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狡猾而想佔便宜的士紳
「請陛下吩咐!」
張鳳翔也沒有提出反對意見,他也覺得皇帝陛下這個方式很好,讓大明掌權者皆是和帝王思想一致之人,無疑可以達到排除異己的目的,從而避免朝堂陷入黨錮之爭。
周遇吉和李國禎、王承恩、吳孟明四人也是一樣,皆表示聽朱由檢的吩咐。
朱由檢因此便直接說道:「朕意成立興明會,朕與六位愛卿自動成為興明會成員,而中央處改為興明會中央處,以後非興明會成員不得入內閣和司禮監,不得成為中央處輔政大臣!
其餘官職,優先任命興明會成員!各官衙成立興明會支會組織,由該支會負責該官衙的會務工作!現在蔣德璟負責發展和培養民政中的文官士子為興明會成員,而張鳳翔負責發展和培養兵政中的武官士兵為興明會成員。」
朱由檢說著就把一份自己連夜寫好的兩份《興明會入會手冊》遞給了蔣德璟和張鳳翔:「你們兩重擬一份,然後由朕親自蓋上玉璽,且由你們六位皆副署簽上名字后,便由你們倆各自拿去一份秘密發展興明會成員,按照這上面的流程發展!
記住,此乃絕密,為避免引起天下動蕩,手冊內容與興明會之事暫不能公示與眾,也不必昭告天下,發展興明會成員無比要嚴格,寧缺毋濫!我們要的是真正願為華夏為大明捨生忘死之國士,而非投機取利的虛偽小人!」
「臣等明白!」
蔣德璟和張鳳翔等回了一句。
然後,朱由檢讓周遇吉、王承恩等也各自抄一份,拿回去好好學習。
朱由檢知道中國最大的勢力集團是農民,農民的力量無疑也是最強大的,要不然歷史上以工農為主的某集團也不會推翻三座大山。
但朱由檢也知道農民的力量是很分散的,而且也容易滿足,沒有鬥爭綱領和目標,所以需要一些有進步思想的知識分子去指導去引導。
而按照朱由檢的目的,興明會就要發揮這個作用,去引導農民乃至更多的漢人站起來抵抗建奴。
但興明會此時也只能算是剛剛處於萌芽狀態。
在現實中,真正得到壯大,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蔣德璟作為內閣首輔,他的工作量很大,土改工作與來自明朝統治區的奏疏都需要他票擬,還有內部的諸多民政工作。
因而,蔣德璟只能找時間先發展劉理順。
劉理順一來他這裡的時候,他就會和劉理順討論一下各自的想法。
翰林出身的劉理順倒是很意外身居高位的蔣德璟會這麼耐心地聽他對朝局的看法,不知道蔣德璟是要發展他入會的他還以為蔣德璟是要重用他,倒也就很積極地向蔣德璟表達了自己的政治思想。
而蔣德璟在確定劉理順也算是一位有民族意識的理想主義者后,就明確地表示發展他入會。
劉理順一開始還有些排斥,因為他擔心蔣德璟是在搞朋黨。
而劉理順在了解蔣德璟提供的相關綱領后,最終反而成為了入會的積極分子,開始積極表現起來。
劉理順主要負責的是武家墩和清江浦的農業,算是蔣德璟的助手。
而如今武家墩和清江浦的農業倒也因為劉理順的盡職盡責發展的很好。
為此,劉理順主動領會皇帝朱由檢提高農業生產技術和整修水利的要求,組織民夫在武家墩和清江浦增修了數十台水車,挖了數十條溝渠,使得武家墩和清江浦這兩處地方,幾乎每個生產組都有一條灌溉和泄洪兩用的水渠以及一台大型水車。
而也因此,隨著第一波秧苗的播種,這兩處地方的農業發展非常順利。
等到了初夏時節,從武家墩到清江浦綿延五十萬多萬畝的良田儘是綠油油的稻苗。
按照明朝這時候的產量,這五十萬多萬畝良田的秧苗等到秋天後可以收到五十萬石左右的糧食。
這個數字無疑可以養活很多的人。
而朱由檢要發展的農業屯堡自然不會只局限於武家墩和清江浦。
按照朱由檢要分田於民的旨意,劉理順開始上疏建言將因兵禍而荒蕪的烏頭鎮一帶的良田也進行墾荒,擴張為皇莊屯堡。
朱由檢自然同意了。
因而,劉理順便開始組織由李國禎新募集的流民開始在烏頭鎮墾荒。
不過,就在朱由檢在淮安府的屯堡組織繼續擴張時,卻也遇到了一些麻煩。
數名豪奴陪著一名坐滑竿的生員突然出現在了武家墩的第一屯堡的屯堡衙門。
而這幾名豪奴一來就直接將屯堡主任姜玉貞叫了出來,喝道:「你們種了我冒家的田地,按理,要把田地賠給我們!」
姜玉貞本是山西的一名童生,因李自成入山西而不得不攜家眷逃到淮安來,如今因為識文斷字又有些辦事能力所以成為了武家墩的一名屯堡主任。
現在,姜玉貞見對方一坐滑竿的公子戴方巾穿華服,也知道對方這名公子定然是有功名的生員,也就先禮敬地拱了拱手,才忙說道:「不知這位相公高姓大名,緣何一來就咬定這裡的田地是你們冒家的,我們與上面劉學士等一起來這一帶開荒時,這裡全是荒田,沒有任何人耕種!你們既說是你們的田地,你們可有憑證?」
冒襄因此哼了一聲,只吩咐道:「趕緊把戶票遞給他看看,別耽誤本公子欣賞這田野風光。」
姜玉貞看了戶票一眼,就鄒起眉頭來。
而在這時候,劉理順恰巧來了這裡,見憑空多了一群陌生人,還有一生員,也就忙走過來,問了一句:「怎麼回事?」
姜玉貞忙說明了緣由。
冒襄見劉理順身著猩紅官袍,頗為驚訝起來,暗想這裡怎麼會出現一位朝廷大員?
按照明制,正四品以上的官員著紅袍,而劉理順現在是農政部侍郎,屬於正三品,自然也就著了紅袍。
劉理順聽了緣由經過後,直接拂袖哼了一聲:「真是豈有此理!你們拋荒的田地,如今眼看朝廷重新組織百姓墾荒,整修水利后,你們倒回來要你們的田地了,早幹嘛去了!」
冒襄倒也不怕劉理順,畢竟他自恃自己也是有功名的士子,也就回道:「這位尊長容稟,這確實是屬於學生家的田地!尊長既說是朝廷墾荒的,但朝廷也不能平白奪占民田,與民爭利。」
冒襄說后就嘴角微揚,暗自冷笑起來,他吃準的就是朝廷不是流賊,不敢對自己這些鄉紳胡來,如今自己這些鄉紳趁朝廷組織流民把土地墾荒完畢且插好秧再來要求朝廷歸還田地無疑是最佔便宜的事,這樣既得了已經開荒后的良田,又得了足夠的佃戶收租,簡直不要太完美。
朱由檢知道這時候后臉黑了下來:「把主意打到朕頭上來了,還真是膽大的很啊!」
「陛下,臣以為此風不可長,若我們每開墾一被流賊破壞的荒田,就有士紳來要,那我們花費人力財力開墾荒田,均田於民,又有何意義!」
蔣德璟說了一句。
「可怕的不僅僅於此,以後收復建奴侵佔的故土,難道也要歸還給棄地甚至是投敵事賊的鄉紳不成?那如此,我們組織百姓們收復故土的意義何在?只怕百姓們也不會再願意為朝廷守住江山乃至北伐事業賣命!」
張鳳翔也補充起來。。