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五十五章 屯田之罪
過了伏羌城,再過了永寧寨即是出了秦州地界,再往西走一百八十里就即到了古渭寨。
古渭寨往西六十里,則是渭源寨。
渭源寨另一個時空歷史上是熙寧五年所建,但是在這個時空王韶熙寧二年已著手建設此堡。
王韶為什麼要建渭源堡和古渭寨呢?
為的就是經營渭河上游。
從章越這一路走來就可以知道。
從秦州成紀縣向西至伏羌城一百二十里,為一段,從伏羌城向西至永寧寨四十里,再從永寧寨至古渭寨一百四十里,再為一段,古渭寨再往西六十里便是渭源,是為渭水上游。
從渭源至秦州這三百六十里路,便是大半條渭水,也是渭水河谷。
軍事要地,注重的就是形勝。
河谷天然就是進兵的路線和運輸的通道,王韶在渭源,古渭站穩了腳跟,那麼整個渭水河谷就全部被宋朝攬括在內。
有了渭水河谷,有了完整的形勝之地,故而佔領渭源和古渭至關重要。
從伏羌城以東多見漢人軍民在此屯墾,章越出了伏羌城往西后便很少看見屯墾的地方,這是渭水幾千年來沖刷出的河谷,從這裡一眼眺望向遠方,則是連綿不斷的矮山,天空澄清至極,白雲悠悠。
河谷的近側則多是黃土台塬,大多黃土台塬都被河水侵蝕,台塬下便是河谷,沒有叢林茂草覆蓋的地方都是露出黃土,但因靠近河邊土地還算肥沃。
周朝便起源自渭水河谷,然後從這裡得了天下。周字的甲骨文就是上面一個田字,下面一個口字,周人擅耕定居周原后,便以周為號。
咱們種花家的擅長種田的天賦便從這來的,因此渭水河谷也是華夏的根本。
王韶剛到古渭便上奏說沿渭源城而下至秦州成紀,傍河五六百里,良田不耕者萬頃,治千頃,歲可得三十萬斛。
故而王韶即以古渭寨經營,聚兵屯墾,只要宋軍在這裡駐紮,便可以省卻從關中運糧至秦鳳路,再從秦鳳路秦州運糧至古渭寨的數千里轉運之難。
王韶之策遭到了反對開邊的曾公亮,李師中,竇舜卿等人的反對。
李師中直接說王韶說的屯田千頃都是瞎話,實際上一畝地也沒有。
章越沿著官道一路前行,突然一隊蕃騎從一旁的台塬殺出。一路攔截住章越隊伍的正面,另分了一路抄完後路。
眾人初時一驚,帶路的老廂兵看了一眼則笑道:「不用怕,這是秦州的蕃部大馬家。」
說完老廂兵便打馬上前,與領頭的蕃騎聊了幾句,果真對方聽了后便退下了。章越知道馬家二族(大馬家,小馬家)在淳化元年時便舉族內附,算是熟蕃。
有熟蕃,必然有生蕃。
這兩個都不用怕,熟蕃熟悉宋朝法律,頭領都封了官職,歸於宋朝管轄,生蕃除了隨著西夏大軍出動,平日難以靠近宋朝邊城。
最怕的便是那等半生不熟蕃。
就是那等表面上與你作生意,但船到江心時,問你吃滾刀面,還是餛飩。
不過經過這一打岔,章越等人加快了行進的速度,終於在天黑前趕到了永寧寨。出了伏羌城便沒有驛站可以換馬,故而前進的速度便慢了下來。
但從永寧寨至古渭寨有一百四十里,以往從秦州運糧時,更有三百里路程,如今將補給點轉到了伏羌城后,這才縮短了補給距離。
當初朝臣們一直反對在古渭建寨,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難於饋餉。糧草轉輸的著實不易,路上還要冒著被蕃戶襲擊的風險,章越由衷的敬佩戍邊的宋軍。
章越在永寧寨歇息一晚,因為有經略使的批條,知寨答允他們入寨,還給他們補充了馬糧,至於糧食永寧寨里也很短缺。
不過知寨給了章越十升的酒,以及熟悉地情的三名蕃騎宋軍作為嚮導。
幸虧章越一行從伏羌城出發時都帶足了乾糧。
這一夜,章越毫無睡意,爬到寨頂看著暮色下的蒼茫荒原,聽著寨外時而響起的羌笛聲。
羌笛聲清脆婉轉,在空闊的荒原上聽來似如泣如訴,又帶著哀怨。
漸漸的一輪圓月升起,章越拿起酒來對著此景痛飲,不知不覺已是離數千里之遙了。
家中的兄嫂,妻兒如今怎麼樣?
章越此刻不由念起王之渙那首涼州詞,一股與此時此景的疏離感油然而生。
……
次日天還沒亮,章越等便出寨了。
從永寧寨至古渭寨一百四十里路,中間有啞兒峽寨,吳嶺堡,小落門寨,寧遠寨等等,不過都是小寨,只屯兵三五百這般。
真有什麼蕃部來襲,這些堡寨最多點點烽火什麼的,不用太指望他們能出兵救援。
王韶還未在古渭屯田前,啞兒峽寨,吳嶺堡還曾被青唐蕃部攻陷,宋軍損失了千餘人,古渭寨也因此斷糧半年之久。
出永寧寨這一段路,雖是沿著渭水河谷走,但四面都是光禿禿的山,這裡的水土流失比下游可更嚴重多了。
一到七八月便下大雨,土質疏鬆根本附著不了任何植物,只能被沖至河谷。
成紀至永寧寨這段的河谷地屬於秦州地界都是有主的,根本沒有荒田可耕,但永寧寨往上水土流失這般嚴重,又如何大規模屯田?
這時的渭水河谷早不是周朝時的渭水河谷了。
涇渭分明的典故,可是出自詩經啊……
李師中,竇舜卿,李若愚先後上疏說王韶沿渭河屯田千頃就是謊報軍情,果真是一點也不錯。
章越心底本想為王韶說話,為了爭奪朝廷資源的扶持,可以適當將報表作得漂亮一些。
可仔細一想這是一般的罪名嗎?
當初李師中說王韶屯田騙人時,官家派竇舜卿去查證,竇舜卿也說王韶瞞報時,官家還不信,又派了李若愚去查,李若愚又奏說哪裡有王韶說的千頃地,實際只有一頃。
官家還不信,又問韓縝有沒有這情況?韓縝說王韶其實是屯田的。
結果李師中,竇舜卿,李若愚三個人因為欺君都被貶官!
若是官家最後得知了真相……章越實在不堪設想。
此番自己又要給王韶擦屁股了。
「舍人?」
章越回頭見是走馬承受劉希奭笑著問道:「公公何事?」
劉希奭道:「就是提醒舍人,此去古渭咱們一路上還留些心。」
章越道:「說得是。」
劉希奭雖是宦官,但這些日子陪著章越每日疾行幾十里路,卻沒有半句怨言。
可見宋朝的宦官還是真有些本事,難怪能出童貫之輩。
劉希奭忽道:「章舍人,其實我這一次來古渭還奉旨意,是查看屯田的,但我看走了這麼多里也沒見得有人屯田,你說這田到底在哪呢?」
章越道:「誒,公公,我們這才走到中游,這裡自不會有人屯田,我聽說這上游水草茂盛,想必從渭源至古渭定是屯田之所。」
劉希奭頗有深意地道了句:「但願如此吧。」
章越與劉希奭便說邊聊,這時候隊伍轉過河谷,章越突然看到前方不遠處一隊長長的騾馬隊伍,正浩浩蕩蕩地往前而行。
廂兵大喜道:「是商隊,我們跟著商隊走。」
有商隊出行,說明商路暢通,局勢的穩定。
章越看著商隊運載多是茶磚等物,心道茶馬貿易果真是王道。
章越派人拿出自己的文書,當即與商隊合作一道前往古渭。
商隊主人聽說是官府的人一下子便答允了,同時也來探探章越的門路。章越隨口編說自己是送公文的。
商隊護衛有蕃有漢,章越又見沿途有數騎熟蕃騎兵在其上瞭望,至於沿途蕃人對於商隊歡迎之至,不少蕃人都獻上吃食與酒水,同時與商隊的夥計打聽的消息。
章越很高興看到,蕃漢之間沒有隔閡,和平共處。
漢人與蕃人除了戰爭與劫掠外,還有貿易與和平這樣的交流方式。
這就是漢中買茶,熙河易馬。
章越私下問訊漢商蕃軍王韶在古渭辦得如何,他們都一致地得出了經營有方的誇讚之詞。
這與韓縝,李師中他們的說辭,卻截然相反。
跟隨著商隊,這一路就是順暢多了,一路有宋軍沿著渭水所建的寨堡掩護,還有數百熟蕃騎兵義務性地沿途護衛。
章越放下的心思,抵達了啞兒峽寨時,這裡據古渭寨就很近了,還有不少的鹽井。
鹽是戰略物資,故而宋軍募人在此挖鹽井進行鹽溉,不僅解決了邊軍的吃鹽問題,還將鹽賣給青唐蕃部。
而章越抵啞兒峽寨時,不意卻見到了王韶,王厚兩父子!
他們父子二人率領幾十騎兵正在寨外恭候著自己。對方顯然早就探查到自己的行蹤。
王韶一見自己即翻身下馬,拱手道:「舍人,下官特來向你請罪!」
章越一把手扶住了王韶的手臂道:「走馬承受在此,你莫失態。」
王韶見此忙定下神色來。
章越看向王韶此人天不怕地不怕,如今肯定是知道渭源屯田的事被朝廷察覺了,紙終於包不住火,這才向自己低頭求援。
這時候劉希奭也是翻身下馬,走上前向王韶行禮后道:「咱家奉皇命來視察屯田!但這一路行來哪見得屯田,別說王撫勾當初說的千頃良田,甚至連一畝地都未見到,不知這是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