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鎖定嫌疑人
朱厚照也懶得和張灝韜磨嘴皮子。他知道自己無論怎麼問,那都是問不出來的。要想讓張灝韜開口,還得讓錦衣衛出馬。
於是,朱厚照就命人將張灝韜押送至錦衣衛的昭獄。並通知牟斌,由其親自審訊。
朱厚照自己也沒有閑著,他飛快地轉動大腦,思考著整個事件。顯然張灝韜只是具體實施者,他的背後絕對有幕後主使之人。
又是誰要置自己於死地呢?
與皇家有仇的人很多。對朝廷不滿之人,被朝廷迫害人士及其後人,個別有野心的王爺,民間反明的幫派組織,甚至顛沛流離的流民,等等。
但是,自己僅僅是太子,上邊還有一個父皇呢。如果想要找皇家報仇的話,應該是直接針對自己的父皇,弘治皇帝。
而對方卻針對的是自己這個皇太子,顯然對方有著深層次的考慮,在聯想到自己的弟弟妹妹遇害,朱厚照覺得,這是要讓父皇絕後呀。
父皇只有母后一個人,沒有其他的妃嬪,子女這一塊,現在僅剩下自己這一個兒子了。
如果自己被害,父皇就沒有皇子能夠繼承皇位了。
到那時,只能是從其他王爺當中挑選人選繼承皇位了。
歷史上,真實的朱厚照英年早逝,並且無後。這才由他的堂弟,興獻王朱祐杬之子朱厚熜繼承了皇位,年號嘉靖。
按照長幼親疏關係來論的話,興王朱祐杬是離弘治皇帝最近的。如果把朱厚照害死的話,他是第一皇位繼承人。
從這個角度來看,興王朱祐杬無疑是最大受益者,同時他也是最大的嫌疑者。
但是朱厚照很快就否定了自己這個看法,因為歷史上的興王,是一個熱愛書法和詩歌,不喜歡縱情享樂的人。他對權力根本就沒有興趣,與弘治皇帝的關係也非常好。
排除掉興王后,朱厚照參考明史,認為嫌疑最大的人應該是寧王。
因為在朱厚照登基后,安化王朱寘鐇和寧王朱宸濠先後起兵,妄圖奪取皇位。安化王朱寘鐇直到弘治十五年才正式襲爵。朱寘鐇的嫌疑基本可以排除了。那麼只剩下寧王朱宸濠了。
而寧王一脈,對皇家頗有微詞。當年永樂皇帝發動靖難之役,脅迫寧王朱權出兵相助,並且許下諾言,將來得到天下,與他分天下而治。
可是,永樂皇帝成功奪得皇位后,卻將寧王朱權的封地從河北遷到了江西南昌,並且奪了他的兵權。
寧王朱權深感前途無望,就開始韜光養略,與文人學士相來往,得以善終。但是他的子孫卻對此事憤憤不平。
最終寧王朱宸濠公然造反。被當時的贛南巡撫王守仁所擊敗。
朱厚照經過縝密地分析,認為寧王朱宸濠的嫌疑最大。
慈慶宮出了這麼大的事情,弘治皇帝自然是知道的。
他在匆匆忙完朝廷之事,就急命肖敬將朱厚照叫來,詳細了解了一番這件事情。
朱厚照除了講述事情的經過,還把自己派劉瑾調查朱厚煒和朱秀榮的醫學檔案一事,告訴了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聽了,也是震驚不已。
眼下,就剩下朱厚照這麼一個兒子了。他要是有個三長兩短,那還得了。
見到朱厚照一切正常,弘治皇帝非常高興,他安慰道:「聽說你將張灝韜交給了錦衣衛,朕已經安排牟斌,全力審訊張灝韜。一定把他身後之人挖出來。」
朱厚照聽完之後,說道:「父皇。剛才我又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分析了一下整個事件。覺得有一個人嫌疑最大。」
「哦?說來聽聽。」
朱厚照就把自己的分析說了出來。
弘治皇帝聽了,沒有立即表態,想了想,問道:「這是你想的?還是你身邊人分析的?」
「父皇。是兒臣自己想的。沒有找任何人。」朱厚照如實回答道。
弘治皇帝也十分贊同朱厚照的這個分析。在眾多王爺當中,寧王一脈,絕對是特殊的存在。當年的恩怨擺在那裡,不是說解決,就能解決的。難道真要按永樂皇帝的許諾,與寧王一脈共同治理天下?
弘治皇帝說道:「你分析的很好。這些話到朕這裡就可以了。你不要和任何人說。接下來我會安排人處理此事的。」
朱厚照自然明白弘治皇帝的意思。就告退了。
弘治皇帝將肖敬叫了進來,吩咐道:「肖伴伴,你安排人調查一下寧王府。看看寧王府與太醫院的張灝韜有沒有什麼關聯。」
肖敬還管理著東廠,得到弘治皇帝的命令,自然是恭恭敬敬地遵命。
弘治皇帝又為慈慶宮增派了一批大內高手,保護朱厚照的安全。
張皇后也讓人叫朱厚照到她那裡用膳,自然也是免不了一番安慰。
錦衣衛的審訊手段,非常厲害。審訊效率非常高。
第二日,張灝韜就招供了。據他交代,是一個名叫劉養正的人聯繫的自己,給了自己一萬兩銀票,讓自己在朱厚煒的葯里做手腳。為了這筆巨款,張灝韜鋌而走險,加大了藥量,導致朱厚煒的死亡。
後來的朱秀榮,以及太子朱厚照,也都是劉養正暗中唆使張灝韜做的,又先後分兩次給了他共計十萬兩銀票。
太子朱厚照竟然能夠活下來,大大出乎張灝韜的意料。否則他早就逃離京城了。
劉養正這個人,朱厚照是知道的。寧王朱宸濠就是以劉養正和李士實為丞相,以王綸為兵部尚書,開始了自己的造反之路。
朝廷迅速下達了海捕文書,在全國範圍內捉拿這個劉養正。
只有將劉養正抓住,尚有一絲希望,將矛頭對準寧王。不過寧王在做此事前,或許早已與劉養正做了切割。
朱厚照雖然經過分析,提前推斷出了幕後黑手就是寧王朱宸濠,可是以目前的情況來看,要想借著此事,將寧王拿下,還是為時尚早。
事情的發展也如朱厚照所料。錦衣衛很快就調查出,劉養正與寧王朱宸濠來往甚密,是他府上的常客。
矛頭直指寧王朱宸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