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家務瑣事
王長有入伍以後,家中的一些瑣事又王祥自己親自打理。
這些柴米油鹽的事把王翔鬧得焦頭爛額。。
王長才有時也能幫助料理下,但是,在柴米油鹽這塊,他一樣也做不了主,少不了老叔。
王長才在每天早上起來做飯。在做飯時,聽著王長才在廚房大聲地喊一聲,「
老叔家裡沒有米了,只夠這一頓的了。」
又過了一會兒王長才又喊道:「老叔燉菜沒有鹽了,」
以往王長友在家時,這些事情都有都是他料理,王祥從不過分問,這回王長有不在家,每一樣東西都得由王祥親自去買。
日子一天天的過著,一轉眼。王長有已經走了一個多星期,在這一個星期里,王祥每天晚上他都睡不著覺,他擔心王長有,不知道他那裡的情況。
這一天。王長貴在大隊拿回來了王長穎的一封家信。
「老叔,大哥來信了。」
王長貴他高興地跑回家,把送到老叔的手裡。
「是你大哥的信嗎?」
王祥懷疑地接過信來,當他把信接過手來時,才知道自己根本看不了,因為自己不認識字。
「二孩,還是你看看你大哥寫了些什麼吧!」
王祥說著,他把把信也挺遞給王長貴,讓王長貴把信打開。
因為,王祥不認識一個字,他只有讓王長貴這上了二年學的孩子來看。
王長貴雖然上了二年級的學,但是簡單的字他還是能夠看得下來。
王長貴當著老叔的面把信打開,信上寫著:「親愛的叔叔你好!自從來到部隊以後,一切非常順利,在這部隊的這些日子,吃住都挺好的,望叔叔不要挂念。
叔叔年歲一年比一年大了,隊里體力活多,千萬別累著,自己一定要保重身體,家中的弟弟們多數讓叔叔費心,請叔叔念在他們還小,不要太野怪他們,等他們長大以後一定會報答叔叔的養育之恩。
侄在這裡願叔叔一切珍重。
此致。
敬禮。
不孝侄:王長有書。」
王長貴把信里的內容咳咳巴巴地給老叔念了一遍。
王祥聽到后不由得一雙老眼睛濕潤了,大孩是多麼懂事的孩子呀!
王長有在入伍后還不忘記家裡的老叔和弟弟們。
王祥聽完了王長貴讀的信,他看見王長貴和王長才在一邊,於是轉過身來。
「你們兩個聽著,以後你們要向你大哥一樣,心中要有這個家,一定要把這個家好好過起來!」王祥回過頭來對著兩個孩子說道。
「二孩,你能不能給你大哥寫封信?說說家裡都一切!」
王長貴看著老叔,因為他念二年級的文化寫信有點困難,但是,又不好意思去找別人去寫,只好硬著頭皮答應下來。「老叔,我寫吧!」
王長貴在家中找來紙和筆,他把紙和筆放在了桌子上認真滴寫道:
「大哥你好!你的來信以收到,」
家中的一切,都很好!老叔身體很也很健康,弟弟的身體也都很健壯。
請不要挂念家裡,自己在部隊一定要保重身體,注意休息,勤奮努力地學習一些文化,爭取在部隊立個軍功,請不要惦記家裡。自己要保重自己的身體,沒有叔叔在身邊,你做事做事要三思而後行,切莫魯莽,一切要順從上級,團結戰友,不可妄自尊大。叔叔特意囑託:告誡大哥。做人以誠信為本。」
王長貴努力地把信寫好后,當著老叔的面念了一遍,讓老叔聽一聽。
王祥聽后不住地點頭表示贊同,然後他讓王長有找了一信封,把信裝里,然後封上,寫上信封上寫上地址。
到了第二天,王祥託人把信捎到公社的郵局信箱里。
信出去了,把家中的一切告訴給王長有,讓他在部隊放心,別惦記家裡。
王祥在家領著三個侄子繼續過著日子,日子在平淡中度過。
王祥漸漸的適應了王長有不賣家的日子,沒有王長有的的生活,時間過得飛快。
一晃一年過去了,來到了新年,今年過年,家裡少了王長有,每年都是家裡的幾個人都在一起過年,今年王長有是第一年參軍,他沒有探親假。
當新年的鐘聲敲響的時,王祥領著三個侄子坐在飯桌邊,一起吃起了年夜飯,王祥看著桌上少了王長有,於是他把碗筷也放到了桌子上給王長有留一個位置。
這一年來王祥才體會到王長有在家的好處,他看著王長有鏡框里的照片,默默地看著,心中想著,誰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王長有走這一年,王祥擔心王長有在部隊受不少的苦,可是自己又不能在她身邊,孩子為國家復興一,勁自己的義務。
王長貴和王長才看著老叔眼睛傻傻地看著,他們不知道老叔在想什麼?
「我看老叔實在是想大哥了。」王長貴靠近老叔的身邊。
「老叔,你是不是想大哥了?大哥,在外邊挺好的,你不用惦記,咱們趕緊吃飯吧!再過二年,大哥就會回來的。」
王長貴勸著老叔,讓老叔不在想大哥。
王祥在王長貴的說話中緩過神來,他這個年夜飯沒有吃好,他哪裡有心思吃飯,在他的心裡,他那份牽挂,永遠都放不下,自從王長有參軍。家裡的生活條件也得到了改善,由於王長有參軍,王祥家現在是軍人家屬,在生產隊中,凡是軍屬家人都有照顧,他們一家的吃糧不愁了,漸漸的也有了富裕,每到過年時,各個生產隊每年都會舉行優軍優屬,各個軍屬給家裡給送一些糧食。
再生產隊中,隊長有一些輕巧的活,都可王祥去干,這樣一來,王長有當兵給家裡帶來了不少好處,從而使家裡富裕起來。
王祥的家裡的條件變得越來越好,他家的老嘎達王已經上學,他在上到小學三年級時,而且學習成績還比較好,在全校中經常考第一,讓王祥心裡非常高興。
王祥在王長身身上看到了他家的希望,他家的日子從這開始到了轉折點,過上了蒸蒸日上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