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第65影 為奴隸的母親 (典當 封建社會 人權)
我們大家都知道,在封建時代,女性的地位,可以說是在絕對的底層。
所以,那個時代的女性,有大多數,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這麼說,一點也不過分。
像之前推薦的《軍中樂園》就是其中的一部同類型電影。
而本章,我推薦的,還是一部看了哭半天的苦情電影——《為奴隸的母親》。
這部電影,上映於2003年,大陸。
主要講的是,在民國時期,愛秀嫁給了農民阿祥,之後,給他生了一個兒子。
一家人,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子過得十分辛苦,屋漏偏逢連夜雨,兒子患上了不治之症,纏綿病榻,給這個家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無奈之下,阿祥竟將妻子愛秀「當」給了大戶人家李家三年,李家太太無法生育,愛秀的任務,就是替李太太給李家傳宗接代。
屈辱和痛苦之中,愛秀懷上了李家的後代,但當她把孩子生下來之後,她在李家的境遇一落千丈,不僅日日受到白眼冷待,更被要求做各種粗活重活。
愛秀和阿祥偷偷見面,被李老爺知道了,李老爺明白,愛秀對丈夫和孩子割捨不下,於是,解除了原先的約定,就這樣,愛秀在李家從一個生育工具變為了傭人。
然而,在她回去之後,發現,她典身換來的錢,也並沒有改變,家裡的貧窮狀況,而且,所有人都視她為一個不貞潔的人,甚至,她的兒子都不能接受她。
其實,這就是一個,做奴隸的母親的故事。
但,從更深層次來說,電影用一位母親的親身經歷,和兩個家庭的變化,揭示了,在舊時代,封建社會,農村最底層婦女,在身心上備受壓迫的本質。
電影極具批判性的語言,將矛頭直指封建宗法文化。
盡現了女子,在婚姻中的卑微,在宗族利益面前的渺小,在命運面前的無奈。
一夫多妻制,在封建社會的歷史上,存在了很長時間,而「典妻」也由來已久。
電影,以典妻為關鍵詞,不斷發展,被典當的「婦人」是故事的主角。
她是典型的,舊時代婦女的形象。
她是無奈的,也是無知的。
當殘忍的皮匠,決定將她典當給別人,她不舍自己幼小的兒子渴望留下。
當她不舍離去,自己第二任丈夫和秋寶,想請秀才把自己第一個兒子接來。
在她命運的兩個轉折點處,她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丈夫、可能的、一絲憐憫與不舍中,可是,這在當時夫權為大,宗族利益最大的社會中,這一切,顯得是多麼可笑。
她懂得隱忍,面對老秀才大夫人的虛偽與嘲諷,她選擇躲著走。
因為,她知道,自己只是傳宗接代的工具,在這個家庭里,她沒有反抗的權利。
而這份「懂得」讓人心疼。
作為母親來說,她是盡心的,可註定是不稱職的。
一個玉戒指,無法填補春寶再次見到她的時候,眼中的空洞與陌生。
臨行前的擁抱與親密,無法彌補秋寶接下來人生中,沒有親生母親陪伴的悲傷。
對於女人來說,漸漸衰老的身體和疾病,讓她對於未來,早已沒有太大的希冀。
她的痛苦和悲慘震撼人心。
她的悲哀,是她的丈夫們造成的,是自己的懦弱造成的,是時代釀造的。
皮匠,是婦人的第一任丈夫。
殘酷的現實,把原本,實在老實的他,變得非常兇狠和暴躁。
他親手用熱水,燙死了自己的親生女兒。
他為了自己和兒子可以活下去,而將自己的妻子,典當給別人,並且毫不留戀。
他只有在自己缺錢,不能為兒子治病的時候,才想到自己的兒子還有個媽。
害怕大老婆的老秀才,也是一個懦弱的人。
對於自己大夫人的無理和壓迫,他只能用偽善的面目去安慰她。
老來得子的他,是幸福的。
在兒子,即將誕生吟詠《詩經》時的他,是有情調的。
秀才對婦人的不舍,說明他不是無情的。
他代表較高階層的人,這讓電影的批判性,更高了一個層次。
表面陰險,內心險惡的大夫人,是典型的惡婦人的形象。
真實再現了,舊時代夫人與小妾之間的關係,和相處模式。
身為媒婆的沈家婆,看似是那個時代最明白的人,可是,我覺得,她只不過是,這一時代,獨特婚姻模式的利益附庸者。
而春寶與秋寶,是這婚姻模式與宗法文化的被迫產物,他們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他們又是可憐的。
所以說,從李家的角度出發,他們是自私自利的,只是想滿足自己的目的。
從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公平的交易,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但是,在他們眼裡,不存在人性的考慮,所有事情都是封建禮法,都是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
從春寶娘的角度來,說她任勞任怨,沒有自我認知,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為自己而活,她的價值是社會定位的,這也造成了她的悲劇。
所以,這部電影,對我一個半隻腿已經埋入土中的人來說,背後總感覺,涼嗖嗖的,那個時代的苦,那個時代女性的不幸……
哎,好了!
就這樣吧,下章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