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 先取士后成婚
他也去?
「你說的輕巧,貢榜上就那麼幾位,我去幹嘛,湊數啊。」
「湊就湊唄,興許瞎貓碰上死耗子,你就高中了呢?」
秦煊就覺得她想的簡單,當著宋辭君和南庭筠的面,伸出手掰算手指頭。
「想考試我也得肚子里有點文墨吧?可你看我如今課堂上的學業都沒學完,更別提鞏固其它,其他人這個時候不說閉門謝客懸樑刺股的學習吧,總也拿起書本複習了,我還在這跟你們聽書喝茶呢!」
他抬頭看想南庭筠:「你說是不是?」
南庭筠笑了下,沒說話。
宋辭君掰著花生淡淡道:「那你就學唄。」
秦煊瞪著她:「……」
宋辭君抬頭,笑了。
「怎麼了?」
「我要是能學明白,我還跟你廢什麼話。」秦煊氣噎。
宋辭君看著秦煊那張霜打茄子的臉,意有所指道:「連考試都前怕狼后怕虎的,還想著干別的?」
秦煊又不傻,她那口氣一聽就知道她在意指什麼,想到前一陣跟她抱怨過的趙家招婿,他的沮喪又添了一層。
南庭筠是聽不懂兩人在打什麼啞謎。
但宋辭君的話,他也聽進去了。
科舉難得,於讀書人是事關前途的大事。
這些日子以來,嫡母侯夫人命人陸續送到他院子里的東西是何用意,他不是不明白,倒也並不排斥,只是偶爾覺得有點可笑,兩口子吵架,他卻成了中間那個籌碼。
他看著兩個新認識的朋友,你一言我一語的談論,竟不由自主笑了起來。
「反正我左右逃不過,不如秦二少一起陪我下場一試,如何?」
秦煊扭頭瞪他:「你知不知道考試時在裡面關多少天?」
言下之意,他才不想遭那個罪。
南庭筠:「管它幾日,你我作伴。」
秦煊就聽不得這種話,誰要主動與他示好,他就覺得別人親切,沉思了半晌兒,長嘆一聲:「罷了,試試就試試。」
「就是。」宋辭君笑道。
秦煊有心參加科舉考試,宋辭君心裡很高興,她一直認為藺琰想把秦煊送進宮是腦子燒壞了,更何況秦煊心裡還有意中人,這種情況下,她自然要拉他一把。
當天下午,三人便在小茶樓達成合意,成立學習互助小組,組員簡單,學習目標明確,能上榜就成,不論幾甲。
宋辭君的任務簡單,作為「借住」在王府里的人,她笑呵呵的說:「我給你們打聽消息。」
秦煊&南庭筠雙雙點頭:「行!」
就這樣,秦煊稀里糊塗被宋辭君拐著一反常態開始讀書複習,不但在國子監的課堂上聚精會神聽課,休假回府也不似以往一般招朋引伴在外浪蕩。
南庭筠那邊也開始著手考試之事,起早貪黑複習功課,下人將消息遞到侯夫人霍氏跟前,霍氏低頭捻著佛珠沉思許久,命人去霍氏娘家晉國公府送信。
安嬤嬤:「夫人,大公子應是想開了。」
霍氏道:「想開了是好事,我雖不是他生母,但我給他指得路總歸是要比侯爺給他選得好。」
「夫人心善。」
霍氏冷笑,目光落在門外。
「嬤嬤,我哪裡是心善,若侯爺不逼我,我又何至於此。天天來求我,擾我清修,他可倒好,府上一應俗物不關心,成天抱著外面上不得檯面的東西迷了心智,竟然還把注意打到我的身上!」
一想到丈夫心裡打得主意,霍氏就覺得氣血翻湧。
她堂堂國公府的嫡小姐,嫁進侯府這麼多年,除了沒有為侯爺生下一兒半女,哪裡做得差了?
十幾年前,他領著外面生的兒子回府認祖歸宗,不顧她的臉面,硬是逼著她認下南庭筠。
十幾年後,他居然還想故技重施,讓她同樣認下樊娘之子。
她一個無所出的婦人,若那孩子果真是南庭家骨血,她也不能阻攔,可南庭復千不該萬不該打著讓她認嫡子的心思!
她又不是沒有兒子!
眼跟前,活生生長大的庶子南庭筠,不比那野種強上萬倍!
就是認個嫡子,她也不是沒有選擇的餘地。
「明日隨我回國公府,既然筠兒上進,我這個做母親的也該為他尋個好老師。」
「夫人終於想開了。」
*
不久,關於科舉和大婚前後爭論之事,終於有了結果。
這一次難得的,攝政王破天荒退了一步,依著女帝的意思,先取士后成婚。
看著朝臣們高興的樣子,宋辭君看向藺琰,對方的態度還真有點讓她意外。
怎麼就突然如此好說話了?
宋辭君也沒深究,總歸結果是好的,那就夠了。
朝堂上有了定案,後面的事情自然也順理成章,消息傳出去,外面歡欣鼓舞。
考試時間定在下月二十一,屆時所有人下場競技,考試分文、武兩科,先文後武。
若有人文武通達,便是文試不成,還能以武報國。
總之是個人才,朝廷這回就給你機會!
不少官員對此頗有微詞,覺得此次恩科只設文試就夠了。
宋辭君心想,憑什麼?
朕要明經取士,自然不會厚此薄彼,文武都要!
她現在什麼都不缺,就缺人才!
以攝政王、韓相等幾位權臣為首,紛紛表示對女帝的支持,這樣的雜音很快轉瞬消失了。
此次恩科主考官,宋辭君特命當初提議恩科的吏部老尚書王衍為會試總裁。
又從一二品官員之中和翰林院等處抽調一批進士出身,共同主持考試。
王衍領旨謝恩,下朝後紅光滿面去籌備此事。
至於宋辭君自己,散了朝會後,她在弘德殿上課時,特意向幾位老師請教這明經取士之道。
授課臣子感動的稀里嘩啦。
陛下越來越有聖君明主之相了,終於不像以前得過且過。
藺琰下朝後來陪讀,坐在不遠處自己看書,偶爾抬頭,看見她和老師們討論熱鬧,白皙乾淨的臉上竟隱隱多了聖明之氣。
藺琰忽然想到什麼,不禁心中冷笑一聲,復又低頭看書。
宋辭君與幾位老師聊完才了解,大夏自建國以來,兩代十載總共開科兩次,停辦一次,共取士386人,多半是諸名門世家文武百官之子,其餘多出自名門書院,師從名士大儒,細究起來,彎彎繞繞的都是聯繫。
真正出身寒門無所依仗之人,少之又少。
宋辭君心裡悟了,難怪!
藺琰並不緊張她張羅此事。
她回頭看向藺琰,心想,他一定是認為,即便這恩科辦成了,她也未必能撈得幾個像樣的「自己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