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成為學徒
皇宮之中設置太醫院,專管醫者的教育和考核,太醫院的大夫分五個級別,第一等叫「大夫」,一般為八人,為五品以上,第二等叫「御醫」,只有十三人,為七品;第三等稱為「吏目」,只有二十六人,八品與九品各十三人;第四等叫醫士,共二十人,「給從九品冠帶」;第五等叫「醫生」,有三十人,無品,相當於現代醫院裡的助理醫師。
民間的醫學教育主要為世醫之家或師徒間傳授,以醫療技術精湛水平將醫者分為大醫、上醫、中醫、下醫。百姓對道德品質和醫療技術都好的醫生尊稱為大醫。在治療疾病時其治癒率可達90%的醫者稱為上醫。而能稱的上中醫的大夫的技術水平不如上醫精良,但在治療疾病上要求有70%的治癒率。下醫的治癒率則要求達到60%。可見這個時代對醫者的要求之嚴。
還有許多為官之人、清流學者、江湖人士和有身份的人也學醫,平時也會行醫救人,對他們的稱呼則主要以他們本身的官職或身份為名。
從醫要求嚴格,學醫者人數不多,治病救人是大功德,為了表示對醫者的尊敬,東秦國南邊的百姓都尊稱醫者為「郎中」或「大(dai)夫」,北邊則統一尊稱「大(dai)夫」,而對太醫院的「大夫」,則直接稱呼為「大人」。
李大夫全名叫李益生,醫術在中醫和大醫之間,仁醫堂還有一位坐堂醫孫達文大夫,是大醫的水平,而兩個夥計張勇和李明山則是學徒,李明山確實是李大夫的侄子。
仁醫堂是由世醫之家李家經營的,李家幾代行醫,學醫子孫頗多,因此在東秦國各地都有開設醫堂。李益生和李明山就是李家人,不過是旁支庶子了,要不然也不會只管一個小鎮上的醫堂。
韓子諾想從醫,就必須先成為學徒。可她現在只是個負責打雜的,要怎麼成為學徒呢?她總不能把她會醫的事情暴露出來吧?要麼表現自己在學醫上的天賦?可連學徒都不是,想表現的機會都沒有啊!最後,韓子諾覺得還是直接說比較實際。
韓子諾找著李大夫,問他:「李大夫,要成為仁醫堂的學徒,有什麼要求嗎?」
李大夫:「怎麼,你想學醫?」
韓子諾點點頭:「是的,我現在不記得父母親了,以後還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他們。如果能學醫,不僅能掌握一門手藝,以後餓不著肚子,最重要的是還能治病救人,遇上像我這樣被馬車撞的人,也能救助一二了不是?」
也許韓子諾這話聽來說的有點「虛」了,不過作為一名醫生,醫德醫風她還是有的。
李大夫暗自點點頭,孺子可教也,不僅知道學手藝,還能想到救治百姓,便欣然答應了:「那好,以後你就跟著我學醫吧!對了,你認字嗎?」
韓子諾看看仁醫堂里掛起來的字畫,再看看葯櫃外面寫的藥名,發現這裡的文字同中文繁體字比較像,但是有些字又不同,中文繁體字是每個學中醫的人都要學的,韓子諾自然也學過,於是她點點頭:「認得一些。」
李大夫:「沒關係,以後每天卯時二刻(現代早上六點左右)起來學醫,戌時(現代晚上七點左右)之後認字,其他時間只要幹完活,就可以自己看書,今天晚上我教明山和小勇的時候,你就過來吧!」
韓子諾趕緊鞠躬行禮:「謝謝李大夫!不對,是謝謝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