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虎落平陽:呂布浪跡天涯
從袁紹先後用董昭為巨鹿太守和魏郡太守,而且董昭也能迅速穩定局勢平定叛亂來看,董昭的軍政才能是相當驚人的,而且他開始時也非常被袁紹器重,可以說是袁紹的左膀右臂。
如果董昭一直跟著袁紹,倒非常有可能成為袁紹對付公孫瓚和曹操的「利器」。
但是這種可能沒有出現,因為很快董昭和袁紹之間有了矛盾。
事情還不是董昭和袁紹挑起的,而是因為董昭的弟弟董訪在張邈軍中為官。
前文說過,張邈因為規勸過袁紹,被袁紹相當忌恨,一度傳令讓曹操殺掉張邈,袁紹的行為也最終導致張邈和曹操的兄弟反目。
袁紹既然恨張邈,董昭的弟弟又在張邈手下為官,於是就有人向袁紹進讒言說董昭是張邈的內應咋的咋的,於是袁紹就聽信了讒言將要治董昭的罪。
很難說到底是誰向袁紹說董昭壞話的,但是我想既然讒言能夠成功,也與袁紹自己就懷疑過董昭有關係,再加上董昭先後擔任太守,位高權重,的確也很容易遭人嫉妒。
像董昭這種聰明人,自然不會甘心被袁紹治罪,於是他謊稱要去見漢獻帝,就棄官跑路了。
看到這一段,我非常無語。
曹操帳下的很多人,開始都是袁紹的部下,這和劉邦當年很多人都出自項羽部下是何其相似。
歷史,有時真的是驚人地一致。
袁紹在關東諸侯中聲望最高,而且擁有荀彧、臧洪、董昭這樣的智士強人,卻因為各種原因,將他們殺死或者逼走,這樣的事情屢次發生,大概官渡之敗也不是全無因由。
董昭在跑路的過程中路過張楊的地界。
張楊是袁紹的人,自然不能輕易放董昭跑了。
不過在董昭的奇謀巧計之下,張楊不但沒有將董昭抓起來送給袁紹,還把董昭留在自己身邊成為主要謀士,就這樣,董昭又搖身一變,成為張楊的騎都尉。
於是在曹操派去和李傕、郭汜結盟的使者被張楊攔下之後,董昭就出來勸張楊:「袁紹和曹操雖然名義上是一夥的,但勢必不會長期和睦。曹操現在雖然還很弱小,但是這人是天下英雄,你應當趁這個機會和他結交,不僅要允許他的使者去長安,還要給皇帝上表推薦他,如果事情成了,你就成了曹操的盟友了啦。」
董昭這樣一說,張楊一想,這話也不無道理,雖然他是袁紹的人,但難保哪天不會像董昭和臧洪那樣被袁紹踢開,交結一下曹操也不錯,多條朋友多條路嘛,於是就讓曹操的使者通過,並且還給天子上書表薦曹操。
董昭不僅幫曹操打通了張楊的關節,還做了一件相當嚇人的事情:幫曹操給李傕、郭汜等長安諸將寫信,在信里根據他們的身份輕重來拍馬屁。以此促成曹操與李傕、郭汜結盟。
看到這裡,我們便會產生一個疑問:董昭代替曹操給李傕、郭汜寫信,這件事情得到了曹操的授權沒有?
從現在的史料來看,可能有,也可能沒有。
如果有,這還好說,說明在很早的時候,董昭就是曹操的人,他是曹操不算隱蔽的一個間.諜。
如果沒有,這就更恐怖了,說明董昭不僅自己想投靠曹操,還慫恿張楊與曹操結盟,更有甚者,還打算給曹操上個「投名狀」,即自作主張代替曹操與李傕、郭汜結盟。
從荀彧、毛玠、董昭這些當世智士一致看好曹操來看,曹操在當時士人中已經有了相當的聲望,現在商場上講究品牌營銷,而在當時,曹操的品牌顯然非常為眾人認可。
曹操的使者到了長安以後,出人意料的是,李傕、郭汜並不買帳,因為他們覺得,關東諸將早就打算自立為天子了,所以曹操派使者來只是障眼法,根本不是出自本意,所以他們打算把曹操的使者抓起來,斷絕與曹操的交流。
在這個時候,又有一個人出來幫了曹操一把,這個人名字叫鍾繇。
鍾繇這個人,在當時名氣很大,但是因為在《三國演義》里戲份不多,所以多數人仍然對他不甚熟悉,但是和劉焉有個更有名氣的兒子一樣,鍾繇也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兒子:滅蜀主將鍾會。
說起鍾繇,其實在另一個領域名聲更大,書法,據傳他是楷書(小楷)的創始人,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並稱為「鐘王」。
王羲之是「書聖」,鍾繇能與王羲之並稱,其書法之厲害也就不用多說了。
縱觀鍾繇此人的生平,他的傳奇色彩比二荀、郭、程和賈詡都要弱一些,但是做人做事老成持重,也算得上一時良吏。
在李傕、郭汜主政長安時,鍾繇擔任黃門侍郎一職,這個官職由於接近皇帝,所以和李傕、郭汜也說得上話,在李傕、郭汜想扣押曹操的使者時,鍾繇便站出來說,「現在天下英雄蜂起,很多人都是矯稱皇帝召命**一方,根本就懶得搭理皇上,只有曹操忠心於王室,派了使者來朝廷,如果我們現在如此對待曹操的使者,恐怕會讓天下人失望啊!」
李傕、郭汜一聽,覺得也很有道理,於是就跟曹操建立了同盟關係,讓曹操實現了「奉天子」的政治意圖。
不僅如此,在董昭的主持下,張楊還向曹操派了使者,曹操也饋贈了一些犬馬金帛給張楊,就這樣,曹操與張楊也結成了聯盟。
從結果來看,曹操與張楊和李傕、郭汜的結盟也是他霸業中至為關鍵的一環,因為這樣他才能在後來李傕、郭汜集團發生內亂的時候及時獲知消息,便趁亂把漢獻帝搶到手,才實現從「奉天子以討不臣」向「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轉變。
曹操在董卓之死前後獲益良多,但是呂布和他卻恰恰相反,因為呂布這一陣子的日子相當難過。
前文說過,在李傕、郭汜攻陷長安時,呂布憑著他的勇猛率領幾百人突破重圍,去投靠袁術了,而且他走的時候,還割下了董卓的腦袋系在馬上。
但是在這個時候,史書上又出現了有分歧的記載:
《後漢書·呂布列傳》記載:布與傕戰,敗,乃將數百騎,以卓頭系馬鞍,走出武關,奔南陽。袁術待之甚厚。
從這裡來看,袁術對呂布的到來是相當歡迎的,而且對待呂布也非常不錯。
可是《三國志·呂布傳》記載:布自以殺卓為術報讎,欲以德之。術惡其反覆,拒而不受。
從這裡來看,呂布到了呂布那裡之後,一直以袁術的恩人自居,而袁術很討厭呂布屢次背叛主人,所以不接受呂布的投靠,把袁術趕了出去。
這是呂布和袁術的第一次打交道,就以杯具收場,當然,這還不是呂布與袁術的最後一次打交道,以這二人當時的表現來看,不管袁術剛開始是不是對呂布不錯,後來都是跟呂布鬧了矛盾的。
袁術容不下呂布的直接原因是呂布一直以袁術的恩人自居,因為他幫袁術殺了董卓,認為是幫袁術報了殺叔父之仇,而袁術對此不大買帳之後,呂布就縱容他的兵在呂布的地盤大加搶掠,終於導致袁術對他的驅逐。
但我認為,袁術不接納呂布,未嘗沒有擔心呂布來搶他的地位。
袁術之所以能容忍孫堅,是因為孫堅的地位一直比他低,但是這個呂布不一樣,呂布剛剛殺了董卓,正是名滿天下的時候,而且呂布在出長安之前還是朝廷的奮威將軍,封溫侯,地位比袁術的「后將軍」稍低,但是呂布在長安時「儀同三司」,又比袁術牛了一些,一句話,呂布是能夠跟袁術分庭抗禮的。
就這樣,兩人都耍起了小性子,最終呂布這世強龍沒能壓住袁術這頭地頭蛇,只好黯然離開,去投靠了他的老鄉張楊。
拋開呂布的是是非非,我認為和呂布鬧翻是袁術的損失。
要知道,這個時候袁術的重要盟友孫堅剛剛戰死,袁術一系的實力其實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如果在這個時候他能將呂布收歸帳下,或者結成盟友,對他未來的路肯定大有幫助,可是這樣好的機會放到袁術面前,再次被他自己弄砸了,對此,只能說袁術不會招攬天下英雄吧,這也導致袁術的軍隊在孫堅死後就沒有打過什麼勝仗,我想袁術應該對他治下的人才凋零負總責。
張楊是呂布的老鄉,按說呂布也應該可以安穩一陣子了,可是不行,因為呂布不久前剛剛殺掉他的老鄉李肅,所以老鄉這種關係也不一定能靠得住。
再加上李傕、郭汜當時以重金懸賞買呂布的腦袋,所以張楊的部下諸將都想把呂布殺了拿去長安領賞。
在這種情況下,呂布害怕了,他對張楊說,「張哥啊,咱們倆是老鄉,你現在把我殺了,功勞也沒有多大,還不如把我生擒綁到長安,這樣還能得到李傕的賞賜。」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呂布雖然很勇猛,但是卻很怕死,他號稱飛將,又剛剛殺了董卓,竟然淪落到如此悲慘的境地,可謂虎落平陽遭犬欺。
呂布對張楊說這話,基本是在求饒了,可是張楊的反應是覺得呂布說的很有理,就打算真把呂布捆了,綁到長安領賞。
可是呂布話是這樣說,看張楊真想辦他,就抽空又跑了,這次他跑去了袁紹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