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招拆招
第五十章見招拆招
此刻陶臣末的桌上擺著數道他必須過目的消息,一個是由季河清督造的強弓已經完成,士子程銘緯親自取名為「驚雲弓」,經過實戰,此弓射程和殺傷力都已遠超雲衛現有弓箭,陶臣末對此自然十分滿意。任蒹葭也傳來消息,尹州暗探已基本可以確認飛鳶幫的經過時間,只要時機一到便可將其一網打盡,以斷了陸文昭南邊兒的軍資供應,此外,李秀與李文顧的任務也進行得十分順利,萬餘雲衛士兵經過兩個多月的苦訓已基本適應海戰,隨時可與任蒹葭聯絡,圍剿「海盜」。
這些都是好消息,下一步就是從飛鳶幫開始,逐個斬斷陸文昭的退路。
陶臣末正在過目張浩、夏旭從渝州傳回來的諜報時,魏文忠匆匆忙忙的跑了進來。
陶臣末未見魏文忠如此慌張過,急忙問道:「何事驚慌?」
「渝州急報。」
「急報?」陶臣末邊問邊從魏文忠手中結果來信。
看完來信,陶臣末突感不安。
「將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渝州如此著急?」
「丁康陽將軍被陸守夫誘殺,陸守夫還有可能進攻雲州。」
「什麼,丁將軍遇難了?」
陶臣末將信遞給魏文忠,自己陷入了沉思。
「陸守夫如何可以使出這等奸詐之計?」
「丁將軍戰功赫赫,又是王爺親信,王爺此刻定然十分悲憤,可問題是眼下他還不能報仇。」
「陸守夫也算是名聲在外,他為何行如此下作之事?」
「兵不厭詐,各有領會,陸守夫殺丁將軍無疑就是要想讓王爺被憤怒沖昏頭腦從而失去判斷,好在瞿院首分析出了陸守夫的圖謀,他是想聲東擊西,斷了渝州後路。」
「雲州守衛薄弱,倘若陸守夫真的圖謀與此,那渝州可真就麻煩了。」
「所以王爺希望渤州戰局能有所改變,以緩渝州之危。」陶臣末道。
「那我們怎麼辦?」
「陸守夫故技重施,我們也再來個以牙還牙。」
「上一次陸守夫千里迂迴奪下渝州,將軍便突襲渤州以牙還牙,這一次他再聲東擊西,將軍是想強攻陸文昭?」
陶臣末並未回答,而是走到桌前,拿起張浩的信,無奈嘆息了一聲。
「將軍可還有煩心事?」
「上一次我遇刺,你我都懷疑瞿院首身邊的聶青雲,我便讓張浩和夏旭暗中查了聶青雲,看他是否受傷,可他們經過一兩月觀察都未發現聶青雲有何可疑之處,而渝州王府也下令天機院徹查此事,數月以來也未有結果,如今陸守夫這麼一鬧,這件事恐怕會不了了之了。」陶臣末無奈道。
「將軍,你有沒有想過其實刺客很可能是朝廷或者是陸守夫派來的?」
「那他百般偽裝又是為何?」陶臣末問道。
「故意為之以混淆視聽?」
「我並不是在為渝州可能不再查這件事而懊惱,無論陸守夫手段如何狡詐,他都是看得見的,最可怕是到現在為止我們都不知道背後還有多少看不見的人想置你我於死地,上次的殺手何等厲害,到底誰有這麼大的能量可以調動如此身手的殺手。」
「渝州情況危急,刺殺將軍的人又沒找到,還真是多事之秋啊。」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陸守夫如此氣勢洶洶,咱們也該給他埋些土了,文忠,你即刻傳令李秀和蒹葭夫人,只要飛鳶幫再過尹州,立馬行動,當然,對付幾百人的飛鳶匪寇不必讓水師盡出,就當作打擊一般的海盜來做,另外,不能有一個人逃走,特別是幾個頭目。」
「是,卑職領命。」
魏文忠離去,陶臣末提筆。
他在給程錦尚回信。
雲州捷報傳來,陸守夫第一時間進宮面聖,他不是要去邀功,而是要給群臣看看他這位上柱國是如何比秦庸做得好的,群臣認可,他才可以進一步把控宮廷。
實際上,一開始很多人反對他分兵南下,畢竟北邊還有衛戎和北棄兩股大軍虎視眈眈,但陸守夫卻信心滿滿他們不會在此刻動手,因為他並不是一時頭腦發熱,為了能放心南下攻打雲州,他做了很多準備。其一,派吳言兵秘密與衛戎和談,吳言兵明確告訴聶無相,陸守夫想要大淵江山,現在的皇帝只是一個傀儡,他許諾,只要陸守夫稱帝,靖、安兩州不再收回,聶無相自然不全信,因為他比陸守夫更了解程錦尚,陸守夫想要天下,還得先過了程錦尚這一關,但是一聽陸守夫想要稱帝,他就知道朝廷這邊一時半會不會安寧,就算陸守夫最終逼宮稱帝,那也還要對付程錦尚,他著實不會有太多精力放在靖、安兩州,所以他可以放下心來徹底將靖、安兩州按照自己的打算慢慢歸化,當然,陸守夫自表心意那也是他的聰明之處,自表異心,讓聶無相放下戒備,進而答應他維持現狀,不在他背後捅刀;其二,傳令陸文昭,以收回被圖蘭骨柔攻取的幾座城池為由向北棄發動進攻,如此一來,圖蘭冰穆的重心一定會放在滁州,而不會在此刻分兵桐州南下攻打佑州。這兩個前提一做到,他自然就可以放下心來對付程錦尚了。
大軍攻下雲州,而衛戎、北棄卻並無異動,宋驍自然是高興的,後院失火,程錦尚自顧不暇,那朝廷南邊兒的壓力自然而然就少了一半,只不過宋驍並沒有得意忘形,他時刻都在關注著陸守夫的動向,陸守夫有無異心他並不確定,但他可以確認陸守夫如此不遺餘力對付程錦尚,其目的絕不僅僅只是為了朝廷大計,更多可能是在為渤州解圍,但眼下他已無人可用,只要能讓他與各股勢力耗著,那就總還有扭轉局勢的可能,所以他毫不猶豫的又對陸守夫大肆獎賞了一番,不管內心如何膈應,態度還是要表的。
朝廷喜報連連,渝州則是陰雲密布,先是大將丁康陽戰死,爾後又失去了雲州地區,守將鄭敏忠也戰死沙場,半月之內,渝州損失慘重,儘管瞿紅袖猜到了陸守夫的圖謀最終卻還是晚了一步,現在整個渝州都寄希望於陶臣末能在渤州打開局面。
差不多同時,陶臣末的回信也交到了程錦尚的手中。
陶臣末分析,陸守夫意在圍困渝州,要破局就得突圍,按照常理,陸守夫攻下雲州,渝州大軍必然會全力奪回,楚原嬰定然會在雲州以逸待勞,如此行事弊大於利,萬寧、鳳溪又是銅牆鐵壁,一時半會兒難以突破,現如今陸守夫布的局就像一條蛇將渝州纏繞在中間,兀自掙扎,既然對方是蛇,要想反擊那就得打七寸,陸家這條蛇的七寸不在渤州,而在蓉州,他將戰線拉長,側重點卻是在萬寧、雲州兩個方向,真正空虛之地就在蓉州。所以陶臣末建言,既然陸守夫想要牽著渝州的鼻子走,那不妨將計就計跟著走兩步,明裡還是重點關照萬寧、雲州府,暗地則派兵突襲蓉州,切斷雲州與朝廷的聯繫,然後再圖謀收復雲州,另外還有一點,就算萬寧、鳳溪攻不下來,退而求其次也要想法拿下安縣,到時候他在渤州行動,渝州大軍則由安縣北上,將陸文昭圍困在渤州,切斷他與中州泰安的聯繫,如此一來,便將陸守夫這條蛇切割成塊,再難有所作為。
「臣末真乃本王之神將也!」看完陶臣末來信,程錦尚不由得興奮讚歎。
座下眾人神色各異,最高興的當然是邊向禽等人。
程錦尚將信遞給瞿紅袖,說道:「陸守夫突然一擊,讓本王失了判斷,險些被他牽著鼻子走,臣末說得對,他想要雲州,那就暫時給他,咱們不能照著他的打算行事,要破局還得出其不意。」
「王爺打算怎麼做?」瞿紅袖又將信遞給邊向禽,向程錦尚問道。
「就按照陶臣末的意思辦,立刻傳令前往雲州的將士先停止進軍,讓陳振綱前往統帥,一定要作出本王誓要奪回雲州的樣子,他本身在雲州鎮守多年,派他前去,將來反擊大有用處,另外,傳令鳳溪,讓王金易即刻返回渝州,著手準備進軍蓉州,北線戰事交由王立陽負責。」
「屬下明白。」瞿紅袖不曾想程錦尚幾乎是隻字未變的執行了陶臣末的建議。
「嘖嘖嘖,陶老弟當真是個神人,胸有溝壑,心如明鏡,輕輕鬆鬆便破了陸守夫精心謀划的局。」看完來信,邊向禽不由得嘖嘖稱奇。
「眼下如此斷言為時尚早,能不能破了陸守夫的局,還得看各條線能否取勝,不過此事事關我渝州安危,今日之事只有你我四人知曉,除了各線領兵將領,若再有他人提前知道本王意圖,在座的各位都難逃干係。」程錦尚所說的四人便是指廳中的瞿紅袖、邊向禽、連成宗以及他自己。
瞿紅袖本在糾結如何取捨,聽程錦尚這麼一說,倒真是不敢輕舉妄動了,本來陶臣末遇刺一事就還沒有交差,接著又發生了丁康陽遇襲身亡一難,天機院可以說是如履薄冰,此刻要再出什麼岔子,那就真的是馬失前蹄了。
心情大有好轉的程錦尚終於有機會回府里休憩休憩,見到正在陪王后聊天解悶的蘇木,程錦尚忍不住向她讚歎道:「蘇姑娘,你眼光可是真好啊,哈哈哈。」
同蘇木一樣不知所以的鄭想容不由笑道:「喲,王爺今日是怎麼了,戰事緊張,說胡話了?」
「王后你猜猜?」
「有辦法對付陸守夫了?」
「不錯,知道辦法誰想的嗎?」
「一進門就誇蘇妹妹眼光好,答案不是顯而易見嗎?」
「有這麼明顯?」
「再明顯不過了吧。」眼見自己的夫君心情大好,鄭想容自然也是高興。
「猜得不錯,陶臣末這小子啊,還真是見解獨到,有他在,本王何愁天下不得啊,當初你讓銘偉跟在他身邊確實是個明智的選擇,只要銘偉肯學,將來定在本王之上啊。」
全程只有蘇木一言未發,一來她確實插不上嘴,二來嘛,王爺讚賞自己未來的夫君,怎麼也得謙虛一些才是。
「既然王爺回來了,那小民就先告退了。」蘇木最後識趣的說道。
「好,你陪我說了許久的話,也當是枯燥了,那蘇妹妹便先回去吧,改日有空了我在來看你。」鄭想容微笑道。
回府途中,蘇木恰巧撞見了心事重重的瞿紅袖,因為王后的緣故,她對瞿紅袖不由得也多了幾分戒備。
兩人見面,都禮貌性的打了個招呼。
「蘇姑娘這是又去看望王后了?」瞿紅袖有意無意的問道。
「小郡主有些風寒,王后召我前去瞧瞧,瞿院首這是剛忙完?」蘇木反問道。
「還好還好,主要是陶將軍傳了一些消息回來,我等只是負責施行罷了,談不上忙。」
「瞿院首哪裡話,陶將軍遠在渤州,哪裡能決議渝州王府之事,瞿院首見解過人,自有主張,說這些實在是謙虛了。」
「這就開始幫著說話了?」瞿紅袖有意打趣,「你都不好奇你未來的夫君到底說了些什麼?還是說咱們的大將軍其實會事無巨細的告訴蘇姑娘,蘇姑娘其實是事先已經知道了?」
蘇木淺淺一笑,說道:「我只是一介女流,未能如瞿院首那般才學高明,見解獨到,也未能如瞿院首那般被王府委以重任,自是不敢探聽機密之事,陶將軍心重公事,哪裡會與我這小女子說道,瞿院首就不要拿我說笑了,對了,近幾日有幾個官家子嗣向我打聽瞿院首,大概是各種鍾情罷了,我一時不敢胡言亂語,是以全都打發走了,不知瞿院首可有什麼打算?」
蘇木這麼一說,瞿紅袖反倒變得十分窘迫,花樣年華,誰女不思君,但自己從懂事起便就註定不能與普通人一樣,是以一時竟然不知道如何回答,只得一陣淺笑。但她心裡明白,蘇木突然說這話就是不想再與她說陶臣末的事了,這個看似單純的女孩子實則滴水不漏,倒真是人不可貌相。
如此,二人只得一路閑聊,說些有的沒的直到分手。
這番對話,蘇木拿不準瞿紅袖意欲何為,但她一直謹遵陶臣末臨走時給她說的,在渝州,無論是誰,哪怕是王后,都一定不要讓自己牽涉到他們的任何事情之中,所以除非特殊情況,她幾乎不主動進王府。
瞿紅袖心裡很是糾結,想了許久,她最終還是決定先不要將程錦尚的計劃傳達給戚凝玉,一旦消息走漏,本就還有責任沒有追究的她很可能徹底失去信任,現在就賭,看程錦尚天命幾何,如若此次徹底擊敗陸守夫,那中原局勢便會變得十分明朗,至於再出奇招獲得讚賞無數的陶臣末,她反倒不太擔心了,一旦程錦尚問鼎天下,他自會防範功臣,到時候再添幾把火,不愁拿不下陶臣末。
此時的尹州海上,飛鳶幫毫不知情的被當著海盜慘遭一網打盡,載滿五艘大船的糧草被起獲一空,任蒹葭、李秀連夜對幾個頭目進行了審訊,這幾人供述出了其在渤州的停靠港,並願意帶路前往,直到此時,李文顧才知道陶臣末建立水師的真正目的,他要對付的根本就不是區區幾百人的飛鳶幫,而是想借海路殺進渤州腹地,就說拿一萬人來對付幾百人實在是有些小題大做了。
任蒹葭將審訊結果立馬傳向雲衛大營,陶臣末在收到消息后連發兩道急信,一封送往渝州,讓驍衛儘快攻下鳳溪或者安縣,隨時準備北上阻截陸文昭,另一封則是指示任蒹葭、李秀,即刻由海路進入渤州東線的碧津,與此同時,命魏文忠領兵十萬逐漸向碧津靠攏。
任蒹葭、李秀、李文顧等人得令后立馬率領一萬水師,以繳獲的飛鳶幫船隊為先鋒開赴碧津。
深秋的碧津秋高氣爽,傍晚的雲霞異常迷人,入港處的守衛看見逐漸清晰的飛鳶幫船隊,習慣性的做好了引導入港的準備,只是他們不知道,一把把鋒利的短刃即將刺透自己的心臟。
先入港的船隊沒費過多的力氣便解決了為數不多的守衛,待一名倖存者掙扎著敲響警鐘時,雲衛水師已然過半登錄成功,爾後便是短兵相接的壯烈呼號。
見到城頭升起的濃煙,魏文忠一聲令下,八萬將士如潮水般湧向碧津陸城,遭遇了前後夾擊的碧津守衛一時不知顧前還是顧后,戰鬥持續了三個時辰,碧津最終落入雲衛手中。
攻下碧津之後,魏文忠略作休整,立馬整兵向西橫向推進,收到前線戰報,陶臣末立馬放棄渠坊,拔營東進,陸文昭正兀自揣摩之時,碧津陷落的消息便傳到了帳中,陸文昭大驚失色,他旋即明白陶臣末拔營離去的緣由,他這是要與魏文忠兵合一處。
現如今自己的防線被撕開了一道口子,陸文昭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出城追擊陶臣末,或者派兵支援東線,自己穩住不動。
想起自己的兄長陸文霆當初就是因為被陶臣末牽著鼻子走最後才一步步掉入陷進之中的,陸文昭決定不管陶臣末的動向,自己先穩在渠坊,爾後調兵支援東線,只有以靜制動才能不陷入被動。
而這個時候,陳振綱已與南下雲州的大軍匯合,並作出要全力奪回雲州的樣子,楚原嬰早就料到渝州不會就這麼放任自己的糧草之地陷入敵手,他已做好各種準備應對即將到來的硬仗,只不過聽聞對方統帥是陳振綱,他還是多了幾分小心,畢竟陳振綱才是雲州的正主,他對雲州的熟悉程度以及雲州百姓對他的擁戴都將是自己不得不防範的隱患。
這邊楚原嬰將所有精力都集中在陳振綱身上,而北邊的王立陽則還在賣力攻打鳳溪、萬寧,奇襲獲勝之後,陸守夫的判斷還是出了差錯,他若細心一點就會發現其實程錦尚並沒有一怒之下將所有的兵力都集中起來攻打鳳溪,而是依舊想同時拿下萬寧,或許他也曾看到這個問題,但是他以為程錦尚是想同時拿下萬寧、鳳溪好加倍奉還而已吧。但他深知萬寧等地的重要性,只要守住,那麼戰事就還始終在渝州本土進行,不會波及中州,所以他毫不猶豫的又增調了十萬守軍分援萬寧、鳳溪,既然程錦尚沒能一鼓作氣拿下鳳溪,那就不要讓他動彈好了。
而此時的王金易差不多是只身前往蓉州邊境的,這樣做的目的很簡單,就是防止朝廷的探子探知渝州大軍的動向,從而洞悉他們要進攻蓉州的意圖。到達之後,王金易專門在夜裡將邊境兩座重鎮的守軍集合到一起,湊齊了約莫七萬來人,估摸著陳振綱與楚原嬰差不多交上手的時候,繞過朝廷守軍,直殺蓉州腹地而去。
自古以來,兩軍對壘幾乎都要攻城拔寨,除了要奪取城池佔領要地之外,還有一層目的就是消滅對方有生力量,向王金易這樣繞過城池實際上是犯了大忌,道理很簡單,一旦被對方察覺,連環追擊之下,自己無險可守,很難佔據有利局面,但這一次王金易卻希望對方發現自己,因為他就是要將城中的守軍調出城來,以便直接殲滅,時間寶貴,他不能耗時耗力的去攻打邊境的一座城,他需要儘快深入腹地,切斷雲州與朝廷的聯繫。
現在冒險的人不止一個,王金易是其一,深入腹地便意味著陷入包圍,但他不至於怕,因為一旦渤州和渝州北境的戰局布開,陸守夫不會有太多精力來對付他,相反,楚原嬰則不得不真冒險,現如今正是大部分農資收割的時候,他有兩個選擇,一是在各糧食集中地派軍駐紮,與陳振綱平地對決,但這樣無險可守,二是死守平田糧倉放棄外圍據點,平田的存糧完全可以夠他十萬大軍吃用大半年,節約一點至少也能堅持一年,如此便可以像一顆釘子一樣扎在雲州,讓渝州王府坐立難安,可這個辦法也不是長久之計,況且光憑平田這一座孤城,自己能不能堅守一年都是個問題,更何況現如今蓉州也戰火正旺,自己與朝廷的聯繫被中斷。兩相對比,楚原嬰選擇了更激進的做法,現如今陳振綱還沒有完全進入雲州境內,與其在平田等著陳振綱步步走來,還不如迎面而上,處處阻擊,自己十萬大軍,就算一對一拼也能讓陳振綱吃不了兜著走,最壞的結局就是自己無法阻擋陳振綱前進的腳步,但他在那時便可以從容的選擇退守平田,只要掌控著渝州大軍的軍資供應,僵持越久對自己越有利。
只不過他太低估了陳振綱在雲州的影響力,程錦尚當年之所以能夠兵不血刃的拿下雲州,一方面是因為王金易和陳振綱的交情,二一方面是因為陳振綱當初被擠壓出朝廷而被遣往南境雲州,心中早有不滿,只是奈何朝廷限制,自己雖貴為雲麾將軍,但手中只有不到五萬來人,還有相當一部分是些老弱,所以當初程錦尚的人攻下平田他也只是象徵性的作了些抵抗,爾後便退居雲州府遙看情勢變化,那段時間,陶臣末不斷擊退朝廷的圍剿讓朝廷難以招架,得以讓程錦尚在南境立足,爾後又南征黔州將不可一世的楊明珍打得幾無還手之力,那時候的陳振綱便已看清了形勢,再加上王金易的各種軟磨硬泡,他便決定北上加入到程錦尚的陣營,雲州也就名正言順的歸在了程錦尚的控制之下,但即便如此,程錦尚也並沒有將自己的兵力部署在雲州,而還是讓陳振綱做主,所以從陳振綱任雲州雲麾將軍開始到現在近十年時間,他都一直是雲州的正主,加上他為人正直,賞罰分明,雲州百姓對他都十分愛戴,現如今自己領兵而還,可以想象雲州百姓暗地裡會給他多少支援。
兵力上講,陳振綱明顯要少於楚原嬰,但云州的山山水水他早就瞭然於胸,更何況還有王金易在蓉州的牽制,就算再讓一條腿,他也有絕對的把握從楚原嬰手中奪回雲州。
陸守夫桌上的急件如雪花紛至,先是陶臣末攻破渤州防線,爾後是程錦尚親自督戰萬寧,再然後是渝軍突襲蓉州,陳振綱進攻雲州,他萬萬想不到自己本來很精妙的一步棋又讓人給破了,眼下四境狼煙,當真是疲於應對。
與吳言兵商量許久,陸守夫決定讓樊勝領兵去蓉州圍剿王金易,以便打通與雲州的聯繫,另一方面,立馬抽調兵馬馳援渤州,可問題也隨之而來,現如今他能直接調動的兵馬已然不能兼顧萬寧、蓉州、雲州、渤州等地,剩下就只能動用京畿衛了,可京畿衛的兵符一直在皇帝手中,如何說服皇帝動用京畿衛呢?辦法倒是有,只是怕他不同意,但情況緊急,管不了那麼多了。
聽聞陸守夫要調動京畿衛前去支援渤州,宋驍自然是一萬個不願意,陸守夫向他詳細分析了此次調動的重要性,但因一直以來的不信任,宋驍還是猶豫不決,京畿衛一旦外調,只要程錦尚攻破萬寧、撫山,泰安便再也無險可據,無兵可用,程錦尚便可以毫無阻攔的踏進皇城。
「陛下,您不為自己不為大淵江山著想,您也要替小皇子的將來作打算啊。」焦急的陸守夫終於還是說了他本不想在此時此刻說的話。
聽到陸守夫此言,宋驍、王林無不震驚不已,小皇子可能還活著的消息只有他們兩人才知道的啊。
「陸守夫你什麼意思?」宋驍強壓心中的震驚和憤怒問道。
「請陛下恕罪,」嘴上雖在說恕罪,大陸守夫卻並無下跪請罪的意思,而是筆挺挺的繼續說到,「陛下派出的內衛動靜實在太大,臣無意之中便得知了小皇子可能還在世的消息,陛下放心,臣也派人去找了,陛下,臣眼下所做的一切無不是為了大淵江山著想,您想想,若此刻還顧著京畿衛,耽誤了戰機,一旦程錦尚有所作為,那大淵江山便危矣,就算找到小皇子又能怎樣,還不是要亡命奔波?」
「陸守夫你威脅朕?」宋驍不再憤怒,而是變得很冰冷。
陸守夫微微躬身,說道:「陛下冤枉臣了,臣所說無不是為了大局考慮,您再想想,如若貽誤戰機,導致各線失利,就算留著二十五年京畿衛又有何用,還不是成了程錦尚的靶子?到時候……」
「別說了,朕將兵符給你。」宋驍突然打斷陸守夫的話說道。
這倒讓陸守夫一愣,他本以為還要再廢些口舌。
「你且先去,朕會讓王林帶著兵符去京畿衛。」
「這,是,臣遵旨。」得到宋驍應允,陸守夫這才離去直赴京畿衛大營。
「陛下,您當真要調動京畿衛?」王林狐疑道。
「王林,內衛出宮尋找凌兒的事只有你與朕知道,陸守夫是如何得知的?」
王林啪的一聲跪下,額頭狠狠的砸在地上,哀聲道:「陛下,老奴以這條性命擔保,此事絕未說與外人聽,陛下若是不信,老奴願以死證明。」
宋驍面目異常的平靜,說道:「這些內衛是你與朕一道挑選的,本都是可信任的人啊。」
「陛下,老奴八歲進宮,前前後後侍奉過五位皇子,一位太后,一位太子,連上陛下,就是兩位皇帝,自進宮后除了扮駕遊獵、宣旨傳召便再未離開過皇宮半步,老奴是生是大淵的人,死是大淵的鬼,對大淵、對陛下,豈能有半分不忠啊,請陛下相信老奴。」王林跪伏在地,泣不成聲。
宋驍微微一笑,扶起王林,說道:「王林,你怕什麼,朕沒有懷疑你,你若是有二心,當初就不會陪朕演那一齣戲了,朕只是在想,到底是誰走漏了消息,不是你,更不可能是朕,那就只有那十多名內衛了。」
王林摸摸眼淚,鎮靜了一會兒,說道:「那陛下要不要召回那些人,讓老奴查個清楚?」
宋驍坐在台階上,思考了一會兒,點點頭說道:「都召回來吧,不過這件事不用再查了,陸守夫有心,你是查不到的。」
「那就不管了?」
「朕在想,不找到凌兒,讓他做一個無憂無慮的平凡人或許更好,不怕出生苦就怕生在帝王家呀,天命讓凌兒遠離宮廷,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啊。」
「陸守夫既然已經知道了這個消息,萬一他找到了小皇子可怎麼辦?」
「事到如今,朕只能信命,聽剛才陸守夫的話,他還並沒有找到凌兒,這件事朕會看著辦,你就別管了。」說罷,宋驍緩緩走到案牘前,拿出兵符,深情的看著。
「陛下當著要把兵符交給陸守夫?」
宋驍嘆了一口氣說道:「朕自打算棄用秦相而重用陸守夫開始便已做好了各種準備,這一天自然也在計劃之中,大淵三百多年基業,眼看就要毀了,司馬當作活馬醫,能拖一天是一天,你把兵符送去京畿衛大營,告訴張高,讓他調兵給陸守夫。」
「這……」
「去吧。」
「老奴遵旨。」
王林來到京畿衛大營,陸守夫早已等候多時。
見到王林,京畿衛大將軍張高甚是不解,看他樣子,想必陸守夫已經給他說了要調兵的事宜,最後就是在等這道兵符了。
秦庸為相時,仗著皇帝的信任,權傾朝野,朝廷大小事務沒有他不能決斷的,但有兩個東西他還是不敢過於干預,一個是禁軍,一個就是京畿衛,這畢竟關係到皇族安危和帝位安穩,儘管他在京畿衛也放了幾個自己的人當上了中將軍,但京畿衛的大將軍一職一直都是皇帝親信在擔任。這張高不是別人,正是當今太上皇宋繼的原東宮衛率。張高為東宮衛率時便以為人機敏、忠心幹練著稱,而且其人深諳為臣之道,在秦庸權傾朝野時他並不像其他人那般趨炎附勢,但也不直接與之衝突,能活動之處還甚是願意提攜有用之才,陶臣末當年能入那皇榜除了顏青摘力排眾議之外就是他張高有心相助。
王林將兵符交給張高,緩緩道:「陛下有旨,讓將軍聽從柱國大人調令。」
張高迷茫的看著王林,然後將他向外拉,說道:「公公請借一步說話。」
來到廳外,張高不解的問道:「公公,陛下為何會答應柱國大人將京畿衛外調呢?是不是有什麼難處。」
王林嘆息一聲,說道:「難處?張將軍看不出來嗎,大淵現在每往前走一步都是難處,陛下既然已經決定了就一定有他的理由,你就別再多問了。」
「京畿衛外調,皇城除了禁軍便再無兵力護衛,這到底所謂何故啊?」
「張高,你只要記住一點,無論何時,無論何地,也無論是誰,反正你,至始至終都是大淵的臣子,明白了嗎。」
「這是自然,無論何時,我都只聽陛下詔令。」
「那就對了,兵符拿去吧,兵力如何分配,聽柱國大人的吧。」
張高雖還是不理解皇帝的這一決定,但既然王林親自送來兵符,並傳達了皇帝的旨意,他也只能遵從。
曹煥終於追上了東進的陶臣末。
「陸文昭可有動靜?」
「稟大將軍,陸文昭並未出城追擊。」
「竟然還坐得住,沒發現陸文昭這一點竟然比陸文霆強許多。」
「那我們接下來怎麼辦?」
陶臣末仔細盤算了一下當前的局勢,向季河清說道:「你即刻率兵前去與魏文忠匯合,傳我命令,匯合後向北行進,直取青城。」
季河清並不多問,立馬領兵而去。
陶臣末則只給自己留下了五萬人馬原地休整。
「將軍,卑職有一事不解。」曹煥道。
「你說。」
「此刻直取青城差不多是孤軍深入,這樣會不會太過冒險了?」
陶臣末淡淡一笑,說道:「首先,季河清與魏文忠匯合之後便有近二十萬人,不算孤軍,其次,陸文昭為了防我早已將渤州的主力放在南線,實際上渤州腹地的守軍並不多,況且能不能攻到青城並不重要,有二十萬大軍在渤州腹地遊走,陸文昭定會坐立不安,再者說,只要我還在南線,陸文昭就絕不可能將所有兵力都拿去圍剿魏文忠,所以他們是安全的。」
「卑職明白了,將軍本意想調陸文昭出城追擊,可他竟然不動,所以將軍改了主意,再以青城為誘餌,逼迫陸文昭調動大軍,只要他一動,他原來的部署必然會被打亂,動則生亂,如此一來咱們就有更多的機會了。」
陶臣末讚賞道:「這段時間以來,你的進步很快,果然不愧是跟過瞿院首的人。」
曹煥微微一愣,隨即說道:「這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前在書院的時候就不愛看書卻偏偏喜歡聽瞿院首分析天下大勢,聽得多了也就有了想要建功立業的想法,後來跟隨院首下山,又幸在將軍麾下效力,將軍用兵如神,卑職耳濡目染自然也學得幾分,只不過與將軍比起來卻還是有天壤之別呀。」
「這話倒是好聽,只不過在我的帳下做事,自己沒有本事光靠說是不行的,自入我雲衛以來,你立功無數,眼下這一切也是你應得的,沒必要跟我謙虛。」
「是,卑職明白了,卑職一定不負將軍所望。」
「對了,當初瞿院首下山,除了他的護衛聶青雲,卻為何又要帶上你和袁尚呢?」陶臣末還是第一次問曹煥這些問題。
曹煥明顯多了幾分警覺,但也不至於驚慌,畢竟這些問題的答案他們早就準備好了,所以他很自然的說道:「其實卑職與袁尚自幼便在一起討飯,機緣之下,巧遇了獨自外出買東西卻丟了銀子的瞿院首,她那時候年紀也還小,又是一個女孩子,所以就急得在大街上哭,卑職與袁尚見她怪可憐的便決定幫幫她,因為我倆是討飯的,對那裡的環境和一些地痞都很熟,於是就幫她找到了偷銀子的人,後來周老先生聽說了事情的原委,再加上瞿院首眼巴巴的替我倆說話,先生便將我二人帶上了青幕山,上山之後,大多數人都因為我倆是討飯的就十分排擠我們,只有瞿院首待我二人十分友善,時間一長,就親如姐弟了,她也知道我兩不甘平凡,於是下山的時候便把我們都帶上了,也好讓先師所授得以發揚。」
「原來這其中還有這樣一段機緣。」陶臣末不由得想起了自己與恩師童靜的相遇,甚是感概。
「是啊,只是不曾想,先師突患急症,不治而亡,現今這世上,除了兄弟袍澤,也就瞿院首是我們最親近的人了。」曹煥甚是感傷,是真的感傷,他也有很多身不由己。
「周先生一身才學,如此病逝深山,確實是可惜了,只不過我不知道原來周先生還傳授武藝?」
曹煥笑道:「這事兒就得說到聶青雲了,將軍有所不知,聶青雲本名叫朱青雲,十八歲時因刺殺貪官被官府通緝,身受重傷逃到青幕山腳下,也是瞿院首救了他,此後他便一直跟在瞿院首身邊,以示報答,那時候袁尚痴迷算數,先師便教了他很多算數之法,而卑職資質魯鈍,又不好學,聶青雲上山之後,知道他是一個武藝高強的刺客,便徹底放下學業,天天纏著他讓他教授功夫,聶青雲擰不過卑職死纏爛打,便教了一些功夫給卑職。」
「原來如此,你們下山各施所長,也算是給周先生有所交代了。他自己雖明說不再入世,實際上卻還是希望自己的才學能夠被帶到世間有所功用,正如恩師童老將軍,嘴上說不願意我入朝為官,實際上卻還是不希望自己一身武藝隨著枯骨入土,這世道總是讓英雄落寞呀。」
陶臣末這麼一說,曹煥顯得輕鬆了不少,他還正在想,要是陶臣末問他為何周不易明說不願下山,他們在他死後卻還是要下山呢。
「是啊,好在王爺志在天下,將軍您又任人唯賢,卑職等才有機會建功立業呀。」
「你們倒好,可以施展才能,可我想要打仗卻始終被束手束腳,陶將軍,你就這這麼怕我母后?」這時候,遠遠走來的程銘緯插嘴說道。
陶臣末無奈搖搖頭,說道:「殿下,娘娘讓你到軍中來就是為了磨你的性子的,這都多長時間了,為何還是這般急躁。」
程銘緯雖貴為世子爺,但他對陶臣末可不敢有絲毫違逆,陶臣末這麼一說,他也只得癟癟嘴嘟囔道:「我知道,可你看看,魏將軍、李將軍、季將軍,甚至還有蒹葭夫人,她一女子都衝鋒陷陣去了,我卻在這裡耗著,這如何表率三軍啊。」
「怎麼,不想跟著我?」陶臣末一本正經的問道。
「哎呀,我的陶大將軍唉,我怎麼說一句你堵一句啊,我不是這個意思。」程銘緯半狡辯半撒嬌道。
陶臣末無奈笑道:「行了,好好休整一下,時機到了,咱們去渠坊會會陸文昭。」
「真的,咱們還返回渠坊?」
「陸文昭不來找咱們,咱們自然就去找他嘍。」
「太好了,我聽說陸文昭武藝不錯,倒是很想去會會他了。」
這個世子爺整天腦子裡想的都是怎麼打仗,沒有什麼架子,在軍中口碑很好,曹煥也是知道的,當然,這也是鄭想容最想看到。
陶臣末向曹煥遞了個眼神,曹煥很識趣的向程銘緯和陶臣末行了一禮后便離去了。
「您又要教訓我了。」程銘緯大感不妙。
陶臣末無奈搖搖頭,示意程銘緯坐下。
二人就那麼坐在地上,很隨意。
「那你想不想聽?」陶臣末問道。
「聽,當然想聽,要不然要是父王和母後知道了我不聽將軍教誨,這以後都得呆在書房了。」程銘緯很是無奈。
「我就不該過來的。」末了還不忘嘟囔一句。
陶臣末繼續無奈的搖著頭。
「殿下以為是打仗好還是不打仗好?」陶臣末看著夕陽,緩緩問道。
程銘緯也看向同一個方向,仔細想了想說道:「打仗可以讓很多人建功立業,特別是在這個時候,很多貧苦百姓、士子完全可以通過打仗徹底翻身,可是,打仗總是要死很多人,士兵、將軍,最無辜的就是手無寸鐵的百姓,所以這麼看來,自然是不打仗好,生死面前,功名聲譽都不值一提。」
「殿下能這麼想,是三軍之福,也是百姓之福。」
「將軍,你可別誤會,我天天催著打仗並不是我喜歡打仗,可眼下就是這般局勢,不打他不行啊,要是有可能,誰願意打打殺殺啊。」程銘緯一本正經道。
「殿下可知道娘娘為何要將你放到軍中來?」
「那當然不是為了衝鋒陷陣,要不然她也不會讓將軍時時看著我了。」
「殿下英明,還有呢?」
「還有?讓我向將軍多多學習?」
「換個問題吧,如果一旦王爺問鼎天下,世子殿下還是世子殿下嗎?」
「這,哦,對了……」程銘緯恍然大悟。
陶臣末擺擺手阻止他繼續說下去,說道:「殿下要建功名,更要學會穩重,這才是娘娘的良苦用心,殿下可明白?」
程銘緯起身,向陶臣末鞠躬拱手,說道:「謝將軍教我,我以後一定聽將軍的,將軍讓我打我便打,將軍不讓我打,我便不打。」
陶臣末淺淺一笑,這不是他擅長做的,但卻是不得不做的,他也起身按下程銘緯的手,說道:「好好休息,渠坊是一場硬仗,殿下多見見鮮血才會明白更多。」
得知陶臣末突然返回渠坊,陸文昭一時不知他到底意欲何為,一會兒還暗自慶幸自己沒有冒然出兵追擊,可又覺得陶臣末虛虛實實實在難以琢磨,這般往返折騰,是不是有什麼更大的陰謀。
直至急報傳來,說雲衛大軍突然改道北上,陸文昭才恍然大悟,想來這陶臣末所有的招數都是虛的,真正的目的竟然渤州府青城,此刻他帳下的一眾人等也不知所措,陶臣末用兵實在太過詭異,精明如焦連宋一時半會兒也猜不透他葫蘆里到底賣的是什麼葯。
陸文昭左思右想,既然南線已被突破,那麼再將重兵放在這裡也無濟於事,索性將主力北調以便追擊魏文忠,否則青城是絕對不可能抵擋得住二十萬雲衛的強攻的。再者說來,陶臣末已將大部主力投入渤州腹地,眼下城外的他定然沒有多少兵力,或許只是做做樣子。這麼看來,他大可放心將讓主力北上。
決定已經做好了,可他突然又覺得不妥,會不會北上也只是個幌子,孤軍深入並不是陶臣末的作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