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土改
福王走後,朱由檢便得以有空在這處葉家私園裡逛了起來,看著湖光山色,他不得不承認,這裡的景色是很美的。
但緊接著,朱由檢就因此擔憂起來,他擔憂現在這處屬於他的私園會被建奴奪去。
一時,朱由檢也沒了興緻在賞這原理美景:「擺駕去軍械總局!」
朱由檢拿下淮安城后,他的大明帝國中央政權已經開始增加持續增加他抵抗建奴的實力。
這裡面既有硬實力也有軟實力。
硬實力暫且不提。
先提軟實力方面。
下旨調方岳貢任淮安知府的行政命令已經發往南京。
作為一名有地方執政經驗且知曉錢穀事的官僚,朱由檢和他的輔政大臣們都相信他能讓淮安城繼續繁華下去,且在將來為抵擋建奴的鐵騎做出貢獻,主要是錢糧方面。
武家墩的屯堡已經開始插秧,只等著秋收時的來臨。
而內閣首輔蔣德璟繼續組織著招募來的流民開墾荒田,並搶在夏季到來之前,先插下第一波秧苗。
按理,朱由檢作為大明皇帝,依舊可以從江南等地收到兩百多萬石的糧賦,完全不差這點糧食。
但朱由檢自己知道,他要的不是武家墩數萬畝良田的糧食收入,他要的是從士紳階層手裡奪走基層控制權,要的是自己掌控天下的權力基礎,要的是整合農民的力量並讓大明走上工業化的道路。
朱由檢知道自己只有用更先進的政治制度才能打敗依舊是要建立一個儒家為主體的封建社會的滿清王朝。
武家墩的屯堡沒有宗族,全身自耕農,管理者也不是宗族裡的族長即德高望重的鄉紳,而是根據各屯堡內部選舉並由中央處直接任命的。
因而,武家墩的管理者皆是直接秉承皇帝的意志做事的。
這與傳統鄉紳社會是不同的,在傳統的鄉紳社會裡,村莊的管理者很多時候就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即鄉紳們。
這些鄉紳們有「自治權」,可以不顧朝廷法令,擅自利用族約或鄉約處罰自己村裡的民眾。
如讓女子浸豬籠。
開祠堂杖斃族人等。
底層的農民們都被這些鄉紳們控制著。
但武家墩不一樣,朱由檢的指令可以直接通達到一個生產組即一個村的管理者,進而直接可以管理和動員農民。
這也是福王想要武家墩的良田,朱由檢為什麼不給的原因。
武家墩算是朱由檢的農業基本盤了。
而且,朱由檢的農業基本盤還在擴張中,葉、竇等因為得罪朱由檢而被治罪抄家的縉紳的田地自然也要被朱由檢建立屯堡制度。
原有佃戶全部自動成為屯堡民戶,統一由內閣首輔蔣德璟管理。
有了農業基本盤,朱由檢自然也有自己的工業基本盤。
朱由檢的工業基本盤便是他的軍械製造總局。
但朱由檢的軍械總局沒有搬進淮安城,依舊一處叫五門山的溪谷邊,因為生產槍械和火炮的生產車間已經在這裡搭建好,不好直接搬遷進淮安城來,何況現在的工業基本上還是水力驅動為主。
有農業基本盤和工業基本盤的朱由檢建立起一支可以與建奴作戰的強軍即近衛軍才有了基礎。
按照朱由檢的設想。
在以後,他需要用自己屯堡的農業收入支撐起整個近衛軍體系的後勤糧食需求。
而軍械總局的工業生產則為整個近衛軍體系提供裝備需求,以及通過工商業賺取的利潤投資技術研發與增加社會福利保障,以確保自己這個皇帝直接統治的百姓都比其他勢力統治區的百姓過的好。
只有這樣,朱由檢相信自己的近衛軍才能成為對自己足夠忠誠又足夠強大的軍隊。
而只有這樣,朱由檢相信自己的近衛軍才能最終得以戰勝建奴。
但朱由檢知道自己的勢力是需要慢慢壯大的。
現在離朱由檢這個皇帝到達淮安府並建立自己的皇帝基本盤才四個月。
在農業方面,所建立的屯堡區還沒擴張到一個縣。
在工業方面,只是把大明朝廷原有的軍器局、兵仗局、盔甲廠、王恭廠等組合成了一個軍械製造總局。
還沒有工業方面的教學機構,更沒有民用工業。
但也不是說毫無進步。
比如鐵廠,朱由檢開始讓人建立起來。
「陛下,這就是大明第一煉鐵廠,採用的是陛下您所說的坩堝法鍊鋼並加了柳條法炒鋼技術,還加了小高爐,您現在看見的這些小高爐都是煉鐵廠的鍊鋼作業組,整個廠內的煉鐵工藝是採取您所要求的流水線作業,分工明確。」
當朱由檢來到軍械製造總局時,就先觀看了煉鐵廠,而宋應星則陪同著向他介紹了起來。
「甚好!不過,煉鐵廠還得再擴建,可以重新選址建立分廠,因為以後煉鐵廠需要供應的鋼鐵產量是需要裝備十萬乃至百萬大軍的用鐵需求的,不只是軍隊方面,以後民政方面也需要用鋼鐵,若橋樑營造、農用鐵器等。」
朱由檢點了點頭,就詳細指導起來。
宋應星連忙稱是。
……
朱由檢去了軍械總局,視察煉鐵廠。
而蔣德璟作為內閣首輔則去了清江浦。
因為按照大明皇帝朱由檢的要求,大明中央處在這裡建立新的屯堡組織。
畢竟在這清江浦一帶竟有近五十萬畝的良田是葉家和竇家等被抄縉紳的田產。
所以,這田產已經算是收歸國有。
自然是有必要建立屯堡組織的。
雖然皇帝朱由檢只是動動嘴皮子說要在這裡建立屯堡組織,分田給當地佃戶。
但一切都需要蔣德璟這個內閣首輔帶著他的文官班子具體來執行。
可當蔣德璟具體執行起朱由檢要求分田於民,建立直接由官府統治的屯堡組織時,他卻發現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容易。
「元輔,下官調查了一下清江浦的情況,這些縉紳家的佃戶準確說不是佃戶,而是陛下口中的富農,而他們則在更多時候被稱為庄頭。」
「因為他們租佃了葉家的大量田地,多則上萬畝少則上百畝,而他們自己也有田地,但基本上不自種,而是租佃了出去,而他們把葉家的田地以較廉價的租子租佃在手後會再以較高的租子租佃給其他農戶,而他們只需收租子差價即可,所以,他們根本算不上是耕作者。」
「現在陛下的意思是,要分田於民且平均地權,如果我們直接把田地給這些富農,是不合理的,沒有實現我們分田於民且平均地權的目的。」
輔佐蔣德璟處置屯堡事務的劉理順向蔣德璟彙報了在清江浦進行土地改革時的問題。
蔣德璟也就把這一現象上報給了朱由檢。
朱由檢知道后直接批示了自己的旨意。
【成立中央處土改工作組和農政部,由內閣首輔蔣德璟擔任組長兼任農政部尚書】
【設立淮安府大明中級法院和中級檢察院,劉理順擔任中級法院院長與中級檢察院院長兼農政部侍郎與中央處土改工作組副組長】
【武家墩與清江浦合併設立武清縣,劉理順兼任武清縣知縣,管理屯堡事務】
【近衛軍第一步兵野戰營駐守清江浦協助土改工作組在清江浦進行土改工作】
【設立武清縣警務局,周遇吉臨時兼任武清縣警務局局正,近衛軍第二野戰步兵營調到筆架山接替近衛軍第一步兵野戰營防務】
【解除租佃關係,並開展清算工作,對犯下罪惡的富農土豪進行審判處決,維護秩序,有犯事的地主除少部分自留地外全部沒收,沒有犯事的折價由官府購買】
朱由檢這麼一批示,意味著他要通過發展農**動來進行土地改革。
於是,蔣德璟便讓劉理順跟著周遇吉率領的近衛軍第一野戰步兵營去了清江浦。
劉理順是翰林學士出身,這些日子,他和蔣德璟一起跟著朱由檢學了不少關於土地兼并對一個王朝危害有多大的知識,也接受了平均地權且土地歸國有的思想。
與劉理順一起去還有他在武家墩已經培訓好的一批民政幹事,皆是流民中識文斷字的讀書人,如今已成了蔣德璟和劉理順進行土地改革的重要成員。
劉理順一來到清江浦,就讓自己的人將清江浦的所有庄頭叫到了自己面前來。
當劉理順告訴這些庄頭,他們所租佃的土地將不再產生租佃關係時,這些庄頭自然都是很驚訝的,也很不願意看見是這個結果。
「這位官爺,朝廷這要把田地收歸官有,小的們自是沒話說,可這不讓我們租佃,卻是為何,難道是嫌我們交的租子少了?」
一位叫賀庄頭的主動問起劉理順來。
劉理順回道:「不是嫌租子少,而是朝廷不接受把田地大面積租佃給百姓,以致於養出靠租佃田地而不勞作的富農出來。」
「既然如此,我等無話可說,只是不知為何還要收走我們自己在清江浦的大部分田地,這些都是我們自己買的呀!?」
這賀庄頭繼續說了起來。
「因為朝廷要平均地權,避免土地集中在少部分手中,再說,朝廷也不是白拿你們的田地,是從你們手裡折銀贖買。」
劉理順說了起來。
「我們不賣!」
這時候,另一位姓魯的庄頭突然喊了一句,然後說道:「朝廷不能無故奪走別他人的田產!」
劉理順點了點頭:「好!我知道了你們的意見。」
於是,劉理順接下來就先宣布成立武清縣警務局和檢察院以及法院,並通過警務局四處宣布告示,要求百姓有不平事到警務局告狀,且告狀者無論成功不成功都給一頓飯吃,並送一斗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