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漢宣帝
元平元年四月癸未日,漢昭帝駕崩,沒有子嗣繼位。大將軍霍光遣邴吉等迎立昌邑王劉賀為帝。但劉賀「荒淫無行,失帝王禮宜,亂漢制度」,在劉賀即位十餘日時,霍光已與張安世謀划廢之,最後只做了二十七天皇帝,於六月癸已日,被以霍光為首的大臣廢黜。
太僕杜延年的兒子杜佗素與劉病已相友善,杜延年知曾孫德美,勸霍光、張安世立其為帝。邴吉奏記霍光說,「我私下裡訪聽老百姓的議論,辨察他們說的事情,了解到到現在為官的那些宗室諸侯,在民間都沒有什麼名聲。而遵奉武帝遺詔所供養的名叫病已的武帝的曾孫,現在居住在宮庭外的外家中,我以前讓他居住在郡官邸時見到他還很年少,到現在他已十八九歲了,精通經術,有很高的才能,行止安閑而氣節操守平和,希望將軍仔細認真地商議此事,並參考占卜的結果,如不便一下使他顯貴,可以先讓他入宮服侍皇太后(上官太后),使天下人明白地知曉他的好處,然後再決定重大的決策,天下人將很幸運感激!」
七月,霍光奏議說:「禮制,人重視血統關係所以就尊重自己的祖先,尊重祖先就會敬奉祖宗的事業。昭帝無嗣,應選擇支子孫賢德的為繼承人。武帝曾孫名病已,有詔令由掖庭進行照管。至今已十八歲。從師學習操行節儉、慈仁而愛人,可以作昭帝的繼承人。奉承祖宗大業,統馭天下臣民。」上官太后表示同意。派宗正劉德到曾孫尚冠里住處,浣洗、賜御府衣冠,太僕用軨獵車奉迎曾孫,先到宗正府齋戒行禮。
劉病已進入未央宮,朝見皇太后,先封為陽武侯,隨即群臣奉上璽、綬,劉病已即皇帝位,謁高廟,是為漢宣帝。九月,大赦天下。十一月壬子日,立許平君為皇后。
漢宣帝即位后,內心忌憚劉賀,元康二年,漢宣帝派使者賜給山陽太守張敞璽書說:「詔令山陽太守:要謹慎防備盜賊,注意往來過客,不要泄露這條詔令!」張敞於是分條稟奏劉賀平日行為,說明他的廢亡之狀,說:「臣敞地節三年五月任職山陽,故昌邑王住在從前的宮中,在裡面的奴婢一百八十三人,關閉大門,開小門,只有一個廉潔的差役領取錢物到街上採買,每天早上送一趟食物進去,此外不得出入。一名督盜另管巡查,注意往來行人。用故王府的錢僱人為兵,防備盜賊以保宮中安全。臣張敞屢次派官員前去察看。地節四年九月中,臣張敞進去察看他的情況,故昌邑王二十六七歲,為人臉色很黑,小眼睛,鼻子尖而低,鬍鬚很少,身材高大,患風濕病,行走不便。穿短衣大褲,戴著惠文冠,佩玉環,插筆在頭,手持木簡趨前謁見。臣張敞與他坐在庭中談話,看到他的妻子奴婢。我想用話觸動他,觀察他的心意,就用惡鳥試探他,說:『昌邑有很多貓頭鷹。』故昌邑王答道:『是的,以前我西行到長安,根本沒有貓頭鷹。回來時,東行到濟陽,就又聽到貓頭鷹的叫聲。』我看到他的子女持轡,故昌邑王跪著說:『持轡的母親,是嚴長孫的女兒。』我才知執金吾嚴延年字長孫,女兒羅紨,以前是故昌邑王的妻子。觀察故昌邑王的衣服、言語、舉動,白痴獃傻。十六個妻子,二十二個兒女,其中十一個兒子,十一個女兒。我冒昧上報他們的名籍與奴婢、財物簿冊。臣張敞以前上書說:『昌邑哀王的歌女、舞女張修等十一人,沒有子女,又不是姬妾,只是良人,沒有官名,昌邑哀王死後應當放她們回家。太傅豹等擅自強留,認為是昌邑哀王園中人,我認為按法不當留,請求放她們回家。』故昌邑王聽到后說:『宮中人守陵園,病了的應當不治療,互相殺傷的應當不處罰,本來就想讓她們快點死,太守為什麼卻想放了她們呢?』可見他的天性就是喜好敗亂傷亡,最終也看不到一點仁義。後來丞相御史把我的上書奏上,奏摺被批准。她們都被送回家。」漢宣帝因此知道劉賀不值得忌憚。
元康三年(前63年)三月,漢宣帝下詔說:「曾聞舜弟象有罪,舜為帝后封他於有鼻之國。骨肉之親明而不絕,現封故昌邑王劉賀為海昏侯,食邑四千戶。」侍中、衛尉金安上書說:「劉賀是上天拋棄的人,陛下至仁,又封為列侯。劉賀是個愚頑廢棄之人,不應該奉行宗廟及入朝行朝見天子之禮。」奏摺得到漢宣帝批准。劉賀便前往封國豫章。
揚州刺史柯奏劉賀與故太守卒史孫萬世來往,孫萬世問劉賀:「從前被廢時,為什麼不堅守不出宮,斬大將軍,卻聽憑別人奪去天子璽印與綬帶呢?」劉賀說:「是的。錯過了機會。」孫萬世又認為劉賀將在豫章封王,不會久為列侯。劉賀說:「將會這樣,但不是應該談論的。」有關部門審訊核實,請求逮捕。漢宣帝詔令削去劉賀三千戶食邑。神爵三年,劉賀去世。
宣帝即位第二年漢朝發鐵騎16萬餘兵馬,分五路攻打匈奴,這是兩漢400年最大規模的一次對外騎兵出征。同時,派遣校尉常惠前往烏孫,節制烏孫騎兵5萬餘,與漢軍東西並進,形成一個巨大的鉗形攻勢,夾擊匈奴。匈奴畏懼漢軍,驚惶西逃恰遇烏孫兵,一場激戰大敗而歸,常惠因此封為長羅侯。
第二年冬,匈奴再襲烏孫,遇大雪,生還者不及十分之一,再加烏孫、烏桓與丁令的乘勢攻擊,國人亡十分之三,畜亡十分之五,國力大為削弱。不久,漢軍3千騎擊匈,都能捕得幾千匈人而還,匈奴亦不敢報復,而且更嚮往與漢和不是戰了。
神爵二年,統治西域的日逐王先賢撣與新任單于握衍朐鞮素有矛盾,關係不睦,帶著數萬人投降漢朝。日逐王被封為歸德侯。甘露三年,呼韓邪單于親往帝都長安,俯首稱臣做北藩,「匈奴款塞、單于來朝」成為宣帝朝的一大盛事。
西陲之羌,盤踞青、隴,民風剽悍,勇猛好戰,策應匈奴,擾我邊疆。宣帝遣趙充國討伐,兩年完全平定,因置金城屬國安置降羌,也就是西域都護設立的那一年。
光祿大夫義渠安國出使到了羌族,羌先零部落酋長向他表示要北渡湟水,到漢民不種田的地方畜牧。義渠安國向朝廷報告這個情況。趙充國彈劾義渠安國奉使失職。從此以後,羌人依照以前的話,擅自渡過湟水,當地漢朝的郡縣長官不能禁止。元康三年,先零部落與各個羌族部落酋長二百多人「解仇交質」,訂立盟約,打算共同侵擾漢朝地區。宣帝知道了這事,問趙充國如何對策,趙充國指出,羌人為患,一是羌族原來各部落互相攻擊,易於控制,但近幾年來他們「解仇合約」,共同反漢;二是羌族與匈奴早就打算聯合;三是羌族還可能「結聯他種」,即與其他種族聯合。所以他提出「宜及未然為之備」的建議。過了一個多月,小月氏部落的羌侯狼何果派人到匈奴借兵,打算攻擊鄯善、敦煌,以切斷漢朝與西域的通道。趙充國估計事情不那麼簡單,需要深謀遠慮。他向朝廷提出建議:一是加強軍事上的邊防;二是離間羌族各部落而偵探其預謀。
神爵元年春,漢朝中央兩府又推薦義渠安國出使諸羌,了解其動向。義渠安國不懂策略,一到羌部,就召集先零部落的頭領三十多人,以他們都有逆而不順之罪,全部斬首。調兵鎮壓先零之民,殺了一千多人。於是羌族各部及歸義羌侯楊玉等都很震恐,離開其地,劫掠其他小族部落,犯漢邊塞,攻城邑,殺長吏義渠安國以騎都尉身份帶領三千騎兵守備羌人,被羌人所擊,損失慘重。他領兵退到令居,向皇帝報告。
漢宣帝意欲起用趙充國平叛,但這時趙充國已七十多歲,漢宣帝就派遣御史大夫丙吉去問誰可以為將,趙充國很自信地回答:「無逾於老臣者矣。」宣帝又派人去問:「將軍度羌虜何如,當用幾人?」趙充國答:「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隃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意思是說,用兵不能遠離戰場空想,而要親臨前線觀察,然後作出對策。他要求漢宣帝交給他任務,不必擔憂。漢宣帝笑著答應了。
於是,趙充國雖年逾七十,仍督兵西陲,挫敗羌人進犯。回來以後,三向朝廷上書,詳細分析了形勢,建議防事變於未然,提出了「以兵屯田」的主張,得到宣帝的讚賞。宣帝因他年老,問他:「派誰去帶兵最合適呢?」他回答得很痛快:「再沒有比老臣更合適的人選了。」又問:「需要多少人馬?」答「百聞不如一見。臣願立刻去金城測看地形,寫出方案來。陛下把此事交給我辦好了。」他就領騎兵不滿萬人,迅速出師,巧渡黃河,立穩陣腳,作好戰鬥準備。到達湟水岸邊,羌人多次挑戰,他堅守不出,只以威信招降,解散羌人各部落聯合的計劃。這時,他建議朝廷,屯田湟中作為持久之計,提出亦兵亦農,就地籌糧的辦法,可以「因田致谷」,「居民得並作田,不失農業」;「將士坐得必勝之道」;「大費既省,徭役預息」等「十二便」。這對當時支援頻繁的戰爭,減輕人民負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直影響到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