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隱衷

第九章 隱衷

「先帝的三個皇子,等到那個時候,只剩下當時為太子的當今聖上。當時皇上尚自年幼,無力支撐朝野,先帝駕崩之時,回想起自己生平與朝中時局,也不禁潸然淚下。當時皇室王公與朝中大員都在場,先帝爺親自將太子和朝政交到清平王爺手上,再三託付,並任命清平王爺為輔政大臣,在新皇登基后,可全權處理一切朝中事物。」

「後來孝行皇太後去世,也是如此,含淚千叮萬囑,將年幼的皇上託付給清平王爺,托清平王能夠支撐起朝中局勢。這些年來,清平王也的確克盡職守,如今這歷經十餘年,終於復甦而起的氣象,便是清平王爺鞠躬盡瘁十幾年的結果。朝中上下,哪個不是感恩崇敬於清平王爺這多年的建樹與貢獻?」

凌成曰說起這一段往事,唏噓不已。這些事情固然是人們談論的話題,歌功頌德的話也差不了多少。但在某個不為人知的角落,總還有些不同的版本在暗自流傳。

洪成年間,朝中局勢混亂一片,無心政事只顧自己煉丹求道的先皇,渾水摸魚貪贓枉法的官吏,黑暗的世道與貧苦的生活年復一年積蓄下無數的民怒民怨。洪成十八年那一場大雪,只不過是最終引發的緣由而已。

所以,當難民最終攻入帝都,還有帝都爆發的那一場駭人聽聞的瘟疫,在其他各地的尋常百姓心中,多數是懷著竊喜的心情來看待的。

等到先皇駕崩,朝中有不斷的流言開始悄悄流傳。

先皇生下的皇子,只剩下太子一人,而且還是個少不更事的幼童。而當年的清平王爺,正是年富力強,而且,即使在混亂黑暗的局勢中,清平王爺的清譽和良名,始終是兆楨王朝無數人崇敬和倚賴的目標。

從先帝爺還在世時,清平王爺就擁有良好的名聲和優秀的能力,所以,當時機出現時,人們就不由得這樣想:如果這一次,繼位的是清平王爺,豈不是更好?不管是哪一個方面,都要比年幼的太子要強上太多。

更何況,在朝中,新皇駕崩,太子年幼,根本就無勢力可支持。而清平王爺,正值大好年華,又是眾望所歸,手握大權,只要是個腦袋聰明的,就該明白自己應該選哪一邊了。

所以說,在當時的情況下,江山易主,只是一瞬間的事情。

普天下的尋常百姓,將這消息說得言之鑿鑿,似乎這已是件明擺上檯面的事情。而經歷了洪成年間多年困苦的人們,將這久蓄的怒氣延續到太子的身上,也是無可厚非的。

更何況,就算不考慮其他,僅從事實來說,讓清平王爺繼位,是當時最好的選擇,無論怎樣,也比一個諸事不懂的毛頭小子好得多。

已經經過了太長災難歲月的人們,實在經不起另一次的折騰。

然而最終的結果,卻大出人們期望。

清平王爺全力支持,一舉將年幼的太子扶上皇位,從此開始了景瑞年間漫長的輔政路程。

世間嘩然,也大有可惜之音。

人們說起清平王爺的決定,往往在覺得可惜的同時,也會大讚王爺的高風亮節,不圖大位,一心為民,實在是兆楨王朝百姓之福。

背地裡,也有人在竊竊私語,說起當年先帝和孝行皇太后託孤的事情。

先帝是孝行皇太后唯一的兒子,而清平王爺是惠妃所生。惠妃在世時,是寵慣六宮的女子。生性溫柔,美貌多才,自入宮起便承君恩,而且榮寵數年不斷。只可惜,死於清平王爺生下后不到半年的時間。

惠妃過世后,當時還是皇后的孝行太后便將清平王爺接到自己身邊撫養,視若己出,關愛有加,清平王爺與先帝也是自小感情深厚。這自然是先帝臨終時託孤所考慮的方面,可最終的結果,卻也頗有些無可奈何的意味。

先帝在臨終時,不會沒有考慮過當時的局面和清平王爺那時的聲望,先帝若希望太子能夠順利坐上大位,便該有所籌謀,不該以大權相待。這麼做,到底是相信他們多年的情誼和清平王爺的人品,還是只是因為當時情景窘迫無能為力,如太后一般,只能以過往情誼來期望一個自己奢求的結局?

而清平王爺本身,是真正從來沒有過自登大位的念頭,還是只不過拘束於太后先帝多年的恩情,顧慮人言史評而無奈之舉呢?

自古皇家便是如此,不管有多麼好的感情,互相猜疑謀取便是自生下來便有的,就連過慣平凡日子的老百姓也不免搜腸刮肚的想出些謀略權道來。

只是歷史已經這樣鑄就了,清平王爺安安分分的做了他輔政大臣的工作,勞心勞力為兆楨王朝興旺繁榮,直至新帝長大成人,兆楨王朝也一日日恢復了往昔的繁榮。等到新帝成長,學了一切該學的,清平王爺也就輕易的讓出了朝中大權,理所當然的沒有讓一向好管閑事的街邊巷尾多一點微詞。

新帝繼位后,兆楨王朝的氣象一天天好起來,人們過上了心目當中的好日子,各種怨恨的言論也少了,更何況景瑞帝的確是個很不錯的皇帝,勤政愛民,也沒有什麼讓人不忿的特殊愛好。再加上年輕力壯,對兆楨王朝來說,是個朝氣蓬勃的希望。

於是人們過去的言辭很快就拋到了腦後,略帶些犯上不敬的希望也就不再提及了,不過清平王爺的聲望與威名,卻自那個時候起,更加的榮耀廣泛。

「那這容家和清平王爺到底有什麼關係?」凌安旭小心翼翼的問道。

他自然是知道一旦跟清平王爺關聯上會有什麼後果,別說清平王爺的聲望如日中天,就是這麼多年他盡心儘力的輔助皇上,以及對皇上的教養撫育恩情,對皇上來說,清平王爺就是父親與恩師,還沒等到他被街頭巷尾的老百姓的口水唾沫給淹死,皇上一道聖旨下來,便能讓他人頭落地。

「當年容復華入京的時候,和清平王爺很是談得來。短短一月就成了至交好友。後來,容復華觸怒了容顏,也是清平王爺美言,皇上才並沒有任何懲戒,相反先前的賞賜還一件不落的給了他,風光送他出宮。後來容復華雲遊四方,還常與清平王爺有聯絡。」

「容復華與髮妻成婚後,過了七八年才生下一個女兒。本來容復華是閑雲野鶴的性子,常年在外,居無定所,但妻子懷孕后,卻不再希望妻女跟著自己顛沛流離,便找了地方安定下來。」

「那個時候,經歷過民亂,再加上兩年的罕見大雪,各地都很是蕭條落魄,只有當時的印京還留了一點過往的風貌,情況好些。所以,容復華就帶著自己妻子和徒弟在印京安居,再沒搬離過。」

「清平王爺當初聽說容復華搬到了印京很是高興,而且聽說容復華妻子懷有身孕后,當即就和他約定,如果是個女孩,長大之後就嫁給清平王爺唯一的兒子。」

容復華唯一的孩子的確是個女兒,也就是說,當年容態霙一生下來,就註定了日後要嫁入清平王府。而今容態霙已經十六歲,想來她嫁入王府的時日不會遠了。

凌安旭這時才明白,頓時手腳發涼。

「你現在明白了?」凌成曰恢復了往常的聲調,不緊不慢的說道。

「是,孩兒,孩兒明白了。孩兒謹記父親教誨。」凌安旭忙不迭的點頭如搗蒜。

凌成曰長舒了口氣,道:「為父還有幾句話要跟你說清楚,你一定要緊緊記在心裡。」

「是,孩兒明白,請父親吩咐。」

如果是在平時,凌安旭只怕還有點口是心非,但在這時,那可是真正老老實實的。

「你二姐如今已經有了身孕,這對咱們凌家,當然是莫大的尊榮。如果娘娘能夠順利生下皇子的話……」

如果淑妃真的生下皇長子,對凌家意味著什麼,不用任何人言明。凌成曰語意中卻帶著謹慎的惶恐:「聖上無後,如今四妃中只有德妃與淑妃娘娘二人。清平王爺聲譽鼎盛,德妃娘娘為清平王爺長女,卻至今沒有生下一男半女,而為父又是宰相之職。這樣的局勢,會牽扯到多少權利紛爭和帝王心術,你可能猜想得到?」

在凌安旭的心中,對於姐姐懷上帝嗣的事情,也著實興奮過一陣,但這個時候,凌成曰蕭索寥寥幾語,便讓他心思冷了半截。自古後宮就是吃人地,靠美貌勢力權謀才能保住性命恩寵站得住腳的地方。而那朝堂之上的刀光劍雨,又豈是尋常人物能夠看透的。

「父親……」

「這些事情,你能明白便是了。容家那女兒,我也聽說過,只是,不管如何絕色,決不該是你能招惹的,明白嗎?」

「是,孩兒知道。」

凌成曰抬頭向大門望去,月光隱隱綽綽,映照著幽暗不明的路徑。這花園的路他是走得熟了的,但若是一條從不曾走過的路徑,誰又能知道腳下踩的,會帶你走到哪一方呢?

「先帝的三個皇子,等到那個時候,只剩下當時為太子的當今聖上。當時皇上尚自年幼,無力支撐朝野,先帝駕崩之時,回想起自己生平與朝中時局,也不禁潸然淚下。當時皇室王公與朝中大員都在場,先帝爺親自將太子和朝政交到清平王爺手上,再三託付,並任命清平王爺為輔政大臣,在新皇登基后,可全權處理一切朝中事物。」

「後來孝行皇太後去世,也是如此,含淚千叮萬囑,將年幼的皇上託付給清平王爺,托清平王能夠支撐起朝中局勢。這些年來,清平王也的確克盡職守,如今這歷經十餘年,終於復甦而起的氣象,便是清平王爺鞠躬盡瘁十幾年的結果。朝中上下,哪個不是感恩崇敬於清平王爺這多年的建樹與貢獻?」

凌成曰說起這一段往事,唏噓不已。這些事情固然是人們談論的話題,歌功頌德的話也差不了多少。但在某個不為人知的角落,總還有些不同的版本在暗自流傳。

洪成年間,朝中局勢混亂一片,無心政事只顧自己煉丹求道的先皇,渾水摸魚貪贓枉法的官吏,黑暗的世道與貧苦的生活年復一年積蓄下無數的民怒民怨。洪成十八年那一場大雪,只不過是最終引發的緣由而已。

所以,當難民最終攻入帝都,還有帝都爆發的那一場駭人聽聞的瘟疫,在其他各地的尋常百姓心中,多數是懷著竊喜的心情來看待的。

等到先皇駕崩,朝中有不斷的流言開始悄悄流傳。

先皇生下的皇子,只剩下太子一人,而且還是個少不更事的幼童。而當年的清平王爺,正是年富力強,而且,即使在混亂黑暗的局勢中,清平王爺的清譽和良名,始終是兆楨王朝無數人崇敬和倚賴的目標。

從先帝爺還在世時,清平王爺就擁有良好的名聲和優秀的能力,所以,當時機出現時,人們就不由得這樣想:如果這一次,繼位的是清平王爺,豈不是更好?不管是哪一個方面,都要比年幼的太子要強上太多。

更何況,在朝中,新皇駕崩,太子年幼,根本就無勢力可支持。而清平王爺,正值大好年華,又是眾望所歸,手握大權,只要是個腦袋聰明的,就該明白自己應該選哪一邊了。

所以說,在當時的情況下,江山易主,只是一瞬間的事情。

普天下的尋常百姓,將這消息說得言之鑿鑿,似乎這已是件明擺上檯面的事情。而經歷了洪成年間多年困苦的人們,將這久蓄的怒氣延續到太子的身上,也是無可厚非的。

更何況,就算不考慮其他,僅從事實來說,讓清平王爺繼位,是當時最好的選擇,無論怎樣,也比一個諸事不懂的毛頭小子好得多。

已經經過了太長災難歲月的人們,實在經不起另一次的折騰。

然而最終的結果,卻大出人們期望。

清平王爺全力支持,一舉將年幼的太子扶上皇位,從此開始了景瑞年間漫長的輔政路程。

世間嘩然,也大有可惜之音。

人們說起清平王爺的決定,往往在覺得可惜的同時,也會大讚王爺的高風亮節,不圖大位,一心為民,實在是兆楨王朝百姓之福。

背地裡,也有人在竊竊私語,說起當年先帝和孝行皇太后託孤的事情。

先帝是孝行皇太后唯一的兒子,而清平王爺是惠妃所生。惠妃在世時,是寵慣六宮的女子。生性溫柔,美貌多才,自入宮起便承君恩,而且榮寵數年不斷。只可惜,死於清平王爺生下后不到半年的時間。

惠妃過世后,當時還是皇后的孝行太后便將清平王爺接到自己身邊撫養,視若己出,關愛有加,清平王爺與先帝也是自小感情深厚。這自然是先帝臨終時託孤所考慮的方面,可最終的結果,卻也頗有些無可奈何的意味。

先帝在臨終時,不會沒有考慮過當時的局面和清平王爺那時的聲望,先帝若希望太子能夠順利坐上大位,便該有所籌謀,不該以大權相待。這麼做,到底是相信他們多年的情誼和清平王爺的人品,還是只是因為當時情景窘迫無能為力,如太后一般,只能以過往情誼來期望一個自己奢求的結局?

而清平王爺本身,是真正從來沒有過自登大位的念頭,還是只不過拘束於太后先帝多年的恩情,顧慮人言史評而無奈之舉呢?

自古皇家便是如此,不管有多麼好的感情,互相猜疑謀取便是自生下來便有的,就連過慣平凡日子的老百姓也不免搜腸刮肚的想出些謀略權道來。

只是歷史已經這樣鑄就了,清平王爺安安分分的做了他輔政大臣的工作,勞心勞力為兆楨王朝興旺繁榮,直至新帝長大成人,兆楨王朝也一日日恢復了往昔的繁榮。等到新帝成長,學了一切該學的,清平王爺也就輕易的讓出了朝中大權,理所當然的沒有讓一向好管閑事的街邊巷尾多一點微詞。

新帝繼位后,兆楨王朝的氣象一天天好起來,人們過上了心目當中的好日子,各種怨恨的言論也少了,更何況景瑞帝的確是個很不錯的皇帝,勤政愛民,也沒有什麼讓人不忿的特殊愛好。再加上年輕力壯,對兆楨王朝來說,是個朝氣蓬勃的希望。

於是人們過去的言辭很快就拋到了腦後,略帶些犯上不敬的希望也就不再提及了,不過清平王爺的聲望與威名,卻自那個時候起,更加的榮耀廣泛。

「那這容家和清平王爺到底有什麼關係?」凌安旭小心翼翼的問道。

他自然是知道一旦跟清平王爺關聯上會有什麼後果,別說清平王爺的聲望如日中天,就是這麼多年他盡心儘力的輔助皇上,以及對皇上的教養撫育恩情,對皇上來說,清平王爺就是父親與恩師,還沒等到他被街頭巷尾的老百姓的口水唾沫給淹死,皇上一道聖旨下來,便能讓他人頭落地。

「當年容復華入京的時候,和清平王爺很是談得來。短短一月就成了至交好友。後來,容復華觸怒了容顏,也是清平王爺美言,皇上才並沒有任何懲戒,相反先前的賞賜還一件不落的給了他,風光送他出宮。後來容復華雲遊四方,還常與清平王爺有聯絡。」

「容復華與髮妻成婚後,過了七八年才生下一個女兒。本來容復華是閑雲野鶴的性子,常年在外,居無定所,但妻子懷孕后,卻不再希望妻女跟著自己顛沛流離,便找了地方安定下來。」

「那個時候,經歷過民亂,再加上兩年的罕見大雪,各地都很是蕭條落魄,只有當時的印京還留了一點過往的風貌,情況好些。所以,容復華就帶著自己妻子和徒弟在印京安居,再沒搬離過。」

「清平王爺當初聽說容復華搬到了印京很是高興,而且聽說容復華妻子懷有身孕后,當即就和他約定,如果是個女孩,長大之後就嫁給清平王爺唯一的兒子。」

容復華唯一的孩子的確是個女兒,也就是說,當年容態霙一生下來,就註定了日後要嫁入清平王府。而今容態霙已經十六歲,想來她嫁入王府的時日不會遠了。

凌安旭這時才明白,頓時手腳發涼。

「你現在明白了?」凌成曰恢復了往常的聲調,不緊不慢的說道。

「是,孩兒,孩兒明白了。孩兒謹記父親教誨。」凌安旭忙不迭的點頭如搗蒜。

凌成曰長舒了口氣,道:「為父還有幾句話要跟你說清楚,你一定要緊緊記在心裡。」

「是,孩兒明白,請父親吩咐。」

如果是在平時,凌安旭只怕還有點口是心非,但在這時,那可是真正老老實實的。

「你二姐如今已經有了身孕,這對咱們凌家,當然是莫大的尊榮。如果娘娘能夠順利生下皇子的話……」

如果淑妃真的生下皇長子,對凌家意味著什麼,不用任何人言明。凌成曰語意中卻帶著謹慎的惶恐:「聖上無後,如今四妃中只有德妃與淑妃娘娘二人。清平王爺聲譽鼎盛,德妃娘娘為清平王爺長女,卻至今沒有生下一男半女,而為父又是宰相之職。這樣的局勢,會牽扯到多少權利紛爭和帝王心術,你可能猜想得到?」

在凌安旭的心中,對於姐姐懷上帝嗣的事情,也著實興奮過一陣,但這個時候,凌成曰蕭索寥寥幾語,便讓他心思冷了半截。自古後宮就是吃人地,靠美貌勢力權謀才能保住性命恩寵站得住腳的地方。而那朝堂之上的刀光劍雨,又豈是尋常人物能夠看透的。

「父親……」

「這些事情,你能明白便是了。容家那女兒,我也聽說過,只是,不管如何絕色,決不該是你能招惹的,明白嗎?」

「是,孩兒知道。」

凌成曰抬頭向大門望去,月光隱隱綽綽,映照著幽暗不明的路徑。這花園的路他是走得熟了的,但若是一條從不曾走過的路徑,誰又能知道腳下踩的,會帶你走到哪一方呢?

「先帝的三個皇子,等到那個時候,只剩下當時為太子的當今聖上。當時皇上尚自年幼,無力支撐朝野,先帝駕崩之時,回想起自己生平與朝中時局,也不禁潸然淚下。當時皇室王公與朝中大員都在場,先帝爺親自將太子和朝政交到清平王爺手上,再三託付,並任命清平王爺為輔政大臣,在新皇登基后,可全權處理一切朝中事物。」

「後來孝行皇太後去世,也是如此,含淚千叮萬囑,將年幼的皇上託付給清平王爺,托清平王能夠支撐起朝中局勢。這些年來,清平王也的確克盡職守,如今這歷經十餘年,終於復甦而起的氣象,便是清平王爺鞠躬盡瘁十幾年的結果。朝中上下,哪個不是感恩崇敬於清平王爺這多年的建樹與貢獻?」

凌成曰說起這一段往事,唏噓不已。這些事情固然是人們談論的話題,歌功頌德的話也差不了多少。但在某個不為人知的角落,總還有些不同的版本在暗自流傳。

洪成年間,朝中局勢混亂一片,無心政事只顧自己煉丹求道的先皇,渾水摸魚貪贓枉法的官吏,黑暗的世道與貧苦的生活年復一年積蓄下無數的民怒民怨。洪成十八年那一場大雪,只不過是最終引發的緣由而已。

所以,當難民最終攻入帝都,還有帝都爆發的那一場駭人聽聞的瘟疫,在其他各地的尋常百姓心中,多數是懷著竊喜的心情來看待的。

等到先皇駕崩,朝中有不斷的流言開始悄悄流傳。

先皇生下的皇子,只剩下太子一人,而且還是個少不更事的幼童。而當年的清平王爺,正是年富力強,而且,即使在混亂黑暗的局勢中,清平王爺的清譽和良名,始終是兆楨王朝無數人崇敬和倚賴的目標。

從先帝爺還在世時,清平王爺就擁有良好的名聲和優秀的能力,所以,當時機出現時,人們就不由得這樣想:如果這一次,繼位的是清平王爺,豈不是更好?不管是哪一個方面,都要比年幼的太子要強上太多。

更何況,在朝中,新皇駕崩,太子年幼,根本就無勢力可支持。而清平王爺,正值大好年華,又是眾望所歸,手握大權,只要是個腦袋聰明的,就該明白自己應該選哪一邊了。

所以說,在當時的情況下,江山易主,只是一瞬間的事情。

普天下的尋常百姓,將這消息說得言之鑿鑿,似乎這已是件明擺上檯面的事情。而經歷了洪成年間多年困苦的人們,將這久蓄的怒氣延續到太子的身上,也是無可厚非的。

更何況,就算不考慮其他,僅從事實來說,讓清平王爺繼位,是當時最好的選擇,無論怎樣,也比一個諸事不懂的毛頭小子好得多。

已經經過了太長災難歲月的人們,實在經不起另一次的折騰。

然而最終的結果,卻大出人們期望。

清平王爺全力支持,一舉將年幼的太子扶上皇位,從此開始了景瑞年間漫長的輔政路程。

世間嘩然,也大有可惜之音。

人們說起清平王爺的決定,往往在覺得可惜的同時,也會大讚王爺的高風亮節,不圖大位,一心為民,實在是兆楨王朝百姓之福。

背地裡,也有人在竊竊私語,說起當年先帝和孝行皇太后託孤的事情。

先帝是孝行皇太后唯一的兒子,而清平王爺是惠妃所生。惠妃在世時,是寵慣六宮的女子。生性溫柔,美貌多才,自入宮起便承君恩,而且榮寵數年不斷。只可惜,死於清平王爺生下后不到半年的時間。

惠妃過世后,當時還是皇后的孝行太后便將清平王爺接到自己身邊撫養,視若己出,關愛有加,清平王爺與先帝也是自小感情深厚。這自然是先帝臨終時託孤所考慮的方面,可最終的結果,卻也頗有些無可奈何的意味。

先帝在臨終時,不會沒有考慮過當時的局面和清平王爺那時的聲望,先帝若希望太子能夠順利坐上大位,便該有所籌謀,不該以大權相待。這麼做,到底是相信他們多年的情誼和清平王爺的人品,還是只是因為當時情景窘迫無能為力,如太后一般,只能以過往情誼來期望一個自己奢求的結局?

而清平王爺本身,是真正從來沒有過自登大位的念頭,還是只不過拘束於太后先帝多年的恩情,顧慮人言史評而無奈之舉呢?

自古皇家便是如此,不管有多麼好的感情,互相猜疑謀取便是自生下來便有的,就連過慣平凡日子的老百姓也不免搜腸刮肚的想出些謀略權道來。

只是歷史已經這樣鑄就了,清平王爺安安分分的做了他輔政大臣的工作,勞心勞力為兆楨王朝興旺繁榮,直至新帝長大成人,兆楨王朝也一日日恢復了往昔的繁榮。等到新帝成長,學了一切該學的,清平王爺也就輕易的讓出了朝中大權,理所當然的沒有讓一向好管閑事的街邊巷尾多一點微詞。

新帝繼位后,兆楨王朝的氣象一天天好起來,人們過上了心目當中的好日子,各種怨恨的言論也少了,更何況景瑞帝的確是個很不錯的皇帝,勤政愛民,也沒有什麼讓人不忿的特殊愛好。再加上年輕力壯,對兆楨王朝來說,是個朝氣蓬勃的希望。

於是人們過去的言辭很快就拋到了腦後,略帶些犯上不敬的希望也就不再提及了,不過清平王爺的聲望與威名,卻自那個時候起,更加的榮耀廣泛。

「那這容家和清平王爺到底有什麼關係?」凌安旭小心翼翼的問道。

他自然是知道一旦跟清平王爺關聯上會有什麼後果,別說清平王爺的聲望如日中天,就是這麼多年他盡心儘力的輔助皇上,以及對皇上的教養撫育恩情,對皇上來說,清平王爺就是父親與恩師,還沒等到他被街頭巷尾的老百姓的口水唾沫給淹死,皇上一道聖旨下來,便能讓他人頭落地。

「當年容復華入京的時候,和清平王爺很是談得來。短短一月就成了至交好友。後來,容復華觸怒了容顏,也是清平王爺美言,皇上才並沒有任何懲戒,相反先前的賞賜還一件不落的給了他,風光送他出宮。後來容復華雲遊四方,還常與清平王爺有聯絡。」

「容復華與髮妻成婚後,過了七八年才生下一個女兒。本來容復華是閑雲野鶴的性子,常年在外,居無定所,但妻子懷孕后,卻不再希望妻女跟著自己顛沛流離,便找了地方安定下來。」

「那個時候,經歷過民亂,再加上兩年的罕見大雪,各地都很是蕭條落魄,只有當時的印京還留了一點過往的風貌,情況好些。所以,容復華就帶著自己妻子和徒弟在印京安居,再沒搬離過。」

「清平王爺當初聽說容復華搬到了印京很是高興,而且聽說容復華妻子懷有身孕后,當即就和他約定,如果是個女孩,長大之後就嫁給清平王爺唯一的兒子。」

容復華唯一的孩子的確是個女兒,也就是說,當年容態霙一生下來,就註定了日後要嫁入清平王府。而今容態霙已經十六歲,想來她嫁入王府的時日不會遠了。

凌安旭這時才明白,頓時手腳發涼。

「你現在明白了?」凌成曰恢復了往常的聲調,不緊不慢的說道。

「是,孩兒,孩兒明白了。孩兒謹記父親教誨。」凌安旭忙不迭的點頭如搗蒜。

凌成曰長舒了口氣,道:「為父還有幾句話要跟你說清楚,你一定要緊緊記在心裡。」

「是,孩兒明白,請父親吩咐。」

如果是在平時,凌安旭只怕還有點口是心非,但在這時,那可是真正老老實實的。

「你二姐如今已經有了身孕,這對咱們凌家,當然是莫大的尊榮。如果娘娘能夠順利生下皇子的話……」

如果淑妃真的生下皇長子,對凌家意味著什麼,不用任何人言明。凌成曰語意中卻帶著謹慎的惶恐:「聖上無後,如今四妃中只有德妃與淑妃娘娘二人。清平王爺聲譽鼎盛,德妃娘娘為清平王爺長女,卻至今沒有生下一男半女,而為父又是宰相之職。這樣的局勢,會牽扯到多少權利紛爭和帝王心術,你可能猜想得到?」

在凌安旭的心中,對於姐姐懷上帝嗣的事情,也著實興奮過一陣,但這個時候,凌成曰蕭索寥寥幾語,便讓他心思冷了半截。自古後宮就是吃人地,靠美貌勢力權謀才能保住性命恩寵站得住腳的地方。而那朝堂之上的刀光劍雨,又豈是尋常人物能夠看透的。

「父親……」

「這些事情,你能明白便是了。容家那女兒,我也聽說過,只是,不管如何絕色,決不該是你能招惹的,明白嗎?」

「是,孩兒知道。」

凌成曰抬頭向大門望去,月光隱隱綽綽,映照著幽暗不明的路徑。這花園的路他是走得熟了的,但若是一條從不曾走過的路徑,誰又能知道腳下踩的,會帶你走到哪一方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美人花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美人花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章 隱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