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授命而行

第35章 授命而行

陽平關又下雨了。

漢中夏季剛過,但秋雨接踵而至,風雨吹過山川環繞的雄關,天地一片蒼茫,把守關漢軍士卒也籠罩其中,安遠軍校尉高建亦不例外。

高建屹立城頭,披著蓑衣,眺望著東北方的陳倉道,任由風雨撲面打來。

前漢時期,漢高祖劉邦用大將軍韓信計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使章邯誤判,漢軍輕易拿下陳倉城,繼而席捲關中,一統天下。

第二個準備自漢中出兵的漢軍統帥正是如今的蜀漢丞相諸葛亮,奈何上天不佑。蓋因四百年後,漢中地貌大有變動,時漢高祖劉邦去世的第二年,狄道、武都道山崩,西漢水改道,不在流經陳倉城,因此從陳倉道進兵所耗糧草倍增。

所以第北伐進兵的線路已變成明攻陳倉,暗取祁山。

而這陽平關,便是漢軍出蜀用兵的重要關口,西進或者北上,都要從此地分兵。

陽平關高大堅固,周圍山勢險惡,更兼林木雜從,蜀地兵馬只需五千,便可阻攔外敵十倍兵馬。昔日曹軍攻打漢中,曹操親領兵馬,與關上張魯兵馬相持五十餘日而不得勝,最後詐稱退兵,才冒險拿下此關。

用大將守陽平關,向來是丞相諸葛亮用兵的主要方略。

「棄子!」

對高建來到陽平關接任校尉,部下在恭喜他升遷的同時,也在暗裡不少提起這兩個字。

到達南鄭后,高建作為都督,被提升一級,授命駐防陽平關,他率軍抵達,又接到追加的軍令,多備旗幟,等到冬日走陳倉道,扮作主力攻打陳倉城。

數月前第一次北伐之戰,他以卑微之身從征,在街亭全身而退,於柳城建功,擊破曹軍附屬的羌騎。

按理說,他應當平步青雲,成為新生輩將星。但是,丞相在北伐撤退時,意外收降天水上士姜維,姜伯約——這個綽號『幼麟』的年輕俊傑,已經取代了他的位置。

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能得到諸葛亮這樣的評價,足見姜維非常人也。

從丞相有了取捨開始,捨棄的人便意味者被放棄,所以高建被派遣到陽平關,充當誘敵的角色。儘管如此,這分領的一千羽林軍仍舊是軍紀森嚴,可堪大用。

楊武將軍鄧芝驀然發現,非但高建這個校尉鬥志昂揚,連被勉強打發到軍前的趙統也發生了絲絲變化。

趙統是趙雲的長子,為人忠孝,因其父趙雲病篤,所以面色愁苦,做事難以靜下心來。

可他接觸高建幾天後,雖然仍舊沉默寡言,但已經能按部就班的用心處理公務,關懷兵士,定期巡城。

「關外的陳倉道,要連續不斷的派出斥候嚮導。」

今日冒雨巡城,高建接見了一波返回的斥候,又安排下一波人手。

陳倉道的好壞動靜,必須時刻掌握在手,如此以來,無論是防備魏賊,還是日後出關挑戰,都能做到心中有數。

同在城頭的黃崇等人心思各異,他們是跟隨高建來立功的,離開成都前只想著上陣殺敵,哪裡知曉兩軍對壘,正面廝殺開始前全是枯燥瑣碎之事?

這一安排,讓經歷過戰事的鄧芝和趙統都重視起來。

「小子,你可不要逞能去冒險攻打陳倉城!」楊武將軍鄧芝毫不客氣道,他雖是文吏出身,但身體壯碩亦精通戰陣搏殺,常為趙雲副將。

陳倉城,小而堅固,扼守著漢軍出蜀的重要關卡,更有名將郝昭駐守,絕非輕易能下。

郝昭者,并州太原郡人,少貧,入呂布軍中。及長,猿臂善射,多有謀略,歸降曹操后鎮守河西十餘年,雖只是一個雜號將軍,但但深為河西軍民畏服。

面對鄧芝的不屑,高建卻不惱怒,只淡淡道:「丞相之所以讓我們做疑兵,是為響應東吳進攻合肥之舉。況且隆冬時節,本非用兵良機。」

「你小子的意思是?」

「說服丞相把疑兵改為實兵。」

高建仗劍遠眺,頭也不回道:「兵機因時而動,這一次,咱偏要冬日用兵,卷甲而趨,趁勢下堅城!」

……………………………………………………………………

十月末,東吳的使者離開后,漢軍帥旗前移往陽平關而來,還真是為北伐做籌備。雖然只是為虛張聲勢,但諸葛亮也要親自領軍,畢竟馬謖敗亡的例子殷鑒不遠。

諸葛亮車駕大張旗鼓,沿著官道直至陽平關,宣揚伐曹大義,引得各方細作紛紛回報。

探馬來報丞相將至,高建等早早披掛整齊,在關下相迎。

漢軍赤旗如林,簇擁著輛素車,上面一人安坐,乃大漢丞相是也。

「拜見丞相!」

眾人齊齊見禮,諸葛亮的目光再次掃過高建和姜維,讓他們於左右伴行,好隨時打磨雕琢。

憶往昔,三十年前,自己差不多也是這個年齡追隨先帝。昔日英雄已逝,自己也從少年到白頭。但恢復漢室的願望仍在!心中的壯志從未熄滅過!

他還想坐著素車,統帥萬軍,將赤旗的榮光再次插遍天下,落下的太陽重新升起,照過邊疆每一個胡酋部落,讓他們牢記:明犯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

只有如此,他諸葛亮才能不負三顧茅廬之情。

不多時,漢軍將校十餘人便進了陽平關。

「高校尉!」諸葛亮視察關防,還算滿意,忽然手中羽扇一點。

「末將在!」高建上前作揖,等候軍令。

羽扇輕搖似在權衡決斷,諸葛亮沒有立刻下達軍令,最後一次審視面前這個年輕小將,久久無言。

此子若是不亡,他日能成為下一個萬人敵嗎?

最終還是下達軍令:命高建率領一千人走陳倉道,進駐大散關,作出攻打陳倉舉動,等待後續大軍抵達,會攻陳倉城!

「末將領命!」高建接過兵符,當天下午就領兵出征。

…………………………………………………………………………………………………………

建興六年,冬,漢軍已趙云為主將,鄧芝為副,起五萬大軍進入散關,意圖奪取陳倉隘口,北伐關中。

陳倉守將郝昭聞報,一面加強守備,一面差人飛馬關中,向鎮西將軍曹真請援,稟報軍情。

「老夫追隨趙將軍多年,經歷過漢中大戰,若論勇猛,以張飛、趙云為最。但即便是兩位將軍在,用一千人馬,也攻不下陳倉城。」

鄧芝指著輿圖置氣,「小子,你敢從丞相手中接下這個軍令,可想過怎麼用兵?」

楊武將軍鄧芝這麼問,不滿之意溢於言表。因為跟隨趙雲以來,漢軍每次作戰,他們都是偏師或者疑兵,自然久勞無功。

高建抖擻精神,仔細盯著探查出來的地圖,陳倉城所處位置的確易守難攻。

良久之後,他才一字一頓道:「伯苗公(鄧芝字伯苗),我知丞相意在虛張聲勢,引誘魏軍主力來攻,調動敵人、疲憊敵人,好為來年出祁山做準備。」

「你繼續講。」

「調動魏軍就要多樹旗號,廣建營寨,連日攻城,圍而不克,這些自然無甚功勞。」講到此處,高建用手朝輿圖上重重一點,疾聲道:「若是能化虛為實,一舉拿下陳倉城呢?」

看著對方尚顯稚嫩的面孔,鄧芝嘆了口氣,忍不住笑了起來,道:「化虛為實,攻下郝昭鎮守的城池?小子,你這莫不是在痴人說夢?」

如此狂妄自大,拿攻城當兒戲,在鄧芝的眼裡,高建不過是個毛頭小子,不堪大用。

此時日落西山,斜陽殘照,駐守大散關的漢軍將士一片肅殺,只待軍令。

「天下沒有打不破的城池!」高建大聲道:「陳倉,我奪定了,你們等著瞧!」高建堅定的聲音從鄧芝身後傳來。

戰爭是否存在奇迹?無人知。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建武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建武
上一章下一章

第35章 授命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