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慌忙接過奏章,一看……
(旁白):「原來成都戍邊將士叛亂,知州葉允明化裝出逃,不知去向。成都府失去了主心骨,已亂成一鍋粥。」
宋神宗看完奏摺心往下一沉道:「川蜀政局不穩。」他眼光往下一掃:「誰能解朕之憂?」
大殿上眾臣屏息靜氣,大氣不敢出……
(旁白):「眾大臣聽說邊境將士叛亂,加上蜀地山高路險,早已嚇得噤若寒蟬,誰也不敢站出來回答皇上所問。」
「難道就沒有人敢站出來替朕分憂?」宋神宗見眾臣鴉雀無聲,失望地問道。
「啟奏陛下,臣認為趙抃能擔此重任。」良久,宰相王安石奏道。
「趙愛卿?可他曾任參知政事,再讓他遠赴成都當知府,不合舊規呀。再說,他已三次入蜀,這已屬本朝絕無僅有。現在年已六十有餘,也超過了年甲未高的要求。朕再要求他去,也於心不忍啊!」宋神宗道。
「陛下,雖有祖制舊規,但如今非常時期,打破常規,大膽起用合適之人也未嘗不可。」王安石繼續進言道。
大臣們面面相覷,不知皇上會作何決定。
宋神宗雖覺王安石的話有理,但一時下不了決心,便說:「容朕再考慮考慮,退朝。」
2、後宮夜
宋神宗焦急地在後宮踱來踱去,不時情不自禁自語道:「派誰去?」連聲道:「趙抃?趙抃!趙抃?趙抃!……」
(旁白):「宋神宗思前想後,終於被趙抃的傑出德行和非凡才幹所打動,他深知趙抃是本朝治理蜀川最成功的官員,也是最受蜀人愛戴和信任的官員……」
宋神宗突然停下步子,喊道:「來人!」
公公匆匆進來:「在!皇上有何吩咐!」
宋神宗命令道:「快馬加急立即召青州知州趙抃進京。」
「是!」公公速速退出。
3、青州府衙日
突然,喊聲:「聖旨到,青州知州趙抃接旨!」
趙抃匆匆上前跪下道:「青州知州趙抃領旨!」
朝役宣讀念道:「聖上有旨,宣青州知州趙抃立即回京,不得有誤!」
趙抃接旨后,連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4、後宮日
宋神宗正在坐立不安時,公公喊道:「青州知州趙大人到!」
「這麼快!」宋神宗驚訝道:「快,宣趙大人進宮!」
公公喊道:「宣趙大人進宮!」
趙抃匆匆進來,見宋神宗:「叩見皇上,青州知州趙抃到!」
「快起!」宋神宗道。
「謝,萬歲!」趙抃站起道。
宋神宗道:「成都戍邊將士叛亂,知府葉允明不知去向。近幾年,沒有人從宰執之位,再去守蜀的。但蜀地偏遠,關係我大宋安危,愛卿能為朕分憂前往嗎?」
(旁白):「趙抃站在宋神宗面前時,神宗皇帝還以為他必然會推辭,略顯忐忑不安。」
「陛下之言即是法呀,臣責無旁貸。」趙抃爽快地答應道。
宋神宗非常高興連連點頭。
趙抃此時向宋神宗提出一個請求道:「陛下,不過臣有一請求。」
「請講!」宋神宗道。
趙抃道:「去成都后,給予我根據實際情況處理事務的自主權。」
「同意。」宋神宗自然答應,並道:「加封趙愛卿為『資政殿大學士』。」
「謝陛下!」趙抃忙道。
「趙愛卿,蜀地情況特殊,常規之事你自行處理,重大事情也可先行後奏,不要錯失時機。」宋神宗道。
「明白。」趙抃道:「陛下,情況緊急,臣告辭了!」說完便匆匆離宮而去。
5、青州趙府日
趙抃對夫人及管家毛彥志、護衛張沖吩咐道:「此次赴蜀情況緊急,彥志護送夫人回衢州老家,張沖與我火速起程趕往成都。」
毛彥志、張沖異口同聲道:「是!」
夫人擔心道:「老爺,此番入蜀,您畢竟是六十五歲的人了!蜀道艱辛,路途遙遠。張沖你要好好照顧老爺!」
張沖道:「夫人放心,我一定會照顧好老爺的。」
毛彥志道:「老爺,此番入蜀的路線應與我們第三次入蜀大致相同,但不能與以往一樣豪情滿懷地策馬馳騁了……」
張沖接著道:「我會雇一頂大轎……」
趙抃忙說:「坐一頂青衣小轎就行了。」
6、入蜀路上日
山峰連著山峰,峭壁懸崖上倒掛著千年古藤,鳥兒凄厲的鳴叫聲,仿若哀號,愁滿空山。
一條盤旋曲折的沿山路上,由遠而近,五六人和一頂青衣小轎徐徐前行。
轎里坐著趙抃,張沖奔前顧后地照看著小轎……
張沖讓小轎停下歇腳,趙抃從轎里出來,回頭望去山崖溪澗激流、瀑布,沖得山岩震、推得匠石轉,好似雷霆響徹在千山萬壑間……
張沖:「大人,真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哪。」
趙抃道:「黃鶴不得過,猿猴難攀緣。」他又說:「蜀道上還有最隱難的關隘……」
張沖驚訝地:「還有比這更難?」
趙抃點點頭道:「那叫青泥嶺。再過去也就差不多到了。」
張沖點點頭,扶趙抃上轎后,指揮著轎夫前行……
趙抃一行沿著沿山小道,由近而遠緩緩前行……
7、青泥嶺日
傾盆大雨中,轎子左右晃動起來……
趙抃掀開帘子,一股凜冽的寒風撲面而來,不禁打了一個寒戰。再細一瞧,轎夫們正抬著轎子深一腳淺一腳地艱難行進著,全身上下早已被雨水淋透了。趙抃忙喊道:「停下來,停下來。」
轎夫停下轎后,趙抃掀簾下轎,便喊轎夫抬著空轎:「走,」而自己走路前行……
張沖見了忙跨前兩步阻止道:「大人,那怎麼行?天寒地凍的,今日不同往日呀!您年紀大了,受了風寒可如何是好?」
「我還沒有這麼嬌貴,不礙事的。」趙抃堅辭不受。
張沖無法只得撐著傘,扶著趙抃慢慢前行……
趙抃又招呼大家道:「大家再堅持一陣,再過五十來丈,前面就有個茅草亭子,可以上那兒歇一歇,喘一口氣,等雨小一些再走。」
8、茅草亭日
趙抃一行來到茅草亭里,用山裡流下的溪水,啃起帶來的烙餅。趙抃邊吃邊告訴大家:「當年過這青泥嶺時,雖說是春夏之交,天氣沒有這麼冷,但這兒仍是大風大雨,時有響雷,連馬兒都不時卻步,不肯前行,居然要我牽著它,身上衣服時干時濕,比現在好不到哪兒去。夥計們,加把勁,過了青泥嶺,我們便可好好休整一天,再走不遲。」
雨,漸漸小去了!張沖指揮轎夫們啟程……
9、山巔日
當一行人跌跌撞撞地上到山巔時,突然雨停雲散,紅日高照,大家相對而望,一個個皆如落湯雞一般,不免又哈哈大笑起來,適才的沮喪悲觀消失了。
大家坐地歇息,沐浴陽光,享受美景,一下子感到從未有過的精神抖擻。
趙抃忍不住高聲吟誦起來:
老杜休誇蜀道難,我聞天險不同山。
青泥嶺上青雲路,二十年來七往還。
10、成都城門日
兩名叛軍的士兵把守。一頂青衣小轎不慌不忙,不疾不徐地抬過來,出現在城門口,停下來趙抃走出小轎,來到士兵面前道:「請通報,成都知府趙抃到!」
「趙,趙抃,」守城士兵急急慌慌地跑進去向守城卒長報告:「報告,報,告,來……來了!」
「什麼人?帶了多少人馬?」守城卒長連忙問道。
「只得知趙抃一人一轎,一個隨從,一共五、六個人。」士兵報告道。
「怎麼?才五六個人?放他們進來吧,諒他也翻不了天。」卒長道。
(旁白):「原來,叛軍早就做好一切應急準備,倘若朝廷派兵前來,那只有以武力相抗,先下手為強了。」
士兵放行,趙抃一行緩緩進城而去……
11、大街日
趙抃攜張沖沿街邊走邊看,空轎緊跟其後。
昔日繁華的街道冷冷清清,百姓人心惶惶,不少商鋪、店門都關閉。
趙抃對張沖邊走邊說:「我想士兵們一般不會無緣無故要謀反,這裡也一定有原因。」
張沖重重地點點頭。
趙抃吩咐道:「你立即著手調查此事,查明真相。」
「是,」張沖回應道。
12、成都府衙日
趙抃不動聲色,每天照常辦公,佯裝不知這檔子事。
此時,張沖匆匆進來,向趙抃彙報道:「大人,經過這幾天暗訪得知,原來大多數人認為戍邊既辛苦又危險,而且薪酬又不高,本來就不安心服役。適逢上邊有人剋扣軍餉,伙食又差,幾個卒長更是憤憤不平,經人一煽動,大家群情激憤,事態很快就嚴重起來了。」
趙抃重重地點了點頭,道:「我們決定採取寬和立政。你準備一下,並領取那部分扣壓軍餉,明日去邊境慰問他們。」
「是!」張沖回應道。
13、邊境軍營日
一排排士兵排隊站列,趙抃攜張沖裝著軍餉的車來到隊伍前喊道:「將士們,你們辛苦了,邊境太平,百姓安樂就全靠你們了。這部分軍餉暫時先補發給你們。放心,我以知府的名義向你們保證,餘下的我會想辦法補足。」
(旁白):「此時,將士聞此,莫不歡欣鼓舞。一時,軍心大穩,時態很快就得到平息。」
14、卒長室日
幾個曾有謀變之心的卒長正在一起商量議事。突然,一位士兵紛紛進來報告道:「成都知府趙大人在麗花酒樓,設宴慰勞卒長等下屬官員,請諸位準時出席。」
「嘿嘿,」一位年長卒長道:「這不是一場『鴻門宴』吧!」
幾位卒長異口同聲道:「鴻門宴!」
卒長甲:「怕什麼?大家都隨身帶上武器,有什麼情況就與他們干!」
卒長乙:「命令貼身侍衛在外邊做好接應準備,以摔杯為號,一齊動手。」
年長卒長道:「好,就這麼安排,大家分頭準備。」
「是!」眾人齊聲道。
15、麗花酒樓夜
趙抃攜張衝來到酒樓迎候,在年長卒長帶領下,一批卒長及屬下官員十分警惕來到酒樓。
酒宴設在二樓,趙抃坐在首,卒長們等官員分坐兩側。
趙抃道:「各位卒長們,趙某今日略備薄酒,不成敬意。諸位辛苦了,來來來,喝酒喝酒。」他像什麼也沒有發生過一樣,笑著舉起酒杯。眾人雖心存疑惑,卻還是站起來舉起了酒杯,只是警惕地留意著事態的變化。
趙抃說:「我來一個先干為盡!」說著,一口悶下:「請!」
眾人見此,也舉杯同飲而下。
「我趙某今年也六十五歲了,年紀也不小了,何苦孤身一人千辛萬苦地來到成都?就是為了替皇上分憂,安撫一方百姓。在座諸位都是有志向,有擔當的熱血男兒,當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全大局,可不能因為個別人的影響作出讓自己後悔的事情來呀。」酒至半酣,趙抃彷彿與他們嘮起家常一般,一臉誠懇地說:「戍邊是苦差事,但總得有人干哪。你們還年輕,要有作為,以率領兵士守好疆土為己任。等戍邊任務完成後,便可帶著朝廷發給的酬資還鄉,合家團聚,安享太平日子,多好啊!」
「趙大人所言極是,下官愧不敢當呀!」卒長們聽了都大為感動,面露愧色。
「我理解!我理解!」趙抃連聲道。
「趙大人,你應該治我們的罪呀!其實我們……」卒長們說著,身不由己地跪了下去。
「起來!起來!過去的事就不必提了,只要今後大家齊心協力,協助我趙某,將戍邊之事干好就成。這保家衛國的事,不光是為朝廷、為皇上,也是為我們的親人謀福啊。」趙抃連忙扶起了最前面的一位,以溫和的目光示意其他人也站起來。
一時間,在座的人都感動得哽咽起來,只見一個個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旁白):「趙抃這番入情入理的話,在軍營中傳播開來,一時間反響強烈。軍營中再也沒有出現敢胡作非為的人了。從此蜀地太平,百姓平安。」
16、成都府衙日
一天,一大早便有人來府衙擊鼓鳴冤……
此時,趙抃上堂見到那位年長的卒長站在大堂門口,忙招呼他過來,坐在自己的身旁。趙抃對他說:「我和你的年紀相仿,都是六十齣頭的人了。我是衢州人,舍家別親,不辭辛勞,獨自一人來到成都,為的是替皇上安撫一方,使西蜀百姓能夠安居樂業。你也應該忠於職守,守法遵紀,節儉度日,要帶好你手下的士兵,讓大家認真地干好公務,等你服役期滿,能夠多積些銀兩去安排家中生計。」
老卒長不覺感動地連連點頭。
升堂后,兩個商人模樣的人上堂后便爭辯不止。
一個說:「大人,前日他派人誆騙了我的一批貨。」
另一個馬上回擊道:「胡說,我乃經營多年的正規老店,如何會幹這勾當?」
「這紙合同是假的,我根本沒有派人進過這批貨。」另一個又說。
趙抃一敲驚堂木:「勿在堂上爭辯。」又命令道:「將店主的符牒(一種印章)送上。」
衙役呈上店主的符牒。趙抃將符牒與合同上的符牒細細對照……
(旁白):「趙抃細細對照發現合同確實的假的。只是,使用這假符牒之人並非此店的夥計,一時之間難以尋找。案件一時難以判斷。」
趙抃宣布:「退堂,擇日再審。」
退堂后,趙抃叫來張沖,對他說:「市面上既然出現了假符牒,絕不會是一枚,而且這造假之人到底在哪?」
「是啊!」張沖點頭道。
趙抃嚴肅地說:「不端掉那造假窩點,後患難絕。你多派些人手,暗暗查訪此事。」
「是。」張沖應聲而去。
17、趙府夜
趙抃正坐在書房審閱劍州(今四川省劍閣縣)知縣上報案卷。張沖急匆匆地進來,喊道:「大人……」
「慢!」趙抃正看得入神,打斷了張沖的話,閱完后對張沖說:「劍州知縣上報了發生其境內的一樁偽造符牒案件。劍州人李孝忠秘密糾集了兩百多人,私自偽造符牒,誆騙別人出家為僧,被人以謀逆罪告發,現已將案犯兩百多人捉拿歸案。按大宋律法,謀逆罪都得判處死刑,罪案已定,此案可能與你調查偽造符牒有關。」
張沖道:「我正要向大人報告,此案就是這夥人偽造的。而且,主犯李孝忠交代,成都府監當錢鑫是其幕後主使……」
「錢鑫?!」趙抃自問。
「正是。」張沖點頭道:「但錢鑫反說是被李孝忠矇騙,一口咬定李孝忠是主謀,就是孰非,查無實證。因為,只憑李孝忠一人的證言,無法定論。」
「又是這個錢鑫,真是個老狐狸。」趙抃氣得一拍桌子:「等著吧,我一定要把你的狐狸尾巴揪出來。」
張沖重重地點點頭。
趙抃對張沖命令道:「你去將案犯全部押解到成都府,重新提審。」
「是!」張沖得令而去。
18、一組短鏡頭
成都府監獄,張沖攜眾衙役押解犯人到監獄……
深夜,趙抃親自審問主謀李孝忠……
早上,趙抃親自審問犯人巫開雕……
下午,趙抃親自審問犯人劉樹根……
晚上,趙抃親自審閱一疊疊案卷……
……
(旁白):「經過堂審,趙抃了解到,大多數人都如巫開雕似的並不知情,也有些像劉樹根一樣,受利益誘惑的無業游民。趙抃以私造符牒罪處死李孝忠,其餘人則免於死罪,情節嚴重者流放邊陲,情節輕微的予以釋放。案子審結之後,劍州百姓奔走相告。從此,人們更加信服趙抃,將他奉若神明。」
19、宮殿日
宋神宗正坐,文武百官上朝。
公公宣告:「有事上奏,無事退朝。」
此時,一官員站列道:「萬歲,臣稟告最近蜀地傳來對李孝忠案的情況……」
宋神宗問:「什麼情況?說。」
官員道:「有人說,成都知府、資政殿大學士趙抃,借著蜀地天高皇帝遠,又自恃功高,膽大妄為,根本不把皇帝和朝廷律法放在眼裡,擅自開口子,討得百姓歡欣,為自己樹碑立傳……」
宋神宗一笑置之,並不理會道:「朕有旨在先,蜀地情況特殊,常規之事自行處理,重大事情也可先斬後奏。退朝!」
20、後宮夜
賈公公在宋神宗皇帝面前吹冷風道:「皇上,趙抃此舉反映不少……」
宋神宗反問:「反映什麼?」
賈公公道:「此舉乃是沽名釣譽,為逆黨開脫罪名。」
宋神宗默默地沉思了許久……
(旁白):「及至閑言碎語聽得多了,不免將信將疑起來。」
良久,宋神宗命令道:「傳令將成都府上述案卷速速調取。」
「是!」賈公公頗為得意。
21、宮殿日
宋神宗看完案卷記錄后,心情大好,便當朝宣布:「朕已全部細審了趙愛卿重審的案卷,朕認定趙愛卿處置得當。如此處理更能顯示朝廷以人為本,體恤百姓。」他提高嗓聲道:「趙愛卿是朕信得過的,他的為人朕清楚,至於治蜀方面,他比誰都有經驗,從今往後,不許再議。」
(旁白):「神宗皇帝肯定了趙抃的做法,朝廷內再也無人對趙抃隨便議論,妄加指責了。」
(第二十九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