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向大魏投降
姑侄兩人正高興著,就看到姬誠領著房修文走了過來。
對於房修文,周雲傾的印象並不是很深,只知道他是房天明的侄子,剛在兵部上任沒多久之後,就跟著房天明做出了不少成就。
尤其是這次戰役中用到的陶土手雷,房修文沒少在這上面下功夫,這才保證大魏能夠在短時間內擁有大批量的陶土手雷。
不然方才周承煦偷襲秦國軍營的時候,根本就不可能鬧出那麼大的動靜來,更不可能讓秦國士兵因為陶土手雷的爆炸,而陷入慌亂之中。
如果秦國軍營不亂,三千精英就很難全身而退,而周承煦也很難趁亂要了賀義的命。
所以歸根結底,這次的戰役房修文也有著不小的功勞。
不過她想不明白,房修文這個時候來這裡做什麼?
難不成是大梁那邊又派了一批新的軍隊?還是說大梁的物資補給已經到了?
想到這周雲傾不由雙眼發亮,要是這個時候有了補給,他們就可以乘勝追擊,將秦國百萬大軍一舉拿下。
沒有這百萬大軍,秦國就會成為待宰的羔羊。
事情果然如周雲傾想的那樣,房修文的確是受命前來護送補給物資的,而他這一路的艱辛自然不用多說。
不僅要翻山越嶺,還要想辦法躲過秦國士兵的追捕,能順利抵達這裡,也冒了不少風險。
而今秦國百萬大軍已經落荒而逃,他要面臨的最大考驗,也是最後一個考驗也迎刃而解,接下來便是留在姬誠和周雲傾身邊,化身一員猛將,協助他們拿下秦國的江山,儘快讓天下百姓脫離戰爭的苦海。
姬誠將大概的情況解釋給了眾人聽,便指揮著士兵將新到的補給物資分整理分配好。
有了這些補給之後,大魏士兵很快就恢復了元氣,即便是在氣候寒冷的夜晚,士兵也沒有絲毫退縮,在姬誠的帶領下,很快就追上了秦國士兵的步伐。
兩軍相遇,一場決定兩國未來的生死大戰一觸即發,然而賀義已死,秦國軍隊已然成了無頭蒼蠅,剩餘的幾個將領,雖然也能帶兵打仗,但是在戰術運用方面,遠比不上姬誠。
再加上還有周承煦這個後起之秀,和房修文的加入,秦國被打的節節敗退,軍隊的兵力也在不斷下降。
秦國皇帝收到前線戰報之後,跌坐在了龍椅上,滿臉的衰敗之色。
賀義是秦國上下,唯一一個能委以重任的將領,沒有賀義,即便秦國有再多的士兵也不可能和大魏抗衡。
而他之所以選擇坐山觀虎鬥,也正是因為朝中無人可用,只能用這樣的伎倆來擴大秦國的疆土,讓秦國能夠逐漸發展起來。
可是沒想到賀義就這樣死在了軍營之中。
「皇上,咱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百萬大軍死於陣前啊!」朝中大臣跪在秦國皇帝的面前,語氣哀愁。
「那你可願上前線接替賀義的位置?」秦國皇帝看著殿下跪著的眾臣說道。
「這……微臣能力淺薄,恐難以勝任!」大臣面露難色。
秦國皇帝冷笑一聲,「除了讓百萬大軍拚死抵抗,我們也沒有別的路可以走了,除非有人能接替賀義的位置,重振我秦國威風。」
他話雖是這麼說,但在場的大臣都明白,像賀義這樣的能人巧將,整個秦國已經找不到第二個。
所以根本不存在有人頂替賀義的可能,百萬大軍的數量也是有限的,等到百萬大軍消耗完,他們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秦國皇帝見眾臣都不說話,就把人都趕了出去,一個人坐在龍椅上發獃。
不過他要是知道,陣前的百萬大軍,已經被大魏將領收拾的差不多了,他恐怕就沒這麼淡定了。
只可惜此時的秦國軍隊,根本就顧不上給秦國都城傳遞消息。
因為他們面臨的是即將被全軍覆沒的險境。
後有大魏太子的追擊,左有一個看似不大點,但實力驚人的小將領圍堵。
而右面的大魏將領,他們更是從未在戰場上見過,所以他們估摸著,大魏的補給應該是到了。
然而他們從未收到過關口那邊的消息,鎮守在那裡的士兵也從未見到過大魏的補給從那裡路過。
真不知道大魏的補給究竟是怎麼到手的,難不成他們能插上翅膀飛過關口嗎?
實際上不過是房修文聽從了姬誠的指揮,不懼艱辛不畏嚴寒,從關口另一邊的高山翻了過來,才讓陶土手雷這些物資補給順利抵達大魏軍營之中。
至於糧草這些東西,周雲傾在出發前特地叮囑過,如果他們沒有傳信給大梁,就不用運送太多糧草。
他們自己會想辦法解決糧草的問題。
而這個解決辦法不是別的,正是依靠周雲傾的戰地醫院。
沒有了糧草這樣繁瑣的負重,補給物資運送起來自然要容易得多,而這也給了大魏足夠的機會,來將秦國剩餘的將領圍堵在距離秦國疆土不遠的山脈之下。
而原本的百萬秦國大軍,在與大魏的不斷廝殺之下,如今也只剩下了幾千人。
反觀大魏的軍隊,兵力雖然也有損失,但這點損失,對於大魏軍隊戰鬥力的影響,簡直就是九牛一毛。
秦國剩餘的軍隊一早便意識到了他們和大魏之間的差距,已經無法彌補,等到他們的要麼就是乖乖向大魏投降,要麼就是等著被全軍覆沒。
兩者的區別不過就是前者尚且可以苟且偷生,而後者雖是壯烈犧牲,但除了一個好的名聲,恐怕什麼都得不到。
更何況他們後方的秦國,如果沒有他們的保護,根本就阻擋不了大魏的進攻。
到時候他們的國家都沒有了,留下好名聲又有什麼用呢?
正所謂成王敗寇,倒不如先投降,只有活下來才能去考慮更多的問題。
對於秦國士兵的投降,姬誠並不意外,他按部就班地安排人將秦國將士全都抓了起來,關押在可以隨時移動的鐵籠子里。
想著他們攻打秦國時,這些對秦國了如指掌的士兵,一定可以派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