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內憂外患

第99章 內憂外患

崇禎十四年註定是一個多事之秋。中原大地不但天旱少雨,而且瘟疫橫行,百姓死傷甚重,僥倖沒有染上疫病的也紛紛開始逃亡,北直隸、河南、山東一帶尤為嚴重。許多州縣村莊已經荒無人煙,剛剛從清軍鐵蹄下逃過一劫的百姓還沒來得及休養生息,又被大規模的瘟疫擊倒。中原各省的生產力遭到持續的嚴重破壞,人口急劇減少,田地荒蕪下,糧食也大大減產,朝廷收上來的稅糧較往年大大減少,只能完全依靠江南漕運,國家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據統計,崇禎十四年間,由於天災兵禍的原因,中原三省人口減少了四分之一,糧食產量更是下降了近一半。瘟疫還在肆虐,更危險的大飢荒又悄然逼近。如不採取有效措施,入冬后,無糧可續的災民們走投無路之下,必定鋌而走險,釀成更大的民變!北直隸直面京畿重地,此地一旦民變,則北京危矣,大明危矣。

除了關內大規模的天災人禍外,大明朝關外的遼東戰場形勢也是非常不妙。早在前年,崇禎帝就令洪承疇擔任薊遼總督,全權負責對清戰事。歷史上有名的決定明清兩朝命運的大決戰松錦大戰拉開戰幕。雙方圍繞錦州地區共投入近三十萬人,進行了決裂以來規模空前的一場大會戰,歷史上這次持續兩年多的大會戰在崇禎十五年終於分出了結果:最終以明軍大敗、總司令洪承疇被清軍俘虜結束。除吳三桂帶著三萬殘兵退守山海關,關外之地全部納入滿清,明廷的關外力量也被清掃一空,雙方力量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關於這場曠古持久的大會戰,史書記載不一而足,後世學者對此的評價也是莫衷一是。最權威的說法是,本來兩軍對壘,彼此勢均力敵,可惜洪承疇在頂不住朝廷壓力下,率軍冒進,中了皇太極的圈套,導致全軍的潰敗,喪師辱國。

關於史書一邊倒的記載和傳說,朱浩並不完全相信。後世的他曾經看過不少關於明清交替時期的史料和電視紀錄片,對於這次會戰,他的理解與正史記載是有所偏差的。

本次會戰前,兩國力量總的來說是勢均力敵的,滿清的優勢在於部隊多是騎兵,戰鬥力強悍。而且清廷內部雖然也有派系之爭,但總體來說還是非常團結的,比之明廷要強不知多少倍。但皇太極也有劣勢,那就是清廷根基不穩,北方的蒙古和南面的朝鮮剛剛平定,仍然存在不安因素。再者,清軍所能動員的兵力要小於明軍。總的來說,滿清的總體優勢要遠遠大於劣勢。

而大明這邊則是劣勢大於優勢,不但朝內混亂不堪,不能形成統一的聲音,就連軍內也是派系林立,作為軍隊唯一統帥的洪承疇在朝廷制度掣肘之下也難以施展才能,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說法在崇禎這裡根本行不通。不過朱浩知道,崇禎也是迫於無奈。

本來明軍也是有優勢的,依城而守,火器眾多,兵力也大於清軍,只要步步為營,穩步推進,可保不敗。但在兵力佔優的形勢下,洪承疇卻採取守勢,不敢推進,放任皇太極圍死錦州,圍點打援。而且皇太極趁明軍不敢主動出擊的功夫,將後方的不穩定因素一一化解,形勢對滿清一方便更加有利。再者,大明國內形勢也是越來越緊迫,流賊肆虐,瘟疫橫行,天災人禍不斷,糧食大量減產和國庫告罄的窘迫使得崇禎每天都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因此,迫不得已之下,崇禎便冒險一賭,責令洪承疇出擊,尋找清軍主力進行決戰。

明軍內部並非鐵板一塊,洪承疇只是名義上的統帥,明軍主力分為八部,即歷史上有名的八總兵:王朴、楊國柱、唐通、白廣恩、曹變蛟、馬科、王廷臣、吳三桂,按明末的軍事慣例,洪承疇又怎能完全指揮的了這些跋扈的悍將呢?人心不一,加上明軍本來就有對八旗兵的畏懼心理,焉能不敗?

不過這次大戰並不是一開始就利於清廷的。按照戰事程度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崇禎十四年上半年以前可作為相持階段,在這個時期雖然形勢緊張,總的態勢卻保持著平衡,雙方你來我往,小規模的戰事不斷。雖然交手頻繁,卻互有勝負,明軍此時還未漏出敗象。在此間,後來大名鼎鼎的吳三桂開始嶄露頭角,在當年四月的乳峰山一戰中以少勝多,力挫清軍,斬獲頗豐。也是松山戰役中明軍為數不多的痛快淋漓的勝利。

以當年下半年開始,松錦會戰進入高潮,當年七月,形勢突變,本來雙方微妙的平衡被打破。前面所述,崇禎頂不住國內混亂和朝野上下的壓力,決定孤注一擲,進行決戰。如果統帥換成袁崇煥,那麼這場戰役未必會輸的如此慘,可洪承疇雖然也是大才,但為人卻過於謹小慎微,突然讓他出擊決戰,等於是強行改變一個人早已形成的習慣,指揮戰鬥之時必定難以掌控全局。況且洪承疇的個人魅力要遜袁崇煥不少,因此一旦戰事不順,便彈壓不住手下的部隊,潰敗必然之事。

昔日百度有雲,崇禎十四年秋,洪承疇與清軍決戰於松山、錦州地區,皇太極秘令阿濟格突襲塔山,趁潮落時奪取明軍屯積在筆架山的糧草十二堆。明軍全軍震動,決定明日一早分成兩路突圍南逃。大同總兵王朴一回營便率本部人馬首先乘夜突圍逃跑,結果「各帥爭馳,馬步自相蹂踐」,黑夜中,明兵「且戰且闖,各兵散亂,黑夜難認」。總兵吳三桂、王朴等逃入杏山,總兵馬科、李輔明等奔入塔山。洪承疇等人突圍未成,困守松山城,幾次組織突圍,皆告失敗。

至此,洪承疇成為瓮中之鱉,第二階段遂告結束。自松山被圍,到次年二月城破洪承疇被俘再到四月間最後孤城寧遠城破,可作為戰略決戰的最後部分。松錦大戰的結果是:洪承疇、祖大壽等一批明軍將領被俘降清,吳三桂帶殘兵由寧遠退守山海關。明軍的十三萬精銳邊軍被殲滅五萬餘人,除吳三桂賴以成名的最後的三萬關寧軍外,其餘盡皆潰逃。

當然,以上所列都是歷史上最終發生的事件,當時還沒有出現。不過在朱浩看來,自己來到這個世界后,很多事都與原來的歷史不太相符。如果自己對遼東戰事不管不問,則結果必然如此,因此打定主意要介入遼東事務。不過如何介入,何時介入卻需要好好研究一番。

目前,雙方正在戰略決戰的上半場,暫時還是不要插手為妙,等待雙方拼的你死我活的時候再往滿清背後插上一刀,撈取最高利潤,才是他的最終戰略目的。依照時間的發展順序,現在就要準備,不過要到年後洪承疇支持不住的時候才能動手。

至於中原的民生問題,也不得不考慮,雖然朱浩也不情願給崇禎擦屁股,但人命關天,他再小氣也不能拿萬千無辜百姓的性命作為賭注。因此徐州地界的瘟疫控制住后,需要改變戰略計劃,將支援其他災區,拯救百姓作為首要任務來抓,力爭在年底前最大限度的控制住中原糜爛的速度,這也是爭取民心的好時機。

朱浩這邊盤算的不錯,他卻不知遠在千里之外,遼東瀋陽的清宮中,皇太極也在研究他的資料。此時正是崇禎十四年八九月間,明清松錦會戰正進入白熱化,在剛剛結束的塔山之戰中,皇太極不顧身體染病,帶病馳援前線,坐鎮指揮,經過一番苦戰終於擊潰明軍主力,將洪承疇困在松山城內,取得決定性一戰的勝利。

大勢已定,已經幾個月沒有好好休息的皇太極將指揮權交給多爾袞和阿濟格后,便回到瀋陽宮中,一面調養身體,一邊研究最新的關內情報。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末世之重建中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末世之重建中華
上一章下一章

第99章 內憂外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