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集
1、河北大名府日
趙抃車隊一行,從契丹國訪問回國,歷經幾個月的長途跋涉,回汴京路經河北大名府……
趙抃車隊一行剛進大名府,相關官員早已在此等候。趙抃剛下車,大名府官員就向趙抃旨意,英宗皇帝:「授予趙抃為天章閣侍制之榮譽。並任命趙抃為河北都轉運使,即刻到任,不必回朝中任職。」
趙抃接旨后,連連「謝恩!」
(旁白):「治平元年(1064)正月,宋英宗任命趙抃為大宋使節,出使契丹國,完成任務后,趙抃回汴京路經河北大名府時,意外地接到英宗皇帝的旨意……」
2、河北都轉運使官邸日
趙抃上任不久。一天,他正在審閱公文時,毛彥志匆匆進來,向趙抃稟報:「老爺,剛接到稟報原定要視察大名府的庫房,卻遭到賈昌朝的拒絕。」
「哦,」趙抃沉思著……
毛彥志又說:「他派手下人向老爺傳話,『以前的都轉運使從未有過視察大名府府庫的事。趙公來視察府庫,就不見得合適了。我看還是免了吧!』這明擺拒絕老爺的視察。」
趙抃默默地點了點頭:「當然,這也在情理之中。因為,論年紀,他比我年長十歲,論資歷,賈公曾經擔任參知政事、樞密使、宰相,在他眼裡我趙抃確實是他後生晚輩。」
毛彥志不滿地:「他,無非在擺老資格,不肯掉價,故而不肯接受檢查。」
趙抃理直氣壯地說:「請轉告賈公,都轉運使視察各地庫房是朝廷的旨意,也是都轉運使的職權,是皇帝陛下賦予的。」他又緩和的口氣說:「大名府有賈公在,本官自然是放心的。不過,如果不檢查大名府的庫藏,而去查其他州郡,人家是不會服氣的。所以,望賈公以國事為重,大名府還是以檢查為好。」
「是。」毛彥志回應道。
3、府庫日
趙抃一行帶著相關官員來府庫檢查,賈昌朝無奈地陪同趙抃檢查……
(旁白):「趙抃是一個忠於職守,不肯馬虎的人。雖然,賈昌朝十分的不快,但也只好自己生生悶氣,無可奈何。而趙抃此舉也給大名府留下佳話。」
4、河北都轉運使官邸日
趙抃正在看著各州郡的公文,越看雙眉越緊鎖。
此時,通判進來送上公文。趙抃便問:「關於因未按時完成招募義勇軍之事,受罰的官員人數……」
通判道:「按照當年仁宗皇帝下詔各地招募義勇軍人員,未能限期完成任務,受到流徙兩年處罰的州郡官員達八百餘人……」
「這麼多?」趙抃驚訝地問:「什麼原因?」
「趙大人,」通判無奈地搖搖頭道:「河北這幾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百姓富庶。不是這八百多官員不肯用心辦事,而是百姓均在田間勞作,不肯離開到手的豐收。所以各州郡招募義勇軍數量不足……」
「哦——,」趙抃沉思片刻道:「明日我們下去走一走,徹底調查一下實際情況。」
「是,」通判重重地點點頭。
5、一組短鏡頭
(旁白):「次日,趙抃攜帶通判、毛彥志等官員一行下到各州郡及田間地頭,深入調查了解情況……」
趙抃一行到某州郡與官員們座談了解……
趙抃一行在田頭,喜悅地望著豐收在望的一片片金黃色的莊稼……
趙抃一行在農村與一些老農座談……
趙抃與幾位老官吏交談……
……
6、趙府夜
燭光下,趙抃在揮筆疾書……
毛彥志送上茶水進來:「老爺,你……」
趙抃道:「我正在向皇上寫奏章,請求寬恕這八百多官員的過失,並保證待農閑時,我定督促這一任務完成。」
毛彥志重重地點點頭。
7、賈府日
賈昌朝正在喝茶,一屬下匆匆進來。
屬下道:「賈老爺,英宗皇帝已下旨意,同意趙大人的建議,免去了八百多名官員的流徙之苦。」
「真的?」賈昌朝驚喜而又感嘆道:「趙大人確實是個既厚道又有辦法的人啊!」
「是啊,是啊,」屬下連連點頭:「這些天,農閑了!趙大人又下去協助,督促州郡完成招募義勇軍的任務去了。」
賈昌朝長嘆一聲:「好官哪——!」
8、趙府夜
(字幕打出):治平元年(1064)十二月
趙抃正在審閱公文,夫人拿了一件厚實的衣裳走進來,披在趙抃身上:「老爺,天冷了!別受涼。」
趙抃放下手中的筆,站起來邊穿衣邊說道:「是啊,時年五十八了,比不上當年啰!」
夫人點點頭:「老爺,也不算小了,有的人都已告老還鄉,頤養天年了。可是,你……」
此時,毛彥志滿臉笑容地匆匆進來,說:「老爺,夫人,喜事來了!」
夫人驚喜地:「喜從何來?」
毛彥志道:「剛才六百里加急快馬來報……」
「是嗎?!」趙抃驚喜道。
毛彥志道:「英宗皇上又任命老爺為龍圖閣直學士(三品官),並出任成都知府……」
趙抃感激地:「謝皇恩,」並二話不說:「夫人,彥志,即刻準備,赴蜀上任。」
夫人道:「老爺,這是三赴蜀州了,一路上……」
毛彥志未等夫人說完便說:「夫人放心,赴蜀路途遙遠,一路險惡,我會安排老爺乘坐馬車,照顧好老爺,踏上遙遙之途。」
夫人重重地點點頭。
9、赴蜀路上日
毛彥志騎馬在前頭,後面緊跟著趙抃攜夫人的馬車一路前行……
趙抃一行沿山路陡峭難行,鮮有不平坦之處,只得下車步行……
趙抃一行沿著山路盤旋曲折,如銀蛇舞練,似綢帶飄飛,縈繞山巒……
山崖溪澗潡流,瀑布沖得山岩震,推著巨石轉,好似雷霆響徹在千山萬壑間……
劍門關前,趙抃望著蜀道吟念道:一首七絕《乙巳歲渡關》:
誰雲蜀道上天難,險棧排雲徹萬山。
我愧於時無所補,十年三出劍門關。
(旁白):「趙抃攜夫人一行乘坐馬車,經過四個多月的長途跋涉,終於抵達成都……」
10、成都某城門口日
一大群成都知府官員及所屬知縣官員們,在通判錢鑫帶領下,頂著寒風在城門口迎候新任知府趙抃。
官員甲怨氣道:「都等了兩個時辰了,怎麼還沒有來呀?」
官員乙望著前方驚喜地:「你們看,你們看,前方不是馬車來了嘛!」
眾人官員聽后立即往前看,只見一輛馬車緩緩朝這邊駛來,大家都異口同聲道:「趙大人到了!趙大人到了!」
(鏡頭下):趙抃的馬車緩緩地駛來……
官員們一個個期盼的目光聚焦在馬車上,馬車終於緩緩地在官員門前停了下來……
官員們都畢恭畢敬地揖手齊呼:「歡迎趙大人——!」
馬車沒有動靜,車內也無迴音。
官員們又大聲齊呼:「歡迎趙大人——!」
馬車仍沒有動靜,車內也無迴音。
官員們相互瞟了瞟眼睛……
突然,通判錢鑫「唰」一聲跪下,其餘官員也跟著下跪,並高聲喊道:「歡迎趙大人——!」
馬車仍沒有動靜,車內也無迴音。
此時,錢鑫站起來上前,推開馬車的門,馬車內空無一人。
官員們一片嘩然……
此時,通判錢鑫見此便陰陽怪氣地說道:「哼!有啥了不起的,早說呀!害我們白白站在城門口,吹了兩個時辰的冷風!」
有人見錢鑫那副趾高氣揚的模樣,嘀咕了一句:「瞧,這神氣樣,這下剋星來了。」此話雖說得很輕,旁人是聽不見的,可也有的搖搖頭,悄無聲息地走了。
眾人很快散去。
(旁白):「原來,趙抃此次來謝絕屬僚們接風洗塵的盛情。直至天已傍黑,趙抃喬裝打扮攜夫人及毛彥志悄悄進城了……」
11、酒樓夜
趙抃著便裝攜夫人與毛彥志走進一家門面不大的酒樓。三人在一張桌子前坐下。趙抃見旁邊桌上坐著一個身著粗布衣衫三十齣頭的漢子,喝著悶酒。更為奇怪的是,此人神情緊張一會兒呆坐著出神,一會兒又猛灌一口,面前也無下酒菜,只一壺清酒。
趙抃見此,心下起疑,但細觀眉眼,也不似壞人。他正欲上前攀談……
不料那人酒未喝完便起身匆匆付賬,離席而去……
趙抃凝望著此人離去的背影……
12、衙門日
突然,衙門外有人擊鼓鳴冤……
趙抃即刻升堂……
原來,兩位夥計抓到了小偷,押送上堂。趙抃一看,小偷不是別人!趙抃情不自禁驚訝自語道:「怎麼?!是他!」小偷真是昨晚酒店遇見那個喝酒的中年漢子!
趙抃驚堂木一拍,威嚴地喝道:「你姓甚名誰?何故行竊?從實招來。」
兩邊衙役齊聲呼喊:「威武……」
小偷從未見過這等場面,瑟瑟發抖,磕頭如搗蒜:「小人姓張名山,只因老母前日得了急病無錢就醫,籌錢又無著落,一時起念。想偷些銀兩暫作醫資,望大人明鑒。」
「為母治病,雖是孝心一片,卻也不能幹這違法之事。」趙抃的語氣緩和了下來。
「小人該死,以後再也不敢了,求大人饒恕。」張山心驚膽戰地說道。
「該不會是編排託詞欺瞞本官吧?」趙抃觀其神情故意嚇唬一句。
張山連連說:「萬萬不敢!萬萬不敢!」
「來人!」趙抃喊道。
「在!」一衙役上前。
趙抃命令道:「急速去張山家調查核實此事。」
「遵令!」衙役快速離堂。
(旁白):「趙抃派衙役去張山家察看,並向鄰舍核實了解情況。果然如其所言。」
趙抃宣布:「張山,本官遂念你初犯,又是孝母心切,當堂釋放!」
張山激動地連呼:「謝大人!謝大人!」
趙抃又命毛彥志取來自己的五串銅錢,送予張山道:「速帶母親看病去吧!。」
張山接了銅錢,感動得連呼:「青天大老爺!青天大老爺!」
(旁白):「張山從此改過自新,逢人便感念趙大人的好。」
13、趙府夜
不久,趙抃與毛彥志在一起飲茶交談……
趙抃道:「成都的教育事業發達,歷史悠久。」
毛彥志點點頭:「早在西漢后元三年(前141),蜀郡太守文翁就在成都城南創辦了『石室精舍』,並親自兼任山長(校長)。」
趙抃:「至宋代,改名為成都府學。這是中國第一個由地方政府出資創辦的學府,故有『文翁倡其教,相如為之師』之譽。從此,蜀地人才輩出。」
毛彥志連連點頭。
趙抃道:「不妨明日我們去看一看,這所文翁創辦的府學。」
「是,」毛彥志回應道。
14、成都府學日
趙抃身著便裝攜毛彥志來到成都府學大門前站住……
大門由青瓦石牆砌成,兩旁各矗立著一根粗壯的紅漆木柱,那木柱看上去極壯碩,即便兩人合抱,也抱不過來。柱子上分別書寫孔子那句名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屋檐上懸挂著四隻碩大的紅燈籠,正中間一塊橫匾,上書「成都學府」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
趙抃看著默默地點著頭。
毛彥志問道:「老爺,要不要先派人去通報一聲?」
趙抃搖搖頭。
兩人來到府學大門,衙役攔住二人慾盤問。
「快快通報,就說知府大人到。」毛彥志脫口而出,趙抃連忙擺手制止,只問:「府學山長現在哪裡?」
「我帶大人去。」衙役忙回答道,便帶著兩人前往山長的辦公處去。
三人走進不遠處,有一座不大的青石砌成的水池,池中一座精雕細琢的假山,池前矗立一尊六尺高的青石雕刻而成的文翁講學塑像。遠遠望去,兩邊各有幾幢老舊石室,掩映在綠樹叢中,顯得古樸莊重,寧靜幽雅。
一路上,衙役一邊指點著一邊介紹……
15、文公禮殿日
三人來到文公禮殿前,衙役說:「這裡專供生員祭拜文公及歷代先賢。」
此時,趙抃忽然聽到裡面傳來激動的說話聲,似乎在爭執什麼事……
「孔先生,你乃成都府的老先生了,當以教育事業為重呀!你這樣甩手一走,我可怎麼辦?這幫孩子可怎麼好啊!」
「不是我不懂得這些。可是,現如今這點薪酬,實在是生活難以為繼呀!我也是沒辦法。」
「先不要急,容我再想想辦法。」
「唉,你幾次三番說不要急,不要急,至今也沒想出什麼辦法來。不是我等不看重教育這行,實在是……」
聽到這裡,趙抃走了進去,山長與一位老師看到知府大人來了,感動得直吐苦水……
山長說:「近年來,府學規模發展過快,以至於經費短缺,發放給先生們的薪酬也下降了許多。這幾位先生皆拖家帶口,生活一下子難以為繼,無奈之下,才欲轉行從商去了。」
趙抃點點頭道:「我十分理解各位老師的難處。先生們,府學離不開你們,孩子們也離不開你們,成都的教育更少不了你們哪!」他提高嗓聲道:「我以知府的名義向你們保證,一定會給你們增加酬薪,希望你們留下來,盡心儘力地教好學生們。」
一位老師激動地說:「知府大人如此一說,我等慚愧哪!我等再走,當真對不起知府大人您了。」
趙抃:「謝謝各位老師!這裡我請山長提供府學的教學管理及費用開支等情況給知府。」
山長點點頭:「我叫財務立即提供給知府。同時,府學的一部分石室也需修繕……」
趙抃點頭道:「造出預算,由庫銀撥付,儘力解決府學眼下的燃眉之急。」
山長和老師們激動得連聲:「感謝知府大人!感謝知府大人!」
16、府衙日
趙抃回到府衙立刻查看庫銀的情況,越看越眉頭緊鎖……
趙抃:「來人!」
衙役:「在!」
趙抃:「速叫監當過來。」
「是。」衙役應聲后速速離去。
不一會兒,監當匆匆趕來。
監當:「叩見趙大人!」
趙抃道:「我看了一年中銀庫的收入開支情況。」他指著一項奇怪地問:「為什麼這項招待費這麼高呢?」
「大人有所不知,我們成都這個地方啊,自古以花色綺麗,做工精緻的蜀錦聞名全國,蜀錦花樣由唐時的十多種發展到現時四十多種,能織出天馬行空、流水飛魚、百花孔雀、如意牡丹等等新花樣。」
趙抃不時點著頭,不覺問:「這與接待費有什麼關係呢?」
監當道:「由此,皇上每年都要派宮中太監來成都為宮中愛妃織造新花樣蜀錦,為宮廷版刻新的圖書。每年成都上繳的絲綢商品,佔全國各地上繳總數的一半還多。」
「織錦織得多,朝廷會下撥銀兩購買的呀,這與招待費有何關係?」趙抃不解問。
「每個前來成都織造蜀錦的宮中太監,一待就是兩三個月。並且,他們來自皇上身邊,有恃無恐,為所欲為,誰也得罪不起。每天在衙門定點的酒店舞場吃喝玩樂,窮奢極欲,臨走時還拿上不少好處,這一切都用庫銀開支的。所以,這開銷自然就大了。」監當說道。
趙抃聽了,沉默了起來,默默自語道:「應該從這上面做做文章。」
17、趙府夜
趙府回府後,便叫來毛彥志……
趙抃說:「……聽了監當提供的這些情況,我認為這裡面大有文章可做。」
毛彥志重重地點頭。
趙抃:「你立即組織人手,暗中調查此事。」
「是,」毛彥志回應道。
趙抃命令道:「一定要將此事查得水落石出。」
「明白。」毛彥志回應後退出。
18、一組短鏡頭
(旁白):「毛彥志帶著兩人身著便服,深入細緻地進行暗中調查……」
毛彥志帶人來到酒店調查……
毛彥志找酒店老闆及財務了解查實……
毛彥志帶人來到舞場調查消費賬單……
毛彥志帶人核實財務報銷單據……
……
19、趙府夜
毛彥志向趙抃稟報調查情況……
毛彥志道:「……從調查情況看宮中太監每次到成都來公幹,一拖二三個月吃喝玩樂,花費很大。更為嚴重的是成都某些官員們藉此機會中飽私囊,尤其是負責此項事宜的通判錢鑫……」
「哦,」趙抃疑問道。
毛彥志道:「他與酒店、舞場老闆暗中勾結,明明花費二十兩銀子,卻報二十五兩、三十兩,反正一切皆由府衙開支。另外,百姓每織造一匹蜀錦,本來官家付了一千文,而到了百姓手上只有五百文,另五百文就被這些貪官層層盤剝,落入腰包了。釀酒、刻字等也存在諸如此類的問題。」
趙抃拍案而起:「如此嚴重,此風不剎,禍國害民矣!我立刻上奏皇上……」
(旁白):「趙抃為此先後向皇帝上了兩道奏摺……」
趙抃揮筆疾書……
(趙抃的畫外聲):「一是奏請禁絕四川官員們的宴請饋贈,以減少公款開支,減輕百姓衙前差等雜役負擔;二是進一步健全制度,保護織錦、釀酒等人家的正當權益;另一道奏摺請求皇上少派宮中人員來川,實在需要來四川的,最好一般限定不超過十天。」
(第二十二集劇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