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1銷毀密檔 渠道駁回
趙繼統全力追查剩餘的日記下落,畢竟自己才是這一項目的監管人,不可能允許他人截留重要資料。沒想到得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名字——威廉·約瑟夫·凱西!
作為中情局的局長,又是里根總統的心腹,老趙覺得賽伯項目已經不屬於自己了。他封存了所有資料,並禁止下屬詢問生還者,只是沒想到凱西說服里根總統竟然用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
不但是賽伯項目,整個51區也脫離了他的掌控,重新回歸到中情局的監管之下。
這期間還發生了一件事,由於長時間得不到黑暗元素的補充,以靈魂狀態生存的老黑(主體是貓靈,但其靈魂卻是老巫師)終於消散了,老趙將它安葬在第六區的秘密墓地,阿西娜也安葬在那裡。
再次看到她的照片(墓碑上的),恍若隔世···
為了安撫趙繼統,里根總統又給了他一個總統首席信息官(CIO)的名義(凱西是首席情報官)。
凱西似乎感受到了來自趙繼統的威脅,在中央情報總監辦公室老趙就是他的監管不了副手,在白宮又是僅在其下的首席信息官,而且他手裡還有一支常備武力!
老凱西開始頻頻光顧白宮,趙繼統收到風聲后,主動要求交還「特別事件調查&管理局」的控制權,以便於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總署統一管理。
凱西看到趙繼統主動示弱,和他開展了一場深談,勸老趙放棄對「特別事件管理小組」的控制權。因為它掌握著常人難以對抗的力量,還間接控制著艾爾伯特斯圖布賓三世的超能力部隊,對掌權者威脅太大了。
眾所周知白公爵是趙繼統的人,而老趙也不是眷戀權勢的人,但是「特別事件管理小組」守護著胡佛局長留下來的密檔和擁有頂級監控能力的「薇諾娜計劃」小組。
老趙思考片刻后提出可以交出「特別事件管理小組」,但是要安置自己的一般老班底,兩人愉快的達成了協議。
趙繼統首先做的就是將胡佛局長留下的密檔全部付之一炬,沒有留下任何一份和影印材料。再來在自己的副總監辦公室之下又成立了兩個部門,分別是信息共享環境(ISE)和情報反擴散中心(NCPC),用來安置「薇諾娜計劃」小組和自己的一些嫡系探員們。
前者負責十六個情報組織彙集來的情報渠道的安全和防護,後者負責對情報泄露情況的核查與懲治。到後來,後者成為了大名鼎鼎的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問責委員會。
白公爵沒有再跟著他,按照兩人的約定進入了中情局。擔任政策與計劃辦公室副主任(直接歸局長領導的辦公室),兼行動處協理副主任,總體領導隱蔽行動科的日常管理與重點組織。
聽著官不小,其實中情局的隱秘行動都是有局長或副局長牽頭執行的,白公爵也就負責訓練與日常管理,政策與計劃辦公室副主任更是沒有具體工作,典型的明升暗降。
白公爵也不是貪戀權利的人,但是作為活了幾百年的老怪物,吸血鬼獵人家族唯一的繼任者,聖鞭的持有者,怎容他人輕慢?
於是開始和特異功能部隊的指揮官艾爾伯特斯圖布賓三世密謀,艾爾伯特斯圖布賓三世也正不願意接受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普通人指揮,又在趙繼統的推波助瀾之下,特異功能部隊脫離出「特別事件調查&管理局」的掌控,歸到了國防部安全事務署名下管理。
投桃報李,艾爾伯特斯圖布賓三世也通過國防部的人脈,為白公爵謀得了美國國會諮詢小組(靈異、宗教、獵魔者公會傭金、秘密行動等方面)和國防部危機評估小組成員。
這一下連凱西都不敢隨意動他了,惹惱了他將中情局的黑錢情況捅到國會去,就是總統也保不住這個局長的位置!
權力的角逐告一段落之後,老趙委任「薇諾娜計劃」小組的負責人斐迪南幫忙打理副總監辦公室的日常事務,除了必須得親自去的白宮之外,老趙幾乎到了半隱退的狀態,一般不現身於人前。
這也是一種退讓的表現,凱西對里根的影響遠遠超出了官職名份。他倆同是愛爾蘭裔的美國人,年齡相仿(里根比凱西大兩歲),經歷過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具有同樣的世界觀。
二戰的收穫與經驗對凱西影響很大,使他深切感覺到這些另類作戰方式可以用在與蘇聯的鬥爭上,他在回憶錄中提到:「我認為特務情報工作、秘密行動和組織地下反抗力量,在與**德國的戰爭中起了很大作用,挽救了很多珍貴的生命和資源,認識到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因為在應付未來的危機中,這些工作比人造衛星和導彈都更為重要。」
威廉·約瑟夫·凱西也認為,「在過去的30年裡,我們一直在遵循規則,沒有越雷池半步。這樣,是無法取得勝利的」。
美國出售給蘇聯的全部產成品中,高技術產品佔了32.7%,銷售總額達到2.19億美元。
除卻直接購買,蘇聯還會向中立國購買大量敏感的美國產品,回去拆開了搞逆向工程,重新研發生產。
每一年,蘇聯人都會憑藉這樣的渠道獲取1億個計算機零件,甚至還有生產單元和生產線。
儘管美國政府當時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曾頒布《出口管理與控制法》。
其中第6條規定:美國總統不僅可以停止美國的出口,而且也可以停止其他國家的出口。暫停或限制在美國管轄權範圍內的任何貨物、技術或者其它資料的出口,或者服從美國管轄權的個人所經營的出口業務。
但這一方案一直沒有實施,因為美國人也不知道到底什麼技術,才是蘇聯真正需要的。
總不能把所有的交易都叫停。
而這些交易,極大地降低了蘇聯的研發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