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9章 如來
降魔
時有魔王欲行惱亂,不願菩薩獲得無上的解脫之境,於是蟄伏的魔王波旬派遣諸魔女來引誘擾亂禪定中的悉達多,但是菩薩絲毫不為所惑。魔王又派遣眾惡羅剎來脅迫悉達多,投擲各種利刃兵器,但是這些刀刃到了湛然不動的菩薩金剛座前,卻如花瓣般一一散落,不能傷害菩薩。由此菩薩以慈悲力降伏了魔怨。[2]
成道
隨後菩薩以甚深的定慧力明了一切法,以上上智通達甚深十二因緣,於明相出時,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詳見《過去現在因果經》)。世人尊稱為"佛陀"(意為覺者),佛號"釋迦牟尼",時年30歲。釋尊苦行、降魔、成道的經過,皆由太子的秘密護衛侍者,大尊者優波離所見證⑤。釋迦牟尼佛成道時曾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指出一切眾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2]
說法
釋迦牟尼佛示現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后,為令眾生解脫苦難,開示悟入佛知見故,以無量的善巧方便開始了49年的弘法事業,十方無量的諸佛、菩薩亦化現於娑婆世界,助興佛教,救度眾生。其中熟知的有觀音菩薩、地藏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彌勒菩薩等。
在49年的弘化生涯中,佛陀最初直暢本懷,宣演《華嚴經》二十一日,后觀機逗教,又說《阿含經》十二年,《方等經》八年,《般若經》二十二年,《法華經》和《涅盤經》共八年。這是大會式的宣講,而對於個人各別的教化,不知說過無量數次。佛陀因材施教,點化迷萌,救度無量數人脫離苦難,感化無量數人求皈受戒。無量的眾生因佛陀的教誨而棄惡修善,懺悔罪業,發菩提心,奉法修行。由此而得勝妙樂者,究竟解脫者,畢竟了悟無上菩提者無量無邊。如佛陀在鹿野苑,向最初和他一起共修的阿若憍陳如等五人,宣說四諦、五蘊等聖妙法門,五人聞后便獲果證,當即從佛出家,皈依了佛陀。此後佛陀更是遊歷四方,化導群倫。
佛陀的法語甘露,普被上中下三根;令聽聞者皆能轉煩惱、成菩提,明心見性。畜生道如大鵬金翅鳥、食人為樂的**、鬼道的羅剎鬼子母等,亦皆一改嗜殺、瞋恚的習氣,成為佛教護法。尊如太子須菩提、阿那律;富如大迦葉、舍利弗;貧如優波離、難陀女;親如堂弟阿難、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年長如一百二十歲的須跋陀羅;幼小如七歲的羅睺羅,都能平等法施,度令出家而證聖果。
佛陀的平等教化,不僅救護了現世父母、累劫親眷、六道眾生,使他們離苦得樂;所留下的教法,也令未來世的眾生種下得度的因緣。[2]
娑婆世界的眾生剛強難化,不信因果不信六道輪迴,對於世間種種的惡行,以及對於將來所要受到的果報,無知而無所畏懼,沉溺於慾望和惡習之中。佛陀慈悲,以自身經歷的食馬麥、遭誹謗等事,為眾生現實說法。並詳細解說這些事情的前因後果,皆是往昔作惡所感(參閱《佛說興起行經》)。以令眾生明白因果不虛之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回心自證永恆法身。
慈悲的佛陀對眾生的愛護無微不至,所教化的對象,不分貧富貴賤、種族信仰一律平等,使得歸依的弟子日漸增多,於是便有了僧伽(僧團)。而在佛陀的弟子群中,卻有著種種賢聖不肖的分別。故而佛陀制定了戒律,並時常教誡弟子有關持戒的重要性。
《楞嚴經》雲:"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遺教經》雲:"汝等比丘,於我滅后,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暗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大師,如我住世,無有異也。"
正是戒,維繫了僧團的清凈,個人遵照戒律而行,過著法制的生活,佛陀又規定每半月布薩誦戒一次,集合說戒,使諸比丘都能在清凈戒法中長養善心,長行梵行。
涅槃
就這樣說法度生49年,因緣將至。亦是為令眾生於佛法中生珍重心,進而實踐解脫之道,佛陀於年八十垂般涅槃。臨涅槃之際,所有的眾生都悲啼號哭,聲聞、菩薩四眾、天龍八部人非人等都來集會,佛陀以大悲心開導大眾,佛性常住真實無變,及常樂我凈等義。又開示眾生悉有佛性,一闡提和聲聞、辟支都當得成大覺佛果,並廣說與涅槃有關的一切菩薩法義。針對阿難所提出的四個問題,開示弟子們,在佛入滅后,要以戒為師、以四念處安住、以默擯置之調伏惡人、在一切經首安立"如是我聞"令人起信。叮嚀弟子,護持凈戒,常當一心,勤求出道,要身常行慈、口常行慈、意常行慈。《佛說四十二章經》中雲:"佛子離吾數千里,憶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雖常見吾,不順吾戒,終不得道。"
每一尊佛皆示現八相成道之修證歷程。而大乘之說法,有住胎,無降魔;小乘之說法,則有降魔,無住胎。此乃大、小乘八相成道之別。
釋迦牟尼佛曾於法華會上開示大眾:「我成佛以來,復過於此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只劫。從是以來,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亦於余處,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只國,導利眾生。」故知,釋尊早已成佛,然為度化眾生,故於此娑婆世界示現八相成道。
釋迦牟尼佛為覺悟真理之聖者,其證悟乃自身之精進修行所成就,非外物所賜予。從釋尊示現於人道修行而至成佛,故當確信:「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為佛弟子,若能具足正見、正行,於日常生活中「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定能成就如釋尊之果德,福慧圓滿,普化群生。[2]
如來是法身佛
佛有三身:法身、報身、應身,也只有法身一般才稱為如來。故吾人之自性本即清凈,並能生出一切諸法,即是如來法身。故此如來就是佛的法身,眾生自性。
自性所生之般若之光能除一切貪垢慾望,智慧威德無窮,則如一輪明日高懸於萬里晴空之中,光芒萬丈,圓滿無缺,那是我們本來的面目。由於能離開一切見惑煩惱、思惑煩惱、無明煩惱,得證聖果即是如來。
如來雖然自證圓滿法性,然而法身無相,不能為眾生所見,為化益眾生故,因而示現報身與應身。
《金剛經》說: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所以,諸佛的心如如不動,切能來度無數大眾離苦得樂,得名如來。
如來萬德莊嚴,我們學佛,應該學習戒、定、慧,從而進入如來三種品德:
一:法身德。法即正法。謂諸佛由正法而得成佛。故名法身。此之法身。在諸佛不增。在眾生不減。眾生迷之而成顛倒。諸佛悟之而得自在。迷悟雖殊。體性恆一。具足常樂我凈。是名法身德。
二:般若德。梵語般若。叫做智慧。謂佛究竟始覺之智。而能覺了諸法。不生不嚴滅。清凈無相。平等無二。不增不減。具足常樂我凈。是名般若德。
三:解脫德。不系名解。自在名脫。謂佛永離一切業累之縛。得大自在。具足常樂我凈。是名解脫德。
由如來三種品德得解,我們應以為大眾演說法要,使大家成就法身慧命;用智慧利益眾生;送福蔭令眾滿足,使其內心解脫常樂,共入如來願海。
所以,偉大的佛陀福慧圓滿,又具足法身,故稱法身佛為如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