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兩虎相爭:孫堅計殺董卓
有了張溫這樣無能的主帥,董卓自然是好不了。
也不知道張溫是怎麼樣想的,邊章、韓遂這樣的叛亂首領都還沒掃平,他倒派董卓帶領三萬兵馬去討伐零星的羌人,可是現在他們已經到了羌人的地盤,那是客場作戰,羌人沒有討平,董卓的三萬軍隊又陷入了羌人和胡人的包圍,而且沒有糧食補給,情況相當危險。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這個時候,董卓使用了一個堪稱高明的計策:他命令士兵在河中築一高堤壩,截斷上游的流水。羌人對此感到莫名其妙。
這時,羌騎偵察回來傳出消息說,東漢軍隊整天在壩中捕捉魚蝦。西羌將領以為董卓軍糧已盡,只得靠捕捉魚蝦充饑,於是,便放鬆了警惕,只圍不攻,想困死董卓的軍隊。可是,很久都不見動靜,等羌騎探明情況時,董卓軍隊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不知去向。原來,董卓築壩的真正目的是迷惑敵人,以此作掩護,然後伺機悄悄撤退。胡兵、羌騎聽聞董卓軍隊逃遁,前往追擊,由於河水太深,無法渡河。
《後漢書?董卓列傳》記載:「時,眾軍敗退,唯卓全師而還,屯於扶風,封台鄉侯,邑千戶。」
在大軍敗退之際能全師而還,將損失降低到最小,以此觀之,古之名將也不過如此了,董卓還是頗有大將風度。
而且因為這次顯赫的軍功,董卓還第一次被封了侯,算是有了爵位,成貴族了。
但是打了勝仗的董卓當時還差點被殺死了,而且他本人對這次在鬼門關上走了一遭可能還一無所知。
想要董卓命的人,不是別人,就是前面給周慎出了個好主意的孫堅孫猛人。
事情還是出在董卓驕橫的性格上。
有一次主帥張溫用召書召集董卓開會,可是董卓沒當回事,過了好久才來,那是相當不把張溫當領導。
張溫畢竟是主帥,就罵了董卓一通,可是史書第一次出現了奇怪的記述,稱「卓應對不順」。就是說董卓面對張溫的責罵那也是出言不遜。
這個時候,孫堅孫猛人跑到張溫耳邊說悄悄話:「董卓不認罪還敢放肆說大話,不如以他不及時應召來開會,把他按照軍法給殺了。」要說孫堅真不是凡人,他當時不過一個小小的參軍,就敢慫恿主帥斬殺軍中大將,那董卓可是已經拜了破虜將軍啊!
要是張溫聽從了孫堅的建議,那麼董卓的小命也就一命嗚呼,就沒有後面的故事了,但是花錢買官的張溫哪裡是打仗的料,而且我認為張溫這樣的庸才對董卓從心裡還有點害怕,他同樣說了一句非常奇怪的話:「董卓在甘肅一帶一直都有威信,現在如果殺了他,恐怕往西進軍就沒有依靠了。」
從這句話,我們基本可以判斷,張溫就不是塊打仗的料。敢情他把這次出征的籌碼都押在了董卓身上,沒有董卓這盤菜他張溫連席都開不了。
張溫怕董卓,可是孫堅孫猛人卻不怕董卓,他說了一段高論如下:「明公親率王師,威震天下,何賴於卓!觀卓所言,不假明公,輕上無禮,一罪也;章、遂跋扈經年,當以時進討,而卓雲未可,沮軍疑眾,二罪也;卓受任無功,應召稽留,而軒昂自高,三罪也。古之名將仗鉞臨眾,未有不斷斬以成功者也。今明公垂意於卓,不即加誅,虧損威刑,於是在矣。(語出《資治通鑒》)」
這一段話無非是說張溫率漢朝大軍出征,威震天下,他董卓算哪棵蔥呢?看董卓的言行,不僅對張溫無禮,對皇上也不尊重,這是第一條大罪;邊章、韓遂叛亂了好幾年,應該馬上進軍討伐,而董卓說現在還不是時機,阻撓軍心,是第二條大罪;董卓擔任大位,卻沒有功勞,而且應召又不及時,是第三條大罪;古代的名將率軍出征,沒有不斬大將就能成功的。現在您老包庇董卓,不殺了他,損害了威信和軍法,以後就完蛋了!
孫堅孫猛人的這段話說得極為冠冕堂皇,理由非常充足,但是我認為孫堅說這句話是有私心的,並不全對,為什麼呢?
因為他想殺董卓的理由,第一條是說禮儀問題,這個純屬上綱上線,因為軍人傲慢是古今通病,如果這樣要殺董卓,那二袁也跑不了;
第二條是用兵方針問題,一句話,孫堅相當於鷹派,想馬上進軍剿滅邊章、韓遂叛亂,但是董卓認為應該慢慢來。這種純屬可以開會討論的問題,不能意見不同就殺人,所以這一條完全屬於栽臟。
再說了,張溫幾路大軍新敗,馬上出擊並不見得是正確的方針,這樣如果勝了還好說,如果敗了,那責任誰來承擔呢?你孫堅一個小小的參軍能扛起來?!
不還是要張溫和董卓這些大佬來扛嗎?!
再看第三條,且不說董卓應召不及時是什麼罪,反正不至於殺頭,至於說董卓沒有功勞的就純屬陷害了,話說回來,現在張溫幾路大軍都敗退了,要說無功,第一個該殺的就是張溫,人家董卓至少還全軍而退保存了實力不是。
而且孫堅說這一段話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張溫必須是一個可以媲美孫武、吳起的名將,才能在斬殺董卓這樣大將的情況下繼續進軍,取得勝利。
但是張溫是名將嗎?
不是!
那麼問題又來了,孫堅知不知道張溫不是名將,殺了董卓是成不了事的?
從張溫剛剛大敗的情況來看,孫堅對張溫的水平是清楚的。
那麼為什麼明知張溫不是名將,他還想讓張溫把董卓殺掉呢?
難道他與董卓還有什麼不共戴天之仇不成?
但是我們知道,孫堅是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人,董卓是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他們一個是江東猛虎一個是西涼野狼,一東一西,是不大可能有世仇的,那麼到底為什麼孫堅那麼想要董卓的命呢?!
針對孫堅此時的行為,史書上一般都是對孫堅大加讚賞,認為他那麼早就能發現董卓的奸謀不軌,如果當時把董卓一刀殺了,就免了後來的國家大難。
而且《三國演義》里還演繹成是張飛要殺董卓,原文如下:且說董卓字仲穎,隴西臨洮人也,官拜河東太守,自來驕傲。當日怠慢了玄德,張飛性發,便欲殺之。玄德與關公急止之曰;「他是朝廷命官,豈可擅殺?」飛曰:「若不殺這廝,反要在他部下聽令,其實不甘!二兄要便住在此,我自投別處去也!」玄德曰:「我三人義同生死,豈可相離?不若都投別處去便了。」飛曰:「若如此,稍解吾恨。」
這樣看來,這一段極有可能是從孫堅想殺董卓處移花接木而來。
但是針對孫堅後來在洛陽找到傳國玉璽卻私吞的表現來看,孫堅也不是一個一心為國的大忠大義之輩,那麼此時他那麼想殺董卓,無外乎兩個原因:
1,他和董卓互相看不順眼,畢竟兩人都是英雄,雖然有的英雄會惺惺相惜,但也有一見面就互相噁心的;但是這個理由不足,再怎麼說也不能因為看不順眼就殺人。
2,現在刑警在破謀殺案時往往會根據誰獲益來推測。據我來看,孫堅如果此時能成功殺掉董卓,對他來說是大有好處的。
為什麼呢?
因為不管是張溫還是董卓,這個時候都是老將了,但是我看了一下,當年的孫堅是整整三十歲,基本上還是比較年輕的將官,而這次出征也算是東漢帝國的一件大事,僅僅作為參軍,想升軍功當將軍是很難的,而如果孫堅能扳倒董卓,讓張溫殺了董卓之後,張溫想不依靠他孫堅都難,到時候接管董卓部眾的,基本上只能是他孫堅,到那時候,孫堅這頭江東猛虎就能在西涼戰場也嘯傲群雄了。
當然,孫堅的算盤打得好,但是像他那樣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的人畢竟不多,所以張溫不但沒聽從他的計劃,反而說了句非常奇怪的話:「兄弟您趕緊回去吧,你再不走,董卓就要懷疑啦!」於是孫堅只好灰頭土臉地回去了。
從張溫的反應來看,他顯然沒把孫堅看成董卓那樣可以依賴的臂膀,所以不可能拿董卓去換孫堅的,說得難聽一些,張溫還有些怕董卓,讓他動董卓他還沒那膽量。
當然,像張溫這樣不識英雄的人是不大可能成大事的,所以註定要成為過眼雲煙。
不過好歹董卓董太師也好歹揀回了一條命,參考這一次孫堅對董卓的謀殺,我們就更不難了解為什麼後來朝廷屢次讓董卓進京述職,他都不幹了,董卓也不是傻子,像他這樣的,看不慣他的人太多了,一旦離開了軍隊,孫堅都想要他的命,別說那一班士大夫了。
張溫既然不能用孫堅的計策,自己又沒有大本事,自然拿邊章、韓遂沒有什麼辦法。
這樣時間又過了兩年,到了公元187年,韓遂又搞出了大動作,這次叛軍發生了嚴重的內訌。
開始的時候是北宮伯玉、李文侯起事,逼迫邊章、韓遂為軍主,可以說現在起義軍里有四位實權人物,即第一把交椅邊章、第二把交椅韓遂、第三把交椅北宮伯玉、第四把交椅李文侯。
一般小說裡面的老二都是陰險之輩,這也是有歷史原因的,比如瓦崗山的老二李密後來殺了翟讓,再比如這位二把手韓遂後來把另外三個老大都殺了,變成他自己獨自統領所有叛軍。
要說這韓遂還真有本事,他殺了邊章及北宮伯玉、李文侯,不僅沒像太平天國內訌那樣引發大地震,反而擁兵十餘萬,進圍隴西,再一次震驚全國,而且隴西太守李相如也反叛了,和韓遂結為一夥,聲勢更加浩大。
在這個時候,當地的老大是涼州刺史耿鄙,只好發兵鎮壓,但是他當然不是韓遂的對手,最後兵敗身死,這裡提到耿鄙,不是因為他有多厲害,而是他有一個非常厲害的手下,就是他的手下軍司馬,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人馬騰。
這個馬騰說起來就赫赫有名了,不僅有一個非常顯赫的祖先:東漢伏波將軍馬援,這個馬援是連諸葛亮也十分敬佩的人物,當然,馬騰還有一個比馬援還有名的兒子,就是前文提到的馬超。
在三國群雄之中,人們一直記得劉備是如何如何出身低微,史稱「賣鞋織履」,非常難聽,但是當年明月曾經說過,那劉備好歹也是手工業者,是技術型人才。
這樣說來的話,那馬騰的出身就更慘。
馬騰的父親,也就是馬超的祖父馬平原為天水蘭干縣尉。按說這是個低級武官,好歹也是個官,和董卓的父親身份相當,可是馬騰比董卓還慘的是,後來他老爹馬平連這個小官都丟了,流落到隴西一帶,與羌人雜居。因為家貧無妻,只好娶了羌族女人,故馬騰有二分之一的羌族血統。
有了落魄到只能娶少數民族為妻的平民老爸,馬騰年輕時自然好不了。
朱元璋的第一份職業是放牛還是放羊,那馬騰的職業和朱元璋有的一拚,他的第一份職業是砍柴,好聽點是個樵夫,靠上山砍柴到市裡販賣維持生計。
有了這樣的出身,有了羌族的老婆,馬騰當官之後對漢朝自然不會太有好感,於是在耿鄙被韓遂叛軍打敗之後,馬騰也就搖身一變,投降了韓遂,成了韓遂叛軍中的新生力量。
英雄出手,自然非同尋常,馬騰一到韓遂軍中,就成為一個大頭領,身份好像不比韓遂低,但是有了邊章被殺的先例,這次這兩個大豪似乎都不大想當老大,於是他們找來了另外一個人當老大:王國。
這個王國是漢陽人,出身是平民百姓,大概也是當地一個反叛首領,曾經自稱「合眾將軍」,但是這個人被韓遂和馬騰找來當老大,我的觀點是不是王國多厲害,而是韓遂和馬騰都不想出頭,所以找了一個不相干的人來裝樣子,從歷史的記錄來看,叛軍中真正作主的還是韓遂、馬騰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