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曹父發家:不大光彩貪污史

第2章 曹父發家:不大光彩貪污史

關於曹嵩此人的行端,還有兩點值得注意,因為我們通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師,曹嵩此人的種種形端我們都可以在日後曹操的身上看到影子。

第一點,曹嵩的發家史。

雖然沒有太詳細的描述,但是曹嵩是曹騰的養子這點沒有疑問。

為了發達,投身宦官作養子,這本身是極不光彩的事情,如果說因為曹操,一般人對曹嵩的行為沒什麼反感的話,那麼提到魏忠賢九千歲的數不清的養兒養孫,五虎十狗五百孩兒之類,我們就無話可說了。

很慚愧,曹嵩就是太監的養子,而且是從這裡發家的。

曹嵩的品行和曹操差不多,如此不端,那麼收養曹操的這個太監曹騰又如何呢?

再次聲明,我沒有考證癖,而且坦率講一句,我的資料來源不多,在這裡我只能說一句,在我看到的資料里,對曹騰的評價非常高,他因策劃迎立桓帝有功,被封為費亭侯,升為大長秋,加位特進。而且他是在中國歷史上,被正式授予正統王朝皇帝稱號的宦官,僅此一人。這一點恐怕讓魏忠賢知道能吐血。

針對曹騰的評價,主要有兩點。

第一點是說他廉潔;第二點說他「好進達賢能,終無所毀傷。其所稱薦,若陳留虞放、邊韶、南陽延固、張溫、弘農張奐、潁川堂溪典等,皆致位公卿,而不伐其善。」

這樣一看,曹騰是個太監中的異類,是個大好人,好太監。

但是這兩點都是有問題的。

先說第一點,廉潔的問題。

我先做個假設,曹騰若真的清正廉潔,他能在太監位上長保富貴嗎?他能養出一個竅國大盜的好兒子曹嵩嗎?

顯然不能。

事實上史書有明確記載:蜀郡太守因計吏修敬於騰,益州刺史種暠於函谷關搜得其箋,上太守,並奏騰內臣外交,所不當為,請免官治罪。帝曰:「箋自外來,騰書不出,非其罪也。」乃寢暠奏。

這段的意思說白了,就是蜀郡太守託人向曹騰行賄,被益州刺史種暠發現了,上奏皇帝。但是皇帝因為和曹騰關係好,把這事壓下去了。

由此看來,曹騰恐怕也是一個經常受賄的主,只是皇帝沒有深究罷了,畢竟曹騰對擁立桓帝有功。

第二個問題是他「進達賢能……其所稱薦,若陳留虞放、邊韶、南陽延固、張溫、弘農張奐、潁川堂溪典等,皆致位公卿,而不伐其善。」

這裡的問題在於,其實在第一個問題里益州太史已經說了,就是曹騰是「內臣外交,所不當為,」這個也很好理解,在封建王朝,一般太監不得干政,曹騰這些行為如果是宰相來做,那是賢相,但是你一個太監到處推薦人做高官,拉幫結黨,想幹什麼呢?想天下都是你的人,一手遮天?!

事實上曹騰的養子曹嵩能順利做到九卿,然後買個三公玩,絕對是在曹騰的庇護下。

所以到此可以推出一個結論:曹騰雖然在歷史上名聲很好,但是這可能有兩種原因,第一個就是曹騰雖然貪污結黨,但是不是太過份,屬於知道收斂的人。第二個就是史書被人動過。

綜上所述,曹嵩認這樣一個當朝權監作養父,那絕對是非常精明的政治投資,而曹騰能收曹嵩作養子,說明曹嵩在早年時也是非常會來事,比較會討曹騰的歡心。一句話,這一對養父子都不是啥好人。

這一段公案也讓曹操遭受了千古罵名,說他是閹宦之後,非常難聽。但要怪,只能怪他爸爸曹嵩為了發家不擇手段了。

說完曹嵩的認太監為養父,我們再來看曹嵩的花萬金買官,這讓我們聯想起歷史上一個更為著名的人:呂不韋。

關於呂不韋的投機倒把事情就不用說了,我提到這個人是想說明,曹嵩絕對不是一個三國演義里的老好人形像,而是一個充滿政治野心,膽大包天,勇作全國第一貪的不擇手段的政治老流氓。

在曹操早年的履歷里,我在第一章提過有三點值得注意。第一點是曹操少年長期受寵而驕;第二點是曹操乃父曹嵩、養祖父曹騰的品行作為對他的影響;現在我們來看第三點:

即少年時的曹操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我的判斷是:曹操少年時是個武藝高強,行為放蕩的劍客。

我這樣說是有根據的,而且這個身份對分析曹操日後的行為大有好處。

我們先不談曹操,先來看看另外三位曹操終生的大敵,當時割據一方的諸候,他們是怎麼樣的人。

第一位,抱歉,不是劉備,也不是孫權,而是袁紹。

袁紹此人,以後還會詳談,此時我只列舉《三國志》兩處記載。

第1處:(袁紹)又好遊俠,與張孟卓、何伯求、吳子卿、許子遠、伍德瑜等皆為奔走之友。

第2處:董卓呼紹,議欲廢帝,立陳留王。是時紹叔父隗為太傅,紹偽許之,曰:「此大事,出當與太傅議。」卓曰:「劉氏種不足復遺。」紹不應,橫刀長揖而去。㈠紹既出,遂亡奔冀州。

從第1處,我們看到袁紹喜歡結交遊俠,基本上也是江湖中的一個大哥,這裡看不出袁紹本人的武藝,只能做些推測,就是能讓江湖中人敬服的,肯定不是一般人;

從第2處,董卓與袁紹商議廢掉少帝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袁紹耍了個詭計,讓董卓與他的叔父袁隗商議,董卓比較放肆地說姓劉的斷子絕孫也沒什麼,袁紹不說話,拔刀行禮,揚長而去。

受三國演義影響,一般人總覺得袁紹好大喜功,多謀寡斷,是個一無是處的混蛋,曹操在煮酒論英雄里和劉備有一段著名對話:

玄德曰:"河北袁紹,四世三公,門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極多,可為英雄?"操笑曰:"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這一段在《三國志》里也能找到出處,即「(曹操說)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吾奉也。」

但是從我上文引用的第二段記載,袁紹在兵強將橫的西涼名將、當朝太師董卓面前敢拔刀退走,董卓還不敢拿他怎麼樣,可見在袁紹年輕時,他也是個身懷絕技的亡命之徒,至少也可以用「一身是膽」來形容了;

說過袁紹,我們再來看看劉備,這個算是曹操一生中第二個大敵吧。

還是先看《三國志·先主傳》里的記載: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

又是一個「好交結豪俠」,而且還「年少爭附之」,而且還「喜怒不形於色」,一句話,和三國演義里那個好哭鬼老好人的劉備不同,事實上劉備在早年時就是在江湖中享有盛名的大哥,是一般江湖中人遇到要翻身拜倒喊一聲「哥哥」的;

說完劉備,再來看孫權。

且不說有號稱江東猛的乃父孫堅,還有那個有「小霸王」之稱的乃兄孫策,在《三國志·吳主傳》有記載:權生,方頤大口,目有精光,堅異之,以為有貴象。及堅亡,策起事江東,權常隨從。性度弘朗,仁而多斷,好俠養士,始有知名,侔於父兄矣。

這段話很多人看過,我只是提醒讀者四個字「好俠養士」,這四個字便透露了孫權不為人知的一面,那就是,身為將門之子,孫權這孩子雖然沒有乃兄孫策勇猛,但也絕對不是個好捏的軟柿子,人家是從小就養了一批俠客,是當之不愧的江湖大哥!

如果諸位不相信,我再上個證據,這是《張昭傳》里的:

權每田獵,常乘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馬鞍。昭變色而前曰:「將軍何有當爾?夫為人君者,謂能駕御英雄,驅使群賢,豈謂馳逐於原野,校勇於猛獸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權謝昭曰:「年少慮事不遠,以此慚君。」然猶不能已,乃作射虎車,為方目,閑不置蓋,一人為御,自於中射之。時有逸群之獸,輒復犯車,而權每手擊以為樂。昭雖諫爭,常笑而不答。

這段話是說孫權每次打獵都喜歡乘馬射虎,而老虎也不是吃素的,經常能撲上來撲到孫權的馬鞍上。張昭就拉下老臉勸諫,主公您應當統御英雄賢士與諸候爭鋒,怎麼能夠跟猛獸畜牲比勇武呢?一旦有個三長兩短,不怕天下人笑話嗎?

按說這話說得夠重了,可是孫權雖然道歉了,但是仍然不改,現在不乘馬了,乾脆弄個射虎車,上面還不弄蓋子,讓人拉著他去射虎,有時候有猛獸從獸群中竄出來,能撲到車上,孫權就徒手攻擊,樂此不疲。張昭雖然屢次諫爭,孫權也就一笑了事,根本不往心上去。

這一段我今天看起來仍然是觸目驚心,要說藝高人膽大,孫權算是到了家了,歷史上有過很多打虎的記載,印度人越南人泰國人要騎象才敢接近老虎,而孫權就牛了,騎匹馬就敢打虎,而且是手格猛獸,身手比武松估計不會差到哪裡去,這樣的人難道就是三國演義當中那個「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的孫權?顯然不是!

所以以我的觀點來看,曹操的幾個對頭,袁紹、劉備、孫權個頂個的都是身懷絕技的江湖大哥,沒有一個是善茬。

換句話說,今天我們坐在電腦前面打打字就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如果真放到三國時代,遇到那些屍山血海,估計嚇也嚇死了,別提與逐鹿中原了。

曹操的對手如此生猛,那麼曹操本人怎麼樣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陽謀三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陽謀三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2章 曹父發家:不大光彩貪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