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撤守前後

第十三章 撤守前後

一、「正義之劍」

保衛大武漢之戰,先後支持了四個月以上,比起保衛大上海來多了一個月;比起南京的五天,廣州的一天,當然更不可同日而語了。主要的原因,自當歸功於民氣、士氣的旺盛。但另外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我們可不能忘記的,便是蘇聯的顧問團在幫助我們策劃,更有蘇聯的飛機和義勇隊在幫助我們守衛上空,並配合著前線作戰。

蘇聯曾以SB轟炸機和E—15與E—16戰鬥機源源向我補充,詳細的數目可惜我不知道。蘇聯義勇敢死隊號稱「正義之劍」,在空戰中有不少的人受了傷,更有不少的人犧牲了。詳細的人數可惜我也不知道。

蘇聯朋友是不喜歡自我宣傳的,他們決不像美國那樣,把「援助」、「救濟」等字樣刻在自己的額頭上。蘇聯義勇隊,生活紀律特別嚴,他們是在飛機的銀翼下過著天幕生活的。無論星期或節日,決不到市面上招搖。像後來的美國兵那樣旁若無人地四處胡鬧,坐著吉普車亂撞,亂拉女人,那更是無法聯想的了。因此一般的人很少知道有過這麼一回事:抗戰前期蘇聯朋友曾經幫了我們許多的大忙,而且,為了保衛大武漢,更有過不少的義勇隊為我們把性命犧牲了。

當時蘇聯未同日本宣戰,故援助的情形不願公開。反動派是諱莫如深的,更樂得有所借口了。反動派從來不曾把蘇聯援助的情形發表過。平時把蘇聯顧問團和義勇隊,當成間諜一樣監視著,一些照拂顧問團和義勇隊的人們,大抵都是「統」字型大小的朋友。他們有時還在小圈子裡面放些讕言對蘇聯誣衊。他們昧著良心這樣說:蘇聯送來的飛機並不是好飛機,派來的人員也並不是好人員,蘇聯把我們中國當作戰地演習。

但大家總還記得吧,在二次大戰中,保衛斯大林格勒的大將崔可夫將軍,扭轉了歐洲戰場的勝負,那是全世界知名的人物了。他在回國之前是在中國充任過總顧問的。我們能說這是蘇聯派來的不好的人員嗎?

武漢上空有好幾次的保衛戰,事實上都是蘇聯義勇隊的戰績。就我親自看見的一次來說吧:四月二十九日是日寇的所謂「天長節」(「天皇」的生日),那天敵機大量侵襲武漢,據說是費了兩星期的籌備的。那天的天氣很好,上午我們正在武昌城內陳誠的公館里開宣傳會報。空襲警報發了,大家都進了園子里的防空室,我卻在室外眺望。

晴朗的太空中泛著團團的白雲,高射炮更射出朵朵的絨花。高射炮的轟鳴、飛機的拍音、**的爆炸、機關槍的連響,構成一個四部合奏。雙方的銀翅在日光下穿梭翻騰,或上或下,或反或側地搏鬥。據術語說,那是在演著「狗斗戰」(Dog-fighti

g),怕應該稱為「鷹斗戰」(Eagle-fighti

g)吧。忽然有的放出紅光,泄著黑煙,划空而墜,有的又在空中爆炸了。真是有聲有色,鬼哭神嚎的畫面呀。那樣足足有三十分鐘光景,宇宙復歸於沉寂了。那是最熱烈的一場大空戰,輝煌的戰果,是擊落了敵機二十一架,我方損失五架。

「正義之劍」不僅斬殺了空中的鷹,而且還斬殺了水上的鮫。據統計,在長江裡面炸沉了敵艦九十二艘,炸毀了十六艘。這些毫無疑問,也就是延緩了武漢陷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惜得很,我自己沒有參與過這一方面的工作,不能知其詳。我希望參與過的朋友們能夠把詳細的情形報導出來,讓全中國的人民認清楚這些「正義之劍」,更拿來和今天的美帝國主義的態度比較一比較。我們中國人民也應該是一把「正義之劍」,能夠辨別是非善惡的!

二、四巨頭會議

武漢要陷落是早在預料中的。但在武漢陷落之前四日華南重鎮廣州突然毫無抵抗地先陷落了。那真正是完全出乎意外。敵人僅有三千人,而我守軍十師,一夜之間,聞風逃遁,真真是無上的恥辱。這兒不是孫中山先生生聚教訓了多年的地方嗎?這兒不是革命的發祥地嗎?盤踞在人民頭上的一些中山先生的叛徒們,平時作威作福,蹂躪人權,戰時鶴唳風聲,抱頭鼠竄。他們的罪惡深重,難道還不應該上二十四次的絞刑架嗎?然而那些「將軍」們、大員們卻依然延年益壽,直到今天,還在剿民的破陣里嗚喑叱吒呢!

廣州的失陷,使已經動搖著的武漢更加動搖了起來,毫無疑問對於進攻武漢的敵人則更給予了刺激和鼓舞。敵人進攻武漢使用了十二個師團,連後方兵力共有二十五個師團,人數在一百萬左右。前線補充五六次,傷亡二十餘萬,費時四個多月。敵人是好大喜功、貪多務得的,侵佔廣州的消息,難道還不促使他們更要加上火力,做瘋狂的比賽嗎?在那最後的幾天,特別對於我們撤退的車船頻加空襲,那便是瘋狂比賽的最具體的表現了。

開往長江和湘江上游的船隻在那幾天接連被炸,載著《新華日報》和八路軍辦事處一部分人員的新升隆號便是其中之一。它是二十二日離開武漢之後,在當天便遇難,而使好些朋友成了烈士。這樣,不用說使得武漢三鎮,特別是一些中下層被留下的公務人員,更加人心惶惶了。「最高」的那位是有飛機可坐的,可用不著擔心。次一等的也有自己的小汽車可坐。再次便須得坐卡車,坐輪船。卡車和輪船的目標更要大些,而船在水上是無路可逃的。因此大家都迴避水路,雖然水上的船已經很少,能夠坐船也要算是萬幸了。

我們政治部的幾位高級人員,周公是有汽車的,我是有汽車的。我的車子可供我和愈之撤退時的使用。賀衷寒是有汽車的,但他的汽車先送了家眷。他原來的預定是率領殘餘的部員全部坐船。船是太古公司的一隻小火輪,已經最後一次開往上游去了,目的地是宜昌。但由市**、政治部、國際宣傳處和其他的機關,聯合出了重價包了它,要它開到沙市之後,便把乘客卸下,中途折返。船回武漢時是二十三日的下午,準備在二十四日夜間再最後一次撤離武漢。然而我們政治部里卻起了一個小小的波折。

事情是這樣:本來決定坐船的賀衷寒,臨時生了變動,怎麼也不肯坐船。賀衷寒是黨國要人,他要顧惜生命是可以理解的,而奇妙的是殘留的部員們一聽說秘書長不坐船,便像一群小孩子失掉了大人帶領的一樣,全部嘩噪了起來。

——秘書長不坐船,我們也不坐船!

——秘書長怕危險,我們就不怕危險?

——秘書長的命值錢,我們的命就不值錢嗎?……

為了這件事,竟使副部長召開了一次「四巨頭會議」,商量解決的辦法。

賀衷寒倒很坦白,他不僅堅持自己不坐船,而且主張大家都不坐船。他說:他的小汽車已經叫人由長沙開回來了。坐船實在很危險,遇炸無法可逃。坐車雖然也一樣危險,但是還有可逃之路。

這點道理誰都是知道的。但事到臨危,哪裡去找車子呢?不僅人須撤退,而且還有些笨重的公物。

問題的解決倒很簡單,愈之和我答應改來坐船,以安定人心,把我的小汽車留下來,讓給賀衷寒的隨從秘書易來安坐。——這部車子,在逃難途中,倒救了白崇禧的命。白崇禧在漢宜公路上逃命的時候,一部小汽車和一部指揮車都拋了錨,結果是把兩部車子丟了,擠掉了易來安(大概擠到賀衷寒的車子上去了),改坐了我的車子。這是周公後來告訴我的。漢宜公路上的狼狽情形,可惜我們失掉了觀光的機會。

三、昧著良心

二十四日,照例還是到三井洋行辦公。在這一天的清早我替《掃蕩報》寫了一篇準備明天見報的最後的社論。

當時武漢的報都先後轉移陣地,停刊了,就只有《新華日報》和《掃蕩報》準備出到最後一天為止。這都是周公的意見。《新華日報》是中共機關報自然沒有問題,《掃蕩報》在形式上隸屬於政治部,也得服從副部長的命令。要出到最後為止當然要犧牲一部分的機器和鉛字,但為了表示中國人的不屈服,這犧牲是不能放在打算裡面的。何況在當時機器和鉛字也沒有辦法運走!因此,倒給了《掃蕩報》一個光榮的報國機會。這個最反動的報紙,從它的創刊一直到改名為《和平日報》的今日,值得誇獎的表現恐怕就只有這麼一次。

這個最反動的報紙在平時是不歡迎我們的文字的,意識稍微清楚一點的人誰也不願意替它寫東西。但在這光榮表現的一次上,卻連寫社論的人都跑光了,樂得我來承乏。其實賀衷寒也盡可以寫的,想來是靜不下來,不能執筆了。

雖然承乏地寫了一篇《武漢永遠是我們的》(這篇文字收錄在《羽書集》裡面),在我卻並不是怎樣光榮的事。認真說,我也是昧著良心,在那兒替別人圓謊,昧著良心在那兒幫忙騙武漢的市民。

文章寫得很勉強。

分明是保衛戰沒有做好,弄得來只好拋掉武漢三鎮的市民而各自跑掉,而我偏這樣說:「我們的保衛大武漢之戰,是盡了消耗戰與持久戰的能事!」

分明是有人沒有盡心力去保守祖國的疆土,沒有決心和敵人拚命,而我偏這樣說:「我們的最高戰略是以空間換取時間,以死拖換取硬打!」

我像傳聲筒一樣也傳播了「最後決戰中心不在各大都市而在廣大的鄉村與民心」,傳播了「任何城市之得失,絕不影響於抗戰之全局」。

話是多麼響亮呀,但我敢於保證那些話裡面有一分一厘的誠意嗎?

廣州的突然淪陷,分明大大地影響了我們,而我偏說是「保衛武漢的持久戰使敵人發生了焦躁,敵人是在更加緊地向著滅亡的道路上奔跑」。在我們自己呢,更虧我說得出「愈益增加了我們的敵愾,愈益團結了我們的內部,愈益鼓舞了我們的百粵健兒」,而且我還敢於「堅決地相信,華南的戰局今後是要完全改變形勢的」。

說得真是好聽:「武漢臨到垂危,但於整個戰局也無多大影響!」

說得真是好聽:「一方面既盡了持久戰與消耗戰的功能,另一方面也盡了減輕犧牲、保全實力、掩護後方的能事!」

說得真是好聽:「我抗戰的中心力量並無虧損,反而爭取了主動的地位,環陣於武漢的四周!」

說得真是好聽:「我們的武漢並不是對於佛朗哥的馬德里,而是對於拿破崙的莫斯科!」

說得真是好聽:「禁不住要以激越的腔調來高呼:武漢永遠是我們的!」

哼!這哪裡是郭沫若在做文章,而是蔣介石在做文章呀!騙!騙!騙!幫忙盡心儘力地騙!騙到了武漢最危險的時候,也就是騙到了登峰造極的時候。但這,在我是甘心的嗎?

不妨讓我再說一遍吧,我做第三廳廳長,根本就是不願意的,原因也就是不甘心昧良。然而為了抗戰,為了爭取那一人戴著抗戰的帽子,就是昧著良心也只好委屈委屈,這倒不僅是我一個人,不僅是在寫這一篇《武漢永遠是我們的》的時候了!

肉麻當有趣地我們不知道喊了多少萬聲的「最高領袖」呀!喊一聲「領袖」立一次正,更不知道立了多少萬次的正呀!今天回憶起來,我不僅該向全國的同胞、向全武漢的市民告罪,就是向自己的喉嚨和兩隻腿也該得告罪的。

四、西崽典型

每逢星期一的下午,照例是要召開外國新聞記者招待會的。這是由三廳和國際宣傳處聯合舉行,地點便在怡和街的國際宣傳處。那也是一座敵產,有樓,是雙開間前後兩進。這兒在前不知道是日本人的什麼公司,就在樓下左側的后廳里,經常開會的地方,在一個角落裡,還剩下一座美國制的大保險箱,因為沒有鑰匙,始終沒有打開過。

二十四這一天適逢是星期一,在怡和街召開了一次最後的招待會。我和愈之都去參加了。這一次到的外國記者特別多,他們是以送葬的意義來參加的。因為他們都沒有逃走的必要,只消安安穩穩地睡他一晚上,便要看到「改朝換代」的壓軸戲了。

平常在這會上,主要是由軍令部的人來報告軍事消息,但在這一天卻根本沒有人來。軍事消息事實上也無須乎再報告了。大家都是知道的:敵人在北戰場佔領了信陽、黃崗,先頭部隊逼近了黃陂;在南戰場佔領了陽新、大冶,正向咸寧挺進;武漢已經在敵人的三面包圍之下了。一點也沒有問題,今天的「青天白日」明天便要換成「清早的太陽」。

吳國楨是當時的漢口市長,自然輪到他來替武漢三鎮發喪。照例是那一套騙人的話:

——保衛大武漢之戰,我們是盡了消耗戰與持久戰的能事。我們的最高的戰略是在以空間換取時間。在保衛大武漢的長期戰中,我們於人口的疏散、產業的轉移,已經做得相當徹底,而且我們還掩護了後方的建設。我們現在要轉移陣地了。我們放棄城市,轉移到四周作戰,正是依從了我們最高的戰略,爭取了主動的地位。我們是堅持持久戰與消耗戰的,戰爭的時間愈延長愈於我們有利;戰場的面積愈擴大愈於我們有利。委員長早就說過「最後決戰中心不在各大都市而在廣大之鄉村與民心」,最近又有明白表示:「任何城市之得失,絕不影響於抗戰之全局。」我們是堅決相信,最後勝利必屬於我們的。

這就是所謂抗戰八股,他說的和我說的,完全是一模一樣。但外國記者們卻不大滿意這一套,而另外提出了一些問題。

他們問到廣州淪陷了,失掉了一個主要的國際交通路線,是不是會影響抗戰?

他們問到朱總司令為何來武漢?來了為何又去了?

他們問到武漢撤守,炸毀敵產的預定計劃是不是要實施?

前二個問題是照著八股回答了。后一個問題的回答卻吐露了一個大受歡迎的消息。吳國楨很鄭重地說,自然是用英文說的:經過幾次的磋商,最高當局在今天上午已經決定,尊重國際友人的意見,為保全市面的安寧,漢口市的敵產,不施行炸毀了。

外國記者們不期然地歡呼了起來,接著是一陣熱烈的鼓掌。

這真是出乎意外!要炸毀敵產,有些外國的外交官在出面干涉,我是知道的。結果我們必然會屈服,我也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但洋記者們聽到這個消息而那樣歡迎,我卻根本沒有料到。是意識到帝國主義的勝利嗎?但至少失掉了看火燒羅馬時的奈羅皇帝的快樂吧?

招待會完結了,記者們也先後散了。吳國楨走到那個大保險箱旁邊,細細地端詳起來。董顯光非常高興地走去向著他道謝並道喜:「今天成績滿好,大成功!大成功!全仰仗你這位大市長!」

吳國楨也很得意地謙遜著:「這要感謝老頭子,不然我們今天不會使得他們滿足的。」忽然話頭一轉指著了保險箱:這個「塞胡特」(英文Safety,就是保險箱)打開了嗎?

——「哪裡,簡直沒有辦法!」董顯光攤著兩隻手表明真是沒有辦法的那樣說,但突然意識到我們還在面前,似乎有點不大自然地又和我們拉起手來:「羨慕得很呢,你們今晚上就上船了嗎?啊,我們是沒有辦法的,老頭子還不走啦!啊,再見,再見!古德拜(英文Good-bye)!法惠爾(英文Fa

ewell)!……亞丟(英文Adieu)!……」

五、朝鮮義勇隊

從國宣處出來之後,愈之因為還有別的事情和我分了手。我們約好了回頭在鄱陽街聚齊,只等天黑,便一同上船。我趁著有這一段空閑時間,便坐著小汽車在漢口市上巡視了一趟。

特區沒有什麼大的變動。法租界已經戒嚴了,不能進去。繞道駛向日本租界。沿途所經過的所謂華界的市面是很凄涼的,差不多家家都關門閉戶,只剩下一些飲食店還在半開門。車子絕了跡,但奇怪的是有好些黃包車被拋棄在街頭,沒有人照料。這光景使我悶了一下,我開始不明白是什麼緣故。但略一回想,也就立地瞭然了。這是有人在拉夫,把一些黃包車夫,不是拉走了,便是駭跑了。這樣一領悟使我立地聯想到「七七」獻金時,很多黃包車夫和碼頭工人們熱烈獻金的盛況。才僅僅三個半月啦,保衛大武漢的成績就是這樣了!

日本租界更彷彿是一片墓地,這裡原本預定炸毀,居民都老早搬空了。但惹人注目的是在街道的牆壁上,或在馬路的正中,用瀝青粗大地寫著日本文的標語:「兵士在前方流血,財閥在後方享樂」,或「兵士的血和生命,將軍的金G勳章」。這些還是我昨天擬好的文句,而今天已經爬上了牆壁,爬上了水塔,橫陳在馬路的當中了。

這是應該向朝鮮義勇隊的朋友們致謝的。他們在這快要撤守的前幾天被動員了起來,擔任了這項工作。根據三廳所頒發的《對敵標語口號集》和臨時由我所擬具的若干條,儘可能地在漢口市上塗寫。就靠著這些朋友們的認真工作,就我所親自見到的,他們的的確確是把漢口全市造成了一座精神堡壘了。

這話倒並不是我一個人在這兒故意地夸夸其談,而是有著事實的根據的。後來我們根據俘虜的口供,得以知道敵人在佔領武漢后,特為這些標語大傷腦筋。他們整整花了三天工夫來洗刷那些標語!但寫在街頭的儘管洗得乾淨,印進腦子裡的未必便洗得乾淨。

我的車子在經過後城馬路的時候,寫標語的人還在繼續著工作。他們三五成群地有的扛著瀝青或油漆,有的扛著梯子,勤勤懇懇地在那兒爭取時間——工作。

我得承認,這是我最受感動的一幕,然而也是我最感慚愧的一幕。那些都是朝鮮義勇隊的朋友,明明白白地沒有一個中國人在裡面。我們中國應該是有不少懂日本文的人才的,留學過日本的學生,起碼總怕有好幾十萬吧?然而在這武漢臨危的時候,替我們寫對敵標語的,卻只有這些朝鮮的朋友們!

朝鮮義勇隊的組織,在初是屬於政治部第二廳,歸康澤管轄的。在武漢要撤守的時候,暫時又撥歸衛戍司令部政治部去了。但我們是可以間接指揮的。組織的情形我不大清楚,在思想上可能相當複雜。這是朝鮮朋友們的通病,他們的小黨派很多,平常總是很不容易統一。但他們是膺受著亡國的慘痛的,流亡到中國來從事抗日工作,在他們自己的心理上,與其說為了幫忙我們,倒毋寧是克盡他們的天職,因此,一般的說來,他們的愛國情緒,比起我們受足了買辦教育熏陶的中國人,實在是要高超得不知道多少倍。因此,參加這義勇隊的朋友們,儘管受著康澤、賀衷寒的控制,而在愛國行動的表現上是脫離了一切的羈絆的。

在漢口市巡視了一會兒之後,回到鄱陽街,愈之先坐在那兒等著了。周公因為事情忙,關照過吃飯時不要等他。我同愈之便草率地吃了最後一頓晚餐。飯後再到三井洋行去,總務廳的人們已經在搬動行李,準備上船了。

我們想找賀衷寒,向他告別,但找他不著。他往哪兒去了,誰也不知道。

在七點鐘的時候,周公卻趕了來,和大家握了手。

我們於是便趕向碼頭,開始了不宜見天日的逃亡之路。

六、報應昭彰

上了船,坐的自然是頭等。大餐間里的輝煌的電燈和布置,使得我有點炫目。在把房間看好了之後,我仍然走到艙外來,在甲板上站著,向空漠中瞭望。

天空是一片墨黑,武漢三鎮鴉雀無聲,長江在混茫中吐著冷氣。這就是武漢三鎮將臨末日的景象。感觸是有點茫然的。——在這兒不知不覺地便待了八九個月,忙也忙過一些時,但卻忙了個什麼來呢?不完全是一片空洞嗎?

想起了朱總司令臨走時的氣概和他所給我的詩。他是那樣堅毅地回到前線去了。他是有把握的,而且能有把握。他能夠「支持華北抗戰」,也一定能夠「收復中原」。但是,我們呢?我自己呢?能有把握嗎?能「去支持南天」嗎?在不自由的天地里誰能夠保定:我們不又是由空洞走向空洞?

忽然一片淋漓的血景展開在我的面前,使我不能不睜大眼睛凝視。那是南京大屠殺的血景!明天誰又能保定:不就在這武漢三鎮再一次展開呢?……

茫然了一會兒,又回到艙里去,索性蒙著頭睡了。

船本是預定在九十點鐘開的,為了要等待一些要人,一直等到了清早四點鐘,要人們卻一個也沒有來。自然是害怕水上的危險,而改走了旱路了。這倒也值得感謝,使我對著那垂危的都市又多陪了一夜。

到了四點鐘畢竟開船了,天還沒有亮。在漢口的東北角上已經隱隱可以聽到隆隆的炮聲了。

船走得很慢,在本身的載重之外還拖了一個很大的拖駁。天大亮的時候到了簰洲——在地圖上長江在大轉彎的那個地方。我又站在甲板上瞭望。東北角的天際遙遙地冒起了濃重的煙峰。那一定是大武漢的一部分在被焚燒了。

淋漓的血景又在眼前展開著,然而是更遙遠而模糊了。

坐在船上認真說倒頂舒服,尤其坐沙龍的人天天頓頓都是西餐,應時還有茶點,那簡直是如登天堂了。我和愈之在船上要算是最高級的人,市**有一位會計科長,算占第三位。要人們都沒有來,因此我和愈之也就成為了船上的大總統和副總統了。說句老實話,自有生以來,實在沒有享受過這樣的安富尊榮。不僅本部的總務廳要把我們奉為上司,就是別的機關的人們見到我們也好像畢恭畢敬,儼然下屬。

船既走得慢,因為拖著龐大的拖駁,害怕擱淺,晚上不敢行駛。因此,不僅白天過得很安穩,在晚上睡覺是尤其安穩了。

難道就沒有敵機來空襲嗎?有是有的,每天白天都有一二架凌空而來,盤旋而去,但卻不肯投彈。這是因為船上插著英國旗吧。再則日本人的情報異常靈敏,他一定早已知道要人們都不敢坐船,而剩下來坐船的人是值不得一炸的了。

但總有些美中不足的地方吧?比如每天不能看報,得不到任何消息,總是煩悶的吧?——多謝操心,這樣的缺憾卻一點也沒有。那位市**的會計科長帶有一架很好的收音機,據說是公物。我們把它擺在大餐間裡面,隨時開收,全世界的消息都是可以收聽到的。

時節是季秋,正是天高氣爽的時候,而又連日快晴。兩岸的風物都歷歷如畫,連新升隆號和其他炸毀了的船隻還拋棄在沿岸,我們都可以看見。何曾有絲毫的危險呢?連自己都有點難乎為情了,在國難期中享受著這樣的生活!

漢口是一天一天地遠了。平常由漢口到沙市是只要兩天的,但我們的船卻費了四天四夜。船上既少運動而又吃得太好,假使長久地這樣過活下去,誰還能想到抗戰呢?生活太好的人不想抗戰,誰能怪得他們?

然而,對於我們,這一對暴發的大總統和副總統,昭彰的報應出現了。船上既少運動,而又吃得太好,吃到了二十八日的下午到達沙市的時候,不期然地,都把肚子——吃壞了。

下一章:第十四章 流亡書籍詳情頁上一章:第十二章 疾風知勁草

郭沫若自傳.第四卷,洪波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郭沫若自傳.第四卷,洪波曲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三章 撤守前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