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八十二章 論名
沈遘言章越此論堪比平邊策,令諸位考官覺得有些太過,不過這樣的過分也屬意料之中。
沈遘是楊畋的好友,自是支持他,同時他與歐陽修關係也很好,況且章越這頭名卷是他點的,故而那些話吹捧再正常不過了。
楊畋出言道:「既是殿試策論,自是問什麼就答什麼,如此說來這王魁作了幾年官,治理幾個地方,聽聞了多少廟論。」
**石道:「王魁之賦論句句中平,顯見有敬畏之心。何況以文賦論,此人倒是勝過章,江二人。」
一旁一位考官言道:「介甫,此賦以春秋繁露,再切合於孟子的貴民之說,令人讀了耳目一新。你不也曾重孟子之言么?」
**石道:「不然也,孟子是孟子,董子是董子。孟子行得是王道,王道不是霸道,更不是王霸之道。」
「孟子言性善,董子卻言品有三品,分聖人、中民和斗筲三性,此可混為一談?再比董子常言天人交感,然水旱常數,堯湯所不免。」
**石此言令在場眾考官臉上一蒙。
難道天人交感之說也是有錯么?這一番說辭,咱文官可講了上千年了。
**石能言擅辯,口若懸河,一時也無人可反駁。當然能反駁的也不願反駁。
說實話,章越,王魁,江衍三人都是寒門出身。在幾位考官有爭議下,拆名視之,就是為了看出身,誰的『出身』差誰當狀元。
但按出身而論,三人都是寒門,故而爭議也就來了。
原本場上大多人官員還是傾向於在章越,江衍之中選一個作為頭名上稟天子,但**石身為詳定官,自己又是力爭之下,一時王魁又被他拉了起來。
**石在場上與楊畋,沈遘仍自辯論。
作為彌封官的太常少卿朱從道,自己置身事外格外的從容。他笑著與謂同僚閑言道:「我從十幾日前,便已聞汴京大小街巷上,都傳作王魁為狀元事。」
「這民心已定,此二公猶自力爭,何苦來由?」
不少考官自也聽說坊間王魁得狀元之說,但不會有人覺得是笑談,不過市井言語,可以視作無稽之談。
當時不少百姓都信讖語,認為這是上天的預示。
甚至官員讀書人也不例外,他們都信科舉之事也難是自己努力,多是要靠鬼神眷顧或垂青。
不然看看考前二相公廟和大相國寺的香火就知道了,還有占卜的託夢的,大部分人都是很信的。
往往這一兩句閑言流傳至朝堂上,道聽途說的渲染下,反而變得極為重要,能夠左右最後的結果。
聽了朱從道這麼說,支持**石的考官漸漸多了起來。
不過楊畋,沈遘不相信這些,**石也是只是堅持自己的原則。
平心而論,王魁與章越文章各有千秋,王魁勝在文辭,但道理說了如同沒說一般,但這不是缺點,在殿試中言辭求穩,不露鋒芒是好事。
章越則勝在說理,文辭也不差。
能論狀元的文章,比起其他進士卷而言,都可謂有文有質。
但硬要比較,文勝於質,還是質勝於文之爭。
兩邊相持不下時,最後眾人拿主意,讓楊畋和**石各進主張給天子,讓天子作最後的定奪。
聽了這意見,楊畋,**石都表示接受,不再爭吵了。
眾考官們退而求其次,先按照楊畋的意見章越與江衍中選一人,再與**石推舉的王魁一併上奏。
最後大多考官還是認為章越的文賦更勝一籌,將江衍排除在外,而依據之前的名次,江衍不僅與狀元失之交臂,還一下子掉到了頭甲的第十九名。
因為沈遘等初考官給江衍判定的名次正是十九名。
真可謂進一步海闊天空,退一步則……
多少人的命運,也就是差那麼一步。
接著眾人都立即忙著訂下其他的名次。
第二名,最後定了陳睦,此人乃名臣陳動之之子,身為官宦子弟不得為狀元,此人無論如何也輪不到狀元了。
第三名為王陟臣,對方原來是匠作監主簿,身為朝廷官員更不可能為狀元。
至於四名五名也都定下。
眾考官斟酌再三留了一個狀元和第六名給章越和王魁,眾人一面商量一面填寫名次及考生卷號,最後寫完了都快天亮了。
所有名字寫在單上剛在寒食節前上稟給天子,**石和楊畋再各進一策說明取章越,王魁各自的理由給天子。
三月九日正是寒食。
眾考官們在宮裡等候了順便過節,正當眾考官言語時。
忽御葯院傳天子原旨取在籩字型大小,葅字型大小,圁字型大小原卷。
寒食節,微雨。
這對於汴京人家而言,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寒食節,但對士子們而言,再過兩日即是東華門唱名的時候了,
寒食時的汴京又是一番景象,街道上的紙馬鋪用紙袞疊成樓閣之狀,擺在當街上。
汴京百姓們家家戶戶的門楣前,都插著柳條,棗面捏成飛燕狀串再柳條上,被稱之為子推燕。這些棗燕留之經歲,如果讓孩童食之,是可以用來治口瘡的。
殿試后的十幾日對於章越而言,倒是平常日子,定親的事甩手丟給哥哥嫂嫂。
**與章丘備考太學。
吳家則沒有動靜,定親前也是該迴避的迴避,由媒人居中斡旋。
寒食這日章越與黃履等太學的同窗們去踏青郊遊,或去市坊逛逛買些稠餳、麥糕、乳酪、乳餅等寒食。
回城時,禁中的車馬祭掃奉先寺道者院祀諸宮人墳從城外而歸,宮人提著紗制的燈籠在前引道。
看著疾馳而過宮中御馬,章越避在路旁與黃履聊天,殿試后這幾日關於殿試的消息傳得可謂是滿天飛,一會說王魁高中狀元了,一會兒說江衍高中狀元了,當然也有談及章越高中狀元的,不少比較少就是了。
對於這些章越素來不信,但經不過總有人傳至自己耳邊。
韓忠彥找了一日來見章越,說外面傳聞說章越散播流言欲王魁事敗名裂,好讓自己爭狀元,此事傳得是有鼻子有眼的。
章越心知無風不起浪,多半是王魁調戲良家女子的事傳開后,反而倒打一靶。當然章越知道是黃履說的,但卻給王魁誤認為自己傳播,畢竟王魁若是身敗名裂,不能得狀元,自己得利最大。
章越對韓忠彥言道:「我從沒有說過王魁任何不利之言,正所謂清者自清,謠言止於智者,我不欲與人解釋,免得助長了謠言。」
韓忠彥道:「度之你行事光明磊落,我自是信你,到時也替你解釋一二,不過流言蜚語總是難防,你自己要多加小心。」
章越道:「多謝了,但我不為欺心之事,不怕人言。」
韓忠彥嘆道:「可惜人心難測,度之,既是來爭狀元哪有不著人嫉,有時你是不願去爭,但今日卻容不得你不去爭。只要置身其中,就逃不開各種明槍暗箭。正所謂欲達其高,必先承其重也。你若有為難地方,隨時來找我。」
章越聞言謝過了韓忠彥,心知如今王魁奪狀元呼聲越高,那麼自己被誤會背後中傷他之事傳開,也會對自己名聲有些影響。
章越內心沒有強大到完全不在乎別人對自己的意見。
但他知道不論有沒有這件事,爭議總是會伴隨而來,只要你欲往那個地方去。
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好事,就算是得了狀元也要一分為二的看。韓忠彥的話,也給自己提了個醒,不過自己沒有將此事告訴黃履,擔心對方因此內疚。
反正消息各種版本都有,沒有根據的事傳個兩三天就沒影了,人們追熱點也就是三分鐘熱度,等到殿試放榜后一切爭議也都停止了,由著他人編排吧。
現在所剩不過兩天而已。
如今章越說自己不願得狀元那肯定是騙人的,但想想自己能入個二甲也是無妨的。
狀元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起點,但更要緊是一個聲望,讓天下都認識自己,好比誰也不知道第二個登上月球的人是誰一樣,中了狀元就家喻戶曉了。
不過起點雖好,但官路漫漫以後怎麼走還要看自己,沒中狀元卻位列宰執的進士也是不少。
章越看到一眼腳下的黃土,正應了那句話,路在腳下。
等到過路的宮車經過,避在道旁的章越和黃履才重新上路。
放眼望去汴京郊外如市,都人踏青出遊,高大的樹木和田園之間,士人們坐在這裡擺上酒盞碗盤,相互勸飲,好不熱鬧。
百姓們攜著吃食一直游至日暮,方才歸城。道旁小橋流水,農戶牽挽著馱馬剛從京城裡賣貨而歸。
章越遙看暮色垂照著汴京城牆的景色,心道何必整日擔心功名利祿,而錯過這般大好春光呢?
寒食一過,御葯所又傳旨取了幾卷至御前看定,到了午後,楊畋,**石二人被宣至御殿見駕。
二人抵達后,但見御殿之上,官家正看著卷子,一身紫袍韓琦,曾公亮正坐在御案旁喝茶。如今富弼正在丁憂,眼下唯有韓琦主持政事堂,傳聞曾公亮也要從樞府入政事堂,協助韓琦。
楊畋,**石見禮后。
官家這才從卷上挪開眼神,對二人道:「兩位卿家,朕找你們正是詳定這幾卷,及議殿試頭名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