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壞死性筋膜炎

146、壞死性筋膜炎

「嗯嗯,一切聽陳醫生您的安排!」

於是,陳俊就安排了詳細的檢查,結合問診,患者之前的就診經歷,陳俊確認,這名大伯確實是患上了舌咽神經痛。

由於患者之前已經做過三次射頻治療,並且效果越來越差,陳俊斟酌后,決定為患者行微創開顱微血管減壓手術。

「要做手術?」患者和家屬聽聞后,很有些緊張,不過,還隱隱有幾分興奮和期待。要是手術能一勞永逸,那就再好不過了!都說陳醫生是手術名家,各種手術信手拈來,期待著一次有好運吧!

手術開始了,可是,陳俊發現,術中情況特別複雜,粗大的椎動脈和小腦後下動脈多處多點壓迫舌咽神經和迷走神經,導致患者產生「針扎」「刀割」般的感覺。

但是,越是有挑戰性的手術,越是能激發陳俊的好強心,他抖擻精神,拿出十二分的本事,一點一點將患者被壓迫的神經遊離開,接著用特殊墊片隔開,一個半小時后,手術順利結束。

經過麻醉復甦回到病房后,這名大伯抓著老伴的手激動地連聲說道:「不痛了,不痛了,立馬不痛了!」

這並不是麻醉還在起作用,而是,手術是立竿見影的!

術后第二天,這名大伯就恢復了正常飲食,一整天沒發作,這是他患病多年來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以前看到飯就害怕,都有陰影了,現在終於可以安安心心吃上一頓飯了。」大伯笑著說道。

隨後幾天,大伯確認恢復良好后,就申請出院了。臨走時,他兒子送來了一面錦旗。這年頭,塞紅包醫生不要,只有送錦旗最實惠。而且,醫生也最喜歡這種禮物。

別的禮物不能收,但錦旗,是一種榮譽,也代表了患者和家屬的心意!

實際上,這種病可達十級疼痛,尤愛盯上中老年人。

舌咽神經痛為一種腦神經疾患,發病率非常低,大約是三叉神經痛發病率的1%,以同側咽喉部、扁桃體窩、咽壁軟齶、舌後13處強烈且短暫的尖銳痛、燒灼感或者針刺感,且可放射至口內或耳道為特點,疼痛性質和三叉神經痛類似。舌咽神經痛按致病因素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

像這名大伯患者,疼到昏厥,疼到嚎啕大哭,就屬於特別嚴重的情況,已經達到了十級的標準。

陳俊提醒粉絲朋友們,舌咽神經痛帶來的危害不容忽視,如果不及時採取治療,病人就會承受反覆劇烈的疼痛,身體和精神上都會受到嚴重摧殘。如果患有舌咽神經痛,病人應儘早發現癥狀,儘早到醫院接受診治。

……

陳俊的自媒體文章,有很多人愛看,也有很多人慕名前來。比如,前不久,陳俊不是分享了一例「手串」腫瘤嗎?

這不,有一名就看到了希望!因為,陳俊做這種脊椎神經椎管內的腫瘤似乎很在行?

那名患者,就在父母的陪伴下,從外省趕過來了。

嗯,她年紀還很輕,才二十六歲,她父母還正值壯年。

說起病史,這名二十多歲的女患者自訴,已經被這個病折磨了將近十年了!一直沒找到可以做這個手術的地方!

十六歲花季那一年,她每日低頭學習,以為自己得了頸椎病,但休息了一段時間之後卻沒有得到緩解,反而慢慢嚴重起來。讓她和父母奇怪的是,這頸椎病有點特別,左側手腳明顯「病重」於右側:左腿左手沒有力氣,一點兒勁兒都使不上,仔細觀察還發現左手左腿都比右邊的要瘦細些。

這就令人有些「害怕」了,於是,家人就帶她到當地一家大醫院檢查,結果,確實是患病了,但卻並非頸椎病,而是頸胸段脊髓髓內腫瘤。

她一側身體無力正是腫瘤生長壓迫造成的!

居然是腫瘤!

一家人慌了,想要做手術切除。可是,醫生告訴他們,脊髓內腫瘤手術一直都是神經外科手術中難度超高的一種,手術切除風險很大,稍有不慎後果不堪設想。

難道就任其自然嗎?

這個女孩不甘心,不希望自己年紀輕輕,就變成「半癱瘓」,「半殘疾人」,她的父母自然也不甘心,這將近十年的時間裡,他們一家人都在到處求醫問葯,多年來,輾轉多家大醫院,但都得到了差不多的結果,那就是,手術風險極大,醫院建議別手術。

漸漸地,女孩的左腿越來越沒有力氣,肌肉也萎縮得更厲害了,連樓梯都上不了。

這不就是殘疾人嗎?難道,後半輩子要靠輪椅?

這是他們一家人不敢想象的。

然後,女孩就看到了陳俊分享的那篇文章,做脊椎管內腫瘤切除的,而且短時間內,陳俊不止分享了一篇,而是做了好幾例類似的手術,似乎,陳俊在這方面的水平很高?

女孩查了陳俊的相關資料,越看越心驚,越看越興奮,這麼大名氣的醫生,她居然才發現?!

像是發現了新大陸,女孩興奮地跟家人說了,家人們商量后,當即就收拾東西,第二天一大早就出發,然後坐火車到達的時候,醫院已經下班了。於是,他們訂了酒店,住了一晚,第三天早晨才來找陳俊看病的。

陳俊了解情況后,安排了核磁共振檢查,明確診斷為頸胸段脊髓髓內腫瘤,且腫瘤長約6公分。

一般來說,頸胸段脊髓髓內腫瘤是指生長於頸6節段以下至胸4水平以上的脊髓髓內腫瘤,手術確實是一次冒險,稍有不慎,可能導致患者四肢癱瘓、不能自主呼吸等致命併發症。

不過,陳俊告訴女孩和其父母:「這個手術確實風險很大,但是,我對自己的技術還是有一定信心的,我也想挑戰一下,不能保證絕對沒有風險。不知道你們意下如何?」

「陳醫生,您有幾分把握?」女孩沉吟之後問道。

陳俊道:「六七分把握吧。」實則,他有八九分把握,但是,話不能說太滿。

女孩和父母對視幾眼,立刻,就懂了彼此的心思。女孩當即說道:「那就請陳醫生趕緊幫我安排吧!」

六七分,他們真的想「賭一把」!要知道,在其他醫院,最厲害的醫生都只說三分以下,有的甚至直接拒絕,表示做不了,所以,他們一直沒敢冒險。但是陳俊這裡,居然有六七分?那已經超過一般的勝率了!

女孩和家人覺得,可以嘗試一下,真的很令人有點期待!

於是,在術前檢查后,在預約好的日子裡,女孩被推進了手術室。

陳俊切開患者頸胸段脊柱5個椎板,打開脊髓的包膜,在手術顯微鏡下,仔細地剝離透明如紗般的蛛網膜,同時保護細如髮絲樣的血管。

腫瘤一點點顯露出來,陳俊一邊小心翼翼地剝離,一邊進行融合內固定以重建脊柱穩定性。

切開脊柱椎板,打開脊髓的「窗戶」,剝離、固定……

一條6公分的乳白色「長蟲」被取出……

手術圓滿成功,相當順利,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症。術后,女孩恢復是極好的,左手左腿的肌力已經明顯好轉,也沒有出現呼吸功能障礙等併發症。

女孩和家人們終於長長地終於舒了一口氣。

女孩十分激動地對陳俊說道:「這條可惡的蟲子,已經折磨了我將近10年,如今,終於切掉了,我即將迎來新生!謝謝你,陳醫生,你是我命中的貴人!」

女孩的父母自然也連連道謝,隨後,夫妻兩人相擁著熱淚盈眶,不容易,真是不容易,太不容易了!十年的苦楚,煎熬,這一刻,總算是煙消雲散,好日子來臨了!

其實,這個病,發病高峰期通腸胃為30~40歲,常被誤診為頸椎病、腰椎增生。女孩那麼年輕就患病,還是比較少見的。

這個髓內腫瘤,顧名思義,是源於脊髓內組織的腫瘤,可分為原發性髓內腫瘤和轉移性髓內腫瘤。其中,原發性髓內腫瘤以室管膜瘤和星形細胞瘤多見,而轉移性髓內腫瘤的原發灶在男性中以肺癌多見,女性則以乳腺癌多見。

脊髓是中樞神經的一部分,位於脊椎骨組成的椎管內,上端連接延髓,兩旁發出成對的神經,分佈到四肢、體壁和內臟。脊髓中,頸部脊髓尤其重要,一旦發生「故障」,可導致頸部以下的肌肉和器官功能喪失,危及生命。

該病病程緩慢,病程較長,主要癥狀有感覺、運動、括約肌功能障礙和反射改變等。其中,感覺障礙最常見的首發癥狀為頸、背部的自發性疼痛,常產生於運動障礙之前,自上向下發展。而運動障礙頸髓髓內腫瘤則先出現肢體無力、肌肉萎縮、深反射減弱或消失等癥狀。

一些脊髓內的腫瘤早期癥狀往往被誤診為頸椎病、腰椎增生等,因此,陳俊提醒,如果伴有肢體麻木無力、行走不穩等癥狀,都要到醫院及時就診,確定是否是脊髓內腫瘤導致。確診后應及時尋求醫生幫助,儘早去大醫院專科手術治療。

……

無論是迷走神經刺激(VNS)手術,還是腦深部電刺激(DBS)手術,患者在術后都要接受專業的程式控制醫生的調控治療,通過刺激參數與藥物配合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而由於患者的個體差異和疾病的持續進展,術后程式控制就成為了一項長期的治療行為。

但是,在省一醫,很多患者都是異地過來做手術的,做好就回家去了,畢竟,長期呆在H市,成本太高,定期前來複查,也是舟車勞頓,花費不菲。

所以,為了方便患者治療,省一醫研發了一門「遠程程式控制」技術,這門技術,是運用互聯網技術,程式控制醫生與患者實現在線交流,並最終完成編程和調整的全部治療過程。

陳俊對這門技術也很好奇,所以,在神經外科,這個遠程程式控制項目正式啟動的這一天,也來湊了下熱鬧,參與了一場遠程程式控制治療。

那是一名來自六百多公裡外的一名癲癇患者,得了難治性癲癇,通過服用各種藥物,癥狀時好時壞,最明顯的就是四肢抽搐、抖動,有時候持續好幾分鐘,發作起來跟時下最流行的手機APP「抖音」有一拼。

每次去醫院看病,都是由家人陪著,最擔心的就是去的路上,患者有癲癇發作。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有時候,患者父親陪著去,這多半沒問題,但是,父親是家裡的頂樑柱,得工作,得賺錢,有時候走不開,所以,就由母親陪著,但是,據患者家人說,一次來就診的路上,正要下火車了,患者癲癇突然大發作,導致沒能及時下車,結果,就坐過了站。

所以每次患者母親陪同患者來看病時,總是提心弔膽,生怕出什麼狀況。

大約是去年,省一醫神經外科的醫生建議患者做迷走神經刺激手術,手術可以通過後期的參數調整,有效的改善病情,但這種「電子葯」在植入身體里后,需要定期到醫院程式控制。

患者的家人就商量,是否要給患者做這個手術,畢竟是手術就會有風險,作為家人肯定很擔心。

經過家裡親戚長輩們的好幾天的商量,也通過網路細緻了解了這個手術,最終,患者一家人決定了做這個手術。

手術是副主任醫師趙海峰主刀的。這是一個微創手術,不需要開顱。

患者的病情,吃藥治不好,也不適合做切除手術,似乎,這個迷走神經刺激手術是很好的一種選擇。

迷走神經刺激術大約是這樣的,首先經由外科手術將線圈放在左頸部內的迷走神經上,並且將刺激裝置埋在胸前,接著在每一次的病患就診時,醫護人員透過儀器來調整刺激裝置中的參數與模式,機器就會依照設定好之模式,自動刺激迷走神經來達到控制癲癇發作的目的。

然後,患者就手術了,相當順利,手術后三天就辦理了出院,回到了家裡。

術后,自從機器開機到現在,經過幾次程式控制后,患者的癲癇發作得到了很大改善,抽搐抖動已基本沒有了,只是有時還會有失神和眨眼等小發作。

患者的父母之前陪著兒子去醫院複診、開藥,現在則變成了陪著兒子去醫院做程式控制,通過調節參數管理病情。

但是,每次母親陪著去的時候還是提心弔膽,雖然比原來輕鬆了不少,但畢竟舟車勞頓,一路奔波,每次還得請假。

又不是什麼事業單位、公務員,患者的父母都在民營企業工作,在民營企業,想請假?呵呵,經歷過的人都知道,不是那麼方便的。上司即便同意,也會唧唧歪歪。

然後,省一醫神經外科這一次「遠程程式控制」項目正式啟動,他們聽說后,就迫不及待地要求第一個體驗,願意做這個「小白鼠」。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當醫生遇上不正經系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當醫生遇上不正經系統
上一章下一章

146、壞死性筋膜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