翁之意不在莫諾,在乎布干維爾之南部機場群也。隨後,偵察機發回的消息證實,盟軍西南太平洋戰區同樣在集結兵力,大有跨過丹皮爾海峽在新不列顛島格羅斯特角登陸之勢。拉包爾同時面臨來自兩個方向的巨大威脅。

作為聯合艦隊核心打擊力量,第一航空戰隊在與美軍正式決戰之前,是不宜輕易調用的。此前,小澤對把航母艦載機調往陸上機場參與無謂的消耗戰一直頗有微詞。第二航空戰隊過早投入中所羅門作戰,已經被打成了半身不遂。現在情況緊急,是否將第一航空戰隊投入作戰?古賀陷入了痛苦的思索。就在他舉棋未定之時,東京的催戰電報到了。接替福留繁出任軍令部作戰部部長的中澤佑來電:「務必急速增援東南方面戰力,應暫時投入第一航空戰隊。」

古賀腦子頓時一熱,不顧小澤的反對,做出了一個錯誤決定。10月28日,聯合艦隊司令部向第三艦隊發出了第七八三號作戰命令:第一航空戰隊所屬艦載機11月1日進駐拉包爾,10天內完成兵力展開,與美軍決戰於布干維爾外海,務必阻止美軍的進攻企圖,行動代號「呂號作戰」。小澤苦心經營了半年的所謂「海航精銳」,再度被拉入了消耗戰的絞肉機中。

僅僅出動航空部隊應對北所羅門出現的危機顯然是不夠的。28日10時55分,古賀向第二艦隊司令官栗田健男發出了第七八四號作戰命令:第四巡洋艦戰隊「愛宕」號、「高雄」號、「摩耶」號、「鳥海」號重巡洋艦,第七巡洋艦戰隊「鈴谷」號、「最上」號重巡洋艦,第八巡洋艦戰隊「築摩」號重巡洋艦,第二驅逐艦戰隊「能代」號輕巡洋艦,「玉波」號、「涼波」號、「藤波」號、「早波」號驅逐艦隨時準備開赴拉包爾,歸草鹿東南方面艦隊節制。連續發出兩道作戰命令之後,古賀率聯合艦隊司令部成員乘機抵達拉包爾,抵前親自指揮「呂號作戰」。眼前這一幕,和半年前山本親臨拉包爾指揮「伊號作戰」驚人類似。

日軍兩路艦隊尚未出動,美軍對布干維爾島的登陸作戰已經發起。10月31日,美軍大範圍的航空作戰與艦炮火力率先展開。「翹鼻子」梅里爾少將第三十九特遣艦隊負責炮擊布干維爾島北部的布卡和南部的肖特蘭。謝爾曼少將航母特混艦隊負責壓制北部布卡和博尼斯機場。特文寧少將所羅門航空隊同時出動強大的航空兵力,對日軍南部四大機場實施壓制。以上各部作戰都是為了策應陸戰三師在托羅基納角的登陸行動。被選定登陸成功後接替范德格里夫特的羅伊·蓋格少將如此形容:「美軍的整個作戰,先是以一連串急促的右刺拳吸引敵人注意,然後突然向『琴身』腰部打出致命的左勾拳!」

10月31日清晨,從聖埃斯皮里圖、埃法特和瓜島出航的美軍12艘運輸艦、11艘驅逐艦、7艘佈雷艦、2艘拖船和8艘掃雷艦在新喬治亞島附近海域會合,向布干維爾島快速駛去。8時40分、8時55分,2架執行巡邏任務的日軍偵察機連續向拉包爾發回了接敵報告,「新喬治亞島以東20海里、拉包爾東南540海里,發現一支由3艘巡洋艦、10艘驅逐艦、12艘大型運輸船、11艘大型特種運輸艦、10艘中型運輸艦組成的龐大船隊」。日軍發現的正是威爾金森率領的美軍登陸部隊。

草鹿聞訊,大吃一驚。從艦隊規模判斷,這支龐大的海上編隊才是美軍主力部隊,他們的登陸點到底在哪裡呢?盟軍登陸莫諾島和舒瓦瑟爾島之後,草鹿早已未雨綢繆,將所屬艦艇編成了聯合襲擊部隊:大森仙太郎少將第五巡洋艦戰隊「妙高」號、「羽黑」號重巡洋艦編為第一襲擊隊;伊集院大佐——11月1日晉陞少將——第三驅逐艦戰隊輕巡洋艦「川內」號,驅逐艦「皋月」號、「文月」號、「卯月」號、「夕凪」號組成第二襲擊隊,在大森統一指揮下隨時準備出擊,應對可能發生的危機。既然美國人已經大舉出動,草鹿於12時35分致電大森:「聯合襲擊部隊出擊布干維爾島南部海域,捕捉並殲滅敵艦隊及運輸船隊。」

因部分驅逐艦已提前出海執行運輸任務,接到作戰命令的大森於14時30分率「妙高」號、「羽黑」號、「川內」號巡洋艦,「時雨」號、「文月」號、「水無月」號、「五月雨」號、「白露」號驅逐艦駛出拉包爾,以28節高速殺奔布干維爾島以南海域。

當天夜幕降臨時,美軍登陸編隊巧妙轉向,直奔奧古斯塔皇后灣而去。此時負責機場壓制任務的美軍第三十九特遣艦隊已北上至布卡近海。隨著梅里爾少將一聲令下,美軍一眾巡洋艦和驅逐艦開始向布卡機場快速傾瀉炮彈。隨後,謝爾曼少將率「薩拉托加」號、「普林斯頓」號航母在2艘巡洋艦、10艘驅逐艦護航下抵達布卡以東水域,出動艦載機對布卡和博尼斯機場進行輪番轟炸,後轉身撤離。

開戰以來,布卡基地從未經受過如此猛烈的炮擊。當時停泊於此的「卯月」號立即向拉包爾發回報告:「布卡第一機場遭敵十數艘巡洋艦和驅逐艦炮擊。」駐防該地的海軍第八十七警備隊驚慌失措,當美軍開始轉向炮擊第二機場時,守備隊竟然在23時10分致電拉包爾:「敵軍已經在布卡西海岸登陸。」11月1日1時35分,布卡基地再次發出了語焉不詳的電報:「敵情不明,但很可能已在布卡水道東南登陸!」

美軍登陸點原來在這兒!草鹿立即下令第五八二航空隊起飛魚雷機,前往布卡水域尋獵美軍登陸船隊。此時,大森艦隊已行駛至莫諾島280度55公里處,草鹿命令大森立即北上,截擊美軍主力部隊。實際,此時大森距威爾金森的登陸船隊只有55公里,只是因暗夜才沒有發現對方。如果大森的2艘重巡洋艦突入奧古斯塔皇后灣,勢必對美軍登陸船隊構成致命威脅。美國人的運氣的確不錯。

11月1日2時40分,第五八二航空隊隊長市原辰雄率6架魚雷機飛抵布卡上空,並未發現美軍船隊的蹤影。市原下令3架魚雷機在布卡第二機場降落。剛剛挨過無數炮彈的跑道凹凸不平,3架魚雷機降落時摔得遍體鱗傷,最後只能做報廢處理。市原率另3架魚雷機冒著油料告罄的危險向拉包爾返航,最終集體不知所終。

魚雷機隊並未接敵就全軍覆沒的消息傳回拉包爾,草鹿只好緊急派出1架夜航戰鬥機前往布卡,確認美軍是否已經登陸。飛行員在4時發回了報告:「除第二機場汽油堆積被美軍炸彈擊中燃起大火之外,其他並無異狀。」草鹿這才知道,之前航空基地和第八十七警備隊發出的警報均屬誤判。非但如此,原本出擊攻擊美軍登陸船隊的大森艦隊也白白向北跑了一趟。1日10時20分,連夜高速航行的大森艦隊在海上畫了一個大圓圈,未能接敵,卻因油料不足向拉包爾返航。

日本人的運氣實在欠佳。暗夜之中,奉命北上的大森艦隊再次與快速南下的梅里爾艦隊擦肩而過。長途奔襲320公里的梅里爾在向肖特蘭傾瀉了無數炮彈后,轉身撤走。美軍的海上佯動大獲成功,但也把梅里爾和水兵累得直喘粗氣。

1日4時32分,威爾金森率美軍登陸船隊以12節航速駛入托羅基納外海。5時整,聽到起床哨的陸戰三師官兵紛紛翻身起床。5時45分,各運輸船紛紛進入指定錨地。5時47分,驅逐艦「安東尼」號、「瓦茨沃斯」號、「特里」號、「希格尼」號開始對預定登陸灘頭實施炮火準備。威爾金森宣布登陸時間為7時30分。6時45分,美軍8艘運輸船在距海岸2800米海面一字排開,陸戰隊員開始換乘。

美軍第一登陸梯隊由7500名官兵組成。7時10分,陸戰三團第一營開始向托羅基納海岸發起衝擊。7時21分,從蒙達機場飛來的31架攜帶重磅炸彈的「復仇者」對托羅基納灘頭實施了5分鐘轟炸掃射。儘管率先出擊的是第一營,但最先上岸的是第二營,他們登上灘頭的時間比計劃的7時30分提前了4分鐘。7時30分,一顆白色信號彈在托羅基納上空升起:「登陸成功,日軍抵抗極其微弱。」

1日恰好是日軍托羅基納守備隊「主力」準備撤出的一天。眼看海面上開來了無數艦船,隨後落下了無數炮彈,中隊長堀之內下令放棄撤退,率眾進入18個永久地堡和塹壕中頑強抵抗。日軍僅有的那門75毫米炮幾乎彈無虛發,給在綠二灘登陸的陸戰三團帶來了不少麻煩。它發射的50發炮彈,竟造成美軍登陸艇4艘沉沒、10艘受傷。為了打掉這門山炮,第一營A連組織的數次衝鋒均未成功,抵前指揮的營長萊昂納多·曼森少校被日軍狙擊手打傷,第二營營長約瑟夫·麥克卡弗雷中校中彈身亡。別看人少,這日軍第六師團的戰鬥力真不容小覷。

危急關頭,羅伯特·歐文斯中士挺身而出。在負責掩護的4名同伴相繼陣亡的情況下,身中數彈的歐文斯依然向日軍陣地沖了過去,跳入日軍炮位,用衝鋒槍將幾名炮手掃倒。試圖逃跑的殘餘日軍被陸戰隊員的機槍火力放倒。歐文斯因失血過多壯烈犧牲,他後來被追授榮譽勳章。除了一名炮手僥倖逃脫,日軍托羅基納守備隊在隨後的戰鬥中「全員玉碎」。黃昏時分,美軍已有14000人、6000噸物資上岸,迅速建起了穩固的灘頭陣地。

清晨,6時15分,拉包爾接到了駐布因第一通信隊發來的緊急電報:「確認敵登陸地點為托羅基納。截至目前,該地共有敵運輸船18艘及護航驅逐艦9艘,肖特蘭暫時安然無恙。」接二連三的敵情報告讓草鹿有點兒蒙圈兒,但他還是下令基地航空部隊迅速出擊。7時30分,美軍運輸船「利吉特獵人」號的對空雷達發現大批不明目標正快速逼近,那正是由大庭良夫中尉率領的日軍攻擊機群,由第二〇一航空隊44架零戰、10架轟炸機組成。日軍機群遭到美軍P-38、P-39各8架的頑強阻擊。趁零戰與美軍戰鬥機纏鬥之際,日軍轟炸機衝出重圍,對美軍船隊和灘頭陣地實施投彈和機槍掃射。返航日軍飛行員彙報說:「擊沉敵大型運輸船2艘、巡洋艦1艘,另有1艘驅逐艦中彈起火,擊沉登陸艇不計其數。」實際上,美軍僅「瓦茨沃斯」號驅逐艦吃了1顆近失彈,導致水兵亡2人、傷5人。日軍付出的代價是3架轟炸機和12架零戰未能返航,另有2架零戰因傷勢過重迫降海上。

10時30分,由第二五三航空隊高澤謙吉中尉率領的8架轟炸機在42架零戰的護航下氣勢洶洶地殺了過來,在托羅基納外海被美軍34架戰鬥機死死攔住。一場激烈的空戰之後,日軍宣稱擊毀美軍登陸艇30艘,擊落「海盜」戰鬥機3架。日軍3架零戰和2架轟炸機未能返航,另有2架轟炸機因傷重在布卡強行著陸時損壞報廢。日軍兩次空襲戰果微不足道,卻迫使美軍運輸艦不得不兩次中斷卸載作業,駛往開闊海面實施規避,4艘運輸艦沒能完成卸載任務。

托羅基納距拉包爾僅390公里,威爾金森擔心日軍會出動水面艦艇進行夜襲,便於18時率登陸船隊返航。范德格里夫特認為,4艘未完成卸載的運輸艦上裝有登陸部隊急需的物資,因此這4艘運輸船在起航不久后再度返回。為了防備日軍夜襲,威爾金森命令佈雷艦在奧古斯塔皇后灣外側布設水雷。

日軍托羅基納守備隊在第一天的戰鬥中幾乎被全殲,因此,接下來的兩天里,島上並無大的戰事發生。為防止日軍可能發起的反擊,陸戰三師頻繁向戰線兩翼及前方派出偵察部隊,保持各營戰線銜接。到3日傍晚,美軍已建立起正面4000米、縱深1800米的灘頭陣地,第一階段登陸行動順利結束。陸戰三師宣稱斃敵192人,自身亡78人、傷104人。

雖然美軍已在托羅基納大舉登陸,但百武依然固執地認為,那不過是美軍的佯攻而已,敵人的真正目標應該是北部的布卡或南部的肖特蘭。即使托羅基納真是美軍的主攻方向,該地區與內陸隔著長達80公里的原始叢林和連綿不絕的崇山峻岭,要想去打美國人,必須和新幾內亞的第十八軍那樣先修道路。此前,第十七軍暫時無法發起大規模攻勢,只能以小股兵力滲透,偵察美軍陣地和兵力部署情況。在短時間內,日軍的反擊還只能靠海軍水面艦艇和基地航空部隊。

美軍突然登陸托羅基納完全出乎日第八方面軍的預料。因北所羅門地區的防禦由陸軍負責,今村對美軍打出的「左勾拳」迅速做出了反應。1日11時20分,今村主持召開了作戰會議。鑒於島上第六師團短時間內無法穿越群山對美軍灘頭陣地發起反擊,會議決定,請求海軍出動水面艦艇,全力炮擊托羅基納美軍灘頭陣地。受海軍航空兵「輝煌戰果」的鼓舞,今村決定以第十七師團一個步兵大隊為基幹組成決死隊,於當晚搭乘驅逐艦對托羅基納實施反登陸,協同島上第十七軍兩面夾擊美軍。臨時糾集的決死隊包括第五十四步兵聯隊第二大隊(欠兩個中隊)、第五十三步兵聯隊第六中隊、第十二船舶工兵聯隊一部和兩個無線電分隊,共有兵員880人。決死隊隊長由第二大隊大隊長三輪光廣出任。

為支援陸軍的反登陸作戰,聯合艦隊和東南方面艦隊也都積極行動起來。古賀下令,正在向拉包爾運送物資的第十戰隊及第三十一驅逐艦分隊所屬輕巡洋艦「阿賀野」號,驅逐艦「若月」號、「初風」號、「風雲」號、「天津風」號、「大波」號、「卷波」號、「長波」號,在完成輸送任務后不必返回特魯克,直接編入東南方面艦隊麾下。草鹿當即將其改編為第三襲擊部隊。

1日13時,奔波一整天連連撲空的大森返回拉包爾。還沒顧上喘口大氣,草鹿的新命令到了:統率三支襲擊部隊迅速出海,搜索並消滅美軍艦隊,運送第一決死隊在托羅基納角以北的加塞雷灣實施反登陸。

很顯然,草鹿試圖通過快速反應,複製一場類似三川軍一「薩沃島海戰」那樣的經典勝利。大森同樣是躊躇滿志,希望能將敵軍運輸船隊和護航艦隊悉數剿滅,絕不重蹈三川半途而廢的覆轍。在「妙高」號上舉行的簡短作戰會議上,大森慷慨陳詞:「我們以前從未在一起配合過,這在戰鬥中是個問題。但三川將軍用沒有配合過的編隊能夠打敗敵人,我相信我們同樣能夠做到。」

大森對三支襲擊部隊進行了重新編組:「天霧」號、「夕凪」號、「文月」號、「卯月」號、「水無月」號5艘驅逐艦組成運輸隊,負責運送陸軍第一決死隊;以「妙高」號、「羽黑」號重巡洋艦為主隊,由他本人親自指揮,任務是與美軍主力艦隊進行炮戰;「川內」號輕巡洋艦,「時雨」號、「五月雨」號、「白露」號3艘驅逐艦組成第一警戒隊,指揮官為當天晉陞少將的伊集院松治——不知道開會這會兒晉陞令下來沒有;以「阿賀野」號輕巡洋艦,「長波」號、「初風」號、「若月」號3艘驅逐艦組成第二警戒隊,由大杉守一少將指揮。主隊和兩支警戒隊共同為運輸隊提供掩護。拋開剛剛晉陞的伊集院不說,大杉對接受同樣是少將的大森指揮很不服氣——這是大杉本人第一次指揮夜戰,因此以進港延誤為由,和第三十一驅逐艦分隊司令官香川清登大佐故意缺席了本次作戰會議。

15時30分,陸軍第一決死隊登艦完畢,運輸隊率先從拉包爾起航,主隊和兩支警戒隊隨後出發。18時30分,所有艦船在拉包爾外海140公里處會合,之後向布干維爾島迤邐而行。大森顯然沒有三川的好運氣,21時20分,艦隊行蹤就被1架美軍偵察機發現。那架美機甚至向「川內」號投下了炸彈,未獲命中。此時日軍偵察機同樣發來了敵情通報:「奧古斯塔皇后灣有敵3艘戰列艦,眾多巡洋艦和驅逐艦。」大森據此判斷美軍實力雄厚,鑒於自己行蹤已經暴露,敵軍可能已經做好了應戰準備,重現薩沃島海戰勝利的可能性已經不復存在。

之前加油補給、登船行動耗費了大量時間,且「夕凪」號出現輪機故障只能跑出26節,大森粗略估算了一下,即使以目前的最高速度行駛,抵達托羅基納也已是2日凌晨4時了。白晝實施強行登陸風險極大,即使艦隊能夠擋住美軍水面艦艇的進攻,也奈何不了蝗蟲一般的敵軍航空兵。思忖再三,大森只好致電草鹿:「因敵軍空襲,運輸隊準備嚴重誤時,今夜按計劃實施挺身登陸困難極大。如何處置,請指示。」

兩棲作戰成敗的關鍵在於登陸后的24小時,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如果不儘快發起反擊,一旦讓美軍站穩灘頭,日軍想將兵力和火力均佔優勢的美軍趕下大海,難於登天。但經歷了瓜島、蒙達再到科隆班加拉島作戰的草鹿清楚,在沒有制空權的前提下,實施白晝登陸與送死無異,說不定連寶貴的水面艦艇也要白白搭進去。頭腦還算清醒的草鹿做出了一個明智決定,他在21時30分複電大森:「運輸隊立即返航,聯合襲擊部隊繼續突進,今夜務必攻敵!」22時30分,日軍運輸隊駛出隊列掉頭返航,今村滿懷期望的第一次反登陸作戰就這樣無果而終——即使去了,第一決死隊面對14000名登陸美軍也只有挨打的份兒。陸大首席今村似乎忘記了1年前一木先遣隊在瓜島的悲劇。

現在,登陸日反擊美軍的希望就全部寄托在大森身上了。因航速較慢的「夕凪」號已經返航,大森率艦隊取130度航向以32節高速向托羅基納角突進。艦隊隊形是大森2艘重巡洋艦居中,大杉和伊集院兩支警戒隊分居左右。

現在,美軍唯一能夠截擊日軍來襲艦隊的,只有梅里爾少將第三十九特遣混艦隊了。儘管在過去16小時里,他們已經執行了兩次炮擊任務,人困馬乏。但哈爾西沒有其他選擇,只能電令梅里爾火速進入奧古斯塔皇后灣阻擊日軍,務必保證登陸灘頭的安全。

梅里爾手中有第十二巡洋艦大隊的4艘輕巡洋艦「蒙彼利埃」號、「克利夫蘭」號、「哥倫比亞」號、「丹佛」號,伯克上校第四十五驅逐艦分隊的「查爾斯·奧斯本」號、「斯坦利」號、「戴森」號、「克拉克斯頓」號,伯納德·奧斯汀中校第四十六驅逐艦分隊的「斯彭斯」號、「撒切爾」號、「康沃斯」號、「富特」號,共計輕巡洋艦4艘、驅逐艦8艘,兵力與大森艦隊大致相當。此前梅里爾和伯克正在維拉拉維拉島補給,奧斯汀則在庫拉灣進行海上加油。當天23時15分,接到命令的梅里爾知道,自己現在是南太平洋戰區唯一一支可利用的水上力量,所以他根本沒有打算來一次納爾遜式的海上殲滅戰,自己的目標就是破壞敵人炮轟灘頭的企圖。在布干維爾島西南海域集結之後,梅里爾率隊以28節高速向奧古斯塔皇后灣疾進。

美軍的隊形是伯克第四十五分隊居前,梅里爾率第十二大隊為中軍,奧斯汀率第四十六分隊殿後,各隊間隔4000米。梅里爾計劃以驅逐艦分隊從兩翼向日軍發起魚雷攻擊,巡洋艦則扼守奧古斯塔皇后灣口以艦炮進行阻擊,確保登陸灘頭的安全。

11月2日1時26分,大森下令巡洋艦彈射了偵察機。1時30分,夜空中突然鑽出1架美軍B-24並向日軍投彈,「羽黑」號舷側被炸開一個大口子,大森只好下令艦隊減速至30節。10分鐘后,「羽黑」號的水上飛機報告說,「奧古斯塔皇后灣以南90公里處發現不明身份巡洋艦1艘、驅逐艦3艘」。10分鐘后,「妙高」號的水上飛機也發回了類似報告。日軍飛行員的艦艇識別能力實在太差,他們發現的是威爾金森派出執行布雷任務的1艘驅逐艦和3艘佈雷艦。如此兵力肯定不是自己的對手,大森於是率隊迫不及待地沖了過去。此時日軍航行序列為三路縱隊,各由1艘輕巡洋艦和3艘驅逐艦組成的第一、第二警戒隊居左右兩翼,位置稍稍靠前,本隊2艘重巡洋艦居中稍後,各隊間距為5000米。

2時27分,美軍艦隊駛抵奧古斯塔皇后灣外海,旗艦「蒙彼利埃」號的雷達發現,西北33000米外出現了日軍艦隊。梅里爾立即命令驅逐艦前出實施魚雷攻擊,巡洋艦則轉向準備迎擊日軍本隊。2時46分,伯克分隊4艦在距敵5000米距離一口氣射出了25條魚雷,可惜因日軍正在高速機動,美軍射出的魚雷無一命中。直到此時日軍才發現美艦已經迫近,大森急忙命令轉向,變換隊形投入戰鬥。

梅里爾原本打算在魚雷命中目標后再進行炮擊,根據伯克的彙報,他測算魚雷抵達目標時間大約為6分鐘。但是2時49分,梅里爾發現日艦正在變換航向,於是果斷下令巡洋艦立即開炮。4艘輕巡洋艦48門152毫米主炮集中轟擊距離最近的日軍左翼第一警戒隊,三輪齊射,均準確命中「川內」號。這艘日軍輕巡洋艦迅速起火,舵機失靈,但還是頑強射出了8條魚雷。同樣射出8條魚雷的「時雨」號差點兒一頭撞上了「川內」號。重傷的「川內」號向右舷500米外的「時雨」號打出了「向我靠近」的信號,艦長山下試圖向旗艦靠近,卻被原為一攔住。原知道現在上前只能成為美艦的活靶子,最終落得與「川內」號同樣的下場。

為躲避中彈燃燒的「川內」號,「五月雨」號緊急右轉,後邊的「白露」號一頭撞了上去,兩艦瞬間航速銳減。「五月雨」號艦長杉原與四郎少佐只能使用手動操舵,同時下令射出了8條魚雷。為了規避日軍可能的魚雷反擊,梅里爾指揮巡洋艦巧妙進行曲折運動並適時增速減速,日軍艦炮必須不斷修正距離和方向偏差。在30分鐘急劇規避運動中,日軍射出的炮彈和魚雷大多被美軍成功避開。

日軍主隊完成轉向後,大森準備發揮203毫米主炮威力實施遠距離炮擊。為確定美艦的準確位置,大森下令左舵迴旋,在本隊右側的第二警戒隊隨之迴旋。當本隊結束迴旋繼續前進時,大杉的第二警戒隊卻陷入了一片混亂,日軍作戰隊形被徹底打亂。此時美軍炮彈已劈頭蓋臉地落了下來,在日艦周圍激起無數條衝天水柱。「羽黑」號接連被命中6彈,幸好僅兩彈爆炸,傷勢不重。在規避炮火的過程中,一頭撞上「妙高」號的「初風」號兩座魚雷發射管損毀,艦首也被重巡洋艦切掉。後來「妙高」號回到拉包爾時,艦首還帶著驅逐艦右舷的一大塊鋼板。「羽黑」號也險些與「長波」號和「若月」號相撞。從日艦的表現來看,根本不像是受過多年夜戰訓練的。

日軍偵察機適時投下了紅白兩色照明彈,將美軍4艘巡洋艦照得清清楚楚。大森終於確定了美艦的準確位置,立即率編隊轉向160度全速向美艦逼近。當雙方距離縮短至11000米時,日軍兩艘重巡洋艦射出24條魚雷,隨後以艦炮猛烈轟擊。此時美艦剛剛完成180度轉向,殿後的「丹佛」號成為距敵最近的前衛艦。該艦遭到日軍炮火的集中攻擊,很快被3發203毫米炮彈命中。所幸3彈全是啞彈,「丹佛」號僥倖逃過一劫。但日軍炮彈還是導致艦體破裂,大量海水灌入導致「丹佛」號航速銳減,影響了整支編隊的航行速度。

奧斯汀分隊奉命攻擊日軍右翼,但因位於隊尾,距離較遠,還未到達發射魚雷陣位,炮戰已經打響。奧斯汀未能發射魚雷,還夾在敵我的6艘巡洋艦之間,成為雙方炮擊的對象。「富特」號之前因機械故障掉隊,偏偏在修復趕上來時撞上了日軍射出的魚雷。驅逐艦艦尾被完全炸毀,旋即失去機動動力。其他3艘驅逐艦為了躲開雙方炮火,不得不進行一系列複雜機動。和日軍類似,「斯彭斯」號和「撒切爾」號發生碰撞,幸好僅上層建築受損,並未影響兩艦航速。

戰場瞬間一片混亂。梅里爾下令左轉並施放煙幕。美艦周圍有巨大水柱騰空而起,隨後就消失了蹤影,大森認為敵艦已被己方射出的魚雷全部擊沉。此時此刻,他忘記了出發前許下的錚錚諾言,放棄了攻擊美國運輸船和灘頭的任務。因為懼怕美軍航空兵天亮后前來追擊,3時40分,大森下令艦隊向西取315度方向,快速撤離,同時致電拉包爾,派潛艇前來搭救「川內」號和「初風」號的落水者。

在激烈的炮戰中,「斯彭斯」號水線部位中彈,海水湧入燃油艙導致航速下降。該艦繼續前行接敵,在日軍2艘重巡洋艦前方5500米佔據了發射陣位。但情報中心認為前方是友艦,奧斯汀遺憾地放棄攻擊,向北尋敵。隨後,他們發現了停在水面上團團打轉的「川內」號,在其附近警戒的「白露」號和「五月雨」號看到美艦快速逼近,倉皇逃走。美艦先是向「川內」號射出8條魚雷,2雷命中,之後繼續追擊日軍2艘驅逐艦。雙方以魚雷和艦炮相互攻擊,均無戰果。因「斯彭斯」號航速大減,眼看敵艦越跑越遠,奧斯汀只好放棄追擊,率隊返回。

實施第一輪魚雷攻擊之後,伯克分隊的4艘驅逐艦很快在暗夜中失散。伯克足足花了1小時才集結隊伍,重返戰場。他們首先發現的同樣是遭重創的「川內」號,伯克隨即下令開炮將之擊沉。雷達顯示西北方向出現多個目標,那正是奧斯汀的3艘驅逐艦正在與日艦「白露」號、「五月雨」號纏鬥。全速追擊的伯克用TBS呼叫奧斯汀:「我準備向6400米外的目標開火!」奧斯汀急忙回答:「不要開炮!那是我們!」趁此機會,日軍2艘驅逐艦已經跑遠。隨後,伯克又將「斯彭斯」號當作射擊目標,奧斯汀立即提醒:「不要向我們開炮。」伯克發現誤擊了友艦,道歉說:「對不起,請原諒下一組的4發齊射,因為已經射出去了。」

至此,美軍兩支驅逐艦分隊總算搞清了彼此的位置。隨後,奧斯汀分隊發現了被撞掉艦首的「初風」號。但「斯彭斯」號彈藥已經不足,奧斯汀於是召喚伯克前來,合力將日艦擊沉。「初風」號上241名水兵無一倖存。

預計天亮后將有大批日機來襲,既已成功阻止日軍對灘頭陣地的攻擊,梅里爾下令各艦停止追擊,掉頭返航,同時致電所羅門航空隊速派戰鬥機前來護航。「克拉克斯頓」號受命拖曳失去動力的「富特」號,在「查爾斯」號和「撒切爾」號護衛下徐徐撤退。

果不其然,4時35分,由日軍第一航空戰隊18架俯衝轟炸機和65架零戰、基地航空部隊24架零戰組成的龐大機群從拉包爾拔地而起,前往追殺撤退中的美軍艦隊。8時,美軍艦隊出現在日機視野之中,此時從蒙達機場前來救援的美軍8架「地獄貓」、1架「海盜」、3架P-38和紐西蘭皇家空軍的4架P-40適時趕到。趁雙方戰鬥機纏鬥之際,日軍俯衝轟炸機沖開攔截對美艦進行投彈。梅里爾早有準備,指揮艦隊排成環形防空隊形,實施大幅防空機動,同時以全部高炮進行反擊。

後來,梅里爾如此描述當時的情景:「127毫米炮發射得像機槍那樣緊湊,第一批3架日機好像用了使人難以相信的低速抵近投彈點。不久,40毫米炮也響了,20毫米炮也接踵而起。那時的景象簡直像地獄一般不可言傳、不可設想,天空充滿了破片而日機則一敗塗地。3個日本人跳傘降落下來,幾乎落在隊形的中央。有10架日機同時入水,另有7架在隊形外甚遠處跌落。」美軍旗艦「蒙彼利埃」號的水上飛機彈射器被2顆250千克炸彈命中,導致數名水兵受傷。

9時40分,日攻擊機群在拉包爾機場降落。草鹿下令立即加油掛彈,準備發起第二輪追擊,此時防空警報突然拉響。肯尼第五航空隊的37架B-25中型轟炸機、12架B-24重型轟炸機在64架P-38、P-40戰鬥機的護航下氣勢洶洶地殺了過來。「翔鶴」號飛行隊長佐藤正夫大尉率第一航空戰隊58架零戰迅疾起飛,基地航空部隊57架零戰和1架彗星俯衝轟炸機也緊急升空攔截,雙方超過200架戰機展開混戰。日軍宣稱擊落美機201架——如果真這樣肯尼非哭3天不可——己方18架零戰(其中8架屬於小澤的艦載機)未能返航,拉包爾港內2艘貨船和1艘獵潛艇被擊沉,另有2艘糧船受傷。受此打擊,日軍再也無力對梅里爾艦隊發起追擊了。

返航途中,梅里爾再次接到了威爾金森發來的命令,掩護4艘二次入泊的運輸船進行卸載。3日9時,在將4艘運輸船交給從瓜島趕來的友艦之後,梅里爾這才掉頭真正返航。途中,他接到了基地發來的例行詢問,「你們有什麼需求?」回答只有兩個字「睡覺」!在連續出海戰鬥63小時之後,梅里爾艦隊於17時45分返回佛羅里達島錨地。受傷的「富特」號等4艦於4日返回基地。

大森艦隊於2日陸續回到拉包爾。雖然「川內」號被美軍擊沉,但坐鎮該艦的伊集院等37人被隨後趕來的「伊-104號」潛艇救起,於5日回到拉包爾。另有51名水兵乘救生艇登上布干維爾島,其餘335人隨艦沉沒。

此次海戰日軍稱為「布干維爾島海戰」,美軍則稱為「奧古斯塔皇后灣海戰」。戰鬥中日軍輕巡洋艦和驅逐艦各1艘被擊沉,1艘重巡洋艦、2艘驅逐艦受傷。美軍僅輕巡洋艦1艘、驅逐艦3艘受傷。美軍不但取得了海戰的勝利,而且確保了托羅基納灘頭陣地的安全。

雖然大森上報「擊沉敵重巡洋艦3艘、驅逐艦2艘,重創敵重巡洋艦和驅逐艦各2艘」的戰績不算難看——他一直認為自己面對的是敵7艘重巡洋艦和12艘驅逐艦,但一向敦厚的古賀還是對聯合襲擊部隊給出了「戰場上表現之拙劣,令人憤慨」的嚴厲批評,隨後一紙電令將大森撤職,調回國出任水雷學校校長。大杉也因此戰丟掉了崗位,被發配到岸上執行基地防務去了。

雖然將美軍登陸托羅基納錯誤判斷為一場佯動,但百武依然不願讓美軍在自己腰眼上打進一個楔子。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就在海軍水面艦艇和航空部隊發起進攻的同時,島上第十七軍也同樣在謀划反擊行動。11月2日,百武命令第六師團派出兵力,於11月4日突襲托羅基納,配合第一決死隊的反登陸行動。他還特意派出情報參謀田中勇中佐前往第六師團司令部,協助並督促作戰。神田電令負責西部地區防務的第二十三步兵聯隊聯隊長濱之上俊秋:「貴部迅速將防務逐次移交第十三、第四十五聯隊,然後向托羅基納集結兵力,攻擊殲滅登陸之敵。」

當時第二十三聯隊各部極為分散,聯隊本部在莫辛戈塔,第一大隊在馬瓦萊卡負責海岸警備,第三大隊剛剛從科隆班加拉島撤回,正在馬瓦萊卡以北休整,第二大隊還遠在舒瓦瑟爾島。濱之上暫時可用的只有兩個步兵大隊。神田的判斷和百武一樣,認為登陸托羅基納的不過是美軍的小股部隊。有來自海上第一決死隊的配合,派出兩個步兵大隊都屬浪費。現在關鍵是時間緊迫,必須趕在美軍建立起穩固的灘頭陣地之前將之趕下大海。

今村當然知道時間的緊迫性。海軍那邊管不了,他只好每隔幾小時就詢問一次百武,催促儘快發起攻擊。仗還沒打,百武已經認為勝券在握。他覺得今村一催再催純屬過度反應,於是他回電拉包爾:「我攻擊部隊主力將於3日早晨以必勝之態勢攻擊托羅基納之敵。」隨後,他信誓旦旦地彙報了第一次總攻擊的戰術安排,彷彿勝利就在前邊不遠處。

百武顯然太樂觀了。島上惡劣的交通條件導致第二十三聯隊與友軍的防務交接異常困難。一直到6日傍晚,濱之上才完成了聯隊本部、第一大隊、第三大隊、第七中隊、第六野戰炮兵聯隊第一中隊、第六工兵聯隊第一中隊的集結。參與攻擊的部隊總計1240名作戰人員和1000名輜重兵。按照日軍的習慣,這支部隊被臨時命名為「濱之上支隊」。

布干維爾島內陸和托羅基納之間叢林密布,沼澤縱橫,時有時無的土著小道導致部隊行軍異常困難。在橫渡雅巴河時,日軍出現了首例傷亡,一名士兵被河裡突然躍出的鱷魚拖走,不知所終。美軍飛機不時前來襲擾,部隊只能時停時走。6日晚上,師團司令部轉來了第十七軍發來的命令,原來未能成行的第一決死隊現更名為第二決死隊,將於7日凌晨在美軍灘頭陣地以北登陸,要求濱之上支隊給予積極配合,最好能夠同時發動進攻。對照地圖揣摩了一陣,濱之上認為大隊人馬無法按時抵達攻擊位置,只能以本川定中尉的第十二中隊直接在托羅基納實施反登陸,偷襲美軍炮兵陣地,以「全員玉碎」來策應第二決死隊的行動。

日軍的反應過於遲鈍,在長達一周的時間裡,陸戰三師師長特內奇少將已經建立起較為穩固的環形防線,並派出多支巡邏隊前出偵察敵情。7日清晨,第二十三聯隊先頭部隊與美軍第二突擊團E連在皮瓦小道首次遭遇,美軍得到H連增援,頑強將敵擊退。接下來兩天,雙方圍繞皮瓦路障大打出手,日軍在美軍猛烈炮火的打擊下,傷亡慘重。濱之上統計,雙方子彈消耗比例為150∶1。火力對比如此懸殊,打下去只有死路一條。

9日11時40分,看到攻擊連連受挫的濱之上,下令停止第一輪攻擊,全線撤退。撤退途中,日軍不斷遭到美軍空襲,濱之上、特派員田中等人負傷,聯隊長勤務兵都被炸死。當天14時,兵力集結完成,濱之上將指揮權交給第三大隊大隊長大場福藏大尉,自己返回莫辛戈塔基地野戰醫院療傷。

根據陸戰三師統計,11月5日到11日的戰鬥,共擊斃日軍550人,自己僅亡19人、傷32人。日軍的統計結果是亡109人、傷193人、失蹤48人。毫無疑問,美軍取得了皮瓦之戰的勝利。

濱之上下令撤退實屬明智之舉,但他擅自放棄進攻的做法無疑是捅了馬蜂窩。上自東京參謀本部、第八方面軍,下至第十七軍和第六師團,無不異常震怒,有人甚至提出將把濱之上從病床上拉起來,直接送上軍事法庭。雖然對濱之上的撤退行為表示憤慨,但兩人作為同班同學且考慮到他已在戰鬥中負傷,神田還是積極向受命前來調查的第八方面軍參謀長加藤鑰平中將求情,最終僅給予他行政處分。隨著東京的一紙電令,濱之上被解除聯隊長職務。11月15日,河野孝次臨時接過了第二十三聯隊的指揮權。

11月1日上午,在特魯克待機的栗田健男接到了聯合艦隊參謀長福留繁發來的電令:「迅疾率游擊部隊向拉包爾進擊。」走路總不忘扭頭看的栗田,聽說拉包爾正在遭受空襲,借故將艦隊出發時間推遲了一天。3日7時45分,游擊部隊浩浩蕩蕩駛出了特魯克軍港。走出沒多遠,10時08分,栗田就接到了草鹿發來的第一道電令,命令游擊部隊編入東南方面艦隊序列,其主要任務是殲滅敵軍艦隊,支援陸軍第二決死隊的登陸作戰。游擊部隊有重巡洋艦7艘、輕巡洋艦1艘和驅逐艦4艘。這支實力強大的艦隊一旦沖向托羅基納,可真夠美軍那不算強大的水面艦艇喝好幾壺的。

航行途中,艦隊偶遇被美機炸傷的運輸船「日章丸」號,栗田於是派重巡洋艦「鳥海」號、驅逐艦「涼波」號護衛運輸船向特魯克返航,自己率主力艦隊繼續前進。「鳥海」號和「涼波」號就此躲過一劫。

栗田的運氣好像也沒好到哪裡去。11月4日中午,當艦隊行駛至阿德默勒爾蒂群島附近時,被1架執行巡邏任務的美軍B-24轟炸機發現。5日清晨,7時,惴惴不安的栗田率隊駛入了拉包爾軍港。

接敵報告迅速發往努美阿。哈爾西立即意識到,這支艦隊對托羅基納灘頭的威脅將是致命的。此時太平洋艦隊正在集中精力組織針對吉爾伯特群島的「電流行動」,幾乎所有主力艦艇均已北調中太平洋,目前哈爾西手中只有剛剛經歷過激戰的梅里爾艦隊。以4艘輕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其中1艘巡洋艦和3艘驅逐艦已經受傷——去截擊日軍以7艘重巡洋艦為核心的游擊部隊,結局自然不言而喻。況且梅里爾此時距離太遠,無論如何也無法趕在敵人之前回到托羅基納水域。讓哈爾西略感欣慰的是,剛剛執行完空襲布卡和博尼斯機場任務的第三十八特混艦隊此時正在倫內爾島加油,這是他目前能打出的唯一的牌。如果他們加速北上,或許能在敵軍艦隊正在進行補給時對其發動攻擊。

稍加思索,哈爾西立即決定,由航母艦載機和陸基航空兵聯袂出擊,對拉包爾發起空襲,將日軍的反擊行動扼殺在襁褓之中。這絕對屬於一個大膽的設想,甚至說是一次賭博。按照當時的軍事理論,是絕對不主張將航空母艦用於攻擊敵軍兵強馬壯的陸上基地的。雖然日軍在1941年12月7日那麼干過,但當時他們偷襲的是一個完全沒有防備的基地。哈爾西隨後也曾對日軍的託管島嶼發起過類似攻擊,也是在對方剛剛在那些島上立足,未能建起強大防禦之前進行的。

可是現在,日軍在拉包爾苦心經營了2年,那裡已成為太平洋上防禦最強的軍事要塞,況且他們還可以隨時得到來自卡維恩和特魯克的增援。第三十八特混艦隊的2艘航母共有艦載機100架。菲奇中將根據偵察機的報告猜測,拉包爾日軍陸基戰機在200架以上——美軍此時尚不知道,小澤第一航空戰隊的艦載機已在拉包爾全面展開。如果美軍艦載機傾巢而出,攻擊停泊在港內的艦船,勢必遭到日軍的頑強抵抗,暫時失去空中保護的航母很可能遭到敵軍反擊——放飛艦載機的位置肯定在敵軍陸基戰機的攻擊半徑之內——生死未卜。附近海域很可能有日軍航母和潛艇存在,謝爾曼的處境與中途島戰役時的南雲頗為相似。在珊瑚海損失了「列剋星敦」號的航空戰專家菲奇指出:強攻拉包爾,不但可能使寶貴的艦載機片甲不留,甚至連航母自身也無法保全。

「櫻桃花」行動的成敗,繫於美軍能否擋住從斜刺里突然殺出的栗田艦隊。帶著一種驚恐的情緒,作戰參謀瑟伯上校和莫爾頓中校共同起草了一份命令謝爾曼出擊的電令,隨參謀長卡尼少將一起來到了司令官的辦公室。

「你們沒有打算讓梅里爾去拉包爾,對嗎?」哈爾西問。

「是的,長官,」瑟伯回答,「他們來不及趕到那兒,這一次是謝爾曼。」

「我能肯定,航母艦隊面臨巨大危險,甚至可能全軍覆沒,我竭力不去想我的兒子就在其中一艘航母上。但我不能容忍我們的人在托羅基納被敵人炮轟,我們卻站在一旁干搓手。」沉思片刻,哈爾西說了四個字,「讓他們去!」

這個下達給謝爾曼的命令,與去年11月下達給卡拉漢和斯科特兩位將軍的指令是何其類似!當時他命令兩人用巡洋艦去對抗日軍的戰列艦,結果兩位將軍雙雙戰死。參謀長卡尼少將注意到,在那一刻,司令官彷彿一下子蒼老了許多,「他看上去足足有150歲」。老酒覺得,就哈爾西那「圖騰」似的相貌,說他50歲到100歲都有人信。

戰後,哈爾西回憶:「那是我擔任南太平洋戰區司令官期間所面臨的最危急時刻!」

4日16時33分,南太平洋司令部向所羅門航空隊司令官特文寧少將、第三十八特混艦隊司令官謝爾曼少將同時發出了作戰命令:航母艦隊務必以最高航速奔赴南緯7度、東經154度30分海域,於11月5日9時出動全部艦載機對拉包爾及以北的日軍艦船實施打擊,攻擊順序依次為巡洋艦、驅逐艦,之後掉頭快速撤離。航母編隊接敵和撤退時,其空中掩護由駐蒙達機場海軍陸戰隊第二航空大隊下屬戰鬥機負責——這樣謝爾曼就能集中全部兵力用於進攻了。該命令同時抄送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官麥克阿瑟上將和肯尼中將,請求他們派第五航空隊的戰機給予支援。

接令之後,謝爾曼少將立即率航母「薩拉托加」號、輕型航母「普林斯頓」號,在輕巡洋艦「聖地亞哥」號、「聖胡安」號及9艘驅逐艦的護航下以27節高速北上。天公作美,此時海上風平浪靜,天空陰雲低垂,間或有濛濛細雨落下,為艦隊隱秘航行提供了絕佳的掩護。

11月5日9時,謝爾曼艦隊準時抵達托羅基納西南100公里、拉包爾東南430公裏海域。天氣對美國人十分有利,海上正刮著適宜飛機起降的2~3級風——真乃天助我也!此時,從蒙達機場起飛前來護航的戰鬥機群適時趕到。謝爾曼下令全部艦載機——「地獄貓」戰鬥機52架、「復仇者」魚雷機23架、「無畏式」俯衝轟炸機22架——出擊攻敵。戰鬥機指揮官為克利夫中校,攻擊機群則由考德威爾中校指揮。經過兩年戰爭磨礪,海軍陸戰隊飛行員已經具備了在航母上從容起降的技術,他們可以間或降落加油,然後繼續升空為航母提供不間斷的保護。

美軍本次攻擊純屬臨時起意,參謀人員對接敵、攻擊和撤退如何進行只提出了一個大致輪廓,作戰細節全由空中指揮官隨即決定。在飛往拉包爾途中,克利夫和考德威爾同各飛行中隊長頻頻通話,一起商討攻擊方案。考德威爾決定採取一種全新的攻擊戰術,戰鬥機與攻擊機一起突破日軍防空火力,直到投彈前才互相分開。如此,攻擊機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戰鬥機的保護。天氣似乎是美國人的天然盟友,航母所在海域陰雲密布,但當攻擊機群飛越聖喬治亞水道后,天空突然放晴,90公裡外的辛普森港清晰地出現在美軍飛行員的視野之中。

此時,拉包爾的辛普森港內泊有逾40艘日軍艦艇,其中重巡洋艦7艘、輕巡洋艦3艘、驅逐艦14艘。2小時前剛剛進港的栗田艦隊正在加油,準備下午出海支援陸軍的反登陸作戰。栗田一向做事謹慎,時刻琢磨著一旦出事如何全身而退。鑒於航行途中已經暴露了行蹤,栗田隱約覺得,即使到了拉包爾,危險依然無處不在。在執行加油作業的同時,栗田下令在旗艦上掛出信號旗,規定一有風吹草動,逃跑的順序為第七戰隊、第八戰隊、第四戰隊、第二驅逐艦戰隊,最後才是原就待在這裡的第十戰隊。

美軍攻擊機群不斷迫近,11時07分,日軍拉響了凄厲的防空警報。基地航空部隊立即起飛71架零戰和5架彗星轟炸機前往迎擊,可是正在加油的栗田艦隊已經失去了駛往開闊水域規避空中打擊的最佳機會——剛完成加油且處於靜止狀態的軍艦缺乏足夠的啟動速度。

美軍機群奮不顧身突入港灣,日軍艦船及陸上高炮轟然打響,甚至連重巡洋艦203毫米主炮都抬高炮口對空射擊——這日本人也真急了。天空中瞬間綻放出一朵朵棕黑色的硝煙。為獲取最佳攻擊效果,考德威爾率俯衝轟炸機從日艦艦首方向進入,沿日艦航行方向投彈。魚雷機飛行方向先與日艦平行,然後直角急轉對日艦側舷投放魚雷。日軍戰鬥機一直在高炮火力之外盤旋,準備等美軍戰鬥機與攻擊機群分離后再發起攻擊。美軍策劃的新戰術收到了奇效——其戰鬥機和攻擊機在發起攻擊前突然分開,此時日軍戰鬥機才衝出攔截,又被護航的美軍戰鬥機死死攔住。

趁雙方戰鬥機大打出手之際,美軍一眾攻擊機以嫻熟的動作,或俯衝,或投雷,向日軍水面艦艇發起了迅猛攻勢。空襲行動持續了22分鐘。栗田旗艦「愛宕」號——以前它是近藤信竹的旗艦——接連中了3顆近失彈,包括艦長中岡信喜大佐在內的22人死亡、64人受傷,魚雷管、船體均受到損傷。「高雄」號直接被1顆炸彈命中,右舷前部水線附近被撕開了一個大洞,大量海水洶湧灌入。「摩耶」號已經開始離開港口,1顆炸彈直接命中飛機彈射器,隨後發生的一系列殉爆及誘發的大火摧毀了引擎室,導致巡洋艦動力全失,艦上水兵70人死亡、60人受傷。1顆炸彈準確地落在「最上」號第一、二號炮塔中間,這艘在中途島海戰中僥倖逃生的重巡洋艦,不得不在「鈴谷」號和「玉波」號的護衛下連夜趕回特魯克。「築摩」號同樣被1顆近失彈炸傷。「鳥海」號受命掩護友艦不在現場,游擊部隊重巡洋艦僅「鈴谷」號輕微受傷。

日軍輕型水面艦艇同樣損失慘重。輕巡洋艦「能代」號被1條魚雷命中;「阿賀野」號中1彈,一個高射炮組被完全摧毀;驅逐艦「藤波」號和「若月」號分別被1條魚雷和數顆炸彈擊中,艦體進水。游擊部隊共有134名水兵在空襲中死亡、190人受傷。其中4艘艦船必須回到本土維修,至少幾個月內無法參戰。

完成投雷投彈任務的美機迅疾急轉爬高,避開日軍的防空炮火快速撤離,在聖喬治角上空集結後向航母返航。戰鬥中,美軍損失戰鬥機、轟炸機各5架,7名飛行員和8名機槍手陣亡。日軍損失戰機25架。兩支航空大隊損失如此之小,大大出乎謝爾曼的意料。不過,很多戰機在戰鬥中負傷,考德威爾座機副翼、襟翼和無線電設備均被擊中,降落時僅剩下一個輪子。地勤人員在1架「地獄貓」身上竟然數出了200多個彈孔,連飛機襟翼都沒有了。由此看出,美軍這種替代「野貓」的新型艦載戰鬥機抗擊打能力非同一般。要是日軍的零戰,估計早墜落海里八九回了。

13時左右,美軍攻擊機群開始陸續在航母上降落。本著撈一把就走的思想,一俟機群著艦作業完畢,謝爾曼立即率艦隊以最高航速向聖埃斯皮里圖撤退。返航途中,遠在華盛頓的陸軍副參謀長、航空兵司令阿諾德上將已經迫不及待地發來了祝賀電報:「對海軍航空兵在本次作戰中的出色表現致以崇高敬意,向全體參戰官兵表示問候。」

接到謝爾曼發來的戰報,一直惴惴不安的哈爾西高興得手舞足蹈,無法自持。他立即給謝爾曼回電:「這對我來說是真正的音樂,它重新奏響了東條英機的拉包爾葬禮之歌!」可能覺得光發電報不太過癮,哈爾西立即飛往聖埃斯皮里圖,親自迎接凱旋的將士。「薩拉托加」號剛剛駛入錨地,哈爾西就神采飛揚地登上航母,欣喜之情溢於言表。在卡尼眼中,司令官似乎一下子又年輕了100歲!

此前,小澤第一航空戰隊173架艦載機——其中「翔鶴」號63架、「瑞鶴」號63架、「瑞鳳」號47架已陸續進駐拉包爾機場。他們始終以捕捉並殲滅美軍航母艦隊為己任,每天都出動偵察機兢兢業業進行巡邏。1日到4日毫無發現,5日清晨,7時55分,「翔鶴」號1架沿139度方向巡邏的偵察機終於發回了接敵報告:「發現敵5艘重巡洋艦、7艘驅逐艦、2艘酷似航空母艦的大型運輸船,方向137度,距離210海里。」日機發現的正是謝爾曼的航母編隊。但是因為天氣惡劣,偵察機沒能進一步確認目標就徑自返航。

謹慎的小澤並未貿然派出攻擊機群。他一邊命令所有戰機做好出擊準備,一邊派「瑞鶴」號的馬場大尉,搭乘第七〇二航空隊的1架一式陸攻機前往核實。就在美軍放飛攻擊機群的9時,馬場的陸攻機突然與基地失去聯繫。小澤據此斷定,陸攻機肯定已遭美軍毒手。正當小澤準備派出攻擊機群之時,大隊美機拍馬殺到。小澤只好集中所有零戰應對美軍的進攻,卻依然無法避免上演栗田艦隊的悲劇。

之前已做好精心準備,依然被人打了悶棍。辛普森港內的一片狼藉讓一貫沉穩的小澤失去了往日的冷靜。美軍機群前腳剛走,小澤立即下令「瑞鶴」號1架偵察機進行跟蹤,確定美軍航母艦隊的具體位置。12時45分,這架不負眾望的偵察機終於捕捉到了美軍「快速航母艦隊」:「發現2艘酷似航母的運輸船、4艘巡洋艦、5艘驅逐艦,方位145度,距離230海里。」雖然偵察機發回的報告有些含糊其詞,但小澤依然決定立即發起攻擊。栗田的那些水面艦艇還在港內冒著煙呢。

14時17分到25分,日軍4架魚雷機依次升空,沿135度、138度、141度、145度方向進行搜索,在咬住對手的同時,為隨後出發的攻擊機群提供導航。17時15分,由「瑞鶴」號魚雷機分隊長清宮鋼大尉帶領的14架魚雷機——「瑞鶴」號7架、「翔鶴」號4架、「瑞鳳」號3架陸續升空。在偵察機的引導下,清宮於19時10分發現美軍艦隊並立即發起暗夜攻擊。最終,包括清宮在內的4架日機未能返航。

次日,東京大本營發表戰報,本次攻擊「擊沉美軍重型航母1艘、中型航母1艘,重巡洋艦和驅逐艦各2艘」。此即日軍宣稱的「第一次布干維爾海空戰大捷」。

事實上,當晚遭到攻擊的並非謝爾曼航母艦隊,而是從托羅基納向莫諾島返航的步兵登陸艇LCI-70號、坦克登陸艇LCT-68號和魚雷艇PT-167號。日軍集中攻擊了酷似小型航母的坦克登陸艇。該艇遭到4條魚雷的夾擊,眼看就要玩完,卻發現3條魚雷竟然從船底一穿而過,另有1條魚雷貫穿輪機艙卻未能爆炸,只造成1名水兵陣亡。原來,日軍魚雷的設置定深為針對吃水較深的大型航母,恰好被吃水較淺的登陸艇僥倖躲過。該艇隨後在同伴拖帶下安全返回莫諾島,日軍的唯一戰績是炸沉了那艘魚雷艇。這就是日軍所謂「第一次大捷」的全部真相。

就在日軍追殺美軍航母艦隊的同時,從多博杜拉機場起飛的美軍第五航空隊27架B-24轟炸機,在從基里維納機場升空的58架P-38戰鬥機的護航下,尋隙殺入拉包爾上空。因大多數日機升空且艦船大多已出港規避,肯尼的弟兄們只能對港口和碼頭設施發起了狂轟濫炸,最終1架B-24和2架P-38未能返航。

一貫謹慎的古賀認為,美軍航母艦隊居然敢主動出擊拉包爾,其所屬航母肯定不在少數,將寶貴的重巡洋艦滯留在拉包爾實在太危險了。5日當晚,他下令遭受重大損失的游擊部隊撤出拉包爾,於7日和8日陸續回到特魯克。至此,日軍水面艦艇對托羅基納灘頭的威脅完全解除。非但如此,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南太平洋再也看不到日軍大型水面艦艇的身影了。

同日傍晚,今村沮喪地接到了百武轉來的濱之上的電報:「支隊無法在6日傍晚之前抵達預定集結位置。」今村和草鹿據此決定,將第二決死隊的反登陸作戰向後推遲一天。雖然傷痕纍纍的栗田艦隊已敗興離去,草鹿依然決定傾其所有支持陸軍,並以第十戰隊為核心編組了B作戰部隊:第一支援隊由輕巡洋艦「阿賀野」號,驅逐艦「若月」號、「風雲」號、「浦風」號組成;第二支援隊包括「能代」號輕巡洋艦,「早波」號、「藤波」號和「時雨」號驅逐艦;警戒隊包括「大波」號、「卷波」號、「長波」號驅逐艦;運輸隊包括「天霧」號、「文月」號、「卯月」號和「夕凪」號驅逐艦。總指揮為此時尚未遭到貶謫的第十戰隊司令官大杉守一少將。

11月6日13時,日軍B作戰部隊搭載第二決死隊由拉包爾起航前往托羅基納,小澤第一航空戰隊、草鹿基地航空部隊的戰機聯袂實施空中掩護。12時40分,「翔鶴」號1架偵察機「發現美軍巡洋艦2艘、驅逐艦7艘」,卻因電台故障只能飛回基地彙報。鑒於敵情已大大滯后,小澤於16時再次放飛魚雷機進行搜索,其中1架在18時05分發回了接敵報告:「發現敵運輸艦8艘、驅逐艦10艘,敵艦附近陰雲密布。」小澤立即派出由14架俯衝轟炸機和13架魚雷機組成的攻擊機群前往攻擊,卻因天氣惡劣,毫無發現,悻悻返航。日軍偵察機發現的正是由8艘運輸艦、8艘坦克登陸艇和6艘驅逐艦組成的美軍第二登陸梯隊,他們在惡劣天氣的掩護下,順利完成人員和物資卸載,掉頭返航。

當大杉率B作戰部隊突入奧古斯塔皇后灣時,美軍船隊已經撤走。7日凌晨2時07分,大杉艦隊駛抵托羅基納角以北庫洛姆基納環礁湖外海。2時15分,陸軍第二決死隊開始登陸。2時45分,運輸隊指揮官香川清登大佐致電草鹿:「登陸作業已經完成,運輸船隊開始返航。」聞此消息,草鹿大喜。接下來就看陸軍第二決死隊的「精彩演出」了。

指望第二決死隊的877名官兵將美軍已經站穩腳跟的一個整師趕下大海,似乎是不太現實的,除非三輪光廣及其手下個個都是蘭博。7日拂曉之前,日軍乘21艘大發向岸上發起衝擊,被把守灘頭左翼的陸戰九團發現。但未明敵我,他們沒有貿然射擊。等他們認出是日本人時,已經遲了。登陸區域過大的日軍沒能迅速聚攏隊伍,第五中隊直接夾在了美軍前哨陣地和主防線之間,只能在中隊長伊藤武夫帶領下率先發起攻擊。

接到日軍登陸的報告,陸戰九團三營營長沃爾特·安斯姆斯中校立即派出一個連,在炮火支援下打通前哨陣地與主防線之間的聯繫。隨後,陸戰一營受命投入戰鬥。經一天激戰,三輪光廣連一塊陣地都沒啃下,美軍防線紋絲不動。而此時的決死隊已經與拉包爾和第十七軍都失去了聯繫。眼看美軍勢大,三輪光廣只好下令停止進攻,向皮瓦河一帶轉進。

美軍沒想到日軍就這樣輕易撤走,他們對登陸日軍到底有多少也是一頭霧水。翌日,他們戰戰兢兢向前推進,發現對面的敵人已經神秘消失了。被今村和草鹿寄予厚望的反登陸作戰就這樣「貓頭沒尾」,無疾而終。戰鬥中,日軍第二決死隊亡59人、傷38人、失蹤56人,美軍亡17人、傷30人。被稱作「庫洛姆基納環礁湖之戰」的本次作戰,標誌著日軍第一次反攻完全失敗。

經過11月7日休整,從8日開始,日軍基地航空部隊在布干維爾島周圍海域展開大範圍搜索,試圖捕捉美軍快速航母艦隊的蹤影。清晨6時,一架出發不久的彗星俯衝轟炸機發回了接敵報告:「托羅基納附近發現美軍大型運輸船10艘、驅逐艦7艘,空中有大量戰鬥機護航。」肖特蘭島的日軍觀察哨隨後發來了新的報告:「發現敵大型運輸船隊。」日軍飛行員發現的正是美軍第三登陸梯隊,包括坦克登陸艦和快速運輸艦各8艘及驅逐艦6艘,運載第三十七步兵師第一四八團、一個高炮連等部及大量物資。護航艦隻是杜博斯少將第十三巡洋艦分隊的3艘輕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

小澤立即下令出動26架俯衝轟炸機(其中「翔鶴」號16架、「瑞鶴」號10架),在71架零式戰鬥機(其中「翔鶴」號15架、「瑞鶴」號10架、「瑞鳳」號15架、基地航空部隊31架)的護航下,前往攻擊,空中指揮官是之前連續剋死「龍驤」號、「祥鳳」號的「瑞鶴」號飛行隊隊長納富健次郎。

10時,日軍機群突入托羅基納泊地,71架戰鬥機隨即與護航的28架美軍戰鬥機戰成一處,26架轟炸機尋隙突入實施轟炸。日軍以損失10架轟炸機、5架零戰,轟炸機和零戰各2架嚴重受損為代價,炸傷美軍「富勒」號運輸艦。空戰中,美軍損失戰鬥機4架。「富勒」號的水手一邊奮力滅火搶險,一邊爭分奪秒地搶卸物資,竟然成為最先完成卸載的船隻。擔任警戒的「安東尼」號和「赫德遜」號驅逐艦同樣遭到日機空襲,安然無恙。返航日軍飛行員——納富在本次戰鬥中死亡——報告說「擊沉敵運輸艦2艘、驅逐艦3艘,擊傷巡洋艦1艘、運輸船2艘,擊落敵機12架」,戰果果真是不一般呀。

小澤認為,重創美軍運輸船隊后,接下來的首要任務依然是尋獵美軍的航母艦隊。就在日軍攻擊機群強襲運輸船隊的同時,「翔鶴」號偵察機飛行員及時發回了一條消息:「在莫諾島以西55公里處,發現敵3艘戰列艦和4艘驅逐艦。」小澤於12時30分派「瑞鶴」號的一架偵察機前往核實。16時30分,偵察機發回新的報告:「蒙圖皮納角230度、40海里處發現敵3艘戰列艦,航向300度,航速20節。」

日軍發現的正是杜博斯少將的護航艦隊,包括「聖達菲」號、「莫比爾」號、「伯明翰」號3艘輕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美軍在作戰海域根本沒有戰列艦存在,日軍飛行員說的戰列艦正是那3艘輕巡洋艦。

美軍「戰列艦」突然出現,這下總算逮住大魚了!17時02分,隨著小澤一聲令下,「翔鶴」號魚雷機分隊隊長長野一陽大尉率13架魚雷機、野坂通夫大尉率14架一式陸攻機出擊。美軍雷達提前發現了日軍來襲機群,杜博斯迅速展開防空隊形,全力迎擊。19時12分到20分,日軍機群突入美軍陣中,投雷拋彈。「伯明翰」號奮力擊落了1架俯衝轟炸機,但飛機投下的炸彈仍然將其艦尾機庫艙口炸毀。幾分鐘后,1條魚雷命中左舷,該艦艦首部位被撕開一個長10米的大口子。17時42分,又有1顆炸彈命中該艦四號炮塔。美國人的損管工作極其出色,「伯明翰」號艦炮仍在反擊,還維持30節的航速。日軍取得的戰績,僅此而已,付出的代價是2架轟炸機和3架陸攻機未能返航。

返航日軍飛行員報告說:「擊沉敵戰列艦2艘,巡洋艦和驅逐艦各1艘,另有1艘戰列艦燃起大火。」聽說漏網的還有一條大魚,草鹿於21時20分派出4架攜帶魚雷的陸攻機和7架魚雷機(5架攜雷,2架掛彈)前往補槍。4架陸攻機在指定海域沒有發現任何目標,遂對莫諾島附近的7艘美軍運輸船和3艘巡洋艦發起攻擊,毫無結果,2架陸攻機未能返航。5架攜雷的魚雷機則直接返航,掛彈的2架魚雷機直接將炸彈投在了托羅基納灘頭,沒取得任何戰果,還被美軍高射炮打下1架。

11月10日,在海軍進行曲的樂曲聲中,東京大本營再次發布了「第二次布干維爾海空戰捷報」:「我帝國海軍航空部隊於11月8日、9日對布干維爾以南海域敵運輸船隊和護航艦隊發起猛攻,獲得了自珍珠港以來的最大戰果:總計擊沉敵戰列艦3艘、巡洋艦2艘、驅逐艦3艘和運輸船4艘,我方自爆和未返航飛機15架。」

海軍「捷報頻傳」,讓今村興奮不已。欣慰之餘,今村奮筆疾書,給百武發去了激勵電報:「值此海軍航空兵大捷之際,期待貴軍抓住戰機,一舉破敵!」後來得知海軍戰報全是虛假的,這位陸大首席怒不可遏。他特意告訴到所羅門前線視察的參謀本部情報參謀堀榮三:「除了說謊,海軍什麼都不會,以後千萬不能聽海軍的。」

就在謝爾曼艦隊成功襲擊栗田艦隊的同一天,奉尼米茲上將之命前來增援的第五十八特混艦隊第三大隊抵達聖埃斯皮里圖。艾爾弗雷德·蒙哥馬利少將麾下有重型航母「埃塞克斯」號、「邦克山」號和輕型航母「獨立」號,共有艦載機235架。為其護航的是杜博斯少將的3艘輕巡洋艦和9艘驅逐艦。

哈爾西的自信心瞬間爆棚。他計劃將5艘航母合兵一處,對拉包爾發起一次更大規模的攻勢。但蒙哥馬利艦隊剛一抵達,杜博斯少將就奉命率「聖達菲」號、「莫比爾」號、「伯明翰」號和4艘驅逐艦為托羅基納登陸梯隊護航——他們因此促成了日軍的「第二次大捷」。因航母缺乏足夠的護航艦隻,哈爾西的想法只能暫時擱置。

11月10日,杜博斯少將率隊返回,哈爾西立即下達了作戰命令。他希望五個飛行大隊「把拉包爾(Rabaul)改寫成『臘博爾』(rubble)」——rubble就是一堆碎磚爛瓦的意思。

11日一大早,謝爾曼和蒙哥馬利兩支編隊分別駛抵拉包爾以東410公里和東南300公裏海域。謝爾曼派出的機群在攻擊途中遭遇惡劣天氣返航。蒙哥馬利的運氣不錯,8時30分,由84架「地獄貓」、69架「無畏式」和37架「復仇者」組成的攻擊機群從3艘航母上依次升空,朝拉包爾軍港猛撲過去。

這次日軍有了防備,美軍攻擊並未達成突然性。在凄厲的警報聲中,小澤第一航空戰隊39架零戰——「翔鶴」號15架、「瑞鶴」號12架、「瑞鳳」號12架。草鹿基地航空部隊68架零戰匆忙升空,與美軍84架「地獄貓」展開混戰。美軍攻擊機群藉機突入港口上空,對泊港的第二驅逐艦戰隊實施狂轟濫炸。令美軍飛行員失望的是,日軍大部分重型艦艇逃之夭夭,少數艦船在「摩耶」號重巡洋艦,「阿賀野」號、「能代」號、「夕張」號輕巡洋艦帶領下已駛入港外開闊水域,做好了防空準備。

此時天空突降暴雨,給美軍的攻擊帶來了更大難度。「能代」號避開了美軍的魚雷,但艦橋煙囪被機槍彈打出了幾個窟窿,消磁電纜也被打斷。「涼波」號中雷起火,火勢引爆了發射管中的魚雷,這艘驅逐艦於9時22分沉入大海。「長波」號被1顆近失彈炸傷,隨後1顆炸彈命中艦橋後方甲板,它不得不被拖船拖回港內。「阿賀野」號艦尾中雷,舵機失靈。「夕張」號、「浦風」號、「若月」號、「長波」號受輕傷,另有多艘運輸船和貨船遭到重創。空戰中雙方各損失戰機11架。

美國人竟敢再次殺上門來,是可忍孰不可忍!草鹿、小澤肺都要氣炸了。11時15分美軍機群絕塵而去,小澤立即下令「翔鶴」號和「瑞鶴」號飛行隊各派1架偵察機進行追蹤。12時22分,「瑞鶴」號偵察機在被擊落前發回了絕命電報:「發現敵航空母艦3艘、巡洋艦4艘、驅逐艦8艘,方位莫諾島300度,距離120海里,航向230度,航速23節。」日機發現的正是蒙哥馬利的第三大隊。

隨著小澤一聲令下,13時整,由65架零戰、24架俯衝轟炸機和14架魚雷機組成的日軍攻擊機群拔地而起,直奔美軍航母所在海域。此時蒙哥馬利正在籌劃第二波攻擊。美艦雷達發現有大批日機快速迫近,剛剛完成加油補彈的36架「地獄貓」立即起飛,在距編隊75公里處實施攔截。美軍航母編隊並未像以前那樣主動散開組成三個環形陣,而是3艘航母在半徑2000米距離成「品」字形配置,2艘輕巡洋艦和9艘驅逐艦在4000米圓邊上嚴陣以待,一眾高炮齊刷刷指向了日機來襲的方向。

13時54分,日機突破攔截飛臨航母上空,美艦防空炮猛烈開火。在持續46分鐘的空戰中,僅美軍3艘航母就打出了127毫米炮彈749發、40毫米炮彈8443發、20毫米炮彈33552發。因為美軍使用了先進的近炸引信炸彈,日軍攻擊遭遇重大損失。19架轟炸機、14架魚雷機和2架零戰墜海,投下的炸彈和魚雷無一命中。空戰中美軍損失戰鬥機11架。考慮到該地區日軍航空兵力依然雄厚,隨時具備發起第二波攻擊的能力,臨時友情客串的蒙哥馬利不願出現任何閃失,果斷下令取消第二次空襲,回收戰鬥機后全速返航。

近炸引信屬於美軍的秘密武器。因害怕未爆炸彈落到日軍手裡,美軍甚至禁止在陸上使用這種炸彈。瓜島戰役末期,美軍只是小規模使用,未能引起日軍關注,情有可原。但是本次,日軍戰機的高損失率依然未能引起充分重視,就不能怪美國人了。這也間接促成了後來「獵火雞之役」日軍的悲劇。

返航日軍飛行員報告說,「美軍航母、巡洋艦、驅逐艦各1艘被擊沉,另1艘航母、3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起火。」草鹿聞訊,欣喜若狂,決定乘勝追擊擴大戰果。天黑之後,草鹿接連派出四批共23架飛機發起夜間追擊。因美軍艦隊已經撤走,加之天氣狀況不佳,僅第一批5架日機發現了梅里爾的巡洋艦編隊,發起的攻擊毫無收穫。但返航飛行員彙報說:「重創敵戰列艦和巡洋艦各1艘。」

捷報迅速傳回東京,大本營海軍部激動萬分。11月13日,東京再次發布「第三次布干維爾海空戰大捷」:「敵2艘航空母艦小破,1艘戰列艦中破,擊沉敵巡洋艦1艘,5艘巡洋艦和驅逐艦起火,我海軍航空部隊30架飛機未能返航。」

表面上看「捷報頻傳」,實際上,作為聯合艦隊核心攻擊力量的第一航空戰隊已經被打成了植物人,至少也是半身不遂。在11月2日至11日的「呂號作戰」中,小澤所部173架艦載機共損失121架,戰損率高達70%。其中零式戰鬥機損失43架,戰損率52%;俯衝轟炸機損失38架,戰損率84%;魚雷機損失34架,戰損率85%;6架偵察機全部墜海。參戰363名機組成員亡181人,傷亡率幾乎達到一半。其中骨幹飛行員損傷殆盡:7名飛行隊長亡4人,11名飛行分隊長亡6人。繼村田重治、高橋赫一等一批佐級王牌飛行員瞑目於大海之後,納富健次郎、佐藤正夫、宮尾暎、松橋喜久雄、檮原正幸、齋藤舜二、清宮鋼、長野陽一、荒木茂等為數不多的「尉級老鳥」魂歸西天。和山本臨死前發起的「伊號作戰」類似,古賀不聽小澤規勸執意發起的「呂號作戰」同樣慘淡收場。

古賀畢竟並非山本那樣的賭徒,就在「第三次布干維爾海空大捷」第二天,11月12日,古賀黯然下達了聯合艦隊第799號電令:終止「呂號作戰」,第一航空戰隊撤回特魯克繼續「重建」。小澤只好帶著剩餘的39架零戰、7架俯衝轟炸機、6架魚雷機和182名機組成員打道回府。一切又要從頭開始了。

對日軍飛行員謊報的戰果,連當時遠在新加坡訓練的第二航空戰隊航空參謀奧宮正武都表示懷疑。他在回憶錄中寫道:「聽到友軍英勇奮戰取得輝煌戰績的消息當然高興,但我看了紛至沓來的戰報之後,總覺得有點兒想不通。從所使用的攻擊機數量來看,戰果似乎大得過分。以前在珍珠港、珊瑚海、中途島和南太平洋海戰中,當時飛行員的技術確實比當今小澤部隊高超,零式戰鬥機還具有壓倒性優勢。即使在那種情況下,要想壓制1艘航母也需要幾十架飛機。在本次空戰中,敵戰鬥機威力進一步增強,對空火力和防禦兵器也有明顯進步。如果考慮到這些情況,儘管使用了艦底起爆式魚雷,報道的分數仍未免顯得太高。」

對古賀將寶貴的艦載機拉上陸地參加消耗戰,奧宮同樣持反對態度:「要說災難,應該說是我們自己埋下了災難的種子。機動部隊飛行隊是在航母上使用的,為此好不容易進行了專業訓練。可是訓練水平稍有提高,就被投入基地空戰中去。儘管可以找出充分理由,但面臨危機,對這種權宜之計,聯合艦隊司令部不知是如何看待的。」

東京還有一個人不太相信上述戰果。當軍令部總長永野進宮彙報「第一次布干維爾海空大捷」的消息並向天皇列舉詳細戰果時,裕仁並未表示出多少喜悅。一向如老僧入定的裕仁忽然睜開了眼,語調依然平淡:「算上這次,這個『薩拉托加』號好像已經被你們擊沉6次了吧?它怎麼就那麼能漂啊?」一句話問得永野滿頭大汗,無言以對,只好躬身悻悻而退。

為填補第一航空戰隊撤離留下的空缺,古賀下令從馬紹爾群島等地調來陸基航空兵進行補充。由於之前熟練的飛行員大多戰死,新調來的幾乎全是初出茅廬的「菜鳥」,導致日軍東南方面航空戰力每況愈下。

就在小澤第一航空戰隊倉皇撤走的11月12日傍晚,拉包爾再次接到了偵察機發回的報告,「莫諾島西北海域發現敵2艘航空母艦、4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那正是美軍第四登陸梯隊。日軍飛行員眼力實在太差,再次將從未見過的美軍坦克登陸艦誤看成航母,將由老式驅逐艦改裝的快速運輸艦誤認作巡洋艦和驅逐艦。這次草鹿多了個心眼,增派2架一式陸攻機前往核實。這2架飛機意外發現了為登陸編隊護航的梅里爾艦隊。

13日清晨,日軍出動12架一式陸攻機攜帶魚雷前往攻擊。其中7架未能找到目標直接返航,其餘5架對梅里爾艦隊投下了魚雷。「丹佛」號輪機艙被1條魚雷命中,劇烈爆炸導致輕巡洋艦側傾超過12度,水兵亡20人、傷11人,很快失去機動能力。經損管隊員堵漏搶修,該艦勉強恢復平衡,航速恢復到4.5節。梅里爾派2艘驅逐艦護送其南返。天亮后,拖輪前來拖帶,蒙達機場同時派出戰鬥機進行掩護,「丹佛」號被順利拖回佛羅里達普維斯灣。趁此機會,美軍第四登陸梯隊於14日抵達托羅基納,順利卸載后安全返航。至此,威爾金森少將已將33861名官兵和23137噸物資送上了登陸場。

返航日軍飛行員彙報說,「擊沉美軍巡洋艦2艘、驅逐艦1艘,擊傷航空母艦和戰列艦各1艘」。東京據此發表戰報,取得「第四次布干維爾海空大捷」。這草鹿似乎一會兒清醒,一會兒迷糊:以現有飛行員的技術水平,射出5條魚雷,能全部命中?

16日晚,從布卡起飛的1架日軍水上飛機再次發現了一支美軍艦隊,其中包含「航母多艘」。日軍發現的正是由坦克登陸艦和快速運輸艦各8艘組成的美軍第五登陸梯隊,飛行員再次將坦克登陸艦誤報為航母。草鹿聞訊,大喜過望,立即出動3個波次共16架一式陸攻機攜帶魚雷前往攻擊。美軍運輸艦「麥基恩」號被1條魚雷命中,爆炸引發的大火波及彈藥艙和深水炸彈,一系列殉爆將該艦徹底炸沉。美軍3艘驅逐艦冒著日機的攻擊靠上前去,成功救起了大部分落水人員,但仍有逾50名陸戰隊員陣亡。返航日軍飛行員上報說:「擊沉敵航空母艦3艘、巡洋艦3艘及未辨明身份大型艦船1艘。」東京再次高調宣稱,東南前線取得了「第五次布干維爾海空大捷」。

11月上旬,日軍陸海軍雙雙鎩羽。陸軍第六師團第一次反擊和第二決死隊的反登陸作戰慘淡收場,海軍栗田第二艦隊和小澤第三艦隊的出擊非但未取得多大效果,反而遭受重大損失,栗田麾下的水面艦艇甚至連出手的機會都沒撈到。不過,海軍航空部隊的多次「捷報」和今村的激勵電報,還是讓百武和神田信心百倍。11月10日,第八方面軍特使原四郎乘水上偵察機蒞臨布干維爾島,向第十七軍出示了聯合艦隊司令部及東南艦隊破譯的美軍情報:敵人在托羅基納的登陸並非佯攻,而是針對布干維爾島的主攻勢。

百武這才知道,之前的判斷全都錯了。由此看來,僅以第二十三聯隊兩個大隊發起反攻是遠遠不夠的,人家濱之上聯隊長受傷跑到醫院治療也情有可原。百武迅速調整部署,重新制訂了下一步的作戰計劃:從南部肖特蘭和北部布卡撤回部分防禦力量,從舒瓦瑟爾島撤回第二十三步兵聯隊第二大隊,同時輔以重炮部隊,準備於11月22日集結8000餘名兵力向托羅基納灘頭髮起第二輪總攻。

與百武和神田的盲目樂觀不同,此時的今村保持了相當的矜持。他認為從內陸到托羅基納沒有道路,展開如此大的兵力,補給肯定無法跟上。11月14日,冷靜的今村下令第十七軍推遲進攻,同時致電東京參謀本部:濱之上支隊第一次攻擊失敗,錯失了反攻灘頭的最佳機會,在美軍兵力不斷增強、防線逐漸穩固的情況下,貿然發起第二次攻擊絕非上策,當務之急,是向一線集結兵力並儲備補給,同時修築通往灘頭的道路,待上述條件完備后再發起攻勢。今村特意派出方面軍參謀長加藤鑰平登上布干維爾島,指導第十七軍進行準備。

今村尚屬理智的做法引起了東京的強烈不滿。11月16日,參謀本部作戰課課長服部卓四郎親赴拉包爾——他已於10月卸任東條秘書,回參謀本部重操舊業——試圖說服今村大將改變主意。陸大首席的今村早在1931年就出任過作戰課課長,那時服部剛從陸大畢業不到1年。對這位後輩小子的勸說,今村根本不予理睬。

眼看無法說服今村,服部急電參謀本部作戰部部長綾部橘樹,請他以總長杉山元和次長秦彥三郎的名義來壓服今村:「按照美軍的一貫做法,每佔領一地,必先整頓機場,這一過程約需2個月。目前第十七軍中止進攻的做法不妥,第八方面軍務必將第二次攻擊時間定在12月上旬。目前他們的作戰方針混沌不清,務請總長、次長速速來電指導。」

考慮到今村在陸軍中的極高聲望,由新次長秦彥三郎中將——原次長田邊勝武中將已於1943年4月遠赴爪哇出任第二十五軍司令官——出面怕是不行。11月20日,杉山親自向今村拍發了絕密電報:「考慮今後作戰,大本營認為貴方面軍應該積極展開攻勢作戰,將敵抑制約束在托羅基納附近,防止航空基地化,一切作戰指導務以有利於全局為出發點。」但今村乃何許人也,一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將東京所有指示全部壓下,依然命令百武暫緩進攻,積極籌備。

百武於是調整部署,以第十七師團第五十三步兵聯隊和第八十一聯隊各兩個步兵大隊、輔以獨立山炮第十聯隊一個大隊及第十七工兵聯隊第三中隊組成支隊,負責布卡地區防務。因支隊長是第十七師團步兵指揮官木島袈裟雄少將,因此也稱作木島支隊。同時在島南以第六師團為主力籌備總攻擊,以該師團步兵指揮官岩佐俊少將率一部兵力據守托羅基納外圍,防止美軍擴大陣地。12月13日百武致電今村,由於無法在短時間內籌集可供1000人使用1個月的彈藥糧秣,建議第二次總攻在1943年2月發起。本來就戰意不足的今村欣然予以批准。這就意味著日軍已經放棄了1943年與島上美軍決戰的企圖。

日軍在積極籌備進攻,島上美軍同樣不會躺在灘頭睡大覺。陸戰三師穩固托羅基納灘頭陣地之後,從11月8日開始,美軍後續部隊第三十七步兵師開始逐次登陸。當天第一四八步兵團登島與陸戰三團換防,負責鎮守防區左翼,陸戰三團退而充當預備隊。9日,羅伊·蓋格少將抵達托羅基納,從范德格里夫特手中接過了戰場指揮權。老范終於可以安心回華盛頓當他的海軍陸戰隊總司令去了。與此同時,威爾金森少將也將戰役指揮權全部轉交蓋格,自己專註於兵力和物資的轉運作業。蓋格將直接對戰區司令官哈爾西上將負責。

11月13日,美軍第一二九步兵團登陸,6天後第一四五團也上島了。從11日到17日,陸戰第二十一團分批登上托羅基納。從10日開始,蓋格將防區分成兩部分,左翼由第三十七步兵師負責,右翼歸陸戰三師節制。蓋格規定,兩個師目前任務是向外圍推進1300~1800米,以進一步擴大防區。其間,雙方小摩擦不斷,但並未發生大規模戰鬥。

日軍仍然不願示弱,繼續向布干維爾島及周邊地區增兵。因屢次遭到美軍空襲,布卡機場基本陷入癱瘓,部分飛行員和大量空勤人員無事可干。經今村和草鹿商議,決定派出陸軍士兵將他們換回。11月21日下午,鮫島下令山代勝守大佐率「天霧」號、「夕霧」號、「卯月」號3艘驅逐艦組成運輸隊,以「大波」號、「卷波」號2艘驅逐艦組成警戒隊,由香川清登大佐統一指揮執行輸送任務,負責將875名陸軍士兵和34噸物資送往布卡,同時接回417名海軍和238名陸軍人員。本次任務順利完成。11月24日下午,香川編隊再次奉命向布卡運送920名陸軍、32噸物資和15條軍犬。這次香川沒了3天前的好運氣,艦隊出航不久就被美軍1架偵察機發現。

日軍艦隊再次出動的消息傳到努美阿,哈爾西立即命令法羅中校率9艘魚雷艇前往布卡水道巡邏,同時命令伯克上校率第二十三驅逐艦中隊火速出海攔截。伯克剛剛在10月23日接手中隊的指揮權,手下有8艘最新銳的「弗萊徹級」驅逐艦。但由於近期活動頻繁,其中只有5艘具備出航條件。

之前第二十三中隊的水兵曾自嘲說,他們就像海狸那樣忙碌。牢騷話引發了「克拉克斯頓」號魚雷兵詹姆斯·波勒的創作靈感。他從當時流行的卡通畫《紅賴德》的角色中,挑選了一名綽號「小海狸」的印第安戰士,在魚雷發射管旁繪製了一幅卡通畫。畫面上,「小海狸」手持弓箭瞄向日本首相東條英機。伯克非常欣賞水兵的即興之作,決定去掉東條形象,將「小海狸」作為中隊的隊徽。這樣,第二十三中隊就有了「小海狸」的綽號。

收到哈爾西發來的出擊電令時,伯克艦隊正在庫拉灣加油,距戰場足足有300公里。作戰參謀瑟伯上校——他和伯克是多年老友——經測算指出,伯克要以31節速度航行才能及時抵達指定海域。考慮到該中隊編隊最高航速僅30節,哈爾西再次致電伯克:「31節,伯克!你應橫穿位於布卡島以西30海里的布卡—拉包爾撤離線。如25日3時之前未接觸敵軍,向南航行至相同地點補充燃油。如接觸敵軍,你知道該怎麼做。」

伯克深知速度是攔截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15時30分,伯克坐鎮「查爾斯·奧斯本」號,率「克拉克斯頓」號、「戴森」號、「康沃斯」號、「斯彭斯」號快速向指定海域出擊。因「斯彭斯」號輪機出現故障只能跑出30節,輪機兵費了老鼻子勁兒才又榨出來1節航速。航行途中的伯克向哈爾西報告:「正以31節航速前進。」上次穆斯布魯格利用自己設計的戰術露了大臉,現在伯克終於可以親自試驗自己的新戰術了。伯克堅信幾位艦長應當完全知曉自己的戰術意圖,於是再次下達命令:「各艦無須得到指揮官指令,接敵後自行發起攻擊。」

25日凌晨0時許,日軍警戒隊2艘驅逐艦與美軍3艘魚雷艇迎頭相遇。美軍魚雷艇錯將來者判斷為前來攔截的伯克艦隊,主動避讓。但日艦在身後緊追不捨,並以127毫米主炮進行炮擊。即便如此,法羅中校依然認為是友艦發生了誤會。除了「PT-318」號艇射出1條魚雷,其餘各艇紛紛高速駛入附近的雨區躲避。日軍運輸隊得以直接前往錨地,完成人員和物資卸載后,接上600名海軍人員,掉頭返航。駛出布卡錨地后,日軍警戒隊在前開道,運輸隊緊隨其後,一起向拉包爾返航。

此時,美軍艦隊已經駛抵新愛爾蘭島南端聖喬治角和布卡島之間的水域,伯克下令減速至23節,以避免出現過大尾流被日軍偵察機發現。他親率3艘艦向北航行,奧斯汀中校率2艘艦跟在其左舷後方5000米處。11月25日是西方的感恩節。凌晨1時41分,「戴森」號的SG搜索雷達率先發現了東北方向20000米外向西航行的日軍艦隊,處於美軍右舷的警戒隊稍稍領先於運輸隊。

對陣雙方都有5艘驅逐艦,表面上看旗鼓相當,但美艦擁有夜戰的王牌裝備——雷達。當晚無月,日軍肉眼觀察的效果大打折扣,而美軍的雷達絲毫不受影響。日軍3艘艦上滿載撤出的海軍人員,攻擊性和機動性大受影響。美軍已經知道附近海域有敵艦存在,日軍對前來攔截的敵人卻一無所知。後來伯克回憶起當晚的天氣:「天氣晴朗波浪高,烏雲密布不見月,十分適合悄然發起魚雷攻擊。」伯克還有一個有利條件,在太平洋艦隊潛艇部隊司令官洛克伍德少將的努力下,美軍魚雷遇敵不炸的重大缺陷已經得到了極大改善。

1時45分,伯克率隊轉向東行,以縮短與日軍警戒隊的距離。奧斯汀緊隨其後並轉向伯克右舷,以便及時提供支援。1時56分,伯克下令3艦在距敵5500米距離發射魚雷,15條魚雷呈扇形射向日軍艦隊。隨後,伯克下令轉向90度向南航行,將艦尾對準對方以縮小日軍反擊時的受彈面積,同時逐漸加速至30節。奧斯汀的2艘艦也進行了類似機動。

2時整,日艦「大波」號的瞭望哨終於發現了前方高速機動的美軍艦隊,但顯然已經太晚了。3分鐘后,1條魚雷在「卷波」號的艦體中部轟然炸響,鍋爐艙被毀,導致海水洶湧灌入。很快,「卷波」號傾斜超過20度,動力全失,陷入癱瘓。經驗豐富的「大波」號艦長吉川潔中佐判斷友艦遭到敵潛艇攻擊,立即下令實施反潛作戰,同時將「大波」號機動至「卷波」號受攻一側實施警戒,準備隨時展開營救。就在此時,美軍第二波魚雷在暗夜掩護下悄然而至。

2時12分,2條魚雷準確命中「大波」號的艦首和艦體中部。伴隨著兩聲驚天動地的巨響,「大波」號彈藥庫和燃油艙被先後引爆,劇烈爆炸及騰起上百米的耀眼火球宣告了「大波」號的悲慘命運,該艦很快斷成兩截,沉入大海。包括香川、吉川在內的230名艦員無一倖存。被譽為「不滅之驅逐艦艦長」的吉川就這樣迎來了覆滅之日。能死在同為絕頂高手的伯克手裡,吉川想必也不會覺得窩囊了。

早在魚雷命中敵艦之前,伯克分隊已漸漸追近了東北偏東12000米外的日軍運輸隊。他命令艦隊轉向北方,同時電令奧斯汀以火炮擊沉「卷波」號后迅速前來會合。奧斯汀的2艘艦用了45分鐘,還是沒能將「卷波」號擊沉。「康沃斯」號再次射出5條魚雷,才將「卷波」號終結,艦上僅28名水兵倖存。「卷波」號尋隙射出的1條魚雷同樣命中「康沃斯」號,所幸是條啞雷,未能炸響。當天晚上的運氣似乎全在美國人一方。

前方發生的劇烈爆炸使日軍運輸隊意識到了迫在眉睫的危險,山代立刻帶隊高速向正北逃竄。日軍的3艘艦上擠滿了非戰鬥人員,大大影響了戰鬥力和機動性。此時,日軍艦隊呈單縱隊,「天霧」號領頭,「夕霧」號和「卯月」號各落後1000米左右。在他們身後11000米外,伯克率3艘驅逐艦正以33節航速窮追不捨。眼見追兵不斷逼近,日軍驅逐艦以美艦炮口閃光為瞄準點,射出了9條魚雷,「暗夜殺手」呈扇面向美軍艦隊猛撲過來。

萬幸的是,此時伯克展現出驚人的預判力。憑藉對日軍戰術的潛心研究,伯克準確推算出對方發起魚雷反擊的大致時間。就在日軍魚雷逐漸迫近之時,伯克下令艦隊從原先15度航向轉至60度航向,持續航行1分鐘后再轉回原來航向。美軍3艘驅逐艦剛剛完成轉向,2時13分,日軍3條魚雷在「查爾斯·奧斯本」號尾流中炸響。如果不是伯克的英明決斷,當晚戰鬥勝負難斷!之前安斯沃斯少將在科隆班加拉海戰後半段的追擊中,正是少了這樣一個動作。

伯克在戰後回憶說:「我們編隊剛剛完成轉向,後方就響起了3聲巨響。爆炸竟然如此之近,我們軍艦晃動不已。我不禁朝外望去,看看是否會有損失。當時我的預感是魚雷至少打中了我們編隊中的1艘船。」

躲過日軍的「暗箭」之後,伯克掉過頭來繼續追擊。2時22分,逐漸追近的美艦開始用前主炮進行射擊,並搖擺船體以便後主炮也能夠開火。日軍隨即開炮還擊,幾顆近失彈激起的水柱浸濕了「克拉克斯頓」號艦橋。此時,美軍艦隊陣形不利,日軍只需掉轉90度便可搶佔有利的「T」字形陣位。但此時山代的精神已經瀕臨崩潰,竟然下令解散編隊,各自逃命。日軍艦隊一分為三,各自間距45度方向快速逃逸。「天霧」號選擇了西北,「夕霧」號則朝向正北,「卯月」號朝東北偏北方向狂奔。

在美軍的雷達屏幕上,「夕霧」號的信號回波最為明顯,伯克於是集中兵力朝「夕霧」號追了過去。美軍驅逐艦不斷炮擊,接連中彈的「夕霧」號航速大減。到2時56分,美軍已追近至8000米。3時05分,一發炮彈擊中「夕霧」號輪機艙,該艦在兩分鐘內動力全失。絕望中的「夕霧」號只好將所有魚雷悉數射出,並用全部火炮拚命反擊。但是3時28分,它還是被美軍擊沉於聖喬治角以北約110公里處。艦上178名水兵被隨後趕來的日軍潛艇救起。

4時30分,日艦「天霧」號與「卯月」號會合后,高速脫離戰場。當天上午,日軍潛艇「伊-177」號、「伊-181」號奉命趕到作戰海域救援倖存者,先後救起了279名艦員。「卷波」號的28名水兵利用救生艇於29日漂泊到拉包爾以南獲救。

將「卷波」號擊沉之後,奧斯汀率隊在3時45分與伯克會合,然後繼續向西北方向追擊日艦,未果。此時美軍艦隊距拉包爾只有110公里,且各艦彈藥和燃油均告不足。擔心天亮后遭到日機空襲,伯克於4時04分下令掉頭返航。預想中的日軍空襲始終沒有到來。

清晨,6時43分,天空出現了前來接應的P-38戰鬥機群。「對疲憊不堪的水兵來說,再沒有什麼比看到『閃電』上的白星星更讓人欣慰的了。」伯克說。

本次戰鬥美國人稱為「聖喬治角海戰」,日軍則稱為「布卡夜戰」。雖然返航之後的山代聲稱「擊沉敵大型驅逐艦1艘、魚雷艇2艘,擊傷魚雷艇1艘」,但真實情況是美軍以漂亮的3∶0取得完勝。伯克的唯一損失僅是「查爾斯·奧斯本」號開炮時,二號炮塔產生的氣浪將一號炮塔護板頂蓋掀掉而已,人員無一傷亡。本次海戰被美國海軍軍事學院院長派伊上將形容為「一次近乎完美的水面作戰」,至今仍被認為是一次教科書式的驅逐艦作戰戰例。由於在戰鬥中表現出色,第二十三驅逐艦中隊獲得「總統單位嘉獎」,伯克也被授予海軍十字勳章。此後,「31節伯克」的美名廣為傳誦,成為美國海軍「速度、力量和戰無不勝」的代名詞。1944年3月,伯克受命出任第五十八特混艦隊米切爾中將的參謀長,一直到戰爭結束。

戰後,1953年,伯克跳過比他資深的50多位將官,被總統艾森豪威爾直接從少將晉陞上將,並於1955年8月出任美國海軍最高軍職作戰部部長。在任期間,伯克積極推動海軍在導彈和核動力領域的發展,因此被譽為「美國現代海軍之父」。在1961年7月25日美國海軍軍事學院為他舉行的典禮上,史無前例連任三屆作戰部部長的伯克,正式退休。第二天,肯尼迪總統在白宮授予他優秀服務勳章。

伯克始終對驅逐艦情有獨鍾。他在1962年出版的《驅逐艦六十年》一書中寫道:「一直以來,驅逐艦官兵都是一個充滿自豪感的團體。他們以自己的出色表現和能力贏得了同僚的尊敬。對他們來說,沒有什麼任務是不可以完成的。」1989年9月,美國新一代驅逐艦下水,首艦被命名為「阿利·伯克」號。1996年1月1日,伯克在馬里蘭州比斯塔國家海軍醫院病逝,享年94歲。遵照本人遺願,他的遺體被安葬在美國海軍軍官學校公墓。

此外,1992年1月,美國海軍將1艘「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命名為「聖喬治角」號,以紀念本次海戰的勝利。

聖喬治角海戰成就了一代名將伯克,同時終結了被稱為「所羅門噩夢」的吉川潔的光環。吉川陣亡,在日本海軍中引起極大震動,古賀特意通告全軍,追晉吉川兩級軍銜為海軍少將。香川同時被追晉海軍少將。此役標誌著從瓜島起航的「東京快車」終於駛抵終點。此後7個月時間裡,我們暫時看不到雙方水面艦艇的精彩對決了。

12月3日下午,日軍一架偵察機再次發現了一支大型編隊——由坦克登陸艦8艘、登陸艇5艘和驅逐艦6艘組成的美軍第九登陸梯隊。黃昏時分,草鹿出動一式陸攻機、俯衝轟炸機各18架前往攻擊,在美軍戰鬥機和高炮的雙重阻擊下,無功而返。返航日軍飛行員報告說:「擊沉敵航空母艦3艘,戰列艦和巡洋艦各1艘,擊傷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各1艘。」伴隨著軍艦進行曲,東京再次高調發布了「第六次布干維爾海空大捷」的戰報。

從11月9日開始,美國海軍工兵團已經開始在托羅基納角東南的種植園修建一條平行於海岸的戰鬥機跑道。因現場地質條件太差,一直到12月10日,海軍陸戰隊第二一六中隊17架「海盜」、6架「無畏式」和1架運輸機才正式進駐。月底之前,相繼有「復仇者」、P-39、P-38等機型進駐機場。與此同時,所羅門航空隊下屬各部紛紛北移。12月20日,陸軍第三三九戰鬥機中隊、第三四七戰鬥機大隊本部從新喀里多尼亞前出至莫諾島特斯林機場。陸軍第六十九轟炸機中隊的兩個B-24小隊從新喀里多尼亞移駐魯塞爾群島。12月23日,三個陸軍B-24轟炸機中隊進駐蒙達。至此,美軍發起布干維爾島作戰的所有目標均已達成。

從11月中旬開始,美軍不斷加大空襲力度,嚴重阻礙了日軍向托羅基納的修路進度。與此同時,兩個美軍師不斷向外擴大防禦圈。到12月25日,托羅基納防線正面寬度擴充至20公里,建起了前沿、主、預備三道防線,美軍在托羅基納牢牢站穩了腳跟。

哈爾西並未有佔領全島的打算,他的目光已盯上了西北方向日軍重兵把守的卡維恩。根據計劃,哈爾西原擬用美國師和第四十師執行攻打卡維恩的任務,現在他臨時改變了主意,決定以陸戰三師和第四十步兵師完成這項任務,同時由第十四軍司令官格里斯伍德接替蓋格擔任托羅基納美軍總指揮。12月15日,格里斯伍德登上托羅基納。繼在新喬治亞島力挽狂瀾之後,格里斯伍德準備在布干維爾島與日軍大打出手。

12月25日,美國師先頭部隊第一六四團登島,接過了陸戰三團的防務。後者成為陸戰三師撤出布干維爾島的第一支部隊。12月28日16時,美國師師長約翰·霍奇斯少將從特內奇少將手中接過了右翼陣地的指揮權,同時第一八二步兵團和陸戰第二十一團換防。1944年2月9日,第一三二步兵團登島。2月14日,美國師四個野戰炮營換下了陸戰十二團。除陸戰隊第三守備營和幾個戰鬥機中隊,海軍陸戰隊主力全部撤出,受命奔赴新的戰場。

對在布干維爾島的作戰經歷,陸戰三師師長特內奇少將在作戰報告中寫道:「我師經歷的這次戰鬥可謂是我國歷史上作戰、補給和傷員運送最艱苦,甚至可以稱為最大膽而冒險的一次登陸戰。」從之前的作戰進程可以看出,特內奇的話明顯帶有自誇成分——當初陸戰一師在瓜島的境遇遠比他們險惡。

在敘述更具決定性意義的中太平洋作戰之後,我們肯定沒有工夫再來描述布干維爾島上無關大局的乏味戰鬥了,現在我們跨越時間限制做一個徹底了斷。格里斯伍德登島后的兩個月里,雙方並未發生大規模戰鬥。除了修路和鞏固防線,悠閑的美國人甚至開始了屯墾作業,利用島上充足的陽光和降水開闢農園,種植新鮮蔬菜來改善官兵伙食。據記載,蔬菜產量很高,但番茄和玉米產量不佳。格里斯伍德還向部隊分發了書籍,定期播放電影,搞體育比賽。美國大兵偶爾還能弄點兒啤酒和軟飲料喝喝,小日子過得很滋潤,彷彿一下子回到了和平年代。

但是,他們對面的日本人絕對不會答應。1944年1月初,百武已經制訂出第二次總攻的作戰計劃。1月21日,今村冒險飛往島上視察日軍準備情況,並現場向第十七軍和第六師團下達了作戰命令,第二次總攻於3月8日發起。

壞消息接踵而來。2月15日,哈爾西南太平洋部隊在拉包爾以東210公里處的格林群島登陸,經4天激戰,全殲守軍,一舉切斷了拉包爾通往布干維爾島的海上補給線。17日、18日,美軍中太平洋快速航母艦隊強行突襲特魯克環礁,損失慘重的日軍基地航空部隊倉皇撤走,盟軍完全取得了南太平洋戰區的制空權。這意味著第十七軍即將發起的進攻將得不到任何空中掩護。格林群島失守,拉包爾、特魯克基地相繼失去功能,預示著布干維爾島在日軍眼中已成為孤懸後方的一塊死地。

雖然馬紹爾群島隨後失陷將導致布干維爾島的日軍完全失去牽制意義,百武和神田仍欲置之死地而後生,破釜沉舟,背水一戰。3月上旬,第十七軍總算完成了15000名進攻兵力的集結,籌備了可供1個月作戰的糧秣210噸、彈藥170噸及其他軍需品600噸。百武親臨進攻一線,對疲憊不堪的部下進行了戰前動員:「我們在把敵人打得焦頭爛額、俯首求饒之前,是絕不能休息的。」他要求部下以「鮮紅的血為第六師團的徽章增輝」。但後來事實證明那些血主要是他們自己的。

在托羅基納,格里斯伍德麾下美國師和第三十七步兵師共有27000名作戰兵員,加上配屬海軍、空軍及龐大的陸軍勤務部隊,總人數達62000人。他們糧彈充足,處於以逸待勞的防守地位。握有制空權的美軍對日軍的兵力集結早有察覺,3月1日,格里斯伍德下令全軍進入一級戰備狀態,準備隨時迎擊日軍的進攻——電影不放,球也暫時不讓踢了。

3月8日,日軍對美軍托羅基納環形防線的第二次總攻終於打響,在美軍地面炮火和空中轟炸的聯合絞殺下,日軍損失慘重。僅9日一天,美軍炮兵部隊就打出了超過4萬發炮彈。到10日,付出重大傷亡的日軍連一個戰術目標都未得到。19日夜,百武向今村彙報了部隊的傷亡情況:第六師團三大主力第十三、第二十三、第四十五步兵聯隊戰鬥發起時有兵員7948人,目前已亡1238人、傷1787人;第十七師團第五十三步兵聯隊第三大隊還剩下不到200人,第八十一步兵聯隊第二大隊情況稍好,還有350人。日軍總攻擊全線受挫。

進攻失敗且傷亡慘重,讓百武和神田惱羞成怒,尤其是在瓜島遭受奇恥大辱的百武,更是咽不下這口氣。兩人將軍司令部和師團司令部一起前移,並投入所有預備隊發起強攻。攻得越狠,敗得越慘,在美軍強大的地面炮火和空中優勢面前,王牌第六師團被打得狼狽不堪。到24日16時,岩佐俊清點人數時發現,第四十五聯隊第二大隊「全員玉碎」,第五十三聯隊第三大隊還剩不到100人,第四十五聯隊第一、第三集成大隊還剩20人,第八十一聯隊第二大隊只剩40人。彈藥也即將消耗殆盡,炮兵只剩6門炮和90發炮彈。氣急敗壞的岩佐打電話給師團長,要求將在後方休整的第十三聯隊調往一線,以輕步兵向美軍陣地發動孤注一擲的「玉碎」進攻。

請戰報告經神田發往第十七軍司令部,百武反倒冷靜下來,決定叫停此次攻擊。這是百武一生中做出的第二次艱難決定,第一次即前文所述在瓜島的那次撤退。百武致電今村說明情況,「如果繼續發起進攻,第六師團除全軍覆沒外,不會再有第二種結果」。

今村認可了百武的結論。3月25日中午,第八方面軍司令部向百武下達了終止攻擊的命令:

一、第十七軍為達成戰役目的,迄今始終堅韌不拔,雖予敵以重大殺傷,但自身戰鬥力亦消耗甚大。

二、為達成殲滅托羅基納美軍之目的,軍主力應轉移至後方,培養恢復戰鬥力,下次攻擊時機由第十七軍司令官自主決定。

三、在補給斷絕的情況下,第十七軍今後應儘力地實現自給自足。

四、繼續發揚皇軍名譽,抱定戰死光榮的信念,戰鬥到底。

至此,日軍第二次總攻以慘敗黯然收場。3月27日,百武下達總撤退令。美軍竟然並不追擊,繼續回去看他們的電影,踢他們的球。第六師團得以安全撤出。在第二次總攻擊中,日第十七軍亡5400人、傷7100人,合計損兵逾12500人。美第十四軍僅戰死263人。這是南太平洋發生的最後一次大規模地面戰鬥。

之前瓜島被稱為「餓島」,現在布干維爾島有了一個新名字,叫「墓島」,因為島上到處都是日軍士兵的墳墓。日軍陣亡士兵屍體之多,使美軍根本來不及一一掩埋,索性用推土機推到一個大坑裡,隨便撒上點兒土了事。可能埋得太淺了,前來觀摩最後一次戰鬥的哈爾西溜達時不知被什麼東西絆倒了。起初他以為是一根樹樁,靠近一看,原來是一隻穿著鞋但露出腳指頭的腳。這是唯一看到哈爾西並把他弄倒的日本人。

對百武來說,戰敗不僅意味著損失許多經驗豐富的老兵,更糟的是之前囤積的糧草彈藥消耗殆盡。因與拉包爾的海上運輸已完全斷絕,現在第十七軍面臨的任務不是何時發起第三次攻擊,而是如何才能不被餓死。島上尚有4萬名日軍,餵飽肚子絕非易事。幸運活到戰後的第六步兵團副參謀長木下西周少佐在回憶錄中寫道:「第二次總攻擊結束后,各步兵大隊普遍只剩下二三百人,且大部分營養不良,身患瘧疾,儲備口糧消耗殆盡。當務之急是必須開展現地生產,一人種植一畝地來自救。收穫期平均一人一天收一千克紅薯,持續收穫三個月。不過糧食仍然不足,大家每天還要深入密林,搜尋野草根和草籽伴食。」

第四十五聯隊第三大隊大隊長濱崎積三大尉的記錄更慘:「農耕勞作體力損耗很大,加上每天只有紅薯和野菜葉子充饑,導致將士嚴重營養不良。從1944年8月2日開始,每天因飢餓病死的官兵少則數人,多則十幾人,這種狀況始終沒有太大改善。」和美國人不同,人家種菜是閑著沒事幹,改善伙食,日本人則是為了不被餓死。讓日軍略感欣慰的是,對面的美國人似乎對進攻他們興趣不大,百武的日子一時還過得下去。這種狀況並未持續多久。

1944年5月,布干維爾島及拉包爾所在的新不列顛島劃歸盟軍西南太平洋戰區節制,美第十四軍同時劃歸麥克阿瑟指揮。到7月份,麥克阿瑟的部隊已經跳出了新幾內亞島,將向菲律賓發起進攻。格里斯伍德很快收到戰區司令部「撤出布干維爾島,參加菲律賓戰役」的命令。前來接防的是斯坦利·薩爾維格中將的澳大利亞第二軍,下轄第三步兵師第七、第十五、第二十九旅及第十一、第十二、第二十三旅。航空部隊同時換防,紐西蘭皇家空軍第一大隊和澳大利亞皇家空軍第八十四大隊陸續進駐托羅基納皮瓦機場。

澳大利亞人顯然沒有美國人那樣的好脾氣。登島之後,不甘寂寞的薩爾維格一直謀划對日軍發起攻勢。隨後相當長一段時期,澳軍通過努瑪努瑪、塔里納、馬瓦萊卡、莫辛戈塔等局部戰役,逐漸將日軍壓縮到島北和島南的狹小區域。1945年2月,百武因病辭去第十七軍司令官職務,改任第八方面軍副司令官的虛職。因為盟軍嚴密的海空封鎖,重病的百武無法回到本土治療,只能在島南部的布因暫時卧床休息。

其間,百武多次試圖自殺,均被今村嚴令阻止。戰後,1946年,百武回到日本,翌年3月10日因精神錯亂而死去。今村在回憶錄中說,看到百武生不如死的那副慘狀,他覺得自己一輩子最後悔做的一件事就是阻止他自殺,也許死對他才是最好的解脫。和南雲類似,百武也是一個悲劇人物。魚雷戰高手南雲被派去指揮航母艦隊,情報戰專家百武卻去指揮地面作戰,絕對屬於安錯了位置。

百武離任之後,第十七軍司令官職務由神田接任,第六師團師團長則由軍參謀長秋永力中將出任。神田同樣無法扭轉頹勢,到1945年7月,布干維爾北部90%的地區已落入澳軍之手,日軍獨立第三十八混成旅團殘部據守布卡和博尼斯半島一隅,做困獸之鬥。在島南,澳軍第二十九旅已於7月抵達日軍最後一道防線米沃河,此時秋永力手下只剩2500名殘兵。就在澳軍準備渡河發起致命一擊時,布干維爾島的雨季到了,暴漲的河水救了日軍的命。8月15日,第十七軍在暴雨中等來了日本的無條件投降。

8月16日,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空軍一起出動,將裕仁宣布投降的文書複印件空投向日軍防區,澳軍第二十九旅也用迫擊炮向日軍陣地發射了印有天皇詔書的傳單。在和國內聯繫確認之後,9月8日,神田正式向澳軍薩爾維格中將投降。據澳軍統計,投降時,第十七軍尚有殘兵11665人。在之前的戰鬥中,澳軍亡516人、傷1572人。從1943年11月1日美軍登陸托羅基納,到1945年9月8日神田簽署投降書,歷時22個月的布干維爾島戰役終於落下帷幕。

9月30日,神田被澳軍遣送到肖特蘭島以南的薩曼索島監視居住,等候審判及遣返日本。神田並不承認戰敗,他說放下武器只是執行天皇的命令,所以根本沒打算切腹。作為乙級戰犯的神田於1948年被判處十四年有期徒刑,但只蹲了4年大牢就在1952年獲釋出獄。神田一直活了93歲,到1983年1月15日才死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太平洋戰爭(六):美日對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太平洋戰爭(六):美日對決
上一章下一章

布干維爾海空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