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寧州城李府
馬車從繁華熱鬧大街穿過,
再往前就是府衙所在。
李順把馬車往旁邊的一條街拐了進去。
這條叫做書院街的街道要安靜得多,沒有了外面的喧鬧。
街道兩邊是高大的樹木和圍牆。
圍牆裡就是寧州府的官學德宗書院。
書院街也因此得名。
馬車路過書院大門的時候,李曙忍不住掀開帘子,看到有三三兩兩的學子匆匆忙忙跑進去。
雖然有了卧龍書院,但德宗書院畢竟是前朝就開辦起來的,又是官學,所以來這裡求學的蜀中學子也不少。
每年兩大書院還會派出代表進行比試,那也是寧城的一大盛事。
前年是德宗書院拔了頭籌,去年就是卧龍書院奪了冠。
本朝重文輕武。
這樣的文會定然受追捧。
彼時不僅寧城的人要來觀看,為各自看好的書院加油助威,就連成都府,萬州,梓州,巴州等地的學子也會來看熱鬧,以文會友。
再加上有廟會,商會搞一些活動,整個寧州府都熱鬧起來,要持續好長一段時間。
過了德宗書院這條街,就到了李府。
李家在城裡的宅邸被稱為李府,而金玉村那邊則被稱為李家園子,以示區別。
站在李府門前,看上去卻並不顯赫。
既沒有高大的石獅子鎮宅,也沒有朱紅的油漆大門。
就是一扇黑漆大門,釘著銅環,
門上方一塊匾額,上書李宅兩個鎏金大字。
據說這塊匾額是從前朝傳下來的,還有人說這是克幽禪師親筆題的。
一種說法是李家先祖仗著也姓李,厚著臉皮跟克幽禪師拉關係,說是本家,求著他題字的。
還有一種說法是:
這個李家本就是那個李家,所以才有克幽禪師為本家題字的說法。
如今到了本朝這個李家是不是那個李家已經不重要了?
君不見,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不管是哪種說法,李家既不承認也不否認,讓別人去說去吧。
黑漆厚重的大門擋住了外面的喧囂,卻擋不住內里的熱鬧。
李家老太爺昨兒個已經得到信了,知道自己的兒子李德山已經回了寧州城,是兒子親自打發人來報訊的。
知道兒子今天要來,早早地就打發了人在門口候著了。
馬車一在門口停下。
李府的管家李來就迎上來,親自掀開車帘子,恭恭敬敬地說道:三郎君回來了,請下車,老太爺早早地等著呢。
李德山:知道了。
李順把車上的矮凳放了下來,李德山站起來抱著匣子踩著矮凳下了車。
以往李德山可是直接就從馬車上跳下來的,他可是有功夫在身的,今天居然用了矮凳,可見匣子里的東西很珍貴,不易碰撞。
跟著李曙直接從車上跳了下來。
然後是小胖子李旭,小胖腿努力地去踩矮凳,終於踩到了,下來了。
後面那輛馬車只有僕婦丫環們去迎接張氏和李曦。
等張氏和李曦下了車,李德山才在李來的帶領下走進了大門。
三郎君,老太爺在前廳等你,讓三娘子去後堂陪老婦人和大娘子二娘子說話。
李德山:好。
轉頭對張氏說道:你帶旭哥兒,曦姐兒去陪母親和嫂嫂們說話,我去前廳見父親,曙哥兒,你跟著我。
是。
張氏帶著李旭和李曦去了後堂,李曙則跟著父親去見祖父
張氏想:官人要帶著曙哥兒去見父親,那肯定是要說上東京求學的事。
李旭想:去後堂好呀,祖母定又準備了許多好吃的,沒有父親在,自己可以敞開肚子吃了。嘿嘿。
李曦有些失望:不能跟著爹爹去,就看不到匣子里的寶貝了。
李曙有些意外:父親去見祖父居然帶上了自己,以往可沒這樣的事情,他們都是關起門來,兩個人在裡面密談,為什麼說是密談呢?因為祖父和父親說事的時候,誰也不能靠近,連祖父最信任的大管家都只能遠遠地守在門外。
而現在,不僅是因為能夠看到匣子里是什麼,還有一種被接納有可能知道某些秘密的小興奮。
大管家帶領著李德山父子進了老太爺李玉清所在的前廳。
請他們進去,自己則留在了外面。
頭髮花白,敲著山羊鬍子的老太爺端坐在太師椅上,看似悠閑,其實內心還是很緊張的,不是因為見兒子緊張,自己的兒子有什麼好緊張的?
而是因為兒子手裡捧著的那個匣子。
李德山快步上前躬身行禮:兒德山給父親請安。
李玉清摸摸山羊鬍子,點點頭:回來了好,回來了好。
看看身後跟著的李曙。
道:怎麼曙哥兒也來了?
李曙上前行禮:孫兒李曙給祖父請安了。
李玉清:曙哥兒又長高了
李德山:我叫他來的,有些事情我想讓他也知道。
李玉清:你覺得是時候了?
李德山:之前覺得時候尚早,這次出了點意外我覺得還是早點讓他接觸為好。
李玉清:你覺得是時候了那就做吧。對了,你說意外,是什麼意外,可有不妥?
李玉清站起來,打量著兒子。
李曙也一臉關切地望著父親。
昨日一家團聚並沒有發現父親有何不妥呀?
李德山:受了點小傷,不礙事。
嘴上說的輕描淡寫。其實是害怕父親和兒子擔心。
哦,那就好。
兒子常年在外奔波,受傷是常事,既然他說不礙事就是不礙事。
李曙也放下心來。
李曙上前行禮:孫兒李曙給祖父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