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續

後續

抱歉,本來我以為一邊忙家裡的事,一邊寫作,即便累一點,也是可以堅持的,最起碼可以堅持到家裡的事最忙的八月的。但是,沒想到的是,今年家裡的事情特別多,比往年要忙多了,六月就比八月忙多了。每天六點起來幹活,一直忙碌到晚上十點多,到家十一點,晚上快十二點才睡,連續高強度忙了二十多天,現在頂不住了,感覺身體已經被抽空。

更重要的是,接下來的七八月份肯定還要比現在還要忙許多。而這種狀況一直要持續到十一月。

所以,我想了許久,在不能同時兼顧的情況下,只能放棄其中一個了。

所以,非常抱歉了。

這裡大致說一下後續的情節。

齊國建立新的爵位的后,齊王冀六年正月初一,齊國會以新的爵位製為基礎,開始編練新軍。

齊王冀宣布,以武卒為標準進行選士,考核通過的可以進入新軍,就能獲得等同於技擊士相同的勇爵,既在軍中等同於什長的職位,享有士什的全部待遇。

若是新軍將士戰死沙場,則待遇可以傳承一代,直到被傳承者死亡,才收回待遇。若是新軍將士退伍,待遇也不取消,直到死亡才會被廢除,但不得繼承。

因齊國勇爵待遇豐厚,許多無法通過技擊士考核的齊人,紛紛參與新軍考核。

而在齊國變法的時候,白起率領的秦魏韓三國聯軍,經歷八月的強攻后,摧毀了鄧城城牆,然後三國聯軍一路向鄢城推進。

這時候楚國向齊趙兩國求援,齊國出面調停,而趙國直接出兵攻打魏國伯陽,取之。並引兵攻打鄴城。

接著,魏韓聯軍以及一部分秦軍回師救魏,而秦國接受齊國調停止步鄢城。

秦魏韓三國聯軍停止攻打楚國后,趙國退兵。后,秦國一面攻略被秦軍包圍的上庸,一面拉攏齊國,同時,秦國惱怒趙國救楚伐魏,開始聯絡燕國,大力支持魏冉。

當時,趙勝與魏冉在燕王鄭的支持下,在秦趙兩國的支持下,已經重創燕大將軍公孫操,取得燕國的大權。隨著秦趙反目,趙勝與魏冉也從共同對抗公孫操並平分燕國大權的盟友,變成相看兩厭的政敵,二人開始敵對並相互攻擊,剛剛穩定下來的燕國,再次陷入動蕩之中。

另一邊。

齊國為了堵住趙國南下的道路,開始偏向魏國,扶持魏國。

而後,齊國見燕國動蕩,加上為了鼓動趙國伐燕,暗中出錢支持魏冉對付趙勝。

與此同時,實力已經恢復的齊國,開始大力扶持閩越國。

數月後,秦國調整完畢,獨自出兵大舉攻打上庸,楚國在鄢水南部集結重兵,打算收復漢南地。但上庸郡楚國已經無法救援了。

秦楚大戰之際,趙國出兵再次攻打鄴城,魏向秦韓齊三國求救,然後秦韓五萬聯軍救魏,而齊國再次出面調停,因為魏國已經在鄴城布防許久且魏國援兵至,加上齊國不支持趙國伐魏,不得已,趙軍再次退兵。

至此,趙國內部出現了對南下伐魏的疑慮,但趙王何依舊堅持伐魏,開始與楚國合力拉攏齊國,並誘導齊國加入伐魏的行列中。

就在趙國再次退兵之後,燕王鄭見趙國失利,且齊秦兩國都在針對趙國,心中本來偏向秦國的他,開始支持魏冉打擊趙勝。

其後,趙勝在燕國地位大降,權勢大衰。

齊王冀七年冬,就在秦國攻克上庸,秦楚兩國在江漢拉鋸的時候,趙國出現大瘟疫。且瘟疫擴散至王宮,宮中多人染上瘟疫,各國皆驚。

然後秦國趁趙國大瘟疫,再次糾結魏韓兩國大舉攻打楚國,而魏冉趁趙國無暇支持趙勝之際,強力驅逐趙勝。趙勝含恨返回趙國。

同時,齊國變法兩年有餘,新軍訓練兩年有餘,自覺實力強盛,可以搞事情了。同時又不滿趙王何一直盯著魏國,不願與燕國翻臉。

於是齊王田冀趁趙國大瘟疫,秘密派出神醫去趙國救治瘟疫。神醫救治瘟疫有一些效果,救活了許多人,也治死了一些人,然後名氣傳到趙宮。

此時,趙太子悝感染瘟疫而死,連趙王何與趙后都已經染病,出現了一些癥狀,但不重,不過,趙王何已經下昭立沒有染病的公子丹為太子,以備不測。

而後趙王何聽說了神醫能救治瘟疫,果然請神醫入宮診治。

后,神醫入宮,用激發潛能的虎狼之葯給趙王何服用,趙王何試之,有人有效,有人無效,但隨著趙王何的病情逐漸加重,然後在群臣沒辦法的情況下,決定給趙王何用藥。

然後,趙后親自試藥,有所好轉,趙王何用之,也有好轉,隨著兩人潛能被激發,兩人逐漸好轉,隨著兩人逐漸好轉,兩人潛能大減。

一月後,隨著趙王何與趙后潛能耗盡,然後兩人雙雙隕命。

彌留之際,趙王何立親弟趙勝為相國,讓趙勝輔助新王趙王丹。

趙王何與趙后先後病死,而且趙國瘟疫還沒有停止,至此,趙國大亂。

趙國動亂中,剛剛歸復陽城與曲逆的燕國人聚眾反叛趙國,並驅逐趙軍同欲重歸燕國,燕王鄭貪之,答應了兩地的歸復。

齊國見此,趁機挑起燕趙矛盾。

數月後,趙國瘟疫平息,當時,主政的趙勝既怨恨自己被燕國驅逐,又怨恨燕國趁趙國新喪奪取陽城曲逆,於是,趁秦楚激戰之際,派出廉頗聯合齊國,組建齊趙聯軍出兵伐燕。

因為廉頗立功心切,因為齊國皆欲找燕國報仇,是以,這一戰齊趙聯軍打的極狠。

結果,內部為群臣所怨而外無援軍的燕國,一戰亡國。齊趙兩國平方燕國,趙國得到督亢一半並燕國下都武陽,還有燕國西部。而齊國得到督亢一半並燕都薊都以及燕國東部。

齊趙滅燕的消息一經傳出,秦楚魏韓四國皆驚,正在江漢激戰的四國,立即停兵講和,然後以鄢水為界,暫時休兵,楚國得到喘息的機會。

接著,四國聯合起來,打算再次干預燕國復國。

於是,楚國派出公子安的後裔回燕國,打出公子純的旗號煽動燕人反叛,同時將公子純送給秦國,讓秦國送公子純返回燕國繼位。

面對四國的干預,齊國為了徹底解除北方的威脅,而趙勝為了自己的聲望以及貪圖燕國的地盤,於是齊趙緊密的團結在一起,共抗四國壓力。

齊王冀八年,四國見言語勸說威脅無效,便決定武力干涉。楚國出兵十萬攻擊下邳,秦魏韓出兵三十萬從魏國北上攻打邯鄲。

而齊趙兩國一邊鎮壓燕國,一邊應對四國。其中,趙國全力防守邯鄲,而齊國則抽調了南部的兵力以及魯國等小國的兵力防守下邳。

其後,下邳大夫龐煖率齊魯聯軍堅守下邳四月,沒給楚國任何機會,楚軍士氣大降。

楚國在久攻不克后,對是否繼續攻打齊國出現了遲疑,秦國此時還佔據著楚國鄢水以北的土地,對楚國的威脅遠遠大於齊國還有與楚國並不接壤的趙國。

於是,在六國大戰的第五個月,在魏王遫突然病死的時候,齊國大行令魯仲連成功說服楚國再次與齊國聯合。

而後齊楚在下邳演兵,以坐觀秦魏韓圍攻趙國邯鄲。

齊楚兩國演兵七月,六國大戰一年有餘后,在秦魏韓趙四國精疲力儘快要堅持不住之際,楚柱國庄礄率楚軍偷襲鄢北地區,同時齊將龐煖率齊楚聯軍攻擊魏國戰領的宋國地區。

齊楚一動,天下為之震動,秦魏韓三國立即從邯鄲退兵,準備回援。

但,魏國還未徹底佔據宋國,且實力不足,加上魏王駕崩,人心浮動等等因素。而秦國這幾年一直與楚國在鄢北拉鋸,鄢北之地的百姓人人心向楚國。

於是齊楚兩國軍事行動極為順利,庄礄在秦軍反應過來之前,就率軍攻克秦國修復不久的鄢城,然後一路將戰線重新推進到漢水南部,並開始在漢水南岸布防,並在襄水之北修建襄陽城。

同時,龐煖也率領齊楚聯軍攻克宋地,然後齊楚兩國瓜分宋國,其中齊國佔據富裕陶城、滕國地區,而楚國則佔據宋國商丘等肥沃的宋國本土,與陳蔡之地連成一線。

其後,白起率領一群疲憊不堪的秦軍回到漢水之北,面對南岸庄礄率領的楚軍,也毫無辦法,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楚軍將漢水南岸的防禦工事修繕,眼睜睜的看著楚人將襄陽城修建起來。

而魏國面對齊楚兩國的強大壓力,國都大梁已經暴露在齊楚兩國的兵鋒之下,加上新君繼位,國中不穩故,已經難以維持過長的戰線。於是,魏國將宛葉等地與秦國交換秦國佔據的河內地區,以全力固守河內河南地區。

就在各國恢復元氣的過程中,秦魏韓面對齊楚趙三國強大的威脅,倍感無力。於是秦魏韓決定先拉攏實力最弱小的趙國,然後再針對齊楚。

面對秦魏韓的拉攏,趙勝以趙國先經歷大瘟疫,后又滅亡燕國,需要留兵鎮壓燕人,還被秦魏韓三國圍攻了一年有餘,實力虛弱。

趙國君臣商議,若是背叛齊國,則燕國地區還有趙國東部地區,全都無險可守。而針對秦魏韓三國則不然,西有河水天險,南有邯鄲長城趙國有實力攔住秦魏韓三國。

故趙勝拒絕了秦魏韓三國的拉攏。

秦國見趙國不從,大怒,於是,休整半年後,秦國以白起為將坐鎮鄧城部署防禦工事,然後以胡陽為將攻打趙國上郡的地盤,取之。

對此,趙勝無視之。

與此同時,齊國在佔據的燕國地區,實行齊國的低稅制以籠絡百姓,並依靠齊人鄒衍以及齊燕方術士慕門子高、宋毋忌等人拉攏燕國部分有賢名且不反抗齊國的貴族,並將推薦制度擴張燕國的地盤,以籠絡燕國賢者。

政策執行一年,燕人大悅,政策執行兩年齊國佔領的燕國地區,燕人明面上的抵抗行動便消失了。

與此同時,齊國五萬新軍在戰鬥技能已經非常嫻熟,而後齊國繼續對新軍進行變革。既進行文化培養,一邊訓練,一邊作戰,一邊進行文化教育,以培養有文化有信仰的義軍。

另一邊,秦國佔領上郡所有的土地后,便開始攻略趙國河東的藺地、離石。

而離石城趙國經營多年,易守難攻,再加上趙國還有齊國的援助,以及秦國的力量被楚國牽制了極大部分,是以胡陽攻打離石半年,不克。

然後秦軍退兵,天下平靜起來。

又兩年,齊國越發強盛起來,而趙國的實力也得到極大的恢復。

同時,因為齊國的低稅率還有舉賢薦能以及大量水軍甚至自來水軍的鼓吹,趙國控制地區的燕人不斷從趙國地區逃亡齊國,齊趙矛盾日漸激化,而秦國也緩和了與趙國的關係,秦趙關係日漸正常化。

見此,田冀準備對趙國動手。

於是,齊王冀十一年,田冀以自己的騎御老師齊國大將魯國人儒家出身的張側為將,以儒家大賢司徒荀況為軍師,率五萬義軍以及十萬即墨、平陸、莒城的三都齊軍,以魯國曾經對先王無禮且多次違抗齊王的命令為由,誓師伐魯。

齊魯戰,因為魯國外無援軍,而魯國本身大部分的儒家子弟已經被齊國拉攏,為平定天下、救萬民於水火的崇高理想充當內應,加上齊國強大,魯國畏懼,魯國未戰便先求和等等因素,齊軍一月之間,在魯國內應的配合下,攻入曲阜,生擒魯君仇,輕取魯國。泗上鄒費任等小國集體歸附為臣。

魯國,以及泗上諸國滅亡,天下皆驚,秦國鼓動周天子出面組建聯軍共同討伐膽大妄為的齊國。

周天子應之,遣使號召各國討伐齊國,然後秦魏韓三國立即響應,接著,心中對齊國有所畏懼的趙國,也跟著響應。但楚國與秦國有深仇大恨,且秦楚在江漢的爭奪異常激烈,更何況,現在齊國控制的土地人口,還沒有楚國多···是以楚國不曾響應。

對於楚國的曖昧,秦魏韓趙四國憂之。

於是四國頻頻聯繫楚國,最後促使同樣想要削弱齊國的楚國保持中立,並讓楚國遣使譴責齊國滅魯之舉十分不義,要求齊國讓魯國復國。

楚國遣使之後,四國以白起為將,出兵七十萬伐齊。

與此同時齊國同樣精銳盡出,以將軍龐煖為將率一部齊軍守下邳以防備楚國,以將軍張側為將率一部齊軍守魯國,以將軍蒙驁為將率一部齊軍守陶城,以將軍謝子為將率一部齊軍守高唐,以大將軍田單為將率一部齊軍守燕國,而田冀自己以身為餌,率其餘大將並三十萬齊軍堅壁清野,放棄甄阿之地,退守濟水。

然後,白起率軍攻破甄阿之後,果然在各國的催促下,率六十萬大軍殺到濟西,與齊軍對峙。

然後,白起面對齊軍嚴密的防線以及齊國水師牢牢控制的濟水水道,始終沒有找到突破濟水的方式,只能與齊軍對峙下去。

白起與田冀對峙兩年,趙魏韓三國被大軍拖累,糧食消耗無數,國中怨聲載道,加上齊國大量金幣湧入魏國,魏國經濟大亂,國中動蕩。

就在魏國已經難以為繼,趙韓兩國內部不安的時候,齊國以燕國薊都還有遼東、遼西為代價,向趙國求和,同時齊國以歸還陶城為代價,向魏國求和。

此時,趙國的實際控制者趙相趙勝貪婪燕國的地盤,又見聯盟內部已經處在崩潰的邊緣,伐齊之戰已經難以持續。於是趙勝答應了齊國的條件。

同時,早就打不下去的魏國,也答應了齊國的條件。

齊王冀十三年春,趙魏兩國退兵,四國聯盟瓦解。

秦國乃狠魏趙兩國擅自退兵,以至於伐齊失敗。不過,齊國失去了燕國大部分的土地還有陶城,也算削弱了齊國,秦韓兩國亦退兵。

而後周天子因為戰事失敗,債台高築,無力還錢,在有人的建議下,迫不得已公開拍賣九鼎還債。

於是,齊國拍得九鼎之三的青徐冀,楚國拍得九鼎之三的荊揚豫,秦國拍得九鼎之二的雍兗,趙國獲得梁洲鼎。

於是,除了魏國,各國皆大歡喜。

數月後,齊王冀十四年春,齊國以趙國背信棄義為由,發誓要奪回燕國。

而後,齊國以大將軍田單為將,率軍二十萬攻打趙國控制的燕國地區,水陸並進直撲燕都薊都。

趙相趙勝聞之,一面盡出國中精銳,讓大將廉頗率國中主力十五萬趙軍守衛薊都,並遣使去秦魏韓三國求援。

魏韓實力不足,不敢出兵,而秦國怨恨趙國之前背叛盟約,而且害怕得到了大部分燕國的地盤的趙國太過強大,有心要讓實力相當的齊趙兩國兩敗俱傷,於是,秦國坐觀齊趙在燕國大戰。

就在各國的觀望中,齊軍空出北面以圍三缺一之法圍攻薊都兩月有餘,就在各國等候齊趙兩國兩敗俱傷的時候,齊軍突然撞塌薊都西面城牆(齊國割讓薊都遼東遼西之前,提前破壞城牆),然後,城中部分燕人突然反水,四處攻擊趙軍並製造混亂,燕人見之,皆亂,繼而薊都大亂。

而後齊軍順勢殺入薊都。

趙軍大敗,廉頗不得已之下,只得率軍向北方逃亡,行十里,遇到齊軍伏擊,趙軍再敗。

是役,趙軍被殺十一萬餘眾,兩萬趙軍潰散失蹤,廉頗帶著一萬趙軍向東部逃亡,繞道草原返回趙國。

至此趙國在燕國的主力幾乎損失殆盡,元氣大傷。

田單既克薊都,當既指揮大軍分兵三路,攻取燕地。因為之前齊國在燕國的政策甚得燕人之心,此次齊軍攻燕,僅一月功夫,盡取燕國全境。

趙國還有各國聞趙軍被齊國算計,甚至齊國之前割讓燕國以及陶城就是在算計趙國,皆驚。

尤其是接受了陶城的魏國,更是緊急檢修陶城城牆。

就在各國準備聯合對抗齊國的時候,齊使來到邯鄲,嚴厲的譴責趙國背信棄義,並提出條件,讓趙王丹與趙相趙勝一同前往臨淄朝拜齊王,並向齊王認錯。否則齊軍一定會殺到趙國本土。

此時,趙國十五萬精銳損失殆盡,將軍廉頗下落不明,加上之前連年征戰,國家疲弱,難以支持一場新的大戰,而且之前四國伐齊大戰兩年也沒有奈何齊國。

故,趙勝無奈,將後事託付給藺相如與趙豹后,便抱著決死之心,帶著趙王何前往臨淄朝拜齊王並向齊王認錯。

齊王冀十四年秋,趙王丹入朝,田冀厚遇趙王丹與趙相趙勝,將齊趙兩國交惡的罪責全都推給了趙國后,又安撫了趙國君臣,並將與趙王丹約為婚姻,以八歲的嫡長公主許配給趙王丹為後。

齊趙婚約一成,趙勝立即安心下來,以為齊國接下來不會對他們君臣不利,而且以後只要趙國小心侍奉齊國,應該就能保住趙國。

與此同時,秦魏韓趙楚五國的聯繫,也因為齊趙聯姻而出現巨大裂痕,然後秦魏韓三國都擔心趙國會背叛盟約,而楚國也擔心搞定齊國后,秦國會鼓動各國伐楚,因為現在的楚國可不比齊國弱,於是五國聯盟伐齊一事,胎死腹中。

五國聯盟既散,天下就恢復平靜。

四月後,齊王冀十五年春,齊國以向樂毅報伐齊之仇為由(之所以不提先王,那是因為先王是為國斷後,主動求死,乃為國而死,有功。不然,有一道坎繞不過去),以大將軍田單為將,率十五萬精銳齊軍,誓師攻打趙國中山。

趙國之前在齊趙聯姻中放鬆了對齊國的警惕,加上趙國國力不足,難以救援。

於是,三月後,齊軍攻破靈壽,獲樂毅(因為樂毅大部分後裔都在燕國,在齊國手中而且齊國沒殺他們,更因為這次齊軍出兵的理由就是找他報仇,趙國已經無法庇護他,是以樂毅未逃)。

當年七月,田冀在大殿上審判樂毅,曆數樂毅對齊國的種種罪行,包括派出姦細禍亂齊國,濟西殺害大量齊軍,攻破齊國大半領土,搶奪齊國府庫等等對齊國以及齊人的罪行,應該要被處以車裂之刑。

但田冀隨後又以樂毅佔領齊國后,約束燕軍,限制燕國將士的仇恨,對齊人秋毫無犯,沒有如同幾十年前齊國對燕人做的那樣,將那些罪行還給齊人,同時,樂毅舉薦賢能,穩定各地次序,恢復齊國以前的善政,可以說樂毅不僅沒有禍亂齊國,反而穩定了齊國,這對齊國百姓而言是有莫大的功勞。

而後,田冀念及樂毅當時的身份乃是敵將,他對齊國的罪行應該算在燕王身上,燕王才是主謀,他不過是從犯。

最後田冀以自己最重視百姓為由,赦免樂毅的罪行,然後將樂毅軟禁在原本屬於燕國重鎮,位於燕國與中山國邊界的陽城。

本來,中山國人、還有燕國人,甚至還有許多趙人心中都在為樂毅擔憂,擔心齊國會處死樂毅,但隨後,齊國將樂毅軟禁在陽城的消息傳來,燕人、中山人、趙人皆安。

隨後,燕國與齊國剛剛佔據的中山國皆穩定下來。

同時,齊國攻打趙國中山,並佔據中山國的事情,引起了秦楚兩國的極大戒懼。於是,秦楚兩國迅速化敵為友,然後聯絡三晉,相約伐齊。

齊王冀十六年,五國合縱伐齊,秦國出兵二十萬,三晉各出兵五萬,在白起的率領下,攻擊河濟之間。楚國出兵三十萬,在楚相黃歇的率領下,攻擊齊國淮北地。

而齊國以大司馬蒙驁為將率二十萬齊軍,以阿城為據點,抗擊四國聯軍。以將軍龐煖為將,率十萬齊軍以下邳為據點抗擊楚軍。

此外大將軍田單率軍鎮守靈壽,威懾趙國,威壓中山、燕國。

雙方激戰一年有餘,蒙驁率齊軍主力堅守阿城,血戰白起年余,死守阿城。接著,龐煖按照預定計劃,率殘部退出下邳,下邳淪陷,而後龐煖率三萬殘軍退守郯城。

楚軍趁勢向北推進,佔據齊國七百里領土,將齊楚邊境推進到郯城。

接著,齊國使者魯仲連高調前往楚國,欲割讓郯城以南全部領土求和,同時遣使前往魏國,欲割讓滕國求和。

並以右丞相范雎為使出使秦國,以遠交近攻說秦國這幾十年戰略政策的重大失誤,遊說秦國與齊國結盟。

秦國方面,齊國割讓郯城以南全部領土向楚國求和的行為,讓秦國感受到了極大的危機。秦楚在江漢拉鋸數十年,彼此間的仇恨已經變成血海深仇,秦國一直想向南擴張,卻被楚國阻攔,楚國一直想收復鄧宛葉等漢北故地,卻因為被齊國牽制,以及秦國實力強大,而不能如願。

若是齊國被削弱向楚國臣服,然後楚國不僅得到了七百里淮北地而且還獲得了齊國的支持,那對秦國就是災難。

於是,秦國痛定思痛,覺得秦齊之間隔著三晉,打齊國對秦國而言毫無益處,而楚國實力強大,秦國現在也難以擊敗楚國,所以,秦國當另謀出路,應該與齊國結盟。

於是,秦國暗中慫恿魏國答應齊國的求和,然後國中已經糧草不足,經濟已經混亂的魏國,同時對楚國異常恐懼的魏國,以楚國停兵郯城不前為由,鼓動秦魏韓趙四國退兵。

同時,楚國聞四國欲退兵,且聽說魏國已經接受齊國的土地,也答應了齊國的求和。

至此,五國合縱聯盟退兵回國。

數月後,齊王冀十八年,齊國以趙國會同五國合縱伐齊為由,以大將軍田單為將,率十萬齊軍兵出中山,攻打趙國代郡,因趙國無力抵抗,取十城,齊軍退兵。

齊王冀十九年秋,秦國以齊國數次欺辱盟友趙國為由,與楚國在漢水之畔會盟,重申了齊國的威脅,再次組建合縱聯盟伐齊。

楚國也擔心齊國強大難治,欲削弱齊國,而且楚國的世仇秦國在伐齊戰事中並不能得到極大的壯大,合縱伐齊,這就是利用仇人秦國的力量來壯大自己。

於是,楚國答應了再次組建合縱聯軍伐齊。

在秦楚的推動下,已經疲憊不堪魏韓雖然心中不願,但根本不敢反抗,只得答應下來。而趙國在齊國的打擊下,損失極大,見秦楚欲伐齊,自然積极參与。

於是,齊王冀十九年,在秦國的極力推動下,一場以三晉楚國為主力的五國合縱聯盟再次伐齊。而齊國再次在阿城、郯城應對五國合縱聯軍。

雙方激戰四月,秦國大將胡陽率十萬秦軍偷襲韓國,已經疲憊不堪且國中主力還在阿城伐齊的韓國,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然後,韓國滅亡。

韓國一亡,楚魏趙三國皆懵了。

然後,秦使入齊,齊秦兩國結盟。

齊秦結盟的消息一經傳出,趙魏兩國大恐,急忙投靠楚國,欲尋求楚國的庇護,而楚國接納了趙魏兩國。

齊王冀二十年春,秦齊兩國誓師伐趙。其中,秦將白起坐鎮鄧城威震楚國,秦將胡陽率十五萬秦軍攻打趙國藺地。而齊國大將軍田單坐鎮郯城威脅楚國淮北地,齊將龐煖率二十萬齊軍攻打趙國代地。

而楚國聞齊秦伐趙,立即會同魏國出兵救趙。因藺地偏遠道路難行難以救援,於是楚魏聯軍直奔代郡。

但因為楚軍距離代郡太遠,等楚魏聯軍趕到代郡時,齊軍已經攻克代城,並繼續向南推進,而後齊軍與楚魏趙三國三十萬聯軍相遇於常山的東垣城。

四國軍隊在常山南面正面對決,楚相黃歇不是龐煖對手,小敗一陣,然後率軍與齊軍對峙。

而龐煖也以為聯軍人多勢眾,強攻之必傷亡慘重,而停兵不前。

雙方對峙兩月,在秦軍攻破離石城后,齊國大將軍田單率十五萬齊軍,兵出郯城,伐楚。

楚將宋玉率十五萬楚軍與田單相抗,但宋玉不是田單對手,節節敗退。

一月後,田單一路攻城掠地,將齊楚邊境再次南推到下邳,兵圍下邳城。

一時間,楚國震動。

接著,齊國重新殺到淮北的消息傳到趙國,黃歇麾下楚軍震動,陳蔡等淮北的封君皆人心惶惶。

此時,龐煖率軍緊逼三國聯軍,楚軍見此,以為齊國的目標是楚國淮北,更是人心浮動。

黃歇見此,不敢應戰,亦不敢繼續屯兵趙國,於是主動退兵。

龐煖見三國聯軍退走,急迫之,轉戰兩百里,戰,大破三國聯軍,斬首十五萬餘。

趙國震恐,急割地求和,齊國許之。

齊國從楚趙退兵后,秦國亦在河東停兵不前。

數月後,齊王冀二十一年春,齊秦兩國以魏國干預兩國伐趙為由,出兵伐魏,楚魏新敗,魏國不能敵,向楚趙求救,趙國無力救援,楚國亦不能救。

於是齊國取西河,徹底佔據河間地,並控制河水下游。秦國取河內溫城,再次佔據小半個河內。

接著佔據河水上游的秦國以掘河水淹魏國河南地相威脅,魏國震恐。

後魏國迫不得已,向齊秦兩國求和,並賠償齊秦兩國糧食兩百萬石。其中,背上惡名的秦國得到一百五十萬石,而齊國得到五十萬石糧食。

齊王冀二十二年春,齊秦兩國馬不停蹄再次大舉攻打趙國,秦將胡陽率二十五萬秦軍攻河東,齊將龐煖率三十萬齊軍攻太行山以東的趙地。

此時,接連被削弱的趙國,面對齊秦兩國的圍攻,只能保守邯鄲與晉陽兩座堅城,並向楚魏兩國求援。

魏國新創,國中糧食嚴重不足,且怨恨之前楚趙不救自己,不出兵。

楚國見白起坐鎮鄧城窺視江漢,田單屯兵鍾吾城窺視淮北,國中主力依然不敢動,只得調動陳蔡的十萬楚軍,在臨武君的率領下北上救援趙國。

因為趙國主動將國中剩下的將士丁壯集中在邯鄲與晉陽,是以齊秦兩國對趙國的戰事極為順利,僅僅不到兩個月的功夫,齊秦兩軍便分別佔據趙國太行山以東以西各處的戰略要地,並殺到邯鄲晉陽城下。

此時,十萬楚軍已經在臨武君的率領下抵達邯鄲,見齊軍來,不敢出戰,亦不敢呆在城外,乃入城據守。

龐煖見邯鄲實力強大,不欲強攻,又以趙國實力衰弱,且連年征戰,屢戰屢敗。於是,龐煖圍邯鄲,挖溝築壁阻斷邯鄲與外界的聯繫。

就在齊軍圍困邯鄲的同時,秦將胡陽率秦軍猛攻晉陽。

同年,被齊國扶持了近二十年的閩越國,開始大舉進攻臣服楚國的甌越國,楚國江東動蕩,楚國江淮楚軍被牽制。

一年後,秦軍攻克晉陽,然後掃蕩太行山以西的趙國地盤。山西既克,胡陽欲殺入山東,但見齊軍已經守住太行山要道井徑,只得作罷。

齊王冀二十四春,秦將胡陽率軍攻打魏國河內,取五十餘城。

齊王冀二十四年夏,邯鄲被困兩年有餘,城中糧草耗盡,百姓開始析骨而炊、易子而食,楚軍糧食亦不能保障。

此時,齊太子田秀親自入城勸降,以放歸十萬楚軍將士,並許諾趙王丹與齊嫡長公主的婚約依舊有效,封趙王丹為安平侯,食邑兩千戶,封趙相趙勝為順平君,食邑五百戶。

趙國迫於大勢,無奈出降,趙國滅亡。

趙國投降后,齊國應諾,放回投降的楚軍,並讓嫡長公主與安平侯趙丹在臨淄完婚。

絕望中魏國與魏王:「……」

在天下只剩下一個弱小的魏國與兩個更弱小的兩周后,天下人都以為未來的局勢已經很明顯了。

連楚國也認為繼續與魏國結盟,已經沒有意義。因為楚國也無法在齊秦兩國的聯合下保住魏國。

齊王冀二十四年冬,齊王、楚王、秦王會洛邑,然後三國相約稱帝,齊王稱東帝,楚王偉南帝,秦王為西帝。

魏國:「……」

齊王冀二十五年,齊楚秦三國大舉圍攻魏國與兩周。

三月後,秦國白起率三十萬秦軍吞併兩周西進河內,遇朝歌而止。

楚國庄礄率軍四十萬兵圍大梁,以挖掘鴻溝相威脅而後經過兩月的談判,楚國以萬戶侯為代價,勸降已經陷入絕望朝不保夕的魏王。

而齊國則兵分兩路,一路以老將龐煖為將,出邯鄲,向南攻佔安陽、朝歌。另一路以老將蒙驁為將,兵出西河,向西向南攻佔濟陽、陶城、衛國。

就在魏國滅亡大局已定,秦齊楚三國百萬大軍齊聚魏國,一面攻城掠地,穩定新地,一面相互戒備,三國間的大戰也一觸即發。

此時,齊國以秦國強大楚國弱小,於是決定先滅秦而後滅楚,齊國暗中聯繫楚國攻秦。

同時,秦國以秦楚兩國之間有深仇大恨,且憂心齊楚姻親,會遭到齊楚兩國針對。

於是,秦國一面擺出攻擊河南楚軍的姿勢,一面派人去連齊伐楚。

齊王冀二十五年夏,秦國使者來齊相約伐楚,齊國為伐楚一事爭執,齊國猶豫不決。

秦國一見齊國猶豫,立即便知道齊國態度有變,齊秦兩國盟約恐將作廢。於是秦使一面在臨淄大肆行賄齊國群臣,希望能爭取齊國,一面暗中派人通知白起。

另一邊,新繼位楚王完自持楚國實力強大,心中亦仇恨秦國,早有連齊伐秦之意,所以齊使一到楚國,楚國便立即答應了與齊國聯合的請求。

齊王冀二十五年夏,就在齊楚聯軍相約圍攻河內的秦軍之時,就在楚軍悄悄北上河內之際,正在河內屯兵白起得到齊國有變的消息。

而後,白起加強對南部的探查,果然發現楚軍正在夜間秘密北上,查知之後,白起一面不動聲色的繼續交好齊軍,聯絡齊將龐煖,一面等待楚軍到來。

數日後,白起知道楚軍即將抵達河水南岸,立即下令掘開河水。

此時正值夏季,河水暴漲,秦軍掘河,河水頓時泛濫,大水滾滾湧向河南的楚軍。接著白起率軍乘木筏船隻攻擊楚軍。

楚軍無備,面對水攻大亂,而後又遭到秦軍的攻擊,頓時死傷慘重戰,殘部向大梁潰散。

此戰,白起斬殺楚軍二十六萬餘眾,並繼續率軍追殺楚軍。

另一邊,龐煖聞秦軍水攻楚師,大驚,恐楚軍一潰千里不可收拾,急率軍南下救楚。

與此同時,白起率軍追殺楚軍三日,追到大梁東北兩百里的地方,聞齊軍從身後殺來,乃立即回師奔襲齊軍。

一天後,龐煖遇白起於河南,雙方正面決戰,激戰一日,龐煖不敵白起,齊軍敗退。

白起欲徹底擊潰龐煖所部齊軍,追擊一日,聞蒙驁率二十萬齊軍殺來,又思及龐煖十分難纏,乃停兵不前。

蒙驁救下龐煖所部齊軍后,見白起兇殘,亦不太過緊逼。

與此同時,經過齊軍的滯延,庄礄收攏潰軍,退保大梁。

是役,秦軍殺楚軍二十幾萬軍隊,擊敗齊軍,殺數萬人,取大梁北部河南地。

同時,庄礄在齊軍的支援下,退保大梁。龐煖與蒙驁見白起收兵,亦不敢緊逼,退保濟陽朝歌兩地固守。

而魏人見秦軍再次冒天下之大不韙,掘河水淹魏國,皆對秦人又恨又懼,對同樣佔領魏國的齊楚兩國的抵觸大減。

齊王冀二十六年,齊楚兩國再次聯合出兵伐秦,庄礄率二十萬楚軍兵出大梁,攻河南地,而龐煖二十萬齊軍兵出朝歌而攻河內。

秦國聞之,以楚軍新敗,士氣不振,決定先楚后齊,攻楚防齊。

同年,白起率二十萬秦軍與庄礄戰於河南,雙方激戰兩日,雙方傷亡都不輕,最終庄礄不敵白起,退回大梁。

白起見楚軍雖敗退走,但主力還在,恐難以攻克庄礄鎮守的大梁城,於是便率軍北上。

半月後,白起率十六萬秦軍與龐煖率領的近二十萬齊軍在修武城外決戰。

雙方接連廝殺半月,皆損失慘重,傷亡皆超五萬人,然後龐煖見不能取勝,擔心繼續打下去,會白白便宜了楚國,便率軍退回朝歌。

齊王冀二十七年春,秦國白起患病,齊國聞之,再次聯合楚國伐秦。

秦將王齕率軍與齊楚聯軍戰,不利,秦王啟用白起,白起強起率軍與齊楚戰,雙方大戰兩月,齊楚不利,小敗而退。

齊王冀二十七年冬,連年征戰的白起,病情加重,冬十二月,白起油盡燈枯,遂死於河內溫城。

同年冬,齊楚再次聯合伐秦。

此時,秦國接連遭到齊楚兩國攻伐,雖擊退齊楚聯軍,但自身亦損失慘重,加上秦軍定海神針白起病死,秦軍士氣低迷。

隨後,胡陽率領秦軍與庄礄大戰,秦軍不利,渡河,退走河內。

接著,胡陽又與龐煖戰於修武,慘敗而歸。

齊王冀二十八年春,龐煖伐秦取河內,歸。而楚將庄礄則攻取齊國控制的濟陽以西的河南地。

齊王冀二十八年冬,齊楚再次聯合伐秦,其中齊將蒙驁率十萬齊軍攻秦上黨,強攻七月,不克。齊將龐煖率十萬齊軍出河內,攻野王,取之。

而楚將庄礄率二十萬楚軍圍攻新鄭,因為秦國之前趁韓軍伐齊偷襲韓國而滅韓,加上秦國殺韓王而廢韓國公族貴族,兼以秦法苛待韓國百姓,由是韓人皆怨之。

是以楚軍強攻新鄭五月,在城中韓人消極怠戰五月之後,在秦軍死傷慘重已經難以控制新鄭的情況下,城中韓人作亂,新鄭陷落。

齊王冀二十九年,五十萬齊楚聯軍在龐煖的率領下,兵出新鄭,向西攻打秦國。

秦國見齊楚聯軍大舉來襲,不敢出戰,乃堅守函谷關。

三月後,龐煖率軍殺到函谷關外,取韓國兩周故地,楚國分得韓國大半,而齊國分得韓國小部以及兩周。

齊王冀三十年,齊楚兩國再次聯合伐秦。楚相黃歇親自率軍攻漢北,一路自韓國南下攻葉,一路自襄陽北上擊鄧,夾擊漢北。

而齊國方面,龐煖率軍十萬出武遂,自南向北,攻上黨,蒙驁率軍十萬出邯鄲,自動向西攻上黨,大將廉頗、樂乘率部分齊軍、燕趙之軍,以及數萬招募的胡人騎兵,共二十萬大軍,自草原南下攻晉陽。

秦國面對齊楚兩國的聯合進攻,越發感覺乏力,難以同時與齊楚敵對。

而此時,因為秦國的特殊用人政策,優待各國智能之士而愚弄本國百姓,且打擊本國士人,再加上齊國大規模培養士人二十餘年,並派出大量士人入秦,以至於秦國朝中還有地方已經超過三分之一的官員是齊國人,而三晉燕國流亡秦國的士人也有四分之一,而剩下的一半則是秦國本土的貴族以及公室中人。

於是,在齊國士人的鼓動下,秦國朝野出現大股連齊伐楚的聲音。

而秦王稷亦感覺齊楚聯盟對秦國而言乃是災難,必須拆散齊楚聯盟,最好是與其中一個國家聯合,並共同針對另一個國家。

接著秦王稷對比齊楚兩國與秦國的仇恨,對比河東與漢北的重要程度,以為漢北更重要一些,而且放棄河東以河水為依託,也更有利於防守。

於是秦國重點防禦漢北,然後一面在河東險要之處布防,一面遣使去齊,欲以河東為代價,連齊伐楚。

秦使去齊,齊國群臣發生激烈的爭論,兩月後,齊國拒絕了秦國的請求。

秦王稷聞之,怨齊國。

又一月,廉頗率領的二十萬大軍突破秦軍的封鎖,殺到晉陽城外。

接著廉頗一面兵圍晉陽,一面派出騎兵襲擾河東各地,威脅上黨。河東各地秦人皆懼。

兩月後,龐煖與蒙驁先後攻破上黨秦軍防線,殺入河東腹地。

秦將王齕見此,率軍退守上郡,並沿河水布防以備齊國。

齊軍遂取河東。

接著,齊國考慮到秦關險隘,易守難攻,而且齊國還沒有同時對付齊楚兩國的實力。於是,齊國調整戰略,轉攻為守,一邊鞏固新地,一邊封鎖秦國,一邊派出大量秦國急缺的士人入秦,以針對秦國的缺陷,從內部瓦解秦國。

於是,齊國在河水東岸修築長城以及關邑,並重兵守衛洛邑,以防備秦國。

而楚國聞齊國拒絕了秦國的請求,后又聽說齊國的在河東的進展極為順利,便加強了對鄧城葉城的攻勢。

但,秦軍重兵防禦漢北,楚軍強攻數月不克。

齊王冀三十年十月,楚國屢戰不克后,遣使向齊國求助,希望齊軍能繼續進兵,渡河攻打上郡,或者出兵攻打函谷關,以吸引秦軍回援。

但齊國以齊軍連年征戰,急需修整為由,拒絕了楚國的求援。

齊王冀三十一年初,楚軍強攻漢北不克,收兵回國。

齊王冀三十一冬,楚國再次遣使去齊,欲連齊伐秦,又遭到齊國的拒絕。

楚國怒之,獨自出兵攻秦漢北,不勝而還。

齊王冀三十三年,楚國再次遣使去齊,欲連齊伐秦,再次被齊國拒絕。

楚國見此,怨之,再次獨自出兵伐秦。

秦國見齊楚鬧矛盾,又見楚軍殺來,出,擊之,破楚軍。

接著,秦國乘勝追擊,一路出函谷關攻韓地,一路渡漢水攻襄陽,以牽制楚軍。

果然,秦軍包圍襄陽,楚國的注意力立即被襄陽吸引了。

另一邊,伐韓秦軍連戰連捷,迅速東進。

而楚國見秦軍東進速度快捷,立即派人向齊國求援。

就在秦軍殺到焦、澠池之間的時候,鎮守洛邑的齊將廉頗奉命率軍出戰。

廉頗率二十萬齊楚聯軍與秦將王凌戰於宜陽,廝殺兩月余,雙方皆損失不輕,最終王凌率軍退回函谷關。

秦國見齊楚再次聯合,便從楚國退兵。

隨著秦國退兵,天下再次平靜下來。

同年,秦王稷崩,秦王柱繼位。

同年秦王柱崩,秦王柱最年長的兒子秦王歆繼位。

其後,齊國實力強大,沒有對秦楚動手,秦國以齊楚聯合,加上新王繼位,身體不佳,國中不安,亦沒有對齊楚動手,而楚國之前數戰,皆在秦國手中吃了虧,正欲恢復元氣,也不再對秦國動手。

天下無事,兩年過去了。

期間,齊國對燕趙之地的控制越發穩固深入,實力持續增強,而楚國的實力亦漸漸恢復。

而秦國那邊,秦法嚴苛,貴族百姓犯罪被貶斥的人,依然保持原來的增長速度,而秦國兩年沒有征戰,國中貴族百姓皆不得賞賜,國中怨氣叢生。

齊王冀三十五年,秦王歆崩,年僅十八秦王密繼位。

秦王密初繼位,群臣皆上書請戰,年輕氣盛秦王密許之。

齊王冀三十五年冬,秦國兵出函谷關,攻打楚國韓地。

楚國聞之,以楚相黃歇為將,率軍在宜陽抵抗秦軍,並依託宜陽消磨秦軍士氣。

秦軍圍攻宜陽四月,不克,士氣下跌,接著,魏無忌率軍馳援宜陽,而後,秦楚在宜陽激戰三月,秦軍不勝而退。

楚國既擊退秦軍,當既乘勝攻打漢北重鎮魯陽關,但,楚軍強攻魯陽關五月,不克。

齊王冀三十六年,楚國再次兵分兩路,南北夾擊漢北,不勝。

齊王冀三十七年,秦國再攻宜陽,不勝。

齊王冀三十八年,已經相互廝殺八年,卻勞而無功,而齊國也已經修整八年,秦楚兩國,都覺得不能這樣下去了,於是,秦楚兩國相互勾結,打算聯合出兵伐齊。

齊王冀三十八年秋,秦國以秦將王齕為將率軍三十萬秦軍攻打洛邑,楚國以將軍魏無忌為將,率三十萬楚軍攻擊齊國濟陽,以將軍臨江君景河為將,率二十萬楚軍攻打淮北。

而齊國廉頗為將,率十五萬齊軍鎮守洛邑,以龐煖為將,率十五萬齊軍鎮守濟陽,以御秦軍,以蒙驁為將,率二十萬齊軍鎮守淮北。

戰初,就在洛邑濟陽激戰的時候,蒙驁放棄郯城南部領土,退守郯城。

三國大戰一年

老將廉頗與龐煖穩如泰山,不克。

而郯城那邊,蒙驁堅守郯城年余,等到楚軍中封君憂心封地,擔心手中將士傷亡,士氣下降,人心浮動之際,出城與楚軍戰。

齊軍兩軍激戰半日,楚軍不敵齊軍,楚軍大敗,死傷近十餘萬將士,楚將景河自殺。

接著,蒙驁率齊軍急追之,再次奪回下邳,並一路追擊,殺到淮水北岸,控制泗水東部淮水北部所有領土。

接著,蒙驁率軍十萬馳援濟陽,楚將魏無忌聞之,立即率軍退到大梁

秦軍聞楚軍撤退,亦退兵回國。

秦楚聯軍退走後,齊國暗中聯絡在秦國為官的齊人,鼓動齊人遊說秦王連齊伐楚,並重金行賄秦國群臣。

秦國以楚國新敗,且伐齊所面對的河水長城以及洛邑皆是大城堅城,不易攻取,最重要的是,即便擊敗齊國,攻克洛邑,但齊國的洛邑與河內都距離齊國較遠,中間還隔著楚國,是飛地,十分不便。

於是,秦國暗中許諾齊國,與齊國結盟。

接著,齊王冀三十九年冬,秦楚再次組建聯軍伐齊。其中秦將王齕率三十萬秦軍再次包圍洛邑,而楚將魏無忌率三十萬楚軍出大梁,攻濟陽。

齊國聞秦楚兩國殺來,依舊以廉頗守洛邑,以龐煖守濟陽。

濟陽方面,龐煖聞楚軍來,率二十萬齊軍出,擊之。

齊楚兩軍在濟陽外激戰三月余,就在齊楚兩軍激戰中,秦國聞齊楚大戰起,暗中以王翦為將,率十五萬秦軍出鄧,渡漢水,偷襲襄陽。

襄陽見盟友背叛,大驚,接著,襄陽城中秦國墨者內應作亂,城中又驚又慌又亂,王翦乘勢率軍擊之,取襄陽城。

接著王翦順勢揮師南下,一路勢如破竹,將前線推進到郢都,直到秦軍殺到郢都,楚國這才再次組織起抵抗力量。

而後,王翦包圍郢都,並擺出攻城的架勢,同時派人入城恐嚇楚王完,說秦齊兩國已經聯合,逼楚國割讓韓地的宜陽,陽翟兩地給秦國。如若不然,秦軍將攻破郢都。

楚國見秦國背叛,已然知道秦國已經與齊國勾結起來,更知道龐煖率軍與楚軍激戰,就是為了給秦國創造機會。

此時,楚國君臣不僅擔心郢都,更擔心前線的楚軍,以及齊國也會趁機大舉進攻楚國。

就在楚國君臣打算答應秦國要求的時候,齊相魯仲連抵達郢都,面見楚王,說以齊楚結盟共擊秦國。

而楚國在面對相信秦國還是相信齊國,是向秦國屈服以及向楚國屈服的抉擇時,很容易就選擇了齊國。

齊楚結盟后,濟陽外的楚軍在魏無忌的率領下,迅速南下救援郢都,而龐煖也率領齊軍快速向韓國方向的秦軍殺去。

不久后,秦將王齕見濟陽的齊軍遲遲沒有大破楚軍,心中已經對齊國有所疑慮,接著,王齕又聽說龐煖率齊軍已經殺到洛邑五十裡外了,立知齊國欺騙了秦國,於是王齕急率軍退往函谷關,並派人通知王翦。

王翦聞之,趕在魏無忌的援軍到來之前,便退到鄧縣堅守。

隨著秦國退兵,齊軍亦退兵回國,繼續鞏固燕趙之地。

隨著齊國繼續保持防守政策,隨著楚國繼續恢復元氣,隨著秦國雖然怨恨齊國欺騙自己,但面對齊楚聯盟也不敢輕易出戰,天下再次平靜下來。

但天下雖平靜,可秦國內部卻是暗流涌動,之前十年,秦國被齊楚針對,屢戰屢敗,即便期間有過大勝,但卻沒有獲得土地,這就導致秦國大部分的貴族與百姓,在之前十年中,都沒有獲得戰爭利益。

秦國之法,利出一孔,疲之,貧之,辱之,愚之,沒有戰爭紅利,幾乎所有的秦人都陷入又疲又困中。

天下雖休戰,但是所有的秦人都在求戰,只是齊楚組成聯盟,秦國根本打不過,於是,求戰心切的秦人,便將目光轉移到其他地方。

齊王冀四十年春,秦將王翦率三十萬秦軍攻義渠國,滅之。

此戰,秦人多有戰功,但關中的肥沃土地已經在之前的百年間基本分完,在關中幾乎沒有肥地的情況下,秦王密將關中較貧瘠的荒地與義渠國的水草豐茂之地賞賜給了以王翦為首的秦軍將士。

王翦等一大批立功的將士被封在義渠,全都感覺自己被發配邊疆了,於是,以王翦為首的秦軍將士,皆對此次封賞十分不滿。

於是,經此一役,秦國所有人,上至秦王密下至普通百姓,皆對前路迷茫了。

向東部進攻吧,就將面對齊楚兩國,打不過,向南面進攻吧,道路崎嶇,且有堅固的關邑,當年白起都沒有把握,不敢貿然行動,向西面北面進攻吧,這兩邊都太窮苦,打輸了要被治罪,打贏了也要如王翦一樣全家被發配疾苦之地。

如此,所有的秦人都感覺前途無望,未來一片黑暗,皆有絕望之色。

絕望之下,怨氣積累,戾氣四起,秦人紛亂,觸犯秦法而貶斥為刑徒者日眾,甚至,已經有百年時間沒有內鬥的秦人,開始出現內鬥想象,且屢禁不止,即便秦國持續保持高壓,而

秦人依然內鬥不止。

秦人鬥毆犯法者日眾,屢禁不止,秦國君臣憂之,有人提出效法齊國,施行富民之策,但秦王密與秦國公族、貴族皆反對。有人提出再次變法,改變耕戰政策,大赦全國,與民休息,秦王與秦國貴族大都反對。

……

……

……

齊王冀四十一年春,這一天,齊王冀從秦國內應哪裡得到消息,秦國壯丁已經有接近三成的百姓已經在秦法的摧殘下淪為刑徒。

田冀聞之,以為攻打秦國甚至一統天下的時機已經成熟。

於是,齊國正式啟用齊國這三十幾年來不斷安插在秦國內部的內應,分化秦人與秦國,分化秦人與秦王,將秦國內部的所有矛盾皆指向秦王與秦法。

齊王冀四十一年,大量在秦國為官的齊人,開始在秦國散步秦法殘暴,秦王暴虐不仁,秦王有過必罰,有功也重罰的言論(王翦等滅義渠國有功將士)……

同時,大量齊人官員開始在秦國各地鼓吹齊國的優秀,齊國富裕,齊人的富裕等等。

秦國各地官員的主動宣傳,加上這幾十年來秦國下層中一直暗暗流傳的齊國種種謠言,兩種言論疊加在一起,頓時引起了劇烈的反應,很快,秦人開始都在議論齊國,並將齊國當做了心中的聖地,將齊國當做了自己的希望。

數月後,各地秦人議論齊國的聲音傳到秦王密耳中,秦王密聞之,又驚又怒。

接著,秦國貴族以齊人大量侵佔他們的機會,而上書驅逐齊人。

齊王冀四十二年,秦王密正式下詔驅逐齊人官吏,並以秦國貴族代之,而秦國貴族官員取代各地齊人官員后,開始著重打擊議論的秦人,強行鎮壓混亂的秦人。

隨著秦國官吏強行鎮壓,已經漸漸離心的秦人更是憤怒,一時間,秦國內部矛盾空前激化。

齊王冀四十二年秋,齊國以秦國驅逐齊人為由,聯合楚國出兵伐齊額。

其中,楚國以丞相龐煖為主將,率三十萬大軍,兵出洛邑,攻函谷關,以廉頗為將,率十萬齊軍出河東,攻河水長城,一路以李牧為將,率燕趙之地的騎兵還有招募匈奴雇傭軍,共十萬餘騎,入草原,西向欲自北向南攻秦。

而楚國聞齊國大舉進攻秦國,且齊軍攻打秦國關邑而楚國攻漢北故地,楚王完大喜,乃以楚相黃歇親自率軍三十萬,擊漢北。

秦國聞之,當既徵召國中百姓抵禦齊楚兩國。只是,此時秦國百姓怨其官吏,將士怨其君王,上下交怨,離心離德,士氣低迷,人心思亂。

龐煖率齊軍強攻函谷關,急攻兩月,秦人傷亡日增,接著,思慕齊國,期盼做齊人的秦人在函谷關內作亂,殺函谷關主將秦王密親弟。

函谷關大亂,龐煖順勢擊之,函谷關中十萬秦軍,六萬餘向齊軍投降。

龐煖既破函谷關,又乘勝向咸陽進攻。

秦國聞函谷關僅僅只堅守了兩月便失守,而且

還有過半秦軍投降,秦人皆恐,秦王密急忙下詔集結力量堅守咸陽,同時派人去楚國求和。

但,關中各地秦人聞齊軍殺到關中,又驚又喜,紛紛簞食壺漿迎接齊軍。

於是,在秦人的主動歡迎下,龐煖只花了十一天,便兵不血刃的殺到咸陽城下。

此時,秦王密見齊軍來的如此之快,而咸陽完全沒有做好防守準備,頓時絕望了。

龐煖率軍攻咸陽,半日,破咸陽。

秦王密自殺於秦宮之中,秦國滅亡。

接著,咸陽陷落,秦王密自殺的消息傳出,正在河水長城守城的秦軍聞之,商議許久,秦將王齕率所部五萬餘秦軍,全軍向廉頗投降。

另一邊,漢北鄧城,楚相黃歇聞咸陽破秦王死,大驚,當既派人去鄧城勸降秦軍。

鄧城中,守城的王翦認真分析了天下的局勢,認為齊國一統天下的局面已經形成,向楚國投降不如向齊國投降,於是,王翦謝絕了楚使,表示要為秦國盡忠。同時,王翦急派人去臨淄向齊王投誠,獻漢北鄧宛葉等地,表示願意吸引鄧城外楚軍的攻勢,並與齊軍裡應外合殲滅城外的楚軍。

田冀聞之,認為此時滅亡楚國已經是必然之事,考慮到楚人極具浪漫復仇主義,想要快速降伏楚國,收服楚地百姓之心,就要堂堂正正擊敗楚軍,打掉楚人的僥倖之心。

於是,田冀安撫王翦,然後遣使去楚,說明齊國已經接受漢北之地秦軍的投降,要求楚國立即停止對鄧城的進攻,否則將視為對齊國的挑釁。

而在遣使去楚的同時,田冀正式下詔,準備調用全國之力,準備伐楚之戰。

另一邊,齊國使者向楚國提出停止攻打鄧城的要求后,楚國大怒,嚴詞拒絕了齊國的要求,並譴責齊國不講信用,奪取了楚國的漢北之地。

於是,楚王完下詔,讓黃歇加緊攻打鄧城。

在秦地基本平定之後,田冀以楚國屢屢背信棄義,且面對的他的再三警告,置若罔聞,執意攻打齊國鄧城,故,齊國要與楚國一戰。

齊王冀四十二年秋,八十多歲依然身體強健的齊相龐煖親率五十五萬大軍以及五萬水師,自莒城南下,攻打楚國江淮之地。

以將軍廉頗為將,率二十萬燕趙之地的齊軍,出邯鄲,南下攻打大梁。

以原秦國大將王翦為將,率二十萬原秦國將士,出鄧,以攻襄陽。

楚國聞之,一面以臨武君為將,守襄陽,一面以魏無忌為將守大梁,一面以相國黃歇為將,率五十萬楚軍,以泗水彭城為依託,守衛淮北。

接著,齊楚兩國在泗水對峙年余,而魏無忌名聲在外,大梁百姓歸之,廉頗強攻大梁一年,不勝。另一邊,秦地新附,秦人人心不穩,王翦雖有才,但率領一群人心惶惶的人去攻打眾志成城的堅城,依然力有不逮。

齊王冀四十三年冬,在齊國龐煖與黃歇對峙一年有餘后,齊國水師乘著凜冽的寒風,順水順風浮海南下擊楚國淮南地。

淮南地楚國封君聞之,急請黃歇派出水師阻攔齊水師,黃歇應之。

齊王冀四十三年冬,齊楚兩國水師戰於東海,齊國水師以船隻的優勢以及風水優勢,大破楚國水師。

齊國既勝楚軍,當既殺入淮水,然後逆流而上,欲截斷泗水,阻斷彭城楚軍糧道。

楚軍聞之,大亂,而後黃歇率軍急退淮北下蔡。

龐煖見楚軍退,急迫之。

楚軍不能走,戰,龐煖大破楚軍,斬殺十餘萬,俘虜二十萬餘楚軍去,余者皆走。

接著,龐煖率軍殺入楚地,一路向西取淮北,一路向南,渡淮水取淮南,而龐煖親自率三十萬齊軍,攻壽縣,取之。

齊王冀四十四年二月,在龐煖所部攻取陳蔡之地后,齊將廉頗堵塞鴻溝,以水淹大梁相威脅,逼迫魏無忌投降。

魏無忌見楚國大勢已去,又見齊軍廉頗以大梁城數十萬軍民相威脅,不忍大梁百姓為楚國陪葬,乃率大梁軍民出城投降。

大梁既下,廉頗留樂乘率十萬齊軍守魏地,自率軍南下伐楚。

同時,因龐煖攻克淮南,正從東部殺向郢都,襄陽城已經沒有守衛的必要,於是,楚軍退守郢都,王翦取襄陽。

齊王冀四十四年,四月,五十萬齊軍包圍郢都,接著,齊軍圍攻郢都兩月余,楚王完病死,又一月,郢都城破,楚國滅亡。

齊王冀四十五年,齊軍掃蕩江東、江南、巴蜀,蕩平楚國殘部,天下歸一。

齊王冀四十六年正月初一,已經是東帝的田冀正式祭天稱皇帝。

齊王冀五十年,太子田秀病死,田冀心有所感,遷都洛邑。

齊王冀六十年,八十多歲田冀再次心有所感,讓位於年近四十的皇長孫田龍。

齊王冀六十年,齊皇帝蒼尊稱田冀為聖皇帝……………………………………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戰國之東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戰國之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